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与物联网发展

2022-12-07

第一篇:rfid与物联网发展

2011年度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报告

《中国物联网RFID2011年度发展报告》 张琪: 作者: 屹东 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25 13:12:17 来源:RFID中国网 关键词: 物联网 张琪 RFID 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

【编者按】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RFID产业联盟、北京金卡国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物联网RFID发展年会”于2012年4月1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多个省市、多个行业部委的相关负责人,四川省、成都市的相关领导,以及物联网RFID产业链上众多知名企业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作为本届年会的官方网站,RFID中国网对年会上的精彩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

在本届年会上,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理事长、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张琪女士正式发布了《中国物联网RFID 2011年度发展报告》。本文是根据张琪理事长在本次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成,以供业界分享。

国家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副主任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执行会长 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理事长 中国RFID产业联盟理事长 张琪女士

各位来宾,下面由我来发布中国物联网RFID2011年度发展报告。

这个年度报告,是由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国家工信部电子情报所联合做的。所以这个年度报告,我今天是以这几个身份来讲的。一个是代表工信部电子科技委,我们做了很多调查。另外是国家金卡办二十多年的积淀。还有就是RFID产业联盟、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虽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是去年12月底刚成立的,但是是在原来国家金卡工程的多功能卡应用联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调整了结构,换了名称,参与的部门是23个部门行业。另外有40多个金卡的试点城市都参加了,我们的骨干企事业也参加了,这是一个国家团队。我在这里是代表这几个部门联合发布这一报告。

《报告》主要是8个方面的内容,先把这个年度报告的概述、我的一些主要观点向大家做一下介绍。一共有12个主要的观点,把6个提出来给大家做一下展开,最后在把趋势简单讲一讲。应该说我很认真的总结了这个报告,一共是189页。我在半个小时不可能全部讲完,所以我就是画龙点睛,给大家点一点。 我先介绍这个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一共是8章:

第一章介绍的是物联网和RFID的概述

第二章介绍的是去年这一年物联网和RFID发展的政策和环境。

第三章介绍的是中国物联网RFID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第四章介绍的是去年物联网在标准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果。

第五章介绍的是去年RFID在核心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也是从各个方面介绍的。

第六章介绍的是主要的应用部门。所以今天我们请了很多业界大腕。虽然我们没邀请多少领导们参加,因为这个会,我们每次都是非常务实的。

第七章介绍的是对今年物联网趋势的预测。

第八章介绍的是对国家,对政府提出的一些建议。

我下面介绍报告的12个主要观点。

第一个观点,政府对物联网发展高度重视,努力营造促进发展的良好环境。

面对金融危机和动荡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重视新兴产业发展等等问题。2009年物联网被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去年,物联网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扶植,多项支持方案落到实处。去年的4月,财政部、工信部设立了物联网专项基金,去年已经拿出了5个亿,落实了100多个项目,出台了管理的办法。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工信部正式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应该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以及中国工程院,大家在这方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相关的一些规划也好,指导意见也好,也都在陆续的出台。还有我们各个应用部门的这些部委,我看见交通部、建设部、卫生部也在陆续出台相关的物联网规划。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统计,后面都会给大家提供。总的来讲,我觉得去年一年发布了一系列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规划、基金项目、示范工程,全面促进物联网发展,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为整个物联网产业和应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个观点,跨多部门和多地方的物联网应用联盟成立,务实推动物联网产业和应用的发展。

2009年,温总理提到“感知中国”的理念以后,应该说各个地方都动起来了,纷纷成立了很多的产业联盟、应用联盟,还有一些园区,一些研究院等等。最早中国物联网的提出及应用基础和产业基础,应该说是来自于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推动,特别是国家金卡工程的推动。从2004年国家金卡工程把物联网RFID正式列入重点工作,参与了国务院的23个部委和40多个试点城市。这支国家团队,已经在一起工作了19年。这支力量,应该充分的利用起来,所以我们把这个组织起来,去年正式成立了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对外叫中国物联网应用联盟。这也是落实中央领导多次指示:“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全社会的协同,抓紧建立和完善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体系结构。要按照信息化所必需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规范标准和立足于自主创新的要求,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等手段,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搞大协作,形成合力。一定要摆脱‘躲进小楼成一统’那一套小生产的落后观念” 这是中央领导多次的指示。

第三个观点,回顾中国信息化建设20年的历程,其中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说标准必须要先行。所以这个年报的第三个观点就是说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备受重视,得到了资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回顾信息化20年历程,信息化它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事,它是整个社会的一种协同。所以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保守的、封建的格局,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物联网发展同样也要遵循这条原则。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把标准制定放在首先的位置,已经有联合工作组了,在这一年有很多的务实推动。

第四个观点,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物联网规划,促进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我们统计起来,目前已经有14个省、直辖市以及9个城市出台了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积极成立联盟,兴建物联网产业园区。

第五个观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加快,我们把物联网的服务业提到了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还缺乏统筹的规划和联合共建,服务体系尚不成熟。

