工业立体设计原则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业立体设计原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了面料再造艺术的概念,并分析了面料再造的设计原则与主要作用,最后从加减化设计、立体化设计以及编绣印花技术等方面研究了面料再造艺术的具体运用。

工业立体设计原则论文 篇1:

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交互设计研究

摘要:医院配送任务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拥有战略性地位,几乎涵盖了医院所有业务部门的日常作业和管理活动,推动了现代医院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通过对现有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进行分析,为使用户在对医用配送机器人的操作调控过程中有良好的交互体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用户体验满意度,提出相应的交互设计原则,为今后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的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医用配送机器人;操作界面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3-0139-02

20世纪科技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在陕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面向搬运、特种作业等工业应用场景,搜救、医疗健康等社会服务应用场景,重点发展机器人高可靠性基础功能部件、整机制造及系统工艺应用解决方案”[1]。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设计方向从造型设计向交互与体验设计转向,人机交互在交互设计领域中最备受关注,作为重要的研究和组成部分,是现代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针对目前高危传染病区易交叉传染、医护人员数量短缺、工作量巨大、医用品配送出错等问题设计出了医用配送机器人,基于交互设计理论的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的设计研发正处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之中,需要对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操作界面交互设计原则,不断完善已有的医用配送机器人控制系统界面。

1 操作界面设计的现状分析

当前,美国将界面设计列为21世纪基础研究内容之一,以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界面是人与控制系统之间交互的媒介,操作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可操作性对于操作系统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操作系统的性能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使用户准确、高效、愉快地完成控制及操作工作,也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和评价[2]。而国内对界面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起先只重视软件的实际功能,但近些年,人们在做界面设计的研究时,也开始注重操作界面的交互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通过关注用户的心理特征、需求特征、操作特征和审美特征,根据用户的这些特征来进行操作界面设计[3]。

2 交互设计对操作界面的影响

交互设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4],由IDEO的创始人之一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提出:交互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创造易学、易用产品为目标。最初将其命名为“Softface(软面)”,后更名为“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研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系统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系统和软件,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并进行操作。良好的交互界面能够影响用户使用的效率、舒适性以及系统本身的可用性、易用性[5],帮助用户减轻学习和使用操作界面过程中的负担,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并使用户在操作体验中获得愉悦感。

3 医用配送机器人B端后台操作界面分析

3.1 操作界面功能分析

医用配送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配送医用品,因此操作界面中需要表达的信息主要是对配送机器人的实时监控自身状态及其运行与配送量进行调控操作,如图1所示。操作功能实质上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操作地点的命令输入与修改,确保路径规划准确性;配送数量及种类的录入,减少配送差错;运行速度的调整,及时将特殊药品送达指定地点等等。监控功能所获得的信息都是基础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机器人的电量状态、使用状态、配送位置等信息量。对不同功能进行合理布局,使每一功能能够清晰明了的对信息进行反馈,尽可能让用户在同一界面中对不同功能进行实时监控及操作。

3.2 界面操作交互分析

美观实用的软件界面需要将大量的信息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空间里,常见的有“T”字形、“口”字形、“三”字形和左右对称等界面布局方式,如图2所示[6]。不论是哪种布局的界面設计,应当将重要信息的反馈窗口设计在人们视觉的关注点处,使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到最重要的信息。

如图3所示的操作界面将文字与图标相结合,减少了用户的反应时间,减化了操作步骤,并降低了分辨难度。具体表现在利用不同功能区域采用不同形式的图标与文字显示按键,使用户提高了在监控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性,迅速得到反馈信息,准确无误地完成检测操作及命令操作,与界面之间进行良好的交互。

4 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交互设计原则

通过对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设计分析,得到以下设计原则。

4.1 统一性

统一性原则是指在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设计时运用统一的设计标准约束整个软件系统[7]。优良的界面,其内容结构是清晰统一的,用到的视觉元素和形式构成要遵循美学法则和标准法规[8],即通过色彩、整体风格、文本等元素的统一,使界面具有整体感;另一方面界面的操作方式和步骤应与用户的思维一致,确保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完成基础性操作,并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记忆量下学会使用。

