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管理论文

2022-04-1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能够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与实践运用,高职院校应适应校企合作带来的教学管理发展变化,审视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理清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实情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最大限度的创新与改革。

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管理论文 篇1:

新疆班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一中学是2000年全国首批承办新疆班的学校之一,基于苏州和新疆在亚文化(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层次上的明显的地域差异,办班10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符合新疆班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逐渐融入新疆班教育管理之中,以“严格管理、关心爱护、尊重差异、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班方针为依托,对学生提出了“政治可靠、学业进步、身心健康、个性彰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成长要求。

一、规范管理服务,培育习惯良好且乐于服务的优秀群体。

规范的教育管理依赖于完善的教育管理网络与制度,新疆班管理也不例外。由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与苏州学生相比,新疆班学生在性格、学习与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整体上好动、好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粗放,性格热情又有些敏感,易冲动,讲义气,有时甚至不计后果。反映在日常规范的遵守上,他们整体上积极要求向上,但又“不拘小节”,时间观念不强,纪律上有些松散,自控能力不够。因此在这几年间,我校在完善新疆班管理“網络”的同时,陆续修订了“新疆班学生常规管理制度”、“新疆班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新疆班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新疆班学生外出请假制度”、“新疆班学生医药费核报制度”、《新疆班学生伙食补助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实施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使全体新疆班学生一进校,就明确各项管理细则,并能以此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

为将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强化常规的检查与考评,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如作息制度的遵守、宿舍和食堂的纪律及卫生、仪容仪表)等内容。日常管理中,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组建了新疆班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立组织宣传部、纪律督察部、卫生生活部、社团联合会等,通过学生自荐,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参与,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规范进行督促检查,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及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让学生在组织参与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相互督促改正。如宿舍管理由学生与宿舍管理教师一起进行常规检查,定期组织寝室内务评比、寝室文化布置评比,开展新疆班形象大使评比,规范新疆班学生仪容仪表等活动。兴趣小组全面改组为学生社团,以各社团自身的吸引力吸纳成员,自主组织开展活动、聘请辅导老师。自主管理委员会自成立以来,老师从扶到放,树立起了小管理员在学生中的威信,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学生也从中锻炼和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改变了学生管理的主体,从而缩短了“管”与“被管”者之间的距离,被广大学生从内心所接受,促进了学生自主、自理和自律习惯的养成。

面对一群尚未完全成年的学生,一群远离父母、全年寄宿的学生,在新疆班管理中,更需体现服务性,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当他们的“苏州父母”的角色,去呵护他们,在严格的管理中教会他们怎么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规范引导,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校实施全过程管理服务制度,概括起来就是全方位关怀、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只要新疆班学生在校一天,就有行政领导和教师在校值班管理,使所有新疆班学生都体会到,教师时刻在自己身边,有事情找教师,有困难找教师,通过周到细致的服务,体现学校和教师亲人般的关怀。

二、规范德育管理,培育政治可靠且立场坚定的优秀群体。

新疆班学生肩负的历史重任决定了新疆班德育工作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把新疆班学生逐渐培养成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爱党爱国的人。因此,我们始终把德育作为新疆班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校园氛围建设与宣传。在校园特别是新疆班学生生活区、活动区、教学区,有序地设置了如“56个星座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等标语牌,在墙壁上张贴胡锦涛总书记“努力把内地新疆班办好”的亲笔题词及“三个离不开”版画、时任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来我校视察的照片及其“读好书、做好人”亲笔题词版画、新疆班感恩教育系列版画等,努力营造校园民族团结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开辟“新疆班风采”橱窗专栏,开设新疆班网页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专题的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介绍等,加强正面的宣传教育与引导。

认真组织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对于部分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流露出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域主义思想倾向,我们在及时做好个别学生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思想倾向的危害性的同时,多年来一直坚持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开展新疆班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班会,强化中华民族意识;组织“爱祖国、爱新疆,争做优秀内高班学生”演讲活动;组织收看“新疆50年巨变”电视新闻节目,了解新疆建区5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组织收看“神七”发射直播,参观中国航天展,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受伟大祖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还组织了“反渗透、反分裂”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同时,积极创设条件加强两地学生的交往沟通,举办联欢活动,组织班级结对,开展学习竞赛和文体艺术活动,举办苏州———新疆两地“生活习俗与文化”沙龙等,引导各民族学生友好相处,促进相互了解与相互尊重,增进感情与友谊,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建和谐的、多元一体的校园文化。