第六个观点,信息安全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在物联网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这是物联网应用成败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个是物联网自身所涉及的很多信息安全问题,再有就是物联网应用这个系统的社会化安全问题。前者涉及到的是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等,所涉及的是安全技术和一些系统的安全防护,比如网络的密码技术、安全防护。在感知层,比如说电子标签、天线等等。另外在应用层面有云计算的安全,现在还有很多动态海量数据的安全等等。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安全,是整个物联网应用得以生存的基础。我那天晚上琢磨了半天,基于20年抓国家工程的经验,我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对物联网安全的担忧,所以我认为物联网能不能发展、发展得怎么样、应该把信息安全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和公共安全、个人隐私的安全等息息相关。信息安全形势严峻,物联网的发展将挑战传统的思维、观念、工作模式,安全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相关工作,我认为相对滞后,与物联网发展不匹配,在动态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任重而道远。

第七个观点,RFID应用势头强劲,重要领域全面铺开,智慧城市建设百花齐放。去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物联网RFID发展的关键年,在政府相关规划、政策和项目的支持赞助下,除了国家金卡工程启动的一批RFID应用试点和示范工程而外,各相关行业和地方围绕十大重点应用领域推进的相应应用,各个部委在合力推进RFID的应用示范工程,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还有物流仓储、医疗健康、金融服务、食品安全和智慧城市等等,到商品的防伪、资产的管理、工业等等,都发展得非常快,范围迅速扩大,特别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格外瞩目,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物联网的应用终于迎来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第八个观点,人家都说几千亿,或者几百亿,或者上万亿。我是实打实地统计我们去年中国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去年达到了179.7亿元。我记得前年公布的是85.1亿,去年是120亿,今年是180亿,增长的幅度是48%。我预测今年是270亿。具体的数字,我不讲了,可是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在细化里面,包括标签的、封装设备的、读写器、天线、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都呈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研究也表明,这些都是得益于应用的试点和示范项目的推动,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增长,当然产业配套也带动起来了。另外,从主要的细分市场中,系统集成服务市场的占比最高,为什么我说物联网的发展,标准先行,重在应用。我总是这样讲,就是不要先说别的,最主要是要先应用,有市场,有需求,也就有拉动。系统集成的占比今年还有望进一步的提高。

第九个观点,中国RFID产业链逐步完善,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十个观点,芯片设计能力逐渐提高,超高频芯片性能和产业化有待提高。从我调查了解和站在一个国家全局的利益上来考虑的话,应该有这么一个评价。

第十一个观点,应用的拓展和市场的需求,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价格战将促进企业的整合。由于应用在不断的壮大,市场不断的壮大,有市场,企业自然就会往这方面转。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好事,更多企业的参与,有竞争才能有前进、有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要有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应该是有序的、健康的,不是恶性的。价格仗的出现,那是供需的关系,从咱们的菜价来讲,现在体会最深的是一会儿姜涨价,一会儿葱涨价,多了反而就降价了,少了就涨价。就看咱们有没有本事来驾驭这个市场,做到了能够比较稳定的、健康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价格仗是一个双刃剑,不是说都是恶性竞争。我认为价格仗将促进企业的整合,兼并、整合、重组,然后形成大的,从积极的方面去做出这种的评价。

最后一个观点,预测2012年物联网RFID市场快速增长,产业发展步入黄金期。

这189页的PPT的片子就围绕这12个观点去介绍的。我再用10分钟把重点给大家点点:

首先,政策环境。

纵观众多改革,真正的动力源自执政党高层的政治感、博大胸怀,以及民间力量、草根智慧的推动和强力支撑。这一定是上下互动的,因为领导都是高屋建瓴,站得很高,日理万机,政府管那么多事,必须跟民间力量、草根智慧上下互动结合,但是没有高层的支持是万万不行的。这种上下互动不仅造就了新型的干群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改革发展新的动力,会引发一场新的革命,就是说物联网带来的是一个更大的变革。

下面,我就回顾一下从2000年开始,这10年金卡工程在物联网方面做的工作。

各个部委是从2006年开始,科技部会同15个部委,出台了RFID白皮书, 2007年信产部颁布了无线频段,国家金卡工程对外成立了多功能产业应用功能,就是现在的物联网应用联盟。2005年,我们还成立了中国RFID产业联盟。2008年,金卡工程第四个五年规划就是把物联网RFID正式写到2008年-2013年的五年规划里面去了。这是2008年1月份,以国家金卡领导小组14个部委的部级领导共同签署意见,然后颁布的这个规划。发改委在2008年示范工程,等等,这些我都不详细讲了。另外在2010年的时候,国务院把物联网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把物联网、云计算都包括在这里面了。我认为是金卡工程20年的努力,特别是从2000年以后,这10年对物联网进行了很多务实的推动。

在这边,我还向大家介绍一下,在国家金卡办的倡导下,我们联合了相关部委,将出版一套“物联网在中国”系列出书。非常感谢金卡这个团队、这些部委、这些地方参与了书籍的编辑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今年将在6月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正式首发。这项工作已经从去年就被纳入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重点出版图书,中央的相关部委和中央的领导们已经提出来,出版后先给他们送去,供他们参考。另外,去年还纳入到国家重点出版图书资助项目,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6月份将出版发行。

