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推进会范文

2022-06-28

第一篇:县域经济推进会范文

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12-12-19 14:46:43 )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

阜城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改善“两个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提速提效意识、生态优先意识和实干兴县意识,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市前五位。

提速提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该县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安排,科学摆布,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城建等工作,做大县域经济规模,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集聚更多资源要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招商选资,把好入口,让项目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在农业发展上,以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特色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提高效益目标,着力扩大规模,增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促进三大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他们以运输物流产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对县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城建上,严格按规划要求,以阜南新区建设为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稳妥推动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吸引人流、物流向县城聚集。为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各项制度要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展软环境。

生态优先,着力打造美丽阜城。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高度的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铸造机加工、纺织服装、明胶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增上新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植和发展装备制造、包装材料、复合彩钢等低能耗、少排放、高贡献率的行业或产业,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凡是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无论项目多大也不引进。积极开展好“两个集中治理行动”和“一个攻坚战”活动,紧紧围绕“一人一亩林”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实干兴县,焕发干事创业激情斗志。该县不断强化实干兴县意识,发扬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潜心静气抓发展,求真务实抓建设,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他们对照年初工作目标,认真盘点,找差距、看不足,利用年前这段时间,抓紧完善,拾遗补缺,为明年工作打好基础。对达伦生物制药、合德兴能源、坤腾联合泵业、稻香村食品等4个项目定期调度,确保年底投产,对中瑞包装、瑛榕木业两个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现场解决,争取早日投产。(郝红军、苗凤强)

第二篇:以工业崛起推进县域经济崛起

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县域经济的崛起必须首先是工业经济的崛起。近些年,会昌县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四大支柱产业构成县域经济基础

1999年以来,会昌县有重点地扶持了一批有技术优势、有规模优势、有发展优势的工业企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0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4198万元,工业增加值484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3446万元,利税1958万元。

1、立足资源优势的矿产品加工业。会昌是个矿产资源大县。现已探明开发的矿藏有锡、盐、萤石、石灰石、稀土等30余种,其中锡金属储量54万吨,列亚洲第一,岩盐储量19亿吨,居江西第二。目前,金龙锡业公司已形成日处理矿石1320吨、年产销金属1000吨的规模;石磊、鹰鹏两家公司形成年产11万吨萤粉的能力,取得了产品自营出口权;华昌水泥厂具备年产8.8万吨的能力;九二盐矿达到年产2万吨碘盐规模,是全国96家碘盐生产单位之一。2001年,矿产型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

2、依托特色农业的食品工业。会昌作为农业大县,有31万亩耕地,盛产稻米、大豆、辣椒等作物。五丰、华达昌公司形成了年产1.5万吨米粉的能力,目前开发研制了四大系列32个品种的米粉,其中通心米粉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1年农业成果科技转化基金项目;制糖厂具备日处理1500吨工业蔗的能力,产糖率达到10.5%,兴昌、家家丽两家企业年产辣椒制品250吨;传统食品酱干已形成年产8000吨的能力,其中“倡寿”牌酱干列入东方航空公司顾客消费产品。2001年,食品工业出口创汇334.31万元。

3、市场看好的机械制造业。1994年,原会昌制革转鼓厂进入全国轻工机械百强企业行列,产品畅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泰国、越南、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改制后的裕同转鼓公司研制开发了4M高档程控转鼓,具备年产600台转鼓的能力;金马蓄电池隔板厂跻身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

4、锐意创新的医药工业。侨兴制药公司开发了12种片剂、10种丸剂、2种散剂、8种口服液的产品,形成了年产10亿片片剂、1.5亿粒丸剂、1000万支散剂和2500万支口服液的生产线。其中“通脉降脂片”、“八宝惊风散”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通脉降脂片”、“清火片”分别列入江西公费医疗用药和上海市政府药品采购品种。

实现工业崛起的关键措施

充满活力的工业经济,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而且催生出红红火火的第三产业。目前,会昌县工业规模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工业运行综合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实现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工业占GDp的比重要由2001年的22.4%提高到2004年的30%,工业增加值达到32988万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六方面的关键措施:

