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对于作品的主客观表达方法研究

2022-09-11

一、纪录片的定义

纪录片, 顾名思义, 是记录某一时间段所发上的故事, “Documentary”是纪录片的来源。纪录片在不断的发展, 后来, 慢慢的把纪录片分为各种不同形式的纪录片, 例如外纪录片、特别纪录片、调查性纪录片、微型纪录片等不同的类别。纪录片与电影不同, 电影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创新的故事和发生的故事, 而纪录片更加侧重于记录真实发生的故事, 而个人主观意识的排演, 纪录片中一般不会出现。纪录片能够反映生活、反映历史、反映某一时期的社会现状, 因为记录片的存在, 让很多人对很多历史事件都铭记在心。就像纪录片《南京大屠杀》一样, 当我们看到南京大屠杀时, 多少人都怀着愤怒、满腔的爱国热血热泪盈眶的看完这部纪录片。艺术想要表达的无外乎是艺术内容本身的表达, 而纪录片正是利用这一点, 在故事片的基础上, 对事实进行叙述。纪录片和故事片相互影响, 共同发展。

二、纪录片中的主客观思想表达

纪录片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 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是因为它具有说服力的主题和观点, 它能够在传播事实的同时, 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然而, 纪录片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知识导演一个人的思想观念, 纪录片所想表达的真实世界, 也是导演想让你感受到的“真实世界”, 导演的眼光和良心能够直接反应出纪录片的真实性, 然而, 纪录片所营造出来的那种真实性, 是比任何电影电视剧更加让人感觉真实。很多纪录片中的情感色彩都是通过巧妙地把导演的情感, 通过剪辑手段, 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影片中。例如BBC的经典之作《地球脉动》、《蓝色星球》这些作品中, 记录的对象是自然生物, 镜头的视角也是动物们, 但在客观记录的同时, 导演赋予了它们人类的情感, 使人产生同理心, 因此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主观思想表达只是一种创作观念, 它力求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当时的真是情况, 被拍摄人员是喜、是悲, 都不应该受到影响, 被拍摄人员才是最能反映真实情况的, 他们纪录片的核心内容, 更是一部纪录片能不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关键。

三、纪录片拍摄的例子

纪录片的拍摄, 需要纪录片导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 只有在具备足够多的专业知识时, 才能够拍摄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我国, 有很多的纪录片导演, 为了拍摄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纪录片, 在拍摄风格和拍摄方式上都很独特, 就拿中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张以庆来说, 他拍摄的《幼儿园》不仅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关注, 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关注度, 不仅如此, 他还拍摄了《舟舟的世界》等纪录片。然而, 他拍摄过程中, 过分彰显了个人的主观思想, 独特的风格成为人们关注、争论的焦点。而张以庆回应自己拍摄的纪录片是经过修辞的。张以庆的个人观点, 引起了很多争论。这些争论中, 有些人反对导演的这种强力渲染主观思想, 然而, 有些人深受这些情绪的感染, 觉得纪录片就应该能够渲染出这种情感。然而, 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立的思想和不同的观念, 众口难调。所以, 纪录片的拍摄也是一样。

四、主客观表达的方法

纪录片导演应该本着, 电影来源于生活, 取材于生活的原则, 来拍摄纪录片。把握电影拍摄的环境, 让纪录片变得更加艺术。真是的人物和事件, 才是最能感动观众的东西, 所以, 在时间真实的基础上, 不能过多的渲染故事情节, 而是用平淡, 通俗易懂的语句呈现在观众面前, 尽管, 有些事实, 让我们感到反感, 感到愤愤不平。当然,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 应该最大限度的采取原始状态的材料和原始的真实故事, 因为这些和表演出来的东西相比, 更加优美。纪录片的文本特性, 决定了它必然要“表意”, 声音和影像系统是纪录片表意的基础。纪录片意义的表达重要在于声音和影像系统的表达。然而, 从本质上来说, 这个观点忽略了意义既有来自文本内的, 又有来自文本外的。

五、结语

纪录片创作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认知并且深刻的理解历史与现实、探索人性与宇宙。总的来说, 在纪录片的拍摄中, 导演的主客观表达都很重要, 导演的主观思想的表达, 能够更好的加强观众对真实故事的认知和记忆, 导演的主观情感色彩能够直接带动观众的情绪, 让观众在观看纪录片时能够与导演产生共鸣, 所以, 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 应该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让纪录片过多的情绪化, 不让观众感觉到整个纪录片都是情感的渲染;导演的客观表达也很重要, 在拍摄时, 让被拍摄者能够尽最大的能力, 还原出故事的真实样子, 不让任何外力影响被拍摄者, 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发挥。主观思想的表达和客观思想的表达都是不可或缺的, 让主观思想和客观意识相结合, 让纪录片的拍摄更加的优秀, 更加的完美。

摘要: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语言, 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部好的纪录片作品, 不但能够深刻的反应一个物种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又能够折射出在特定的环境下, 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现代电影的母体, 纪录片是一门影视艺术。纪录片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电视技术的发展。一部好的纪录片, 胜过一部故事片, 能为观众打开一扇震撼心灵的窗户。然而, 一部好的纪录片, 作者到底应不应该在纪录片中过多的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意见或者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呢?还是在纪录片中不做任何的情感色彩渲染呢?下面, 将对纪录片中应该如何表达主客观思想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纪录片,导演,主观思想,客观思想

参考文献

[1] 刘斐娜, 金越.客观凝视或主观参与——探讨独立纪录片导演与作品的关系[J].当代电视, 2017 (5) :23-24.

[2] 董银雪.论纪录片创作对电影导演故事片创作的影响[D].重庆大学, 2012.

[3] 何喻洁.论纪录片创作客观记录与主观表达的逻辑依据[J].西部广播电视, 2017 (13) :75-76.

[4] 刘明.以张以庆作品为例浅析纪录片的主观性表达[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5 (8) :1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剖析教师的爱岗敬业下一篇:利用网络实现机电专业《测试技术》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