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10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一节对学生社团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学生社团是在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 是学生志同道合的组织。它以“社团精神”的积淀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成为高校校园生活的一个亮点和热点, 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

1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 高校的学生社团发展很快,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据所调查的河北燕郊开发区六所高校, 2008年学生的各类社团约有180多个, 参加人数约12000人, 占这些学校总人数的25%左右。我院现有学生社团33个, 会员约有3500人, 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有与专业密切相关, 有强调提高实践能力的环保类、学术类和实践类社团;有以提高体育技能、艺术修养为主的体育类、文艺类社团;有以提高生活情趣或加强道德修养为主的公益类社团。各类社团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 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加强

在校团委的指导和社团联合会的正确领导下, 各高校社团能够唱响主旋律, 在校园内卓有成效的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 极大的调动会员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 并在广大同学中间起到先行示范作用。但是, 在各社团学理论活动取得进展, 积累经验的同时, 与广大团员青年所肩负的新世纪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相比, 会员的理论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 使命感还不够强烈。具体表现是:一些会员对理想的追求平淡, 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的模糊认识还不同程度存在。

1.2 持之以恒开展活动的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 尤其是对新世纪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为了在将来进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主动, 进入大学后, 以社团活动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载体, 主动参与到各社团的活动中, 积极投身到大学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的中。但是, 不难发现, 虽然在学期初, 某些社团大张棋鼓地招兵买马, 招新宣传铺天盖地, 向往加入的新生人潮如织。但个别社团收了会费后便销声匿迹了, 部分社团风风火火一段时间后也偃旗息鼓。即使在一些有影响力的社团中, 部分会员面对各种物欲的诱惑, 也出现急功近利的浮躁, 放弃了自己当初的选择。能够长期坚持组织活动的社团, 能够长期坚持参与活动的会员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1.3 学习与活动两不误的意识有待加强

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 必须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得才兼备的开拓型、复合型人才。而这些综合素质是课堂和教室所不能全部给予的, 它必须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大学生社团活动来提供。新时期加入社团的会员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普遍增强, 能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 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这些活动无疑使会员锻炼了能力, 增长了才干。但是部分会员没有认识到专业素质是素质的基础, 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 出现了重技能、轻文化的偏差, 导致了实践与理论一手硬, 一手软的现象, 部分学生因为热衷于活动而荒废了学业。

1.4 会员在活动中个性意识强, 但集体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当代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了较强的个体意识、角色意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对于塑造新时代有竞争力的青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社团活动中表现为会员肯动脑筋、想办法, 发挥各自特色。但是部分社团在组织活动中从自我利益出发出现了与其他社团活动相互干扰、撞车现象。在整个校园社团活动中, 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被淡化了, 正确处理小团体与全局关系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1.5 会员在活动中务实意识强, 但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绝大多数会员在社团活动能够按照社联和社团的统一部署开展活动, 工作扎实、作风严谨, 能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但是部分会员的创新意识不够、思想解放不够, 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现象, 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团活动方式, 没能主动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 工作没有新思路、新方法, 理论没有新视野、新概括, 久而久之, 一些社团逐渐失去活力和自信, 同时也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总的来看, 无论是学生机构的管理还是各个社团的运作都缺乏一种务实与创新并重的精神。

1.6 会员活动受经费不足制约, 市场动作意识不够

一个社团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资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绝大多数高校的社团在组织活动中都深刻意识到经费的重要性, 亲身体验到资金不足所带来的尴尬。《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中也明文规定社团的活动经费采取学校支持与自筹相结合。因此, 会员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对外联系赞助、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2 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何引导社团健康发展, 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完善机制, 强化管理

(1) 建立社团活动的审批制度, 严格申报制度。在社团活动的审批上, 严把质量关, 社团成立必须做到“五个一”, 即: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 有一个挂靠管理单位, 有一位指导教师, 有一批活动骨干, 有一定的经费来源。对社团的章程、内部组织、活动方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2)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实行“双重管理”, 即:团组织实行宏观指导, 社团联合会进行具体管理、服务、督促, 重点突出管负责人、管经费、管活动、管印章的“四管”措施。 (3) 建立和规范社联和社团干部的民主换届制度, 选好干部。部分社团之所以没有凝聚力, 组织涣散, 与社团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加强对社团的管理, 首先要选好社团领导者, 要把那些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的学生选拔到社团领导岗位。同时, 注意培养和使用相结合, 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多途径、多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使社团发展走上良性轨道。 (4)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及其骨干的考评制度。对管理有方、工作扎实、富有创意、成绩显著的社团通过评选奖励等措施予以表彰, 从经费、政策方面进行鼓励和扶持;对在德、智、能、绩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社团骨干授予“优秀社团干部”称号, 树立典型, 培养骨干, 推动社团的健康良性发展。

2.2 提升社团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水平

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是社团生命力所在, 也是提高社团声誉、增强社团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因此, 加强社团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努力提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应是社团工作的着力点。首先, 要保证活动的经常性, 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 强化成员的团队意识;其次, 社团活动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活动, 又要有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的活动, 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再次, 社团活动要有特色。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素质应是社团的主旨之一, 社团活动要突出创新和特色。当前要大力扶持科技、学术类社团, 坚持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主导, 营造浓厚的课外学术科技文化氛围, 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2.3 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

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队伍, 很多活动未纳入教学计划而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没有指导教师的支持是无法保障社团健康发展的。而有的社团名誉上有指导老师, 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教师是义务指导, 没有一定的工作量和教育计划, 因此, 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 把指导老师的课外指导与其工作量结合起来。指导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参与社团活动, 有利于及时地发现不足并给予纠正, 这样才能保证社团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2.4 切实摆正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

社团活动是属于第二课堂, 学生必须在完成好第一课堂专业学习任务前提下, 才能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也应以不影响第一课堂教学, 不干扰正常学习秩序为前提。首先, 要引导同学们分清主次, 正确处理社团活动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主次不分, 本末倒置的活动应坚决制止, 对只醉心于社团活动而放弃专业学习的同学要劝其离开社团;其次, 鼓励学术性社团, 开展相关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 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有很大帮助, 而且还可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 使学生接触学科前沿领域, 学生由此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提高专业能力打下了基础。

2.5 联系社会实践, 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高素质群体, 将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 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完善自身素质、培养综合能力、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 也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作为大学生群体组织的大学生社团,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 社团应该积极适应大学生社会化的要求, 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 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当前的学生社团从成员构成来看, 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校级社团, 一种是系级社团。这种构成决定了社团活动的范围有限 (仅限于本系或校园内部) , 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 也难以实现与社会的交流, 不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因此, 大学生社团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 积极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锻炼意志品质和能力, 以不断实现社会化、使自己将来能够成功地参与现代社会生活。

摘要:高校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二课堂, 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环节, 是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锻炼的平台。新时期高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高校社团健康良性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社团,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8) .

[2] 秦克寅, 曹玉霞.社团活动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青少年研究, 2003, 3.

[3] 雷建民.我国高校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专学报, 2001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蓝墨云班课”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关于监狱工作“科学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