我在重点介绍一下移动支付,新的热点应用。这是金卡工程在移动支付这方面的应用。这是移动支付进入快速发展,这是我们统计的国内的情况。还有移动支付市场的三足鼎立、移动支付的产业链、用户数、市场规模等。

这是一张关于标准的新的图提供给大家。从上到下,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首先2005年原信产部成立RFID电子标签工作组,组长是我,秘书处设在工信部的电子标准院。后面两个,我觉得一定要写上,信标委的电子支付的标准工作组,2008年7月成立的电子支付标准工作组。然后在2009年初的时候,金卡办又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这个牵头单位是中国银联任组长,副组长是三大运营商,加上咱们的电子标准院。然后2009年6月,是建设部的智能建筑标准工作组。然后传感器网络是2009年9月,后来是泛在网,也是工信部成立。联合工作组,这是金卡办牵头,14个部委、24个标准工作组,一个大链轮,我们抓的事,所以我们都说要倾全国之力,大家一起做,一定要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这是2010年6月成立的,到今年6月也就两年了,有很大的进展。这个秘书处也在电子标准院。另外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这是由国标委和发改委一些专家成立的,他们抓一个基础,就是编码,还有一个是安全。这是方主任亲口跟我说的,我说我们联合工作组成立,你也支持,怎么你又来一个,后来他这么解释的,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最后一个是物联网交通,这是交通部的,这个是今年1月份成立的物联网交通标准工作组。

这是在标准方面,这一年的进展和整个组织的介绍。这是标签工作组完成的情况,国际的标准制定的情况,RFID标准体系,这是在四所的软件环境,标签检测在十五所,那是3C认证授权的国家标签产品检测。移动支付标准。这是标准体系架构,然后是我们整个标准的推进战略、进展。这个是一张最新的图,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竞争力的统计图。

下面,我再介绍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这是整个物联网的关键要素、体系、标准、资源体系、产业体系、产业链、制造业、服务业、公共平台、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这张图是新提供给大家的。

这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去年RFID产业怎么进入成长期,从培育、初创、成长,现在应该说进入到成熟期了。从成长期到成熟期,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这是主要的一些企业的情况。重点行业的应用,包括智能电网、交通、物流、医疗、智能家居、环保等等。

物联网探索应用全面展开,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叫探索的过程,我们说话都留有余地。我们2004年抓的也是RFID应用试点与工程示范,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积极稳妥的发展。这是IC卡,银行24亿张的磁条卡,在三五年之内完成,去年3月人民银行发布的,终于芯片化,而且有时间表,能够全部完成。这一点,工商银行在这方面率先带头,最主要的是咱们中国银联,从2010年成立,就为芯片化做了很多的工作。银行这方面,我还是重笔描述一下,银行重视,结构调整,加强安全监管,创新支付业务,加快芯片化进程,应用迈上新台阶。这是整个我作为金卡办主任,对银行20年来在这方面工作的一个充分肯定和我个人的评价。银行卡,工行率先,迎难而上,做的金融IC。这次社保部本来要来的,因为他们有一个行业的全国大会,所以金融卡和社保卡,大家也都知道在去年是一件大事,关于社保卡加载功能的通知,银行发出这个通知,也把整个进度的时间表给大家提供了。这个是城市一卡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建设部的今天也会重点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交通部,在整个智能交通,也包括这方面的情况,他们待会儿也会介绍。

我要跟大家说的,去年金卡办还干了一件事,是什么呢?金卡工程1993年启动,国务院批准12个省市、30多个城市试点,应该说城市试点工作,特别是IC卡的应用,在各个地方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这绝对是金卡工程立国惠民、成绩斐然,这是中央领导这八个字的含金量,很大一部分是在试点城市做的,叫所谓城市一卡通的应用,它不是交通一卡通,而是一个城市的通行证。在这方面,究竟我们的金卡城市试点和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这中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要寻找中国的智慧城市,想举办这么一个活动。金卡办积极组织,然后我们应用联盟、产业联盟也在中间配合支持。

这个活动,也给大家一个报告,寻找来,寻找去,在10个城市,我们认为无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挑战越来越多,这个挑战威胁着自然生态的平衡,挑战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商业环境、人民幸福形成影响,当然有好的影响,也有一些不利的污染方面的影响,包括能源、交通、食品、卫生等等,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做了这个调研。调研的结果,5月份会给大家公布,而且还有一个对智慧城市的颁奖。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各级政府部门对物联网应用的重视,IT业的热情投入,更深刻感受到广大百姓对安全、便捷、高效、和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惠及百姓为目标,智慧城市应该应用普及、逐步完善、大步前行,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在更高层面向更广领域纵深发展。这是我归纳的一个结论性的看法。

