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2022-08-09

第一篇:移动互联应用技术

移动互联软件技术

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移动互联技术应用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及计算机系统、移动互联软件设计、研究、开发及综合应用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移动互联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分析能力;能够在互联网、信息等各个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移动互联应用开发等岗位工作,具有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国际化视野、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 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承中华民族的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坚毅、廉洁、勤俭、爱岗、敬业等传统美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较强的团队交流、解决问题、团队协作、项目管理、自我完善、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3)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外语综合应用、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4)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结构及原理、服务器架设、移动终端服务器开发等相关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规划和网络组建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移动终端软件设计和开发、软件开发流程及项目

管理的实践技能,了解移动互联、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技术前沿技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能力。

(5)获得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够根据不同平台的设计模式和界面设计原则,策划出有趣、有商业价值、友好交互的移动互联产品,并且团队合作,运用多种开发语言、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协调合作,完成开发,能够跟踪项目,准确定位并解决问题等综合业务能力。 (6)具有良好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 主要课程

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移动应用服务器端管理与开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终端UI设计、软件工程与UML、移动设备用户交互设计与开发和移动互联项目管理与优化等。  对接院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合作企业

大唐移动设备有限公司、 联想集团、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Google公司等。 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产业从事开发或管理的相关工作。从事移动终端游戏策划工程师、移动终端游戏开发工程师、移动终端

UI视觉设计师、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工程师、服务器软件开发工程师、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移动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等岗位或策划主管。  国际合作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水平院校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访学修习。  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国家级实训基地,包含基本技能实训室7个,满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上课与实训需求;移动互联设计与开发实训室、网络互联技术实训室、手机美术动漫设计实训室、iPhone应用与开发实训室等高端技术创新实训室4个,配备先进的iMAC一体机,以及真实的智能移动终端测试工具,绘图板,手机嵌入式实验工具箱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和训练环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企业项目小组 学生在北京联通实习

企业项目小组 企业项目小组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双师知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本团队共有28人,其中专职教师18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0人。专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7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人,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优秀教师3人,团队获得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

一、二等奖。

王婧老师参加第七届北京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及获奖证书

 专业特色

(1)学生专业技能精湛,大赛成绩优秀。本专业学生历年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计算机应用大赛(华北五省及港澳台)中分获

一、

二、三等奖。在2013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竞赛项目中,代表北京市参赛,在全国53支队伍中获得第6名。

(2)与台湾大学进行学生交换计划。本专业选派了多名学生赴台湾相近专业学习半年,学生将有机会与台湾高校学生一起交流探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更有机会学习台湾学生的优点,可提前观摩台湾企业的文化,为日后两岸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经验基础。

2013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获二等奖第一名

第二届计算机应用大赛

第三届计算机应用大赛

第四届华北五省及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

计算机应用大赛作品:《巅峰象棋对决》

第二篇: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研讨会议题

一、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

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现状及未来趋势如何?

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四、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分设什么专业方向?

五、各专业方向面向的岗位群是什么?

六、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是什么?

七、各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核心知识要求是什么?

八、各专业方向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有哪些?这些课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以学时为单位)完成?

九、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是否有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果有,是什么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学生考取证书后,在求职时企业对该证书的认可度如何?

十、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中,你认为哪些课程最有可能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甚至直接由企业来打造课程?

第三篇: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高校公共课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而国内高校很少针对公共课特点,研发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自主学习平台。安徽师范大学创新高校公共课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客户端,不仅实现了在课下碎片化时间的知识呈现,而且具备课程导读、微课在线、讨论互动、热点引领等功能。通过在实践应用中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平台开发;高校公共课教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现状

国际上进行移动学习相关研究较国内要早。1970年,美国计算机专家Alan Kav提出了便携式计算机的概念,目的在于使青少年访问数字媒体资源更加便利。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最先开展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项目。1990年以后,国外的许多大学大力推广移动在线学习,极大地促进了移动在线学习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移动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学习者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最典型的例子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视频公共课。不但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在相应的配套学习资源和平台上进行学习交互。

(2)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上的搜索研究,很多学者做了基于移动在线学习以及网络学习、云计算方面的研究探讨,以及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倾向于把公共课做成精品课程的形式,却很少有学者把高校公共课和APP移动在线学习结合探讨。

国内的教育益智类APP学习客户端,目前主要以语言学习类、数字计算类等益智与游戏结合的学习客户端为主,比如“行学一族”、“趣味学英语”、“成语消消看”、“阿喵学数学”等。国内大学尚没有把高校公共课以APP移动在线平台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构建APP公共课移动课程系统,带动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视野拓展。

二、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客户端研究意义

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的变革。在高校公共课上课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和学习,效果上没有达到高效的状态,因而在公共课改革上急需探求全新模式;移动设备以及无线网络(蓝牙,WiFi热点等)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用APP移动在线学习是翻转课堂理念的贯穿与应用,基于高校公共课的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既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推进学生、知识和课堂的融合;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提高学生运用资源能力,为以后APP移动在线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公共课使用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满足教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快捷。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改善教师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探索了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开发的内涵、外延、手段及组织形式。