4.2 合理性

在设计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时应对每张界面内文本、图标等元素合理安排。操作界面背景图案设计应简洁明了,菜单项合理设置,层次分明,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能够找到所需操作的功能键。按照用户的一般视觉的关注点,会停留在界面的左上方,将重要的信息设计在此;按照大部分用户都为右手操作,操作图标应设计在界面右方,以便用户方面操作。

4.3 简洁性

在控制医用配送机器人时应当是对多台机器人同时进行控制,为使用户在使用时一目了然,减少记忆负担,界面设计需要简洁性。研究表明好的界面设计应符合“80-20”法则[9]。界面信息需适量表达,信息过多,会阻碍用户使用;信息过少,会显得界面较为单调。

4.4 交互性

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医用配送机器人自身数据的显示和实时信息的反馈。将复杂的文字用一些图标代替,可使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操作提示[10]。如采用动态化的交互方式,形象的展示了用户所执行的命令,同时也给用户留了足够的确认操作的时间[11]。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使用控键颜色、立体化的变化来体现操作的状态。

4.5 共用性

界面的功能、情感和使用环境在设计时缺一不可、相互协调。医用配送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为医护人员分担配送任务,此任务需严谨不能出现差错,因此设计时要突出重点信息,主次分明,不易科幻炫彩。使用环境为医院,操作界面应当带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情感,在界面背景色的使用时应当以淡、暖色调为主,色彩搭配柔和干净,使得用户与界面的交互体验更加亲切。

4.6 以用户为中心

在设计过程中,要理解和照顾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特点,优先考虑人的需求[12]。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使操作界面的按键大小、形状、间距等元素符合人体尺寸的生理特征,同时减少使用时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户职业病发生的几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和满意度,增强界面亲和力。

5 结语

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来自界面,好的界面具有良好的可用性,使用中能提升用户愉悦度、帮助用户准确进行操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将交互设计理论应用在医用配送机器人PC端后台操作界面设计中,以人为设计中心,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提高效率与用户满意度,为提高医院自动化水平,代替医护人员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卢月品.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和挑战[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1,(5):28-31.

[2]王义祥,孙林,张彦豪.一种利用JSON实现控制软件用户界面个性化的方法[J].信息系统工程,2018,(07):56-58.

[3]任工昌,王力.工业软件界面设计研究[J].电影评介,2011,(1):85-86+109.

[4]张继明.基于用户体验的网页设计交互设计原则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9):154-155.

[5]吴一卉.医疗监测设备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6]Dan Saffer.交互设计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1-124.

[7]尚璞.基于交互理论的制造业软件界面研究与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8.

[8]杜桂丹.手机游戏中人机界面交互设计的优化方向研究[J].包装工不,2018,(4):245-250.

[9]陈茂山,王云高.油气勘探软件用户界面设计方法探索与实践[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2):132-138.

[10]Cooper A,Reimann R,Cronin D.About face 3: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7:11-56.

[11]肖紅,郭歌.多感官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设计原则[J].包装工程,2012,33(8):35-37+48.

[12]张婷.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在产品可用性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4,(20):63-66.

作者:任工昌 张博文 王肖烨

工业立体设计原则论文 篇2:

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了面料再造艺术的概念,并分析了面料再造的设计原则与主要作用,最后从加减化设计、立体化设计以及编绣印花技术等方面研究了面料再造艺术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面料再造  艺术设计  美学效果  服装设计

面料再造艺术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简单来说,面料再造艺术就是在原有面料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性设计。通过面料再造可以强化服装的美学效果,体现面料设计的更高层次艺术价值,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一、面料再造概念

具体而言,面料再造就是在一次设计的基础上对面料进行二次升级性设计,从而体现面料的美学效果,保证面料功能的艺术性与协调性。面料不仅仅是服装设计的材料和载体,也直接影响着服装设计能否成功。现代人要求服装的时尚元素、舒适度、色彩、面料选择以及款式缺一不可,通过整体的协调性,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与审美功能。不同类型服装和不同的面料,在肌理和纹理的展现效果上也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设计师根据服装的特点来选择面料类型,发挥不同面料的价值和服装整体视觉效果。在面料再造艺术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满足人们对服装舒适度、外观、款式等的要求,通过二次设计优化,可以提升服装的整体效果,达到人们的基本要求。