一、帮扶优强企业,大力培植支柱产业。除在信贷、税费、产品销售、政策服务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外,还要完善委派管理人员帮扶优强企业制度。按照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地方特色、“领头羊”产业、高新技术“五个优先”的原则,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委派一些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到企业任职,从人才智力上扶持企业把产业做大,加快优势企业上特色、上档次、上规模。扶持的重点企业有:五丰、华达昌两家公司开发面式、保鲜、功能性米粉,三年内米粉产量达到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利税达到1400万元;金龙锡业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实行股份制合作,新上一条生产线,锡金属年产销量达到1500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达到600万元;石磊、鹰鹏公司年出口萤粉达到15万吨,鹰鹏公司建好4000吨氢氟酸生产线,两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县糖厂建好3万亩甘蔗生产基地;九二盐矿加入省盐业公司;裕同转鼓公司开发高档转鼓,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引进外资新上2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利税500万元。今年全县纳税2500万元,工业企业上缴税收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二、抓住招商引资切入点,增加工业发展投入。随着206国道、赣龙铁路近年内改建或修建通车,会昌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但四大传统工业产业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因此,会昌县要始终把引进外资作为主攻工业的切入点,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方面,要坚持“四个倾斜”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以上。第一,坚持领导力量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今年起安排6名县级领导各带一个招商小分队,常年住在闽粤、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第二,资金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各个小分队每年完成实际进资2000万元;第三,人员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乡镇、县直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招商引资专业队,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招商引资;第四,宣传舆论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有线电视台每天在新闻栏目滚动播出小分队招商引资工作进度,县委、县政府两大院设置招商引资公开栏,将带队领导、小分队成员、签约项目、实际进资进行公开。另一方面,结合招商引资,在原有1000亩食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从规划高起点、施工高质量、建设快进度、企业快进园“两高两快”入手,依托县城建好7000亩燕子窝工业园区,三年内确保20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园,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三、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本结构。从会昌工业企业的实际来看,优化资本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抓好企业改革,使各类要素顺畅地流动起来。一是进一步改制、放活,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该退的要坚决退出,而且要退够。对目前还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制糖厂、九二盐矿等企业,要通过置换职工身份等方式进行改革,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使企业今后发展得更好。二是拓宽企业改革领域。在工矿企业基本实行改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业、供销、外贸、物资、交通运输、林业等单位企业的改革。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破则破,以革促进发展。三是搞好企业内部改革。已经改制的企业,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形成资本经营有法人、工业增值有责任人、企业监督有制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新机制,加快工业资本产权、区位、形态、功能置换的速度,让死资本变活资本,活资本更加活跃起来。

四、调优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名牌战略。目前,会昌米粉集团和鹰鹏公司建立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五丰公司“汉仙”米粉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云戈利”服装、“倡寿”牌酱干被评为赣州市知名商标。今后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就是要突出扶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帮助支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强强联合,实行资产流动与重组,精心打造米粉、酱干、保鲜辣椒、服装、医药、转鼓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这些产品为“龙头”,发挥名牌的集聚作用,形成一批对县域经济带动力强的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同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创建既融合革命老区精神和客家文化意蕴,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丰富产品内质,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金量。

五、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会昌工业要迅速崛起,必须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生产力布局。首先,突出生产力布局中的工业特色。建立和完善企业反哺农业机制,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带动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其次,以农业促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会昌县的一大优势,农业大县要向工业强县迈进,一定要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此,会昌县要在稳定18万亩优质稻、3万亩甘蔗、1万亩辣椒、1万亩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米粉、食糖、保鲜辣椒、酱干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目前会昌城乡居民拥有6.2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当务之急是要创造一种具有相当活力的投入机制,用最活的机制、最简单的办法促进民间资本投入,让民间资本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收获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传统食品成为民间持久的投资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第三,以工业促三产。尤其是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城乡之间的人流、物