积极探索校本德育课程。近几年来,为使德育更具针对性、序列性和实效性,我们致力于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内容涉及苏州自然、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和新疆班开办意义、新疆自然条件与资源、民族宗教史、新疆建区50年巨大成就等。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并辅以参观、游览、社会调查、研究性课题等。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无需多言,而这对新疆班学生更为重要且必需,因为只有走入社会,他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先进的科技文化氛围和社会经济发展面貌,在与家乡的现状对比中,思想意识发生转变,逐步学会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正确认识家乡浓郁的宗教文化,增強反分裂反渗透意识,进而增强未来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责任感。为此,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和校本德育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苏州现代企业和新农村建设,游览苏州城市风光,走进社区,到人才市场进行调查等等,并利用暑期返乡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走访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接受到现代开放文化的熏陶。

在德育管理中,我们关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自觉参与思想品德内化与外化过程。我们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管理班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同时努力为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并加以鼓励。新疆班有许多活动是由学生自己设计、选题、确定内容,策划并主持,这样既可以选择大家喜欢的内容、喜闻乐见的话题,而且更能使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教育、发展与自我完善。

10年来,新疆班德育工作在“贴近、求细、抓实”上下功夫,特别是校本德育课程的开设,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政治说教形式,更具针对性,教育效果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具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优秀群体。

受家乡文化的影响,新疆班学生除具有同龄人共性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地域及民族心理特征。加上他们异地求学,远离了从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区域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系统的减弱,水土问题、生活习俗、文化差异等带来的种种不适应,出现比苏州学生更突出的心理问题也就必然。

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十分关注学生心理,重视心理疏导,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并启动了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新疆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是开设心理课程。新生初到苏州,充满了新奇喜悦,各种环境的突然改变又让他们内心不安,种种不适应在这阶段最为突出。自2002年开始,我们就在预科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课,并根据新疆学生的心理现状,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五官的旅行》,按专题有序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环境的学习与生活。二是开设阶段性心理班会课或讲座,对阶段性比较集中存在的某些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对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活动,采用体验、分享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新疆班学生进入高一年级后,相对突出的问题是同伴交往和异性交往,因为远离亲人好友,对于强烈需要情感支持的他们而言,需要寻找新的感情替代来满足心理的需要,因而对同伴的交往会有更多的期望,也就更易产生矛盾,而较为封闭的环境又让他们很少有自己的空间去释放和排解压力。因此,我们安排3个课时开展以“和谐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课。高三年级的问题是围绕着高考而产生,从新疆到内地学习,家庭的期望成为了他们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力造成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安排一些专家讲座以释放压力就十分必要。三是开设“心吧”,对同学存在的个性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老师进行单独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心吧”还设有心理咨询信箱和咨询电话,并招募心理志愿者开展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的沟通方式。同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经常通过深入学生、与学生访谈、阅读学生周记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加强师生间心灵沟通,缩小师生间心理距离,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心理上耐心开导,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师生、生生间的温暖,使学生敞开心扉,愿意与同学讲,愿意与老师讲,从乐于交流到善于交流,在交流中减缓和释放心理压力,从而缓解和消除各种心理问题。

四、规范教学管理,培育学业进步且彰显个性的优秀群体。

通过规范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针对新疆班学生原有学业水平内部差异极大的现实,为了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我们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学业发展中,都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一是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到三个层次。二是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具有实际可能性的分层教学目标(长期目标和具体学科章节的教学目标),并辅以不同的策略:对薄弱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间层次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优秀层次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三是分层施教。这是分层递进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四是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不仅表现在期中、期末等重大考试中,而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对取得进步的学生多加鼓励。分层评价重在多元评价和过程评价,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一种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特长,并将校园特色文化渗入其中,积极扶持各类社团活动,包括科技、文艺、文学、体育等,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丰富的校园生活。扎实的学业基础和彰显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未来再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这从部分毕业生在高校中的发展反馈信息中可窥见一斑:李艳同学连续获得清华大学一等奖学金,现保送清华大学硕博研究生连读;买丽克扎同学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持人大赛中获全校第一,现公派留学法国……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实践中,学校在加强关心服务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新疆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倡导“把平凡的工作做到精致和极致”。长期规范细致的管理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有序的日常行为,显现出学生较高的集体观和纪律观;待人有礼貌,思想进步,将近300多名学生先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3名佼佼者先后加入党组织,显现出良好的政治风貌;学习进步,学科竞赛获奖丰硕,高考成绩显著,6届毕业生中11人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大批学生跨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显现出未来发展的坚实功底;兴趣广泛,特长明显,尤其体现在艺术、体育、科技创新等方面,在全国、省级比赛中争金夺银……新疆班优异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新疆班教育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新区第一中学)