三、系统设计

(1)开发背景

学校现有7个学院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共15个班级,选课人数1125人,公共课受众群体广、影响力大;另一方面,承担该课程的专任教师9人,师生比1:125,“大班上课”、“生多师少”,无法形成高质量教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该移动学习平台,通过翻转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公共课无法克服的问题和弊端,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2)建设目标

框架设计――APP界面和模块的美学设计与安排,风格追求简约有质感和有学术气息;

内容设计――仔细研究公共课的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置入APP里的内容必须正确并且属于学习重点;

功能设计――课程导读、微课学习、热点引领、学习资源、最新动态、讨论互动、作业探究、在线测试8个分支导航。

(三)系统结构设计――整体构思

前期针对APP的应用需求分析、前端发展,基于框架设计、内容设计、功能设计理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实际需求出发,构架建设思路,完善设计。组建团队,进行小组合作;在理论上进行探究,理出思路,梳理脉络;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特点和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进行交流,找出课程的知识重点,抓住课程核心;进行APP的整体界面构思和主体功能界定。

高校公共课移动学习平台包括三大板块:课程、资源、互动(如图1)。课程板块设置了“课程导读”、“微课学习”、“热点引领”,以此探析学科内涵;资源板块设置了“学习资源”和“最新动态”,以此拓展知识外延;互动板块设置了“作业探究”、“讨论互动”、“在线测试”,便于增强师生互动。

四、平台系统开发

(1)主模块开发

系统主模块包含三部分:课程、资源、互动。

1、课程

基于知识学习的目的,设计了课程板块,在课程板块下,设置了“课程导读”、“微课学习”、“热点引领”三维支撑点,目的是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阅知识点更便捷,提高学习效率,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能够加强记忆,高效率利用时间。

2、资源

基于探究学习的目的,设计了资源板块,在资源板块下,设置了“学习资源”和“最新动态”,“学习资源”又包含“优秀网站”和“优秀期刊”。目的是将优秀的网站资源、期刊资源汇总整合,学生寻找资源学习,更加方便快捷,灵活多变。资源的汇总与及时推送,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

3、互动

(2)功能子模块开发

1、主页面

如图2,首页是学生进入客户端的第一个界面,因此,界面的设计要更加精致,在整体格调上,以亮蓝色为客户端的颜色主色调,以淡雅的学术气息为客户端的整体主基调。上半部分以图片和文字的轮播,为客户端点缀活跃的思维;中间部分,5个导航指向相关页面,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的软件脉络展现;下半部分及时更新有关国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最新动态,推送前沿消息。底部的导航条方便学生签到、提交作业、模拟考试与讨论互动。

2、课程导读

如图3,包括“电子教材”和“推荐阅读”。“电子教材”旨在将书本知识通过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推送给学生,使学生更加便捷地查找知识,呈现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知识脉络明晰,给学生提供思路;“推荐阅读”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延,相关的知识拓延支撑知识重点,学生通过推荐阅读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而且可以形成知识框架与脉络,组建知识体系。

3、微课学习

微课学习即“教师课程微课学习”和“网络资源微课学习”。“教师课程微课学习”旨在贯穿运用翻转课程的理念,促使学生在课前研究知识点,形成课堂知识认知,把握知识脉络,在课堂上能够有准备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内化知识。“网络资源微课学习”旨在便于学生对网络微课视频的搜索,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探索新知,并且在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的后台统计上,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

4、热点引领

旨在向学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的热点、前沿,该页面以图文方式放置现代教育技术的热点与前沿,与学生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比如说:“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混合学习”等。通过“慕课”,导航指向互联网上体系最完善的几大慕课网站,便于学生获得到专业的慕课资源。

5、学习资源

如图4,“学习资源”模块包括“学习网站”和“学习期刊”两大分支。

“学习网站”将国内著名的有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站链接整合,学生点击任何一个网站的LOGO图片,即可链接到该网站,减少了学生自行检索的麻烦,为学生主动获取国内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供快捷的通道。

“学习期刊”集合了国内著名的期刊,学生点开LO-GO图片链接,可以直接进入期刊的官网,查看最新资讯,获取最新文章。

6、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即首页的消息推送,及时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纲领性文件、最新学科知识、最新会议议程、最新新闻报道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热度,及时关注最新消息。

7、讨论互动

讨论互动包含“教师答疑”和“自由讨论”。在“教师答疑”区域,学生点击任课教师的QQ头像,即可发起QQ临时会话,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自由讨论”区域,供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自由留言回复,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与其他同学交流学术问题、交流疑难问题、交流观点看法、交流建议意见,消息及时更新。

8、作业探究

作业探究供学生在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的下方,留言探究,发表对作业的思考,其他学生可以看见留言,同时针对留言进行回复。作业探究交流的设置,配合了教师的微课,在每一个微课下,配套推送一条作业,学生学习微课之后,探究作业,这是对微课学习的知识消化,也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将“学”与“习”混合,深入探究,也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做铺垫。

9、在线测试

该模块即“模拟考试”,主要以客观题为主,通过“提交”按钮,及时生成试题评分交互,呈现模拟考试后的分数和答题要点。模拟考试的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反省认知,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查漏补缺。