流、资金流,促进消费需求,链动三产发展。

六、适应市场变化,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科学的管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会昌工业要在崛起的大潮中先人一步,顺利实现三年翻番目标,必须在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上着力:一是创新企业利益激励机制和弹性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的人力资源潜力;二是创新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使企业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地承担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创新企业信用机制。结合开展塑造“诚信会昌”新形象的活动,教育企业职工牢固树立“个个是企业形象,人人是企业竞争力”的意识。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职工按照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企业之间按照公平公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交易,从而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团队精神、一流的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三篇: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根本措施,是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大办工业,工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调查分析,对全县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今后全县工业经济转型的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 全县工业发展现状

我县工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初步形成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化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涌现出了甘洛集团、建新公司、宝徽集团、金徽酒业公司四大重点骨干企业,建新公司、甘洛集团和宝徽集团进入2004年全省工业100强之列。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4.6%,工业对财政贡献率达到67%,大大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4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

1 产值81929万元,比上年增长37% ;完成工业增加值25207万元,比上年增长80.9% ,工业发展呈强劲的上升势头。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建成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宝徽集团公司2万吨锌冶炼、3000吨合金锌粉、7万吨硫酸生产线、甘洛集团公司日处理200多吨黄金选厂、2万吨铅盐化工生产线、铅冶炼除尘技改、鸿德公司贵金属深加工厂、新天药业公司天然植物提取分离项目、索坤公司1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芳香植物公司香精香料提取项目、青河矿业公司嘉陵镇东沟河电站,为全县工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以民营化为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列入改制的20户国有企业,已有17户全面完成改制任务, 3户即将完成改制。企业改制后引入全新的经营机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四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初见成效。通过及时兑现投资优惠政策,实行公开承诺限时办理制度和重点企业政府挂牌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为外商参与我县工业项目建设提供全程优质快捷服务,使宝徽公司2万吨锌冶炼、铅盐化工厂、鸿德贵金属厂等项目如期建成。五是着力培育地方工业的小巨人,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作用凸显。甘洛、宝徽、陇酒三大财政支柱已形成,其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六是工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城乡人民生

2 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 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目前全县工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今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县工业强县的意识不强。全社会大办工业的氛围不浓,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在抓工业、企业方面比较被动。二是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主要以铅锌资源为主导,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工建材业还未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多元主导型的工业结构呈未形成。三是铅锌产业精深加工不足。资源向优势加工企业配置难,面临着已探明矿产资源枯竭,后续探矿不足,大型矿产企业向县内其他矿产领域和非矿产业转移步伐缓慢,矿山企业资金外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不活。县域工业经济缺乏数量多,具有活力的千家万户小企业支撑,现有农产的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资金缺乏、产品档次低、效益低、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带动作用不强。五是发展环境不宽松。全县抓工业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率意识差,有的部门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意识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对接,前期工作成熟的工业项目储备少,招商引资力度不大。

三、工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存在着一些不

3 容忽视的问题,但实现工业经济转型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全县上下对大办工业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加明确,必将形成强大的聚合力,促进全县工业经济轻型升级。二是随着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步伐的加快,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产业梯度转移速度越来越快,为我县更好地利用其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全县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壮大,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 今后工业发展的思路

针对目前全县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结合今后工业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今后全县工业发展思路是:以加快发展的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以资金和市场为纽带,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优化环境为保证,以发展有色冶金、白酒饮料、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水电资源开发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坚持盘活存量和扩大增量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并举,矿产业和非矿产业并举,激活县内资本和引进县外资本并举,走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我

4 县工业从规模和质量、速度和效益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由单一的资源利用向多元主导转变。建成结构合理,支柱产业齐头并进,支柱企业多领域发展,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高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 今后加快工业转型的措施

1、成立工业经济转型协调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全县工业经济转型问题。由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工业会议,分析工业发展形势,研究和解决加快工业发展的具体问题。把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的制度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和工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县经贸局设立工业经济转型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办公,为工业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搜集、论证、储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多渠道引进工业项目。

2、县上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信用服务中心,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加入中心,为市场前景好、有信用的工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3、由经贸局、国土局牵头,对全县铅锌矿资源开发进行整合。促成建新集团、甘洛集团、宝徽集团、天洛矿业四大矿产企业的股份制合作,组建以股权为纽带头的矿业集