这是智能交通,我不说了,他们会介绍。然后智慧医疗。然后智慧家居。

规划,我也不介绍了,把工信部的“十二五”规划也大家做了一个介绍,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任务,大力攻克什么核心技术等等,这是几大任务。重点的工程,五大重点工程,大家应该知道,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工程,还有重点应用的工程,还有什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这是我们统计的这两年成立的物联网相关的联盟,中央一级的有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有中国RFID产业联盟,标准联合工作组,有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国家级的还有中日韩RFID合作组织,还有一个中欧物联网专家组。这是各地兴建的产业园区的情况。这是整个趋势,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RFID未来的发展趋势,然后是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重点工作和建议。

最后,我的结束语。今天人民日报的评论员发表了《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我想必须跟我们的工作结合,我们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同志们,让我们紧紧抓住物联网发展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继续发扬创新、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围绕改善民生、惠及大众、构建和谐社会的服务宗旨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建,为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谢谢!

第二篇: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

电气信息学院 医信42 王薷健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计算、处理、知识挖掘,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物联网应用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核心交换结构的基础上的。在例如智能交通、物流、公共安全、设备检测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可以使未来的世界变得更智能。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着重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信息沟通问题;物联网则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解决的是信息化的智能管理和决策控制问题。物联网比互联网技术更复杂、产业辐射面更宽、应用范围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更强。

互联网与物联网在终端系统接入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端系统的服务器、台式机、笔记本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资源,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阅读新闻;写博客或读博客;通过网络电话通信;在网上买卖股票,定机票、酒店。而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结点需要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结点接入互联网;RFID芯片通过读写器与控制主机连接,再通过控制结点的主机接入互联网。因此,由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不同,所以接入方式也不同。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接入互联网。

从互联网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来看,无论是基本的互联网服务功能(如Telnet、Email、FTP、Web与基于Web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还是基于对等结构的P2P网络新应用(如网络电话、网络电视、博客、播客、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出版、网络存储与分布式计算服务等),主要是实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因此在互联网端结点之间传输的文本文件、语音文件、视频文件都是由人输入的,即使是通过扫描和文字识别OCR技术输入的文字或图形、图像文件,也都是在人的控制之下完成的。而物联网的端系统采用的是传感器、RFID,因此物联网感知的数据是传感器主动感知或者是RFID读写器自动读出的。由此可见,在网络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上,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有区别的。

在技术现状上,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种类包括无线技术、互联网、智能芯片技术、软件技术,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技术的所有领域。物联网目前更多地是依赖于“无线网络”技术,各种短距离和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是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和互联网发展有一个最本质的不同点是两者发展的驱动力不同。互联网发展的驱动力是个人,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人人参与的理念,互联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极大地激发了以个人为核心的创造力。而物联网的驱动力必须是来自企业,因为,物联网的应用都是针对实物的,而且涉及的技术种类比较多,在把握用户的需求以及实现应用的多样性方面有一定的难度。物联网的实现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物流管理模式、产品追溯机制和整体工作效率。实现物联网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企业真正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进行自我突破与创新的过程。

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是物联网灵感的来源;反之,物联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向一种更为广泛的“互联”演进,、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物联网的应用是虚拟的,而物联网的应用是针对实物的。这个差异形成了两者的应用在成本上的差异。互联网需要购买服务器、处理器以及各种技术,而物联网针对实物的成本会稍微小一些。

物联网中系统集成商的重要性比互联网大得多。因为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和行业太多,行业对系统集成的要求巨大。

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因此物联网技术也被称为“智慧的地球”战略。

但是发展中也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管理平台的形成、安全体系的建立、应用的开发等。

对我国而言,物联网发展还具有特别的战略意义。互联网诞生于美国,多年来,美国一直引领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跟随着美国亦步亦趋,相对被动。而面对着新兴的物联网,我国与其他国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无疑为我国摆脱发达国家在网络技术上的垄断提供了一次良机。事实上,我国的科研机构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感应网络”的概念,比国外提出“物联网”概念早了五六年,现在我国在某些感应技术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浪潮之中,我国完全有可能、也有潜力站在世界之巅。

第三篇: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3-2018)

中国物联网与RFID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3-2018)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章物联网与RFID概述1 第一节物联网的概念与内涵1

一、物联网的定义1

二、物联网的发展简介1 第二节物联网核心技术简介22

一、RFID技术22

二、WSN技术22

三、4G技术24

四、ZigBee技术27

五、UWB技术28

六、云计算35

第三节RFID的概念与构成37

一、RFID的概念37

二、RFID系统的构成37 第四节RFID技术简介38

一、关键技术38

二、RFID测试技术39 第五节RFID的标准42

一、电子产品编码标准42

二、通信标准44

三、频率标准45

四、RFID标准战略45

五、RFID标准制定进展46 第二部分市场运行分析

第二章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运行态势分析48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动态聚焦48

一、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召开48

二、物联网已被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49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运行总况49