二、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及作用

(一)设计原则

1.功能性

在面料再造艺术设计中,要求设计师能够按照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发挥面料的使用价值,而且保证面料再造艺术的科学性。功能性是面料再造艺术的基本原則,要求设计师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考虑好服装与人体体感的关系,并结合服装应用的场合、季节和目的,合理使用面料再造艺术。比如,设计冬季服装时,面料的选择必然是偏向厚重、保暖且紧密型要好,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在满足面料再造艺术的功能性基础上,设计师才能考虑面料再造其他方面的价值,如整体艺术感。

2.艺术性

为了使服装设计可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设计师需要熟悉各种面料,并进行精妙的搭配设计。同时,不同的面料都有特殊的工艺特点,要想使服装作品更加美观,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面料的艺术特质才能对面料进行再造,将面料的艺术内涵体现出来并进行创新,增加服装整体艺术感。一般来说,面料的初次设计相对简单,还不能将设计师的艺术理念体现出来,经过面料再造,可以对初次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增加服装作品的艺术特质。

3.协调性

设计师必须把握好服装的整体效果再进行设计,而且需要考虑不同类型面料的协调性,面料的选择和面料再造也必须确保面料符合服装的整体风格,在面料色彩、质感和服装风格方面尽可能做到统一,将服装的艺术效果和美感直接展现给消费者。可见,在服装设计中,面料与服装的协调性十分重要,如果面料选择不符合服装特点,不仅不能将设计师的艺术理念体现出来,而且还会影响穿着的美观与舒适度。

(二)面料再造艺术的主要作用

1.美化服装风格

面料再造有两种方式,不同面料拼接和面料染整。在设计中选择不同的面料再造方式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对提升其设计能力也十分重要。因为面料再造与初次设计不同,会直接影响着服装最终的艺术效果,也是对服装设计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从而为人们展现最具有艺术气息和美感的服装作品。

2.转变立体造型

立体造型就是将平面服装面料通过再造艺术转变成三维立体面料,展现出服装的立体化和饱满的效果,一般会用在填充衍缝袖口或领口部位。通过立体造型转变可以增加服装的活力与表现力,其优势是平面服装设计不可相比的。

三、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减化设计

加减化设计作为面料再造艺术的常见方法,服装设计中经常会用到。具体来说,在原有面料设计和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加减化设计方法可以增添或剔除面料材质,使服装作品更完善和个性化,增强整体的美感。加法性面料再造方法主要是为了在原有面料上增添新面料,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表现效果,主要方式有贴合、热压以及缝纫等;减法性设计主要是通过剔除部分面料来增加衣服的美感和简洁,比如镂空、抽丝或磨砂等方式,可以对服装作品整体或部分进行优化。破洞牛仔裤一直比较受年轻人追捧,在服装设计中就采用了减法性设计,将牛仔裤面料进行打洞或磨砂,或者根据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确定破洞的位置、缝制定制图案等,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立体化处理

立体化处理是面料再造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手工缝纫或平缝机缝制,再利用堆叠面料等方式让面料具有立体化效果;或者设计师还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对服装进行立体化处理,比如使用药剂将面料改性,使服装的袖口和领口等位置呈现出竖直状态,或者还可以利用立体化手段设计服装标志,体现服装的个性化和立体效果。在服装立体化设计中,一般有整体和局部两种方式。其中整体设计主要是针对服装的整体格局,使其更加美观的展现给消费者,而局部设计主要强调面料,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服装整体美感效果。

(三)编绣印刷

目前,很多类型的服装装饰或画图都采用了编绣和印刷方式,而且服装编绣基本都是纯手工操作,工艺娴熟,图案精美,但是在价格上相对要高一些。因为一件编绣服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与加工制作的服装相比生产成本要高很多,且编绣人员的技术水平要高,对操作过程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在服装编绣过程中,编绣人员除了要有编绣技巧和经验以外,也需要具备责任感,能够尽心尽力将每一件服装作品编制好。

编绣印花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属于色彩面料再造艺术,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服饰文化,具有一定艺术价值。此外,印刷在面料再造艺术中比较常见,主要作用是对面料进行染色和印花,在操作过程中结合了传统手工工艺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使面料再造艺术更加丰富,尤其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除了作为服装材料外,其美学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通过面料再造对原有面料进行优化设计,为消费者呈现出更具有美感、立体化和艺术价值的服装作品。尤其是人们的审美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有效推动了服装设计和面料再造艺术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俊.基于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实践研究[J].电子制作,2014(10):226+225.