5 团,对柳林矿区内的铅锌矿产资源进行统一有序开采,以提高柳林矿区资源利用率和矿山服务年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发展铅锌精深加工产品,新上铅锌合金材料和功能材料,进一步壮大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争取成为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为今后更大规模地发展和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积蓄力量。

4、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促其发展成为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以稳固我县财政的骨干财源。在引导扶持甘洛集团在进行铅锌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积极鼓励甘洛集团在辉煌时期积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积累和良好信用,尽快向铁矿、石灰石矿等其它矿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轻工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发展。引导宝徽公司在抓好锌冶炼的同时,积极实施锌基合金等下游产品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近值。引导陇酒集团在稳定白酒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走低度、优质、高效的路子,积极开发绿色新型保健饮品,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吸引矿山企业出资,对柳林、榆树境内的铅锌矿资源、对嘉陵境内的黄金资源、对大河、虞关境内的铁矿资源进行风险探矿,以增加后续储备资源。

6、由国土局、乡企局牵头,整合大河境内铁矿资源开发,全力促成正华钢铁5万吨铁冶炼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焦炭厂和水泥厂,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培植新的财源。

6

7、由水电局牵头,对全县境内水资源现状进行详细普查,查明全县水资源的可开发量,对全县水资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吸引县内资本和县外资金进行水资源开发,做大水电产业。

8、由经贸局、国土资源局牵头,积极和有关科研机构联系,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来我县考察论证开发石灰石资源,论证高标号水泥、重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双氰胺等石灰石资源开发项目,引导县内资本或吸引县外投资建设,把化工建材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9、由乡镇企业局牵头,以清吉玉米开发公司、新天药业公司、芳香植物公司三户企业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和清吉玉米开发公司联系,促其尽快完善环保设施,重新启动生产,并利用其雄厚的深加工能力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极开发下游终端产品。积极和新天药业、芳香植物公司洽谈协商,组织农户为其建立原材料基地,走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道路。

10、由旅游局牵头,对三滩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分块开发,精选田家河旅游渡假村、月亮峡渡假村、严坪渡假村、嘉陵江水上风情游等若干旅游开发项目招商,吸引县内资本和县外资金投资开发,做活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相关服务的发展。

11、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计划、经贸、乡企等

7 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浙江加工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推介项目,选择一个与我县经济有互补性,加工业发达的县建立友好经济协作关系,达成双方定期相互交流机制,吸引对方投资者来我县投资发展,并带动更多的投资者我县投资。

12、县上调整工业布局,在柳林镇规划建设铅锌产业开发工业区,形成以宝徽公司为龙头的铅锌产业集群;在县城西河以西、制药厂以北规划建设河西工业区,形成以清吉玉米开发公司、新天药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伏家镇金徽酒业公司以南,沿国道316线西侧规划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区,吸引相关企业来园区开发建设,形成以金徽酒业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以提高工业经济的聚集效益,发挥规模优势。

13、县上把招商引资、兴办企业纳入乡镇工作考核目标责任书。公路沿线和川区乡镇每年引进和建成2-3个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山区乡镇每年引进和建设2-3个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进一步壮大全县工业基础。

1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筛选、编制、包装一批资源开发项目,由县上主要领导带队,到浙江、江苏等地开展招商洽谈活动,积极探索有偿委托代理招商制和以商招商制,和东部沿海有关市县的招商部门建立招商协作关系,委托当地招商部门介绍有到西部发展意向的企业来我县投资。

8

15、县上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对工业发展采取超常规倾斜服务。只要是有利于我县工业发展的项目,在办理各种手续时,由县工业协调办公室负责代办,一时不能办结的手续,可实行先上马,后补办的办法,为投资者提供“零障碍”服务,以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

9

第四篇:着力改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新蔡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

大 会 发 言 材 料 之

改善经济金融环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界委员 胡文君

2008年,从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产粮大县,主要以内需型经济为主导,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体,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但这场世界性的金融海啸给我县经济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全县经济出现下滑,中小企业运行不畅,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县域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在改善县域经济金融环境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观念、体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原因,我县县域经济金融环境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从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来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在县域的机构网点设置呈收缩趋势。我县工行、建行只是在城区各有一个网点。农行在乡镇只有三个网点,由于人员少、机构服务半径大,很难保证金融服务辐射全县,服务精细到位。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较多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在人员、资金、网络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县域金融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从目前县域金融机构信贷品种来看,对县域经济 1

