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肝脏动态增强分期扫描中的应用

2022-09-12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实质性器官, 由于缺乏密度对比差异, 普通CT平扫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使用造影剂强化而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对比度, 使病变显示清晰, 尤其是对早期小肝癌的诊断, 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肝脏血液供应来源于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 门静脉占肝总供血量的75%~80%, 肝动脉供血占15%~20%, 由于循环途径不同, 血液经左心室-肝固有动脉流入肝脏所需的时间比经左心室-门静脉流入肝脏所需的时间短。因此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时, 2条循环途径所产生最大强化峰值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别。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650例肝病患者进行GE16排螺旋CT检查, 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0例, 其中男425例, 女225例, 年龄25~82岁, 平均53.5岁, 右上腹疼痛、消瘦、CT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灶125例;肝区疼痛伴发热, B超表现“环征”10例;无自觉症状, 体检B超发现肝内多发或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强回声灶140例;无回声110例;CT平扫肝内均匀低密度灶115例;有乙肝病史伴腹水85例;其他15例。

1.2 检查方法

(1) 扫描前的准备:检查前禁食4~6h, 扫描前30min口服温开水500~800mL, 检查前再口服200mL。急腹症者禁服。检查前取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 教患者做呼吸训练, 扫描时屏住呼吸, 对检查前1周内曾做过食管、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的患者暂停腹部CT扫描, 以避免肠腔内的钡剂产生伪影影响检查结果[1]。 (2) 扫描条件:我院使用的是GE16排多层螺旋CT机, 扫描速度快, 空间分辨率高, 能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完成全肝脏的扫描。本组选用的条件是:电压120Kv、电流50~250mAs、层厚5mm, 层距5mm, 矩阵512×512。扫描范围:膈顶至肝脏下缘。观察窗宽150~180HU, 窗位45~85HU。必要时用层厚2mm, 层距1mm重建[2]。 (3) 造影剂及注射方式的选择:造影剂选用非离子型碘海300mgl/mL。用量1.5~2.0mL/kg。造影剂的用量和肝脏强化的程度成正比, 注射速度不同, 肝脏强化的程度和达到峰值的时间也不相同, 注射速度越快, 肝脏强化的峰值越高, 而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但是注射速度过快, 容易发生血管外漏, 并增加患者的不适感。本组采用团注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情况常规选用3~4mL/s的注射速度[3]。 (4) 增强延迟时间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分3个阶段即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动脉期:动脉期延迟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25~30s进行全肝脏扫描。动脉期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明显强化, 肝内小动脉显影, 由动脉供血病灶也显影, 但肝内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尚未强化或轻度强化, 而肝静脉未强化。正常肝实质有轻微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60~70s重复扫描, 造影剂逐渐由血管内向血管外扩散, 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密度基本相等, 肝实质达到最大强化峰值, 正常肝实质CT值比平扫时>40HU, 门静脉主干CT值比平扫时增高100HU左右。门静脉主干及肝实质密度显著增高。肝内门脉细小分支明显强化。平衡期:平衡期延迟的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100~120s。平衡期肝实质、腹主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密度基本一致, CT值比平扫时约高10HU左右。必要时根据病灶的性质增加延迟时间[4]。

2 结果

本组对650例肝脏的动态增强分期扫描, 其中较典型的肝癌50例, 肿瘤血供丰富, 与正常肝实质对照均出现从高密度、等密度到低密度的三部曲, 整个过程短暂, 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胆管细胞癌25例, 增强后无明显的特征性, 病灶有不均匀增强, 密度低于肝实质, 周围有小卫星病灶。肿瘤近肝门区时, 远端伴有胆管扩张。以上75例均经病理证实。肝血管瘤350例, CT增强表现, 按Freeny提出的3条标准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符合3条标准的典型病灶210例, 占54%。按Ashida提出5条标准。除上述3点外, 平扫呈低密度;病灶增强的密度逐渐减退, 等密度填充的时间>3min。符合Ashida提出的5条标准中3条标准的病灶140例, 占46%[5];肝囊肿125例具有典型的CT表现:边缘光滑、边界清楚, 呈水样密度, 内部无强化;脂肪肝70例增强扫描的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 呈局部或弥漫性低密度灶, 低于增强后的脾脏。但低密度区内血管显示清晰;肝脓肿16例增强表现:病灶内CT值不变, 周围的环形带均有不同程度增强, 脓肿壁由2层构成, 外层强化明显, 内层强化不明显, 典型肝脓肿“环征”的出现率为90%, 为肝脓肿诊断的可靠征象。肝转移瘤14例增强出现不规则边缘强化, 门脉期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平衡期造影剂消退[6];肝硬化128例, 肝脏边缘凹凸不平, 干裂、肝门增宽、脾脏增大, 小结节病灶没有明显强化[7];其他12例无特征性表现。

3 讨论

增强扫描时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循环系统的情况来决定造影剂的用量、注射速度、注射方式及延迟时间。如患有严重心脏疾患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循环时间延长者, 动脉期的出现时间必然延迟, 门脉期也要相应延迟[8]。对患有门脉高压、脾脏肿大和侧支循环的患者, 进入门脉的血流量下降, 门脉回流的时间延迟, 扫描时间也要相应延迟。所以在选择合理的扫描时间窗时, 应在扫描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根据患者的生理因素和存在的病理因素, 做到时相个体化、优势化。为诊断提供最佳的影像质量和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合理的选择与指导以便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动态增强分期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0例 (男425例, 女225例) 肝脏疾病患者, 根据肝脏血供的特点选择造影剂注射的时间、注射的速度进行分期扫描。结果 本组650例行动态增强分期扫描, 诊断肝癌50例, 胆管细胞癌25例, 均经病理证实。诊断肝血管瘤350例, 其中210例符合Freeng标准, 140例符合Ashida标准, 诊断肝囊肿125例, 脂肪肝70例, 肝脓肿16例, 肝转移瘤14例, 均有典型CT表现。结论 CT增强扫描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肝脏,CT扫描,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79~180.

[2] 殷小平.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4) :495.

[3] 方红.多层螺旋CT肝血管多期成像最佳时相方法选择[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42 (12) :1303.

[4] 张云亭, 袁聿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5~126.

[5] 周康荣.腹部CT[J].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44~47.

[6]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58~464.

[7] 张祁泓.消化间质瘤18例影像学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 (12) :1128.

[8] 高峰.肝硬化患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变化62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02, 31 (3) :26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依托个例研究探讨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之道下一篇: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思想道德培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