[2]周洁.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7(14):87-88.

作者简介:

曾亚琴(1973-),女,汉族,服装设计高级讲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作者:曾亚琴

工业立体设计原则论文 篇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郊乡村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为了保持城郊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地域文化,提升城郊乡村景观的品质,使城郊乡村景观更好地有机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成都市城郊乡村的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研究,分析整理城郊乡村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提出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手法,为城郊乡村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该方法为城郊乡村景观内外兼修的有机更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城郊乡村 景观空间 有机可持续

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是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来考虑城乡的发展,[1]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良好趋势,形成互补平衡有机更新的发展状态。在城乡一体化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城郊乡村景观这个兼具城市景观、郊区景观以及乡村景观三种特性的区域景观随之形成。城郊乡村的景观具有随机性和动态变化的不稳定性,[2]形成了景观元素模糊,功能性质不明确的特点。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一化城郊乡布士鬓观要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元素,而不是将乡村城市化。因此,城郊乡丰胡彩成明确的发展方向,清晰的功能属性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极其重要的。

一、城郊乡村的特征及其发展现状

(一)城郊乡村的特征

城郊乡村即处于城市郊区的乡村,是在城市化高速发展中产生的过渡区域,界于城市与真正的乡村之间。区别于真正的乡村,城郊乡村受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兼具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因素,具有城乡双重属性特质,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混合体,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二)城郊乡村的发展现状

城郊乡村受城市经济、文化及发展趋势的影响较大,城郊乡村出现城市景观的发展趋势以及同质化的发展现象。纵观城市郊区的乡村,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大量模仿城市的文化元素,逐渐摒弃乡村传统的地域文化,城郊乡村如果没有恰当的方式发展其地域文化,终究也会在暴风式的城市化发展中被同化。

与此同时,城郊乡村景观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城市景观的影响,大量农田等自然景观被城市人工景观所替代,以城市景观的发展模式来建设城郊乡村景观,乡村田园自然风光遭到破坏,乡村景观结构受损,景观文化不复存在。总结来讲,城郊乡村景观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乡村地域文化丢失,盲目模仿城市景观的建设方式;

2.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景观结构受损,乡土元素被替代,出现同质化的发展现象;

3.乡村景观空间布局不合理,缺少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

二、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在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支持下,城郊乡村景观应发挥其独特的地域价值,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乡村景观设计应以当地居民为主体,以生产生活景观以及自然田园景观为基础,结合地域文化产业,创造性地进行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一)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理念

1.以当地居民为主体:城郊乡村虽作为城市功能的补给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但乡村景观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当地居民。乡村景观的形成源于居住生活的需要。[3]当地居民是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而城市居民等外来群体只是这个地方的临时游客。在城郊乡村景观设计时,应尊重当地居民的隐性生活习惯,充分考虑对象使用需求以及游客需求,遵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文化。[4]合理布局公共空间,为使用者的交流、游憩、休闲等提供场所支持,进一步促进社会交往活动,极大限度地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

公共空间是为全部公民开放的空间,[5]应综合考虑空间的使用需求。例如在没有游客游玩的时候,当地居民同样可以很好地使用这个空间,而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设计短暂性使用的公共活动空间。

2.以生产生活景观为载体:以生产生活为载体的乡村景观,具有乡村田园生活和生产特征双重属性,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点。通过对农村生产生活景观进行分析,将农田景观与当下的创新产业发展方式相结合,例如桑基鱼塘、稻田养鱼、林下种植等方式,吸引外来游客参与活动,增加乡土体验式景观形式,既保存了农民原始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生产生活景观为载体,进行有机秩序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形成多元丰富的生产生活农业景观。