起着支撑作用的众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信贷品种少,固定资产贷款、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基层金融机构没有相应的贷款权限;从信贷门槛来看,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注册资本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从贷款保障制度来看,暂时还没有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房地产权手续不齐全,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担保要求。三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决定金融。一般来说,县域经济越活跃、优良客户越多,金融需求也会越大;县域经济总量越大,金融机构可控资源也就越多,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四是社会信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由于目前我县社会信用征信系统不完善,信用双方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对失信行为的处罚乏力,使得诚信问题成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用环境不好,不但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而且很容易导致赖债成风,造成银行不良资产不断上升。五是执法环境状况不利于银行债权保护。由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部门执法容易受到地方保护干预,特别是银行胜诉案件执行力度不大,很多胜诉案件得不到有效执行,损害了银行的合法权益。

二、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坚持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先导,积极创造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要努力增加政府投入,积极缓解金融发展的制约矛盾。要针对地方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通过落实专项财政资金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投入,向地方金融机构充实资本金,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并向中小

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充实资本金。二是要搭建经济金融互动交流平台,促进经济金融紧密协作。政府部门要坚持定期组织银企双方举办项目推介会、银行座谈会等形式,通过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互动交流,增进银企互相了解和合作,为金融机构贷款营销和企业获取贷款提供便利。三是积极完善制度政策,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制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纳入各单位工作目标,要对金融机构处置抵债资产、企业和个人办理抵押贷款有关收费实行优惠,对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实行目标奖励。四是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强化对金融业的支持与保护。政府部门要始终把维护金融债权作为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来抓。首先,在推进企业改组改制工作中对金融债权实行严格的保护。其次,集中组织开展公职人员欠款清收工作。第三,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千方百计进行协调解决,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了整体打包处置,有效化解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

(二)坚持以信用创建为抓手,大力优化县域金融信用环境。县委、县政府要把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金融信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培植“四大信用主体”和建立“四大平台”。一是培植信用乡镇主体。全县各乡镇都要与县政府签订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责任状,定期报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培植信用村和信用社区。要成立创建信用村和信用社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建立全县信用村和信用社区管理系统,推进全县信用村和信用社区创建工作。三是培植信用企业。要开展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建立守信失信激励惩戒机制。

四是培植信用农户。要广泛开展农户信用评级评定工作,对诚信度好的农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在培植信用主体的同时,我们还要着力构建了“四大平台”,进一步打牢县域信用根基。一是建立经济金融综合协调发展平台。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由各综合经济部门和银行参加的经济金融分析会,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二是政府部门与银行之间要建立金融信用法律维护平台。两个系统建立定期工作沟通机制,用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三是建立银行与金融业务收费部门服务互动平台。人行、各商业银行与房产、国土管理、资产评估、工商等部门联系,建立信息互通和业务协调平台,为金融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四是建立经济金融运行协调发展服务监测平台。重点对全县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不良贷款占比等指标信用状况按月进行监测分析,随时向政府提出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坚持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目标,不断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村的“小额贷款”。要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作用,通过公职人员担保、农户联保等形式,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二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大力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农行新蔡县支行为满足不同客户信贷资金需求,开办了农户小额贷款、大额农户贷款、个体生产经营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自2008年8月份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500

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县种养户和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办法,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工行、农行、建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改善农户用卡环境,不断增加自助设备,尤其是农行在县城区和三个乡镇网点安装了5台ATM机,并计划在城区再安装离行式自助设备和存取款机,通过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办法,金融服务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国家为刺激经济,出台了许多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新蔡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初探

董成森

近几年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改善,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并呈现出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特征。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任重而道远,必须加快推进。