作者:张伟明

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管理论文 篇2: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中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要求,能够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可与实践运用,高职院校应适应校企合作带来的教学管理发展变化,审视当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理清其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实情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最大限度的创新与改革。文章将立足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问题,探讨校企合作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教育管理作用,提高高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以学生为主要管理对象,对学生个人品质、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不同方面进行管理。这项管理工作始终在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系着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1]。在校企合作模式被建构与运用以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承担学生管理工作职责的管理者应注重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遵循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新发展特点,立足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创新,打造出能够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为此,高职院校需从管理的理念、内容、程序、工具、制度、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起完善的管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觉遵循学生管理的各项规则,从而提高个人的各项素质能力。但是在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的差异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这一变化,管理效果迟迟得不到明显提升,这就使得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阻滞。其次,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职院校沿袭传统的管理流程对学生进行管理,已经难以达到应有的学生管理效果。这意味着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处于比较封闭的管理环境中,会导致学生管理视野不够开阔,还可能会出现管理信息孤岛效应。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学生管理要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两者的契合度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存在紧密联系,即人才培养的质量会受到学生管理实效的影响[2]。因此,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在校企合作开展以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随之做出应有的改变,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并充分感受企業的文化,深入思考自己应成为怎样的人才,努力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二)学生管理要落实多元主体下的管理职责

以往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主体单一性的特点,然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的学生管理工作却需要突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每一个主体在学生管理中都不可或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这一特点,建构起符合主体多元性这一特征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双向合作的方式,共同落实多元主体下的学生管理职责[3]。这意味着校企双方都需要在学生管理中做好明确分工,落实相关的责任与权利,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效率。

(三)推动学生朝着自主发展的方向转变

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以及职业实践等领域的认知能力的协作教育模式[4]。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实践学习的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习时间与空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可帮助学生拓宽专业知识结构。这一背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一个明显的要求,即管理者需改善学生的依赖型学习习惯,要促使学生朝着自主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让学生自觉配合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立足管理理念的创新,开展全新的学生管理工作

科学的管理理念能够辅助管理者开展规范化的管理工作[5]。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做到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为接下来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对此,高职院校可引入科学育人观,明确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并基于此开展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可推进专业群建设,让核心专业带动专业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与相互促进,让专业间形成一股坚韧的合力,助力高职院校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社会适应性,进而逐渐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高职院校应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从学生的“德”入手,将立德树人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还要让学生懂得自觉转变角色、适应角色,让自己成为一个“职业人”,理清自己身为“职业人”应承担的责任。

最后,高职院校应注重引入开放式的学生管理理念,创设开放性的学生管理环境[6]。高职院校应怀着真诚、信任的态度,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让学生体会到“工学结合”的优势,主动参与工学结合的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向企业开放教育环境,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比如企业可以派遣优秀职工前往高职院校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某专业的职业发展态势、职业岗位发展需求等,让学生在以后到企业中参与实习活动时,可以快速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企业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的就业经验,从而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立足管理内容的创新,建构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管理内容的创新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效果。在高职院校的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内容比较单一,既难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管理,又不利于学生从中获取足够的成长。在校企合作理念下,高职院校在创新学生管理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化管理内容适当地融入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之中。比如高职院校可融入“企业6S管理”。在企业经营中,“企业6S管理”强调的是以客户与员工的满意为关注重点,而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重点关注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企业6S管理”还强调全员参与,高职院校也可在学生管理中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让管理者、教师、企业和学生均参与进来,落实各自在學生管理中的责任。

第二,高职院校可以将全过程管理融入学生管理内容体系之中,从学生管理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监测与改进等方面入手,对整个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与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第三,高职院校可加入弹性管理机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双重考核,找出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及时改正不足,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立足管理方法的创新,推进多元化互动管理开展

