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测试带来的思考

2022-11-23

一、艺术测试重新构建艺术教育教与学的关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2015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教体艺{2015}5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要求今后对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进行测评, 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中, 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2015年开始将在全国各中小学试点艺术素质测评工作。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第五条明确提出,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 基础指标40分, 学业指标50分, 发展指标20分, 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 75-89分为良好, 60-74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文件中还附加表格即《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试行) 》, 明确了艺术素质测评的具体项目内容和分值, 这一举措是中国教育体系中对艺术教育评价的一次真正改革, 将重新开始构建艺术教育教与学的关系。

二、以往音乐学科面临的诸多问题

笔者所在地区是区县, 农村学校占很大比重, 以前音乐学科面临以下问题:1.师资不足, 没有专职的专业音乐老师给学生上课, 学校只是让一些稍微懂点音乐或喜欢音乐的老师代上音乐课, 教师的教学水平让人担忧。2.专业不专职:是音乐专业毕业的老师, 但到学校后被安排去上和音乐专业无关的课。山区学校师资不足, 一个老师常常要代两门学科的课。3.学校硬件设施差, 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 没有器材, 这些都导致教师、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期望值大大下降。4.个别学校没开齐开足音乐课, 音乐课程的标准节数被其它学科挤压, 课时量完全不达标, 这些导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在以往的音乐学科测试中, 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 有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或学生印象给学生打分, 这样的做法既不全面更不科学。其一, 很容易让学生错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只学唱几首歌曲, 不必学习其他知识。其二, 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 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 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起不到积极作用。其三, 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让那些平时课上表现欠佳, 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 认为老师偏心, 不公正。其四, 有的学校为应付考试, 平时不上完音乐课的内容, 让学生在一周之内, 天天背唱教材上的歌曲, 导致学生厌倦音乐课、厌倦唱歌, 这些都是以前没有正式对艺术 (音乐) 学科提出测试。现在, 国家提出的这一行动, 可以说是对艺术学科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以质量优先为核心, 以质量监测为手段, 改进音乐课堂教学

教育部成立基础质量监测中心, 就是通过监测关注三个方面。

1.质量优先: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 教育必须是适合的教育, 有效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教学质量好坏要体现在学生身上。

2.质量监测:有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质量优先的目标。

3.核心素养:将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依据。专家认为:在教学中, 内容永远比形式重要, 主动学习和个人学习、传授学习和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和主动学习都是很重要的。

就音乐学科而言, 音乐的核心是声音, 是音响。就课堂教学而言, 教学目标应与教学评价相统一, 教了不等于学了, 学了不等于会了。目前, 教育部对音乐学科确定的监测框架是:

所以, 在音乐课堂歌唱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教学原则。我们更要明确音乐学习的过程:重复—对比—认识—听辨—应用。要上好一堂音乐课, 就要深入教材去挖掘教材中音乐的内核, 才能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音乐课是九年义务制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 通过测试对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测量与评价是无可非议的, 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 基本普及的大众教育, 在教育中应体现其主体性, 提高其音乐文化基本素养, 达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 通过音乐培养高尚、完美的人。同时, 对全体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 课堂教学水平以及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势在必行。所有的教师如何做一名未来的音乐教师, 是一个挑战, 也是一个契机。

摘要: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 漠视个体差异, 导致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单一化等缺陷, 使得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音乐课作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由过去的“副科”到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学生的音乐水平测试也在不断革新。

关键词: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监测,思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音乐教育.2016 (10) 。

[2] 娄新艺.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 (05) 。

[3] 王敬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09 (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期提高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论文下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社区组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