一、“感知中国”的提出促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升温49

二、我国推动物联网由概念向产业转化50

三、中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情况51

四、物联网行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调查52

五、中国加速进入物联网时代53

六、物联网孕育新经济增长点53

七、推广物联网的条件已更成熟56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运行综述57

一、2011-2013年物联网热门57

二、物联网发展上游产业是关键67

三、物联网将掀起信息产业革命70

四、物联网的发展态势分析72 第四节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模式及标准分析76

一、物联网将带来四种商业模式变革76

二、物联网面临标准博弈77 第五节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热点问题探讨80

一、需求碎片化将成物联网发展长期瓶颈80

二、物联网发展缺乏统一规划81

三、物联网行业“五力”竞争模型分析82 第六节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地区发展状况90

一、无锡市打造国家级传感信息中心90

二、北京市启动物联网五年规划91

三、杭州市将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92

四、嘉兴市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93

五、苏州市加快物联网传感设备产业基地建设94

第三章2011-2013年物联网的主要行业应用领域99

第一节电力电网99 第二节医疗系统99 第三节城市设施99 第四节交通管理99 第五节物流供应链100 第六节通信行业100

第四章2011-2013年中国电子标签产业运行形势综述102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电子标签产业发展分析102

一、中国RFID产业方兴未艾102

二、中国的RFID产业发展水平分析102

三、中国电子标签产业处于发展初期103

四、国内外RFID应用的差别104

五、影响RFID市场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107

六、运用RFID技术的金卡工程发展状况111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112

一、电子标签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2

二、阻碍RFID产业化的隐患113

三、中国RFID产业链关键环节待完善116

四、RFID面临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117

五、RFID产业稳定快速发展的策略119

六、关于电子标签市场发展的建议120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推进RFID产业化战略121

一、发展RFID产业的指导思想121

二、RFID具体实施进程安排122

三、为发展RFID技术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122

四、RFID产业发展策略123

第五章2011-2013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与结构125 第一节中国RFID的整体市场规模125

一、中国RFID的市场规模125

二、中国RFID的市场结构127 第二节中国RFID的主要细分市场规模128

一、中国RFID标签及封装的市场规模128

二、中国RFID读写机具的市场规模128

三、中国RFID软件的市场规模129

四、中国RFID系统集成服务的市场规模130

第三节中国RFID的频段结构131 第四节中国RFID的区域结构132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RFID在主要行业领域的应用133 第一节中国RFID在主要行业领域的市场份额133 第二节中国RFID在主要行业领域的应用134

一、交通运输134

二、电子证照137

三、大型活动管理137

四、出入控制138

五、商品防伪139

六、医疗卫生140

七、食品药品安全管理140

八、图书馆141

九、物流管理142

第三部分市场竞争格局

第七章2011-2013年中国主要地区电子标签发展格局分析144

第一节山东144

一、山东滨州RFID实验室建成144

二、山东用电子标签标记危化品气瓶144

三、山东省发展RFID产业的六项措施145

第二节上海145

一、上海RFID产业发展综述145

二、上海RFID产业机遇良好发展迅速146

三、上海应用RFID技术充分为民众服务151

第三节广东151

一、广州全面推行电子标签确保食品安全151

二、广州农产品进行RFID试点工作152

三、深圳RFID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取得突破153

第八章2011-2013年中国RFID市场的竞争分析154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RFID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154

一、中国RFID市场整体市场竞争格局154

二、中国RFID市场电子标签市场竞争状况155

三、中国RFID读写机具市场竞争状况156

四、中国RFID市场的中间件市场竞争状况156

五、中国RFID市场的系统集成商市场竞争状况157 第二节中国RFID行业重点供应商介绍157

一、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7

二、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169

三、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7

四、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7

五、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191

六、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200

七、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202

八、深圳毅能达智能卡制造有限公司204

九、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206

十、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4 十

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219 十

二、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25 十

三、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33

第四部分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

第九章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建设投资环境分析237 第一节2011-2013年物联网国际环境浅析237

一、世界将从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237

二、发展物联网中国与发达国家面临同等机遇238

三、中国成为物联网行业重点竞争市场238

四、日本物联网国家战略经验借鉴239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物联网政策环境分析245

一、《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规划纲要》245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65

三、《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271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285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285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285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286

四、恩格尔系数287

五、工业发展形势287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88

七、财政收支状况289

八、中国汇率调整293

九、对外贸易&进出口297 第四节社会发展环境分析297 第五节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306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306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309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310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312

五、保障措施324

第十章2013-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27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展望分析327

一、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327

二、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广阔327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29

一、物联网是未来信息革命的方向329

二、未来年物联网大规模普及330

三、物联网发展将引领电子消费变革331

第十一章2013-2018年中国电子标签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333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电子标签市场发展前景展望333

一、2013-2013年全球标签市场机会及规模分析333

二、未来全球无芯片RFID市场规模将扩大336

第四篇:internet与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之间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一些旧技术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庞大的用户数字充斥着网络,给ISP的用营带来了商机,但是也带来了问题。如何让用户能高速的连接分享资源,成为了各级服务商和设备提供商的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3G、Wifi等技术的相继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客户和服务商的供求关系。但是还不能真正的满足用户。所以又出现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传递信息的。它的核心依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上的拓展和延伸,但是它的用户端依靠物与物进行信息传递,所以可以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递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的一种网络。

