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教学论文

2022-05-0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学生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目前中学地理出现了学生不愿学、不好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学生地理教学论文 篇1:

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教学思考

【摘 要】在新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已被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力,教师不仅需要对地理理论知识有足够的了解,还需要不断地寻找灵活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提升。为此,本文结合地理实践力的重要内涵,探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力;教学策略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地理学科知识,在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成绩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缜密的逻辑性,教师需要借助一些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力的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内涵,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深入探析,寻找有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内涵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本质含义是人在户外环境中,为了进行探测、地理实验而呈现的各类观察、分析能力[1]。一般而言,地理实践力主要由人地协调观念、地理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组成,而学生单独具备其中一种素养都不能认为是具备了地理实践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这一本质含义开展教学,综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此外,地理实践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不断增加时,学生的实践力也会随之发展。最后,地理实践力具有明显的实际运用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具备良好的地理实践力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二、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通过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具备地理读图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获取信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工具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举措。但是,在现今的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重视课本、材料的图表信息,更有部分学生对地理图像不感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图像的重要性,并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教授学生高效的地理读图技巧,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提升。

如在人教版地理课本《人口分布》中,为了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在课本中设置了大量的人口分布图,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图的特色就能够清楚地认识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授学生读懂图例出发,向学生仔细介绍人口分布图中图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图中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区域找出来,并将找到的区域进行详细对比,仔细思考为什么这些区域有大量的人口聚集。由此,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并找到适宜人口居住的地区的环境特征。此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世界人口分布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结合人口分布的特征,简单地绘制一张民族人口分布图。学生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收集大量的人口资料,也需要反复揣摩教师的教学内容,这对于读图能力及实践力的培养具有明显的帮助。而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绘图过程,也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的方向。

高中地理试题大都围绕图像展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具体的读图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充分促进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二)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或情境中,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中掌握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暂时进入虚拟的地理情境中,有序地完成地理学习。教师也可以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的认识。

如在教学“城镇化”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城镇化知识点涉及农村、城市两个环境的对比,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对比视频。在视频中,教师需要充分展示农村与城市两个环境中经济、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之间的差别,让学生体验农村和城市的差异。为了促进学生对城镇化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外实践作业。作业内容为:挑选一个典型的城市化示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把握城镇化给这个区域在经济、文化带来的变化;并且根据这一区域在城镇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破坏问题探讨有效防护措施。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地理实践力培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地理观念。运用虚拟体验教学方法,结合视觉、听觉感受让学生认识城镇化,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借助具体的实践分析,学生将更加深入地思考城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地理实践力,促进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法对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借助实践体验,学生还能有效地锻炼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地理学习能力的进步。

(三)借助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受应试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关注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题能力,忽视了地理学习思维的有效培养,导致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缓慢。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开展探究式地理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理论知识的具体内涵及运用规律。在开展探究式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提问教学法,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积极进行地理假设,促进学生处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形成。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安排,将课程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进行分类,巧妙地设计相应的课程探究问题,带动学生地理思维发展。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地理环境是什么”作为课程导入,鼓励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地理环境的具体定义,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理论知识。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清晰的思维结构图,便于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记忆。随后,教师可再次提问:“为什么地理环境会给区域发展带来影响?”以推动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地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发散思维,将自己认为的可能性一一表述出来。最后,教师可以将“怎样借助地理环境推动区域发展”这一问题作为课堂总结。显然,解答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各类基础知识,并能够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分析借助地理环境推动区域发展的策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地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启迪学生的地理思维,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

地理不仅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地理的理论魅力,同时也要结合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的实用性。而借助探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总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课程教学观念,不能过多地将课程教学重点放在地理解题技巧上。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运用各类地理图形工具,为地理实践力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可以采用体驗式教学法及探究式教学法,创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解放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充分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余国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8.

[2]张龙涛.试论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作者:陈开智

学生地理教学论文 篇2:

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目前中学地理出现了学生不愿学、不好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多年来,我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必须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关注的是学生做什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参与热·隋、情感体验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的任务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在教学进行前预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学习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联系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每位同学课下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地震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吗?