五、平台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用户(学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在任何时间、地点访问该平台,实现在线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平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5),教师在课前上传微课视频、布置作业,学生预先学习,理解知识点,与同学讨论疑难点,准备课堂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强调重点难点,内化学生认知,并且深化教学内容;课后,学生通过APP客户端,在学习资源、最新动态、热点前沿等模块,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作业。

六、结束语

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内容短小、精炼且片段化等特点,奠定了在未来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贯穿翻转课堂的运用理念,探讨高校公共课与手机APP移动学习的关系,打造师生共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的高校公共课改革创新思路。

第四篇:以APP应用培育自己移动互联网思维

我们要抓住移动互联网给在线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就必须需要我们自己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来开展工作,但是移动互联网如何用于运营、营销、开发,我们许多人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并且对原有落后思维模式总是有很顽强的路径依赖与行为惯性,导致对移动互联网总是不适应,不自觉,不习惯,不认同,不使用,没有感觉。为了促进大家移动互联网行为,触动移动互联网思维形成,我们就从最简单的APP应用开始,通过生活中的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来培育自己的

移动互联网思维。具体要求如下:

1、订房使用:携程APP。

2、订票火车票使用:12306APP。

3、定飞机票使用:去哪儿APP。

4、阅读新闻使用:百度APP。

5、阅读专业互联网内容:虎嗅APP。

6、自己打车使用:嘀嘀打车APP。

7、接待客户打车使用:易到APP。

8、出行导航使用:百度地图APP。

9、买电影票使用:糯米网APP。

10、买特价名品使用:唯品会APP。

11、找餐馆使用:大众点评网APP。

12、买电器使用:京东商城APP。

13、交电话费使用:手机银行APP。

14、发红包使用:微信红包。

15、写文章使用:腾讯APP。

16、分享文章使用:微信朋友圈。

17、看病挂号使用:挂号网APP。18:找家政使用:家政搜APP。19:找代驾使用:代驾APP。20、找名师使用:名师APP。21:办公使用:企业QQAPP。

22、搜索使用:百度APP。

23、租房使用:搜房APP。

24、定快餐使用:哗啦啦APP。

25、定水果使用:中国水果APP。

26、要旅游使用:途牛APP。27 看电视:CNTV APP。28 看文档做表格:WPSAPP

29、打网络电话:skypeAPP。30、储存:360云盘APP。

等等,我们的一切衣食住行,生活、工作、娱乐、学习都要积极主动使用这些APP来高效解决问题,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捷,也是我们作为移动互联网公司人员的必修课,更是我们培养自己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最好途径,我们必须迅速落实使用

第五篇:曹国伟:微博将成移动互联网杀手级应用

作者: 孙剑|出处:C114中国通信网 | 2011-04-27 12:31:06 |阅读:次

曹国伟:微博将成移动互联网杀手级应用,C114讯 4月27日上午消息(孙剑)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新浪公司CEO曹

C114讯 4月27日上午消息(孙剑)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1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新浪公司CEO曹国伟表示,未来移动互联网可能没有一方可以真正全面主导,而更多的是通过协作的方式来共创这样一个共赢的竞争格局。届时,微博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杀手级应用。 据曹国伟透露,2011年我国智能终端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PC和笔记本电脑的数量。去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大约在2千万台左右,预计2012年将会达到6千多万台。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已于今年4月份超过3.5亿,相当于PC互联网用户的80%左右。预计未来一两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超过PC互联网。 未来移动互联网没有主导 将成共赢竞争格局

曹国伟认为,移动互联网由一个生态体系构成,这个体系基本上有三部分的运营者:首先是移动运营商,在中国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其次是手机设备和平台的提供商,包括诺基亚、苹果、以及Android手机。最后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包括各种各样的网站,在中国有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新浪、腾讯等等。

“在不同的国家,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是不太一样的。在日本基本上是运营商主导了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在美国我们看到是设备厂商和公司主导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我们讲这样一个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环境。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基本上都是由网站来主导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我们实际上发现,终端的厂商和运营商它们会扮演更加积极的参与角色。”曹国伟说。

曹国伟表示,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在这个生态体系中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设备厂商也在某种意义上参与这个进程。曹国伟认为:“我们的判断是可能没有一方可以真正的全面主导移动互联网,而更多的是通过协作,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共创这样一个共赢的移动互联网竞争格局。”

微博将成杀手级应用 社交网络与移动终端结合

谈及“微博”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时,曹国伟表示,“微博将会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

据曹国伟透露,截止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到1亿。其中有50%左右的用户是通过移动终端、特别是通过手机登陆微博。 在曹国伟看来,微博之所以变成这样一个如此受欢迎的产品和平台,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它基于社交平台。“以前有很多媒体的平台,有博客,还有我们讲的BBS等等,但上述两个平台不能自行帮用户去做内容的传播;而有了微博平台以后,不但可以创造内容、分享内容,也可以通过社交关系传播内容。此外,未来社交网络将移动终端结合,这将是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一个最重要趋势。”曹国伟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移动公司事迹材料下一篇:烟草营销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