云计算是基于因特网的一种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成一片电脑云。因此云计算有时可以让你感受高速运算的速度,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一些实验。使普通计算机达到大型机的要求。

三网融合最早叫做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共享资源,在同一个网络上实现语言、数据、图像的传输,实现用户能在一个网络上打电话、看电视、上网等功能。实现单一业务向多媒体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简化管理降低维护费用。实现用户的投资减少,收益最大化。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这些新技术可以最大化的服务于民,用之于民。他们的诞生加速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让internet的世界变得更加完美。internet作为基础,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的彼此补充是当今信息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实现真正的数字化世界。

第五篇:物联网RFID数字油田解决方案

1 1.1 应用背景及需求分析

数字油田概述

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影响着工农业建设,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石油行业分为上中下三个产业链,其中上游由油气勘探、开发及工程组成;中游主要指油气储运及炼化,如管道输送、油气罐藏与运输、成品油炼化等;下游包括油气销售以及石油化工等油气处理。

数字油田(digital oil field)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在当时的《Oil&Gas》杂志上就出现了智能油田的词汇和论述。但是,当时数字油田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尚处于构想阶段,不过,其基本思想得到了普遍认可。国内最早提出数字油田概念的是大庆油田,其将数字油田概念定义为:以油气田为研究对象,以石油气的整个生产流程为线索,建立勘探、开发、地面建设、储运销售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专业的综合数据体系,并将各专业的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高度融合,在建立油气田生产和管理流程优化应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可视化技术和模拟仿真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数据实现可视化和多维表达,并且通过智能化分析模型,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信息,进一步挖掘生产和管理环节的潜力,使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为油气田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支撑环境。

所以,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可以说是油田信息化和自动化的代名词,即以信息为手段全面实现数字化采油、数字化集输、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

1.2 数字油田RFID需求分析

随着油田工业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整个油田的生产、管理、销售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发展,而数字油田需要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油田作业及经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其中,RFID技术作为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把物品与互联网、物品与物品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管理,而应用RFID技术打造数字油田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油田建设中使用RFID技术的两大典型应用场景是油田车辆出入管理以及地下管网定位管理。

第1页

 油田车辆出入管理需求分析

由于油田工作区域跨度大,关联单位多,内部车辆多,这就使得车辆出入管理面临较大挑战。而传统的车辆出入管理多为人工核查放行,使得出入通行效率低,人工运营管理成本高;加之油田作业区域及关键加工区对于车辆出入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只有内部有通行权限的车辆方可进出,而传统纸质通行证易伪造,人工检查对其真伪无法辨别,极易出现错放漏放的现象。

综合分析油田车辆出入管理需求,需要实现自动、高效、精确的车辆出入核查及管理,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监控车辆进出各区域的信息。  油田地下管网定位管理需求分析

由于地下油气管网复杂多样,这就使得对地下管道的定位带来了困难,加之图纸文档等标识不准或缺失,使得很难准确获悉管道的位置,从而影响管道探测、巡检及维修;另外,对于养护人员对油气管道的巡检情况,无有效手段监督及跟踪。 综合分析油田地下管网定位的需求,需要即时获取地下管道的精确路径、深度,掌握地下管线转弯或穿越的情况,同时,快速定位地下目标设施,加强智能化人员巡检监控。

针对以上需求,提出了基于RFID的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应用RFID技术实现油田车辆的智能化出入管理以及地下管网的智能化定位。

第2页

2 2.1 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概述

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针对油田各单位、作业区对于车辆出入管理以及对于地下管网定位的需求,应用RFID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GIS电子地图、视频监控、移动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通过在作业区、单位出入口部署RFID读写设备,实现车辆身份识别以及区域进出管理;通过在地下管网安置电子标识器,实现地下管网的探测及定位,利于管道维护及管理。

2.2 系统架构

面向车辆出入管理及地下管网定位的RFID的数字油田系统解决方案。整体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图2-1整体架构图

数字油田系统秉承了物联网的系统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 1) 感知层

第3页

车辆出入管理应用的感知层设备主要包括RFID设备以及其他车辆出入管理外设。其中,RFID设备主要包括粘贴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标签(即电子车牌)、阅读器以及人员IC卡;车辆出入管理外设包括声光报警显示设备、道闸、抓拍设备、显示屏等。

地下管网地位应用的感知层设备包括电子标识器和探测仪,其中电子标识器埋设在地下管线附近,探测仪通过查找电子标识器来准确定位地下管线。 2) 网络层

网络层是依托现有成熟的无线、有线网络技术,为信息传输提供通道,将感知层所采集的信息高效、实时的传输到应用层。 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车辆出入管理应用子系统及地下管网定位应用子系统,实现车辆出入管理控制功能以及地下管网定位管理的功能。

2.3 系统组成

数字油田系统按照应用又可以分为数字油田车辆管理子系统以及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