(2)地震是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

(3)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地震的颁布范围。

(5)你认为地震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二、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问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问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如我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演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接着进行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以上动画,思考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如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归纳能力;然后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轴的方向,昼夜半球的状况,培养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能力。总之,通过观察实物、动画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提问、共同讨论、教师点评、小结。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充分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探究中不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达到了优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关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如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节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围绕“水土流失的形成和防治”这样一个主题,自主组织研究活动。在活动前,我将全班48名学生组成6个小组,各组推选出组长,并给他们两节课的时间。由组长带领大家制定出本组比较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途径、活动的地点和时间。经过努力,6个小组都很快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有的小组课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小组则在有电脑的同学家中上网查询,还有的小组干脆“兵分两路”。一路上图书馆,一路上网……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两节课在讨论中很快结束了,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十分明显。

五、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而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如简易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地形模型等),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结合教学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气象观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大增,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六、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作者:李淑芹

学生地理教学论文 篇3: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思考

摘要:地理实践教学相较其他学科而言起步较早,在地理学科的教育发展中,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教学手法一直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追崇,而且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从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上来看,实践教学是一种很有优势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如何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相融合,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理实践能力;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很多地理概念和常识都缺乏有效认知。仅靠理论化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抽象化的地理概念,地理实践能力薄弱。学生即便能够在初中地理学习阶段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掌握简单的地理概念,也会因为缺乏实践训练,其地理知识始终无法熟练地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快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纳入教学重点中去。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地理实践教学理念

很多初中教师由于长年教学,尽管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理念固化,坚持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地理实践教学观念。很多初中地理老师更重视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因而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缺乏全面的认知。很多地理教师自身對地理的教学也不够重视,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受限于教学资源和地域限制,无法依靠自身来优化其教学方式,提高其教学质量,学生也就始终无法享受更优质的地理课堂。

(二)地理实践教学技术落后

要开展地理实践教学,需要学校给学生配备相应的实践课配套设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充实实践课堂。但由于很多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够完善,实践课堂受到限制,实践教学难以得到有效的展开。初中地理教师即便想要开展实践课堂,也会因为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而无法有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地理事物的能力

要想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首先地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尽管部分初中的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地理实践教学受到限制,但教师可以深入研究,寻找其他解决办法。如在地理课堂中有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通过想象来理解知识点。那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制作出与知识点相关的地理事物。通过这种方法有效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地理实践经验,还能帮助他们更熟练地将地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提高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如在学习“地球和地图”这节课时,很多学生无法清晰想象出地球自转的画面,也无法将平面的地图想象成曲面的地球,此时教师可以动手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地理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发动手,绘制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在手绘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地图相关知识的印象。

(二)明确地理实践的目标导向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不仅需要关注对实践内容的选择及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且需要关注学生实地考察、野外调查等实践方法运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因此,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而这离不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作用。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实践本身就是息息相关的,核心素养不仅对地理实践内容、方法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学生学习意识的树立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理实践教学应当着重关注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动手意识、主观分析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知识”,而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做学问”。例如,在“了解地质运动对地貌的影响”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点明知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地质运动可能对地貌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鼓励学生以此为线索,在活动区域内自主找寻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所收集的信息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主动思考是否与地质运动有关,进而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探索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三)学校要改善教学条件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实践课堂教学,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地理实践配套设施的建设。可以多采购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让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后,将材料设备回收,促进其二次利用,为学校节省资金。同时地理教师也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丰富实践课堂,解决实践配套设施不够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变废为宝,利用各种废品制作地理相关事物,如用玻璃球制作地球仪,利用废品报纸来绘制地图等。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制作地理事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活化,还能有效缓解学校实践配套资源不够的问题。

(四)培养良好的实践习惯,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的行为表现是其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在日常实践教学中应当从点滴入手,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例如,教师可组织户外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低碳生活活动、植被养护活动等,让学生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让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成为学生的共识,使地理实践课程具备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信能够培养地理实践能力优秀的初中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鸣.例谈高中地理学生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1).

作者:张小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行财务报表论文下一篇:商品包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