3.以地域文化传承为重点: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融合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承地域文化的实质是文化自我保护的表现。乡村景观的发展需要以地域文化为支撑,地域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依托乡村景观的表现。为避免被城市化、外来文化所同化,必须以地域文化为重点进行景观设计。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用传统的精神和现代的手法进行地域文化整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发展形式。将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结合景观设计的手法,提炼文化的元素,进行更新设计,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使游客进行立体游览体验,丰富景观空间层次,更好地发扬地域文化。

(二)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原则

1.保持鄉土环境原真性原则:保持乡村景观环境原真性[6],突出城郊乡村景观特色,因地制宜,保护乡土环境差异性,景观结构丰富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形成乡土环境永续性发展新态势。以乡土环境为基础,降低人工景观对自然乡土环境的破坏程度,保留原生的人地景观形态,形成微田园景观,设置小菜园、小果园,小农田,增加游客体验景观,感受不一样的乡土田景观。

2.产业文化创新原则:挖掘特色地域文化,在保持地域文化“根”的延续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与当下产业发展形成有机结合,将单一的产业形式改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验景观。以文化为基底,以有机更新为设计方法,设计叙述型景观空间,与游客产生互动,形成立体体验式景观。

3.景观多样性原则: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包含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方面的多样性。在对原有景观保留的基础上,要提高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保留现有的农田、临盘、古树等景观文化要素进行景观设计,突出地域景观的多样性。[7]植物配置上多选用地方树种和原生植物,以乡土景观形态配置植物。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上,尽可能采用本土材料和原生的表现手法,避免雷同城市景观,充分体现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在铺装材料上,宜选用青砖青石板,夹杂乡土图案镶嵌,突出乡村景观氛围。

4.共享共生原则:城郊乡村这个复合型地带,受城市发展影响的同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一定休闲娱乐的游憩支持,两者互为影响,相互支持。因此,城市景观与城郊景观的共生,城市居民与城郊居民的共享,共享共生的景观设计原则是城郊乡村发展的基石,是城郊乡村景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共生共享原则为城郊乡村景观营造提供了一定支持。

(三)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方法

目前大多数城郊乡村景观的改造设计都停留在种植树木和粉刷原建筑上,换汤不换药的乡村设计手法未能真正表现出乡村景观的特色。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应做到内外兼修,富有活力,形成精致且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空间。

1.融入地域特色,契合现代生活需求: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应使原始的元素重新产生生命力。延续并融入地域特色,通过景观的处理方式,使其契合现代生活需求。例如成都市最美乡村的青冈树村,在村内公共空间处将原始农耕劳作设施作为景观体验设施,延续地域农耕文化的同时,使外来游客也获得了农耕体验乐趣,如图1。

2.采用乡土手法,以形修形:城郊乡村景观的设计应是改造而不是重建,应原本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有机更新,脱离了本质,其特色就不复存在。例如青冈树村内,村民把原本种植在空地上的豇豆苗移动到路边水渠的上方,增加了几分趣味性,极具创造性。用原本单纯的食用蔬菜修饰了道路的生态景观,同时还保留了村民的生活需要,达到以形修行的景观设计手法,如图20

3.乡土元素的提取,景观氛围的营造:通过对乡土元素的提炼和重组,使其原始元素重新获得生命力,这种方法对于乡村景观氛围的是极其重要的。例如被称为民间竹编艺术之乡的成都市远郊崇州市,当地景观采用本土竹编文化元素进行更新设计,利用竹子进行景观结构重组,配合乡土田园风光,营造极具本土特色的景观氛围,如图3。

三、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景观设计分析

(一)基本情况

唐昌镇战旗村位于郸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2158.5亩,幅员面积2853.8亩。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战旗村以地方特色产业为基础,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将乡土景观与其相结合,打造产业体验式的城郊乡村游憩景观,2018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战旗村的景观设计