2.3.1 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

数字油田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使用电子标签替代传统通行证,根据车辆进出区域权限,实现油田作业区及各单位的车辆出入管理,同时实现车辆进出时间、进出区域的信息监控,也可扩展应用到为驾驶员发放人员卡,从而实现驾驶员身份的联动检测,另外,也可在油田住宅区等地实现停车场管理等扩展应用。

车辆出入管理子系统由车辆管理入口子系统、车辆管理出口子系统、发卡子系统、管理中心组成。

 车辆管理入口子系统

车辆管理入口子系统主要由RFID阅读器、视频识别及抓拍设备、控制器以及道闸、声光告警指示等设备,完成车辆自动识别、设备控制、信息提示、告警以及与管理中心进行信息传输,入口管理子系统以控制器作为系统核心,实现对入口外设的控制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的接入。

入口车辆管理具体流程:地感线圈检测到有车辆驶入,触发阅读器读取车辆电子标

第4页

签信息,同时触发摄像机对车辆车牌进行拍照,通过读取标签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具有进入该区域权限,以控制道闸是否开启,同时在显示屏上显示车辆信息、入口时间等,如车辆不具备进入权限或未安装电子标签,会触发声光报警设备进行指示,予以禁入。

如进行扩展应用,需对驾驶员进行进出权限识别,车辆驶进阅读器读取权限范围内,驾驶员将人员卡伸出车外,以便阅读器同时读取驾驶员进出权限信息,同时,匹配车辆进去权限,予以放行或禁入。

图2-2车辆管理入口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 车辆管理出口子系统

车辆管理出口子系统同入口子系统组成及工作流程基本相同,在出口阅读器读取车辆进出权限,予以放行,对于无权限车辆,进行黑名单记录,同时记录车辆出口时间,用以计算车辆在区域逗留时间。  发卡子系统

发卡子系统可根据需要,布置在车场、单位入口处等地方,由发卡器、电子标签、电脑、服务器组成,主要实现对油田厂区内部车辆卡发行、外来车辆临时卡的发行,如有对人员管理的需求,也可实现对驾驶员卡的发行。

具体工作流程:选用陶瓷电子标签作为内部车辆卡,通过发卡器向标签写入车牌号、

第5页

档案号、所属单位及车队、进出各区域权限、车辆养护信息等,然后将发行过的电子标签粘贴在车辆上,由于采用防拆卸技术,电子标签一经粘贴无法进行复用。对于外来临时车辆,为其发放PVC临时卡,写入车辆信息;如扩展到人员权限管理,可引入人员卡的发放。

油田内部车辆进出区域权限可能会不定期变化,针对此情况,可以使用手持机完成标签信息的更改,修改车辆的通行权限。  管理中心子系统

管理中心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以及监控计算机,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系统的实时显示、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数据库管理、卡管理、设备管理、日志管理以及查询统计等功能。  泊位引导子系统(可选)

泊位引导子系统主要应用于区域停车场等环境,由监控计算机、车位控制器、车位传感器、系统引导屏及场内提示牌组成,可以实时检测停车场内车位占用状况,并对车位状况进行统计,实时提示场内车位状况,指引驾驶员快速停放车辆。

2.3.2 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

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可以对密集的地下管线(油气管道等)和重要设施进行标识,从而准确、安全、快速的进行定位,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和维护工作中潜在的危险。该系统无缝集成GPS,可方便快捷的帮助工程人员找到目标地点,同时记录巡检路径。系统由前端采集及识别设备—电子标识器、标识器探测设备,后端管理中心—管理软件、管理主机、服务器等组成。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第6页

图2-3地下管网定位子系统系统架构图

其中,地下电子标识器埋设在地下管线拐点处,埋设时存储了埋设地点和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标识器探测设备用来识读地下电子标识器获取地下管线详细资料,内置的GPS模块,可导航查找地下管线。后端管理主机安装管理软件,与探测设备通讯交换地下管线的资料和日常管理信息,同时供查阅。

具体工作流程:首先在设计图纸上选择电子标识器安防的位置,将所需信息写入电子标识器中,然后将电子标识器掩埋在地下管线附近,通过探测设备可以快速查找。 通过数字油田地下管线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即时获取地下管线精确路径及深度,快速定位地下目标设施,如阀门、T形分支、中间接头,快速识别和定位地下不同管线,快速掌握地下管线转弯或穿越等复杂情况,有效避免误开挖,提高施工速度,同时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地下管线信息实现管理。

2.4 2.4.1 相关产品介绍

电子标签

专门针对车载挡风玻璃设计的、具有高速高性能的UHF RFID可读写无源陶瓷标签,符合ISO 18000-6B/6C协议标准。

第7页

 产品特点:

 读取距离远:贴在挡风玻璃内侧后有25m以上的读取距离,读取成功率高

 性价比高:性能稳定,价格适中  安装方便,安全性高,防揭型设计  抗干扰,防静电,使用寿命长  符合RoHS要求

2.4.2 阅读器

专为室外环境设计的高性能无源UHF 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支持EPC C1 G2和ISO18000-6B协议标准,并可通过升级支持新的协议标准。