实施差别化和特色化发展。我省县域经济所面临的情况变化很大,县域产业类型各不相同,区位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贫富不均。我们要结合当前状况,研究出台全省指导政策性文件,为各地提供分类指导;鼓励各地根据县情选准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把特色资源作为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可在大城市周边和交通干线沿线,打造三四十个工业强县,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环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沿岸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打造三四十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更优的粮食生猪油料;完善重点农业县和生态功能补偿机制,对生态功能县、江河源头县和禁止开发区,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禁止发展重化工业,优化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确保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

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采取贴息、补贴与奖励等办法,特别是将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科技引导资金等向工业园区倾斜,支持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的要求,建设好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引入竞争机制,对省级工业园区实施“淘汰”与“替补”考核。突出产业特色,加强引导协调,实现产业优化配置、功能互补,提升园区

产业集群水平。按照“两型”要求,把园区建设和新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新驱动,要强化项目规划,围绕工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一批集约用地水平高、投入产出比率大、技术支撑强、财税增长快的项目,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着力在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提升项目质量、规范项目管理上下工夫。创新工作举措,推广“飞地招商”,探索推行BT、BOT和TOT建设模式,整合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强化行政引导,促进各部门资金、项目的有效整合,破解搬迁安置难题,为项目建设扫除障碍,自觉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和中心社区建设。实施“以县连镇,以镇带村,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筑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功能配套、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及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城镇。做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乡镇合村并点到重点小城镇,将人口吸纳能力小的城镇,合并到周边的大镇。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有序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大抓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森林型小集镇,改善城镇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资本与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

发展块状、集群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经验,促进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总结推广一批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杆引领农业、用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推进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区、涉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农业发展模式,长株谭等城市郊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业,湘中、环洞庭湖区重点发展高效集约型生态农业,湘南、湘西等山区重点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有机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机

械化、设施化水平,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实施优质种苗推广,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强土地使用的保障。一是提高土地供应能力。允许占用耕地实现跨市跨县占补平衡。尽可能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水、荒滩建设工业园区,加大土地整理、新造耕地和将废弃地复垦成耕地的工作力度。不搞用地指标分配“平衡”和“一刀切”,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等战略性投资项目以及其他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予以重点倾斜。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项目投资强度确定用地规模,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率,减少园区非生产性配套设施;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向空中要土地。清理工业园区用地情况,强化土地成本核算意识,检查企业土地使用合同,对没有达到规定的土地用途、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要求的,应限期追加投入。对闲置土地及其用地指标,应收回并重新进行招商,盘活土地存量。

强化财政金融的支撑力度。一是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各项配套措施。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提高税收返回比例,促进财力分配向县域倾斜,增强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二是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的项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使用限制,使县级财政有更大的调剂空间。加强县级财力保障,稳步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健全类型多样、导向明确、分配科学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分类分档配套,取消财政困难县的配套任务,减轻县市财政的政策性配套压力。预算安排较大规模的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贴息。三是引导县域走市场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争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拓展信券、信托、股权和保险等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县

域,积极利用国外贷款。四是引导各级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到县域设立分支,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投资规模,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引导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货服务功能,对其货款规模实行切块管理。

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认真执行湖南省政府《关于扩大县(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同时选择一批经济强县和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县,进行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赋予试点县(市)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与市级相同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省级行政审批权,试点县(市)能够办理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以及水电、矿产开发等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等项目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给试点县(市)。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扩大推广范围。县(市、区)争取上级支持的项目申报实行双轨制,不需市级匹配资金及平衡安排的项目直接报省,国家、省的项目资金由省直接安排到县(市、区)。

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统计评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GDP、幸福指数在激励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依据定量考核和群众评价意见,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作出科学评价和激励。县域经济发展实绩是县市主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及乡镇主要领导,要优先提拔、重用;对后进县市及乡镇的领导,要实行鞭策措施。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于评选出的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市和先进县市区,在一年一度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通报表彰;并对全省县域经济强县,经济增长速度上升较快的县市区,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进一步完善县域领导干部交流挂职制度,积极鼓励强县(市)干部到欠发达县(市)任职。

(本文作者为省委农村工作部、省政府农办县域经济与农村开发处处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用卡办卡流程范文下一篇:行政部部门职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