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現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辅导员老师要与时俱进,新时期辅导员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社会素养、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实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篇1: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摘   要] 意识形态是国家的精神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我国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中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意识形态;高校

我国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政治安全,事关培养什么人,事关阵地的掌控权等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社会思潮泛滥等情况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挑战;新时代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要构筑“制高点”、打造“主力军”、筑牢“防火墙”。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我国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是传承和创新知识与思想的重要园地,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理论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有一批长期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人员,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还有一些富有经验的从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不仅自己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同时也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思想政治理论队伍,他们是我国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主力军。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目前,我国近250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达2400多万人。高校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发展历程,也受多方面的影响制约,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大学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敏捷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信息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主意识强,遇事热情有余而理性分析不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高校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到价值导向、政治认同、道德引领、理想树立、信仰确立、精神支柱等作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立德树人的根本性问题。

(三)高校是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阵地

我国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历来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知识青年、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夺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前沿,青年大学生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的重点”[2]。高校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主要阵地。

二、新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新境遇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不仅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文化的急剧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正值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时期,我国社会呈现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种多样、利益分配千差万别;相应地,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差异性、多變性、独立性不断增强,使人们的义利观、幸福观、事业观、爱情观、善恶观、美丑观,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情况折射到高校,对高校师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审美标准、义利选择等思想观念的冲击较大,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苗头,使我们一贯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遇到现实社会经济基础和思想意识的影响。

(二)信息网络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挑战

信息网络化既有向广大受众对象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促进网民之间人际交流的作用;一方面拓展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途径,另一方面又带来不少隐患。信息网络化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范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带来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信息网络化具有即时性、广泛性、自由性、虚拟性等特点,使海量的信息充塞网络空间,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不一,是非难辨;信息网络的“去中心化”改变了青年学生对传统话语权威的倚重,减弱了教育者对信息扩散和网上大学生的掌控力。这些问题冲击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道德观念等,从而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内化。

(三)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格局也在形成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等共生共长。多元文化并存对高校意识形态而言,一方面有利于兼收并蓄、扬长避短,进一步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存在着弱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冲突,容易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渐弱;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络化,容易导致高校意识形态的导向失控;在多元文化碰撞下产生的民族虚无主义,容易导致高校师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认同危机”。[3]

(四)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干扰

高校人群密集,知识分子集中,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系统、更深入、更直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点,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观点集散地。当前,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消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跌宕起伏,给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这些思潮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力和辐射力,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领航地位。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一)构筑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制高点”

一要巩固壮大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高校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重中之重就是要不断巩固壮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高校师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使高校师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使高校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师生头脑。加强理论武装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教育师生、指导师生,引导他们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深刻领会这一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组织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三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 “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任何思想理论只有广泛传播才能产生更大影响、发挥更大作用。高校要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开辟传播平台、创新传播手段,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起来,建立形态多样、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要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交流、传播主动融入师生活动密集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媒体等传媒,及时抢占高校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新阵地。

(二)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

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打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要加强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选拔对党拥护、对国家忠诚、对社会主义热爱,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的人来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通过课堂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力,他们不但自身政治素养要高,而且教学业务能力也要强。要加强学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这支队伍是学生日常管理的主力,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选拔讲政治、讲纪律、作风好、业务强、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担任学生工作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向学生根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二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学生在什么地方意识形态工作就要跟到什么地方。网络成为大学生聚集交流、获取知识信息的新场所,所以,建立一支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不可少的力量。高校要选用一批熟悉现代教育传播技术、懂得青年学生心理、善于用“网言网语”的教师加入学生网络社群,及时掌握同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引导网络舆论,采取各种途径和形式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量,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网络主旋律。

三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师生政治理论骨干队伍。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还要依靠政治上绝对可靠的政治理论骨干队伍。高校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導、政治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使他们不但会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去影响他人,而且积极抵御各种有害信息和错误言论,尤其要抗击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侵蚀、攻击。

(三)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防火墙”

一要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控机制。加强阵地建设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校园各类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二要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要加强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意识形态安全理念,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增强师生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及面临有害信息时的免疫能力,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要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反分裂斗争,面对西方国家、敌对势力、非主流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发动的渗透,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决不能让西方意识形态兴风作浪;要有效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对诸如否定领袖、诋毁英雄、歪曲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应坚决予以反对和批驳;对多变性、隐蔽性、渗透性、广域性、蔓延性的“灰色地带”,我们既保持高度警惕,又要进行科学合理区分,同时又要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

三是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高校要制定意识形态安全预警和应对方案,有专人负责意识形态安全监测工作,建立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制度。要采取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校园舆论情况、社会思潮动向等,尤其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监控,有效地将这些信息加以梳理、分类、归纳和分析,通过信息研判,准确评估和预测校园意识形态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不安稳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3]植凤英.论多元文化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3,(01).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满令怡

作者:叶国兵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篇2:

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

【摘 要】現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根据他们的思想特点,辅导员老师要与时俱进,新时期辅导员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社会素养、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实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诚信;网络社会素养;稳定