 产品特点:

 高接收灵敏度,专利技术保证有效提高识别率

 高速运动识别,专利技术实现标签移动识别速度可达300km/h  自动定标专利技术,可远程、大动态、高精度调整输出功率,便于网络性能优化

 专利技术实现天线应用模式收发分离/收发共用(可配置)  超强的处理能力,空口速率最高:前向160kbps,反向640kbps  快速标签识别,每秒可清点200个以上标签

第8页

 高抗干扰性,支持阅读器密集工作模式

 高可靠性,在室外无需任何防雨、防尘设施,防护等级达到IP65  接口丰富,提供FE、RS2

32、RS485以及各类无线接口(选配),组网灵活

 提供7路输入/输出双向开关量接口  内置电源适配器,支持交流直接输入  内置标签过滤功能,降低网络传输带宽需求

 内置信息缓存功能,在系统通讯异常时仍能为用户保存关键数据

2.4.3 发卡器

专为配合用户在后台或者管理中心进行发卡管理所设计的无源UHF、HF多功能电子标签发卡器,支持EPC C1 G

2、ISO18000-6B、ISO14443A协议标准,并可通过升级支持新的协议标准。

 产品特点:

 外形小巧、美观,有操作提示指示灯

 适应频段广:既可用于UHF或HF单频标签的发放与管理,也适用于UHF与HF双频标签的发放与管理

 协议兼容性好:支持EPC C1 G

2、ISO 18000-6B、ISO14443A协议标准  支持以太网组网:支持标准的以太网网口协议,多个ZXRIS 6602可同时并行发卡业务,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 操作维护方便:提供丰富的PC机动态链接库(DLL),支持二次开发

第9页

2.4.4 手持机

专为移动环境设计的便携式无源UHF 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支持EPC C1 G

2、ISO18000-6B和ISO14443协议标准,并可通过升级支持新的协议标准。

 产品特点:

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便于携带  集成PDA,界面友好,同时提供二次开发功能  功耗低,省电,不用时自动处于休眠模式  读写距离远,识别率高

 输出功率可控,便于覆盖区域调整

 支持一维、二维条码识读,支持一维、二维条码全协议

 实时数据保存,既可保存在系统的存储卡中,也可通过无线方式与后台进行实时通讯

 支持外扩T-Flash卡,容量可达4G  支持GPS定位功能  支持声光指示工作状态

 设备操作简单,提供手写、触摸、按键等多种方式  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便捷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 提供故障诊断与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技术支持人员更好解决问题

第10页

2.4.5 标识器探测设备

标识器探测设备可以适度地下电子标签和电子标签,管理时刻获取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并生成管理信息。此外,探测设备还带有GPS模块可以导航查找地下管线。

 产品特点:

 显示屏:2.8寸,带按键操作  识读媒介:

地下电子标识器、普通电子标签  读写距离:

识读电子标识器:0.6-0.7m、1.4-1.5m、1.7-1.8m 识读电子标签:4-5cm  读卡方式:按钮触发  CPU:ARM7内核

 内存:64M位FLASH,可记录30000条记录  通讯方式:USB接口

 带GPS定位导航,GPS查找精度:<5米

 电源:3.6V/4500mAH高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带充电保护,充电进度显示)  功耗:静态小于250uA;读卡时最大500mA  电池待机时间:3个月

2.4.6 电子标识器

电子标识器采用先进的RFID技术,内置全球唯一的识别码,不需要电源。外部采用密封防水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能防潮、防酸碱、防腐蚀及充分抵抗外界环境影

第11页

响的剧烈变化,低频工作频段,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只要根据施工要求,将电子标识器安装在地下设施的重要位置上,然后随地下设施一同掩埋,不论地下设施材质和地表参照物如何变化均能发挥查找地下设施的作用,使用寿命长达50年。目前,可提供下图三款电子标识器。

第12页

3 3.1 基于RFID的数字油田解决方案优势

卓越的产品优势

拥有物联网全套产品,并秉承关键产品自研,边缘设备选择国内最有竞争力厂家的卓越产品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一揽子的服务。

依托多年的设备开发经验,领先的设计理念,多项专利技术,保证了自研设备的先进性,同时秉承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等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保证了设备质量,致力于向客户提供“零缺陷”的产品与服务。

3.2 先进的系统设计能力

在系统设计方面,融入了云架构设计理念,通过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分可和的系统架构,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实现了开放的系统构架;通过对信息的统

一、集中的管理及共享,实现海量数据共享;通过云平台海量信息收集存储能力,实现了强大的数据分析。

3.3 完善的交付及服务保障

具有一套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从而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及提供售后服务保障。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支撑和运维保障,建立本地备件库,提供系统的售后技术培训服务,提供7x24小时的技术支持和快速响应的现场排障服务,有利保障客户实时、方便、快捷地享受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售后保障。

第13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100字读书笔记大全下一篇:100句人生励志句子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