在学生管理方法的创新改革中,高职院校可以将信息化管理方法引进来,让院校管理者、企业与学生共同展开信息化的多元互动,随时随地提出校企合作期间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多元化互动过程中,对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强的复杂性[7],一旦在多元化互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朝着负面的方向变化,则需立即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必要时可以听取学生给出的建议,对当下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企业也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他们与正常职工区分开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辅助高职院校合理地改进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学生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培养有良好心理品质与个人品格的优秀人才。

在信息化管理方法支持下的多元化互动中,高职院校应建立起联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8],管理者、企业与学生均可登录在线互动平台,多个主体相互之间可以展开形式多元的互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建构宽松的学生管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企业的管理氛围,快速适应在职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立足管理制度的创新,为学生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管理制度的建构与运用,能够支撑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高职院校在推进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时,可以从管理制度入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应有的规章制度。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建构起教学质量监控机制[9],对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纠正学生“跑偏”的学习方向,也可随时把握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学习情况,便于管理者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学生管理中的督导运行机制,它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相辅相成的[10]。管理者可根据工学结合理念下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体系、教学督导工作办法等方面的内容,将教学、管理、学习过程的督导工作集于一体。高职院校可以建构多主体的社会综合评价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家长、企业、新闻媒体、教育部门等不同主体的反馈信息,然后对学生管理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寻找不足,制定对策,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应对新时期的挑战,采取创新的管理方法,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都需要不断深思“如何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这一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通过科学的学生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晓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 职业技术,2017(05):35-37.

[2] 史阿品,李冲天,刘银英. 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108.

[3] 黄文艳. 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7(24):430.

[4] 宫晓非,徐勃. 刍议学生管理制度的变迁与创新研究[J]. 现代交际,2016(21):168-169.

[5] 徐建美.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108-109.

[6] 岳博.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126-128.

[7] 韩春乐.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 才智,2014(22):93.

[8] 蔡春燕.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80-81.

[9] 林楠.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反思及发展路径阐释[J]. 才智.2019(25):94.

[10] 陈昌华.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18(24):224-225.

(荐稿人:李德才,扬州职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任宏

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管理论文 篇3:

“勤”学生与“懒”老师

尚福尔《格言录1795》中写道:“大自然从来没有命令我‘要摆脱贫困’,大自然也从来没有命令我‘要尽力致富’,她只是请求我:‘你一定要自立’。”笔者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作了一个梦,梦中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进到第一层楼时,他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桌旁都坐着人,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人人都愁苦满面。但是,这个人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欢愉的笑声,他好奇地上楼一看。同样也有一群人,手肘也不能弯曲,但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面对面的人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大家吃得都很尽兴。这则故事告诉世人,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就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生命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和他人互相扶持,一起共同成长。实际上,学生的“自主”管理与教师的“自助”教育,同样如此。老师和学生,就应该也必须是一对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朋友。

一、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自助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学校,拥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内涵和能力,是每个学校共同期许的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在针对加强学生专业动手技能、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另一关键点是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这个意识是要先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放手,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权限之后,提升学生的自我规范意识。同时,加强学生事务管理沟通,层级分化,简化上传下达的机构和程序,使工作更加高速有效。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指出:“管教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学生责任性不强,就需要培养他的责任性;学生自控能力差,就需要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合作意识,就需要强化他的主人翁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自私、私欲观念强烈,就需要淡化他的私欲观念,增强他人为先的观念。通过加强学生自主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习惯和能力。这些教育思想显示,自主管理是学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因此,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变得尤为重要。但是,有人会问:某地学校出现15岁少女自杀的情况,错在学生自我管理吗?这类事故的产生,让很多人对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产生了困惑。因此,伴随着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还需要结合教师的自助教育指导。教师的自助教育是基于学生为主的引导式管理,摈弃学生的易冲动等若干年龄阶段的天性,在学生课余教育和学校日常事务中开展的一种协调性指导思想。它采用了以学生为主,辅导员进行引导调控的教育管理思路。这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减轻了学生受到束缚的反抗心态,和学生做好朋友,进而顺利地进行各项培养工作的开展。