随着高校扩招使在校生人大幅度增加,大学生群体状况出现新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新问题相继出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针也发生较大的变化。辅导员要如何与时俱进,相应地改变原来固有的工作方针来适应高校的发展呢?下面将从高校辅导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代大学生诚信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社会素养、切实做好高校稳定工作四个方面着手进行阐述,谈谈高校辅导员的一些工作方法。

一、高校辅导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当今世界国力竞争的前沿阵地。学生工作是这个阵地的中心工作,同时又是一项任务艰巨,过程复杂,影响深远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要付出大量的智慧、 时间和心血,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广大辅导员老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 日常生活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前提,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密切相关。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遵循大学生成才规律,避免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离。只有把学生当成“ 人 ” 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发挥出来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树立服务意识 将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教育管理好青年学生 ”转变为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把实现和维护青年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体现团结人、服务人、造就人的根本要求,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的培养

“ 诚信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几千年前,先圣孔子就曾提出“仁、义、理、智、信 ”这五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其中的“ 义 ” 和“ 信 ” 就是指做人要讲“ 诚信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和社会生活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社会上出现了诸如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等丧失诚信的现象。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也在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的重要作用

诚信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础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作到了诚信,才能够让对方相信你,信赖你。诚信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准则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一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以诚信为基本准则。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培养的主要途径

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于高校大学生,“两课”是最主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渠道。在“两课”的教学中要处理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的关系,立足理论根本,结合社会实际,加强诚信教学内容的学习,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学习活动。

在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同样,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熔炉,只有过硬的道德修养才能够经得住检验。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大学生个人信用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系统、完善的了解、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并且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制定相关措施,予以指导,逐步改善,同时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个监督的机制。大学生只有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诚信意识,才能够建立一个优秀的诚信档案,无形之中对于大学生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社会素养

现在,随着网络的商业化,以全球性、 开放性和虚拟性为特征的虚拟社会进入了较为独立的发展阶段,它的特征日益明显,社会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已不再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或媒体,而把它视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生存空间 ” 或“ 第二现实 ”。由于在虚拟社会中,人们的活动方式、人际交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而给和谐现实社会的构建带来危机,出现了大量的网上不文明与道德失衡现象,对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当代大学生学习、身心健康造成了冲击。

(一)网络虚拟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冲击

首先,五光十色的网络让学生沉迷其中,学业荒废,成绩下降。其次,网络交友不慎,产生诸多问题,利用网络违法违纪。此外,网络虚拟社会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侵蚀,可能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解决网络虚拟社会问题的对策

首先辅导员了解各类网络行为,以及学生在网络中到底做什么。辅导员要建立在对网络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了解网络行为的特点和优缺点,针对不情况的学生,进行网络辅导。

其次要倡导积极的网络行为,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不要与学生落伍。

第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提高其网络虚拟社会素养。要教育大学生理智地认识网络社会的两面性,让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使网络为我所用,用理智的眼光正视网络虚拟社会的负面作用,提高自身抵制污染的能力,不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并成为网络虚拟社会的主宰者和真正的主人

四、切实做好高校稳定工作

(一)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的开展对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稳定师生思想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高校应始终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思想上,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在组织上,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级负责的格局;在内容上,应开展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防火、防盗、饮食卫生、常见传染病等安全知识教育。为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 抓重点,清除不稳定的诱发因素

一是重点人员。高校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心理上有问题、生活上困难、不好就业学生的稳定情况。对这些人员,辅导员老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工作做细,事情做实,及时剔除有可能影响他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因素,确保不做出非常举动。二是重要时期。主要指:一是党和国家大型会议的召开、国家大政方针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生国际国内敏感事件等时期;二是学生就业、毕业生离校、奖助学金评定,大型活动等时期。对这些涉及稳定工作的重点时期,应该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手段,争取特殊效果,并且要始终坚持校领导带班制度和处级干部、 辅导员值班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状况,采取层层防范措施,确保学校稳定。三是重点区域。学生食堂、宿舍、 大型活动场所、实验室、计算机房等是高校的重点区域。应坚持做到一般巡查和重点突查相结合,坚持人员值班和安全巡逻相结合,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整改,不留死角,不存侥幸。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们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是高校培养“四有”人才、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辅导员的各方面的工作方针显得迫切紧要。辅导员要根据发展需要,时时注意工作方针改进,努力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角色。

参考文献:

[1] 于瑞峰. 高校辅导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民营科技.2010,(2):76-76

[2] 潘秀山.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 高教论坛, 2004(1):7-9

[3] 李俊哲. 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42-44

作者:王庆美

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思想政治论文 篇3:

刍议西部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然后提出了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路径,最后介绍了西部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西部地区;国际化办学;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高校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西部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需要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1 西部地区高校在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