1.乡土环境原真性方面:战旗村作为一个城郊休闲美丽乡村,是成都市周边游客外出游玩的必然选择。战旗村设置饮食与游憩,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景观设计。村内景观保留了大量的农田景观,种植水稻、蔬菜、瓜果等,在农田旁边设置了极具农业特色的稻草景观小品,极大丰富了乡土景观氛围。战旗村在水稻种植区域进行体验式设计,采用稻田养鱼的形式,丰富农业生态环境,在局部采取游客互动体验景观,使游客体验插秧抓鱼的农业景观。景观道路规划穿插在农业种植景观之中,整体规划设计上强调城郊乡丰士鬓观的原真性,如图4、5、6。

2.产业文化创新性方面:战旗村的乡村十八坊以技艺传承、生产展示为宗旨,由豆瓣放、酱油坊、陶瓷坊、布鞋坊、蜀绣坊等传统工艺作坊组成,采用“前店后厂”的方式,打造产业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地。战旗村把地域产业文化进行改造升级,将郸都区的郸县豆瓣蜀酱文化与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将原本豆瓣酱的制作流程以参与互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立体景观体验区域,游客可以亲身体验这种景观文化。游客可以在豆瓣进行翻晒露工艺的场地里面拍照留念,同时也可以在这里举办一些活动,试想如果在这个场地里举办一场音乐会,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和特色。其次,战旗村还建立特色农场和水果产业基地,游客可以进行采摘体验,游乐玩耍的同时进行农业文化科普,使城市游客体验不同于城市景观的农耕生活,如图7、8、9。

3.景观多样性方面:战旗村的基础设计多使用原生态表现手法,材料也使用本土的普通材料。利用石头搭砌的洗手台与乡土景观环境无缝衔接毫无违和感,将乡土文化氛围充分体现出来,如图10。在景观植物配置上,也选用乡土植物进行配置。具有农耕祈福色彩的“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铺装图案拼贴,体现了乡土农民的美好意愿,如图11。利用圆木片子拼贴的“福”字墙面装饰,粗糙中带着一丝趣味,生动地体现了乡村景观的文化氛围。如图12提取地方文化元素,将这些文化元素恰当地运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例如采用竹子拼贴设计的景观墙,利用玉米等农作物进行景观装饰,使用乡土文化命名的“茅厕”等,充满了乡土休闲景观气息,采用藤编竹筐作为垃圾桶的设计,使乡土景观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乡村景观的多样性,如图13、14、15。

4.共享共生方面:战旗村以地方生活方式为主导,以当地居民为主体的同时,设置可供城市及其他游客使用游憩的景观空间。成都生活离不开坝子,在坝子上可以进行喝茶、麻将、交流活动等,具有老成都茶馆特色的竹制圈椅,讓人尸下融入地方生活,保留了老成都人民的生活方式,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都乐在其中。设计保留了传统的戏台公共空间,节假日可供游客观赏节日的同时,戏台前场的空地平日也可供当地居民进行坝坝舞等娱乐活动。村内既有可供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农田景观,也有随着娱乐需求发展出的花海景观,妈妈农场等新兴景观,使当地人与外来游客更好地共享城郊乡村景观乐趣,如图16、17、18。

结论

城郊乡村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景观空间,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式,避免在城乡一体化这个社会发展大浪潮的冲击下,被城市景观所同化。城市化是无法阻挡的一个社会发展趋势,城郊乡村景观的发展必须面对城市化的入侵,需建立韧性发展方式,保持其自身健康持久发展。城郊乡村的发展必然包括产业更新、生态宜居、文化传承、设备设施等方面,形成富有特色、充满活力、内外兼修的城郊乡村特色景观空间。

文章从城郊乡村景观现状出发,提出城郊乡村景观发展的设计理念及思路,对城郊乡村景观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总结,以郸都区战旗村为例,为之后城郊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开宇,张传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8.

[2]孟岭超,范文玲,刘起.城乡交错带社区设计与生态景观修复研究—以兰州市伏龙坪街道为例[J].设计.2018.(05):138-139.

[3]乡村景观营造的整体方法研究—以浙江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23.

[4]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12):67-69.

[5]邻里交往影响下的老城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北京市东城区青龙胡同为例[J].设计.2018.(05):141-143.

[6]沈和江,张天平.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9-50.

[7]诗划乡村:成都乡村规划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1-32.

作者:郑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仙花盆栽研究论文下一篇:数字化产品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