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与探讨

2023-01-11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因此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壮大, 在这一宏观背景之下, 民办高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民办高校的兴起, 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 可谓是如虎添翼, 并且一经崛起便迅速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迅速增长的高校数量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距, 使得民办高校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两难境地。因此, 为迎合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事业进步的需要, 民办高校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工作, 使得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同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相一致, 坚定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概述

(一) 研究背景

就业难的热度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而不断提高, 再加上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一度出现失衡的情况, 这使得近些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直处于较为严峻的状态。根据教育部的统计, 近年来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大幅度的上升, 而我国的民办高校发展起步晚, 时间短, 不具有先天优势, 也没有丰富的办学经验, 因而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需要承受来自名牌高校以及普通高校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因为民办院校不如公办学校名声高, 因此还需要面对社会对民办学校的就业歧视, 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更是使得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变得愈发严峻。

(二) 研究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呈现出“公盛民衰”的趋势, 政府将目光主要聚焦在公办院校之上, 并未重视民办院校的就业情况, 因此关于民办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甚是有限, 当前的理论研究尚不足以支撑民办高校开展有效地就业指导。然而不论是民办高校, 还是公办高校, 学生均渴望得到科学有效地就业指导。基于这一现状, 笔者在分析当前就业现状的前提下, 找出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之处, 并以此为据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

(三)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民办高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 再加上学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因此当学生步入社会,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很难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 因此, 对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有助于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笔者首先对当前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 随后具体分析了其不足之处, 找出其不足之处背后的原因, 基于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期提高我国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实践意义:由具体的工作实践可知, 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多处于迷茫的状态, 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若是学生能够接受科学的就业指导, 那么其就能够迅速融入社会, 及时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增强自己的才能, 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处于这一考虑, 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分析, 以期为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明前进路径, 提高其创新性, 从而稳步推进该项工作, 提高民办高校就业率。

三、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 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

就当前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情况来看, 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没有体现出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其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办学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 没有意识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重理论轻实践;第二, 在设置就业课程的时候, 没有考虑到专业的针对性, 只是笼统地讲述一些关于就业的注意事项, 没有设置相应的技能实训课程;第三, 教学方法拘泥于形式, 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落后且单一。总而言之, 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过分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 这与该课程开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 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提高

而今各民办高校都已成立专门的就业机构, 但是这些机构往往都是行政性的机构, 并未专注于服务和教育职能, 且指导老师多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 抑或者是辅导员担任, 因此普遍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使得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队伍的专业度问题, 使得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出现缺失。

(三)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融合

就当前民办高校同企业之间的合作而言, 多是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并未实现深度的融合, 不仅层次单一, 而且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

企业的发展需要利益的支撑, 然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民办高校未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收益, 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在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性, 使得多数合作仅仅停留在提供实习机会上面, 未能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这显然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初衷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实习内容同学生专业知识之间的差距, 削弱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再加上校企合作模式尚未形成健全的反馈机制, 在就业培训的过程中, 学校和企业之间未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 这也使得该培养模式因缺乏统一目标而无法坚定其路线。

(四) 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化功能落后

就当前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 整体已经健全完善, 并且具体落实到省、市、校三级, 然而就业信息网站的作用仅限于宣传, 不具有互动性, 因而大大降低了吸引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信、微博、小程序等为代表的新媒介实现了普及, 然而这些网络资源并未同就业指导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网络资源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实现。

(五) 就业指导工作中过于追求就业率

部分民办高校, 为追求高就业率以吸引生源, 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只是流于形式, 并未给予真正的关注, 不论是职业生涯规划, 还是职业指导, 都只是寥寥带过, 还有部分学校以签订三方协议为条件获取毕业证, 这使得本就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更是不知所措, 多数学生对此都是应付了事的状态, 根本没有意识到科学择业的重要性。

四、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 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

以学生需求为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多样化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以年级为区分, 对于一年级新生可以举办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对于大三学生则可以举办简历大赛, 模拟面试等;至于毕业生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业讲座以及行业分析讲座, 邀请企业HR以及成功校友回校分享就业经验。通过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 普及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此外, 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以企业优秀案例为例进行就业指导, 灵活运用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增进学生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 以弥补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 实现对学生就业的精准指导,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能力。

(二) 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民办高校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因此需要注重就业指导工作, 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这就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当建立起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以实现广大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的齐头并进, 积极开展双师型培训,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 以实现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 推动校企融合深入发展

全面深化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情况, 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性, 在实习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仅是学生, 更是学徒, 需要从实际训练中弥补自己专业技能的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就业指导方案, 使得学生通过实习, 不仅能够丰富夯实自己理论知识, 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 使得学生通过实训真正成长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此外, 应当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统筹全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所在, 保障校企融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以真正促进实践育人工作发展。同时充分运用微课、慕课等网络教育形式构建“云课堂”, 通过在线答疑等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 此外还可以录制就业指导的相关视频, 为学生全面了解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可能, 以完善我国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的信息化功能, 推动校企融合培养模式的完善和优化。

(四) 建立校友就创业信息平台

民办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 这些校友中有部分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事业, 当他们步入事业的上升期, 人才招聘工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发展, 母校的人才储备优势此时就得到了体现。基于这一现状, 民办高校可积极搭建校友信息平台, 通过返校招聘等, 实现校友资源的共享。此外, 还可邀请校友返校进行就业服务工作, 例如免费的就业培训指导, 提供就业经济资助以及就业渠道等, 以弥补当前民办高校落后的就业指导信息化服务功能。

(六) 提高信息服务的精细化

学校真正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起集资源共享、招聘指导等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兼顾精准定位和合理传播, 化被动为主动, 避免出现消极工作的情况。此外, 加深学生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移动端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以方便毕业生了解就业动态, 及时了解就业信息, 开展“线上+线下”精准化服务, 以帮助学生顺利融入社会。

五、结语

在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中, 就业指导工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对于学校的改革深化以及转型升级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路口, 如何依托新形势实现民办高校的发展, 解决应用型人才的短缺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面对应用人才匮乏的困境, 民办高校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丰富就业指导的形式, 同时建立起教师长效培训机制, 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以保证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此外深化校企融合培训模式, 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 灵活借助“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增强指导工作的信息化服务功能, 通过建立校友平台等实现就业资源的信息共享, 为学生提供精细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维持社会的稳定, 通过增强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 弥补当前社会发展人才资源储备匮乏的不足, 缓解社会高速发展同人才后备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使得民办高校真正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动力源泉。

【相关链接】

全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即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截至2013年6月21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不含独立学院) 共计2198所, 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8所, 其中民办成人高等学校1所。

2013年6月, 教育部公布了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和新批准的学校名单。截至2013年6月21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 (不含独立学院) 共计2198所, 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8所, 其中民办成人高等学校1所。

摘要:民办高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知识的渴望也随之提高, 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同就业机会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因此, 民办高校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 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 已经成为其发展路上刻不容缓的问题, 这不仅能够指导民办高校开展就业工作, 而且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矛盾,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参考文献

[1] 李延保, 李小梅, 屈琼裴.中国独立学院调查报告[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129-130.

[2] 刘润华.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与企业, 2014 (8) :243.

[3] 匡晓蕾.体验式培训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 (1) :64.

[4] 王睿.关于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4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超声波法提取红枣多糖的工艺研究下一篇: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