西部地区大部分高校的发展相对滞后,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基础,但是这也给了西部地区高校抓住后发优势推进发展的机会。国际化办学就是推进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正因为要开展国际化办学,所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第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对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原本处在不同地域价值观念冲突、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在国际化办学中又增加了外国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而且,随着国际化办学的深入,外来文化不仅仅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还有来自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这些观念上的冲击带来了学生的道德选择困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跨文化、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带来了不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西部地区高校教育国际化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道德教育途径,一方面对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多元化道德选择也使大学生产生了道德标准的选择困惑,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反复强调的所谓“普世价值”理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甚至通过网络载体、社团活动、科学研究等形式变本加厉地对我国学生进行“洗脑”,利用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向我国传播其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其中包含的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腐蚀”。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西部地区高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经验尚不足,这一现状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强劲的挑战。所以,如何让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当前多元道德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有效地阻止西方文化渗透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消解,是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

第二,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对西部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力图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化,西部地区高校也不例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是把握在教师和管理者手中。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习惯于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信息,但他们所获得信息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消极的信息,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这一显著的变化,要求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部分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都已经滞后。所以,怎样把握好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新特点,大胆借鉴国际化办学中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经验和技巧,成为西部地区高校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第三,教育环境的虚拟化发展趋势对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少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习惯用“一刀切”的灌输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试图通过单向信息灌输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在信息获取方式有限的时期,这一方式的缺陷未被充分認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地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量,这一现状在西部地区高校尤为明显。这一状况,一方面让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突破了以往所面临的地域和交通的限制,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接触外面的世界,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另一方面,这一状况也使得一些大学生无法辨别信息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西部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而且,互联网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性改变,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互联网课程为代表的学习方式在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已经受到广泛青睐,这一变化拓宽了西部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渠道,但是也使得大学生降低了对现有的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的尊重,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递知识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难度。

2 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路径

面对上述挑战,西部地区高校只有积极应对,认真分析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应对挑战,从而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第一,建设好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中的应用,形成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和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定期举办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邀请校级党政主要领导、老同志为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积极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由原来主要注重知识考核的闭卷考试转变为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主的开卷、闭卷、口试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平时表现,对出勤、参加主题班会、演讲、演出、参加社团组织、完成作业、读书笔记等情况做详细记录,以便计算成绩,实现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制订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工作计划,要求课堂教学考勤、成绩册、教师教案、档案等资料齐全、完备。同时,加强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学校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学术交流、参加社会实践及在职进修,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针对国际化办学的教育对象,应当更加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在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真正做到“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积极做好国际化办学中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专家辅导、主题研讨、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整合课外素质学分和集中性实践环节,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的公益劳动和课外素质学分进行整合,设置实践学习学分。支持、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橱窗、宣传栏等载体,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版或专栏。大量制作宣传标语、专刊营造氛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建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积极推进大学生网络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场所的建设,完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针对国际化学习中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打造适应性强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第三,做好消极错误思想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加强对思想学术阵地的管理,完善校园舆论阵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等思想意识阵地的审批、管理和监督。各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应高度重视对消极错误思想的抵御和防范工作,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妥善应对。对于已有消极错误思想和行为的组织和个人,应及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予以处分或教育,认真分析校园思想状况和网络舆情,对不良现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

3 西部地区高校国际化办学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化办学中课堂内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西部地区高校必须打造良好的保障体系。

第一,加强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国际化办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国际化办学需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各部门和各级党团组织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围绕国际化办学的培养目标,认真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首先,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行任职资格准入制,要求新进教师应是中共党员且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对国际化办学有着正确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采用学生评教、同事评教、领导评教的方式进行综合评教,注重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按照要求选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逐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水平。其次,建设专业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确保国际化办学相关教学单位配齐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研究生配备有专职辅导员。采取选拔、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配齐配强辅导员,确保每个班级配有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将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并通过在工作中的历练和“传、帮、带”,打造一支在思想作风与工作能力经得起考验、能战斗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再次,不断完善党团组织建设。做到国际化办学相关学院、单位基层党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充足,组织生活正常,按规定发展学生党员和开展党团组织生活。按规定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在优秀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国际化办学相关学院、单位各基层党组织定期研究培养发展工作,分层次、分重点培养,逐步使党员发展重心下移,做好低年级学生的发展工作。把发展任务分解到各支部,做到“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出国留学和访问的师生设立“海外党支部”,定期开展线下和线上活动,实现国内与国外的、良性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第三,塑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首先,保证校园安全。完善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综合防控机制和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针对特殊时期、特殊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稳定措施,确保校园和谐。完善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信息沟通机制,与当地公安部门搭建有效的互动合作平台,充分保障校园安全。其次,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火灾、交通事故、溺水等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和应急措施,认识盗窃、诈骗、抢劫等犯罪行为常采用的方法途径及应对方法,特别是针对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能够识别和善于应对。

总之,国际化办学虽然对西部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就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进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罗志君.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

[2]韩冬.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陸云香.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浅析教育[J].教学论坛,2010(11).

[责任编辑:高海明]

作者:刘雪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论文下一篇:打击邪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