两者的结合,得力于辅导员教师的自我素质和心态的不段提升。辅导员教师必须从以往传统的管理者角度脱离出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看到一些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的老师兢兢业业地工作,事事亲力亲为。笔者在钦佩和感动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疲惫而担忧。有时,笔者也听到一些老师抱怨教师工作的琐碎和重复。不管是教师还是辅导员,甚至是两个角色双肩挑的教育工作者们,是否可以寻找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减少重复而琐碎的日常工作呢?能不能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的工作事半功倍,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达到良好教育管理目的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与辅导员自助教育相结合,是一个可行的措施。

二、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自助教育结合模式的具体实施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师教学管理经验和辅导员工作管理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多年的一线案例,以及回首若干年的一些经验体会,对这一方式进行了思考探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感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高职教育的学生,就更应该倾注自己真挚的情感。近些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客观情况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弱,对自我信心不足,意志力和耐力较弱。特别是90后的一代逐步迈入校园,学生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他们的自我个体意识进一步加强,容易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观念、团队协作意识较差等。

1.辅导员根据学生特性,适度引导

热爱学生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美德。能得到辅导员的关注与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师爱对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墨子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往往双方关系就会变得十分融洽,也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从而对双方情感的沟通交流起到润滑作用,赢得学生的依赖与支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需要教师的自助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被爱的自信心和重塑自我的巨大动力。然而,辅导员还要学会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经常性地到班级、宿舍,主动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真正需求,真正关爱学生、体贴学生,从细微处着手,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做无话不谈的朋友,打消学生的自我隔阂和顾虑。通过教师的角色,往往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解决学生之间、密友之中无法排除的一些问题。通过有效的处理手段,建立学生和辅导员乃至整个学生教育的信任基础,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事务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人格塑造和自主教育。

对于辅导员而言,实现自助教育,说起来比较容易,做起来则需要努力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在工作中,辅导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教育空间,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从一些繁重的琐事中脱离出来,但这并不意味中撒手不管不问,而是基于宏观自助管理教育下的微观自主管理。辅导员对学生事无巨细的插手过问和对学生一味忍让、偏袒,意味着溺爱,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也会使辅导员呕心沥血而不得其法。因此,观念改变是前提。

传统的德育工作与其说是管理学生,不如说是“看管”学生,即:看管学生学习,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看管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在这样的“看管”中,看管者和被看管者之间是对立关系,学生的独立性被扼杀,创造力更谈不上。学生失去了自我,循规蹈矩,缺少进取心。这种现象与当下社会呼唤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笔者认为,做一个“懒”辅导员,不失为一个未尝不可的尝试。

2.尝试自主教育,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的课外活动

在尝试自主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也积极尽心探索,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例如,在学生下午下课直至夜间休息的若干小时内,积极加强和丰富学生的自主活动意愿,并通过教师的协助,有效地开展自主业余活动管理。笔者提出“爱好无大小,合理即开展”的指导思想,大大地提升了学生“以玩促学,以学带练”的尝试方式。通过不断放手,学生懂得了节约,懂得了尊重,明白了作为一个“管家婆”的种种艰辛,更加能够从主人翁意识出发去安排自我生活和学习,更加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教学和活动安排。

随着社会的进步,沟通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否定繁琐的工作结构,取而代之的是有效的、多种手段的沟通方式。例如,飞信、QQ、MSN、校内、开心、博客、邮箱等,都成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媒介形式。教师和辅导员通过这些有效的形式,再加上面对面的谈话沟通,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逐步产生言传身教的目的。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非权力影响力。所谓影响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人们交往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大学生眼中,高校辅导员是自己的导师,是自己的师长,是大公无私、公平正义的化身,往往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学习的楷模。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行为、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作用。辅导员要自觉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以知引人、以志树人、以德育人,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以正面的熏陶。反之,如果高校辅导员自身缺乏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言行不一、举止轻浮,不以身作则,对学生问题不闻不问,或处理问题时刚愎自用、主观臆断,必然会出现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师生离心离德的局面。这样,必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低下。最终的结果则是会产生学生自主管理的混乱和教师自助管理信任危机。

因此,学生自主管理和教师自助教育两者结合有效开展的关键,是辅导员的工作态度以及有思路、有条理的工作计划。学生自主管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关键词,但若不问缘由大刀阔斧地进行盲目改革,则会出现问题。因此,自助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管理,才能达到双赢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作者:王宇靖 张桂华 吴卉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单元教学程式管理论文下一篇: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