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反思论文

2022-05-0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关乎高等教育的品质,特别是对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教师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反思现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兼顾规划、过程与结果,构建兼顾学校整体定位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发展型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品质提升的应有之策。

教师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1:

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自我反思能力,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因此,教学反思的过程也就可以看成是教师自我认知及成长的进步过程,其能力价值也主要集中在认知层面上。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够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该项能力是通过思维意识进行主导,相对的其反映的也是教师的心理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着重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本文就以此为依托对教学反思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师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能够为教师的不断成长提供基础助推力,虽然该项能力来源于教师的自主意识,通过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教学效果就能快速提升,并且教师专业素养也能有所提高。因此不难发现,教学反思能够促使教师专业技能上升到更高水平,并且教师的智慧也能够在反思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凝聚,而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其专业优势才能不断凸显,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注重对经验进行积累,其教学能力提升必然走入窘境,反之能够进行反思的教师认知能力及智慧都会得到提升。

一、从根本上提高理论素养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思想意识为主导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确定理念方向,后续行动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因此可以说理念能够促使行动进一步深化,而教育理论学习就是促使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推动力。现阶段,教育工作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得其发展势头更加具有先进性,就需要明确其专业化理论,而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以此为核心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身知识框架。

在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其主体对象就是自身,这就需要从教学实践入手,将自身教学理念与处于发展阶段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对比研究,不断强化自身的反思意识,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因此,对教学理进行深入学习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就在于,将自身形成的成熟的价值理念传递给学生,这就对教师的理念及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将知识价值标准系统化,才能促使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这也是形成新观念的延伸途径。但是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不确定的茫然状态,就说明其理论理解与实际价值方向存在一定偏差,这就需要精准掌控教学问题,并将其细化为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及分析,从而找寻到知识延伸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结合实践,推进反思行动

1.不断结合教学形势,逐步推进行动研究工作

在新课程标准不断落实的过程中,教学侧重点逐渐发生了偏移,这就对教学本身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为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成为反思的实践主体,才能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对于教师本身及教学工作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行动研究从本质上看,就是将教师作为行动对象,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使教师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快速成长,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行动研究也可以看成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行动研究能够将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这就能避免教育脱节等问题的发生,中学语文教师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反思。

2.坚持增强自控能力

这里的自控能力是指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主要包括三种:教学前的教学监控。教学前的教学监控主要是指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如备课时是否遇到过困惑,是否根据自己学生和本地情况以及自身的实际调整了语文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调整。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能否灵活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参与、交往、达成状态进行反思。

是否倾听了学生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是否发现了预料(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是否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否将这些意外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教学的成功、失败进行处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下课以后仍感到哪些比较注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反思性思维活动中进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反思中阅读;在反思中写作;在反思中识字写字;在反思中口语交际;在反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3.习惯固着: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就是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须努力就能实现的行为模式。培养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良好习惯,就是要促使教师的教学反思行动达到自动化固着化的程度。我认为,培养良好习惯主要应该培养善于反思的习惯和勤于笔耕的习惯,因为写作是促进自我反思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参考文献:

[1]胡宏伟.关于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

[2]马艳青.提高农村初中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5

作者:高彩虹

教师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现实思考

摘 要: 高校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水平关乎高等教育的品质,特别是对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教师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反思现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兼顾规划、过程与结果,构建兼顾学校整体定位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发展型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品质提升的应有之策。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学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其品质更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与其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则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以教学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教学质量更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当前,教育部正积极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要求高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自评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对现行教师教学评价的实践进行反思,逐步构建起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涵剖析

教师身在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其教学实践行为(包括教学的态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决定着教育的成效。早在中古世纪的欧洲大学,学生直接向教师缴纳学费,将教师薪资与教学直接关联,形成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雏形。目前,世界各国均将教师教学评价作为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的政策之一,更是将其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绩效表现的可行机制。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是以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为评价内容,搜集、组织、分析并描述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与活动,进行教学活动成效及原因的价值判断,目的在于为学校提供教师绩效奖惩的依据,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协助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教学评价制度的广泛推广和深入实施,高校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及方式方法等不断深化和拓展。

1.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

Kuligowski指出,目的不同,会导致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制度设计和具体实施上的差异,因而评价目的的界定是教师教学评价的核心基础,关乎教师教学评价的指标构建和方式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可以归纳为总结性目的和形成性目的,其中基于总结性目的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考核,以此判断教师教学工作的表现,并作为教师聘用、薪资决定的依据;而基于形成性目的的评价则更侧重于厘清教师教学工作的得失及原因,以此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并根据教师教学工作的不足提供支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概括两者的差异性(见下表),总结性目的遵循的是科学管理理论和绩效管理思维,采取科层化、垂直化的管理模式,由行政管理机构实行标准化的、权威式的过程管理和控制,对被评人的过往业绩进行判断,并作为评聘、奖惩的依据,被评人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是强加于被评人的一种外在压力的管理过程;而形成性目的则遵循的是动机需求理论和专业成长思维,采取自主性的、水平式的组织管理模式,由教师学术组织实施的沟通协调和对话式的管理过程,对被评人的教学工作进行规划和引导,协助推进被评人的专业成长,被评人往往是主动参与的,是一种以被评人的内动动机和专业成长的需求为导向的管理过程。

从欧美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注重绩效管理到九十年代兼顾专业成长和绩效的考量,越来越注重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

概括相关文献研究,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往往都是依据教学过程区分为教学前的投入、教学中的过程及教学后的反馈三个层面。如Cangelosi将教师教学评价的內容分交互作用前阶段(教学准备)、交互作用阶段(教学过程)及交互作用后阶段(教学结果)三个方面;Alok将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区分为“课程组织”、“教学品质”和“评量与反馈”三个层面。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教学评价内容的三个层面往往会具体细分为相应的指标。如教学前投入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进度的适当安排及教学资料的准备等;教学中的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方式、教学态度、教学的责任心及教学的互动沟通等;教学后的反馈则包括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的满意度等。

3.教师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从评价者的角度来看,教师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同侪评价、行政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侧面。自我评价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表现进行反省,使教师认知其教学的优缺点,并加以改正,这一方式彰显教师教学评价的主动性和专业自主,但在实践中容易流于表面,导致准确性、客观性的缺失;同侪评价强调以教师的专业立场进行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之间教学知识经验的分享,激励同侪之间的教学交流和教学支持,但同侪之间过于紧密的联系会造成评价的主观偏颇;行政评价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教学管控,按照既定的标准规范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单向评价,易于操作实施,但教师的教学自主性较低;学生评价是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表现进行评价,通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通过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问卷调查或座谈的方式实施,大多数研究表明,学生评价是目前最重要、最直接的评价方式,赞成者认为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象,对教师教学工作有着最深刻的感受与反应,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出于自身偏好的考量及认知的不足,对教师教学优劣的评价容易受过多主观因素影响。

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评价实践的一个趋势。Arreola指出,良好完整的教师教学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整合多角度的信息资料,并根据不同评价方式方法和资料的价值进行权重衡量,充分发挥互补功效,避免单一评价的偏差,从而使教师教学评价实现客观、公正的效果。

二、现行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反思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从1985年开始,以课程评估为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为辅,以服务于学校教学管理为目的,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经验,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态度等进行评价;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制定以教师教学技能、教师专业知识、教风、教师教学态度和师生互动等五大维度为内容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各高校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各高校聘任教师要以教学工作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这使得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更突出,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普遍实施。

当前,各高校均将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1.评价目的过于侧重于对教学的管控

各高校普遍将教师教学评价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与教师的评聘、奖惩直接挂钩,从规范和成效的角度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一方面,在教师教学评价的体系设计和具体实施上,不能充分体现诊断、协助改善教师教学的功能,过于强调考核和评判,缺乏沟通与反馈。另一方面,教学评价过于强调规范,使得教师教学逐步产生功利化的教学态度,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不利于教师教学的专业成长。

2.评价内容缺乏差异性

在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高校存在同质化和标准化的趋势。一方面,同质化的指标体系导致教师教学评价无法客观反映不同类型高校发展定位的差异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标准化不能充分反映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差异性,而且在统一标准规范下,教师的个性无法得以尊重和展现,使得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校教师感受到更多的是规范标准的“枷锁”带来的工作压力,而不是个性化的教学激情展现的工作活力。

3.评价方式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高校在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但总体上主要侧重学生评价和行政评价,自我评价、同侪评价尽管也有涉及,但流于形式,且在总体的评价体系中并没有得到重视。一方面,普遍重视学生评价,体现出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但实践中学生评价的局限性非常突出,特别是学生评价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教学的严厉程度、教师的外在特征(如年龄、职务职称,甚至外貌等),且随意性较大,这也使得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倾向于迎合学生而弱化专业学习引导的教学本质。另一方面,行政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包括院长、系主任等行政人员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及相对专业化的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依据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往往重检查,轻指导,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评价往往容易造成教师的抵触情绪。

评价方式方法的单一性问题并不是评价主体的单一,而是各种评价方式更多的是片面的、割裂的,不能起到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的协同效应。

三、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建议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一发展定位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重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1.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

高校发展定位和发展资源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师发展的方向和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因此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视为学校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只有将教师教学评价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定位相联系,纳入学校整体运行的重要环节中,教师教学评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必须进一步明确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定位及特色,规划设计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师教学评价兼顾教师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

2.教师教学评价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教师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教学学术、累积教学经验的实践过程。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除了总结教师以往教学工作表现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过程,协助教师厘清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所在,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包括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师教学进修的安排等,逐步强化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保留弹性以尊重教师个体差异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应的也需要不同背景、不同个性教师的存在。因此,在设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时,既要寻求评价的一致性标准,更要考虑教师的个人发展与个性差异,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使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背景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循着自身确定的发展目标积极作为;教学评价体系不应成为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限制,成为削弱教师个体发展特色的枷锁。

4.教师教学评价应发展客观的学生评教机制

尽管学生评教机制备受质疑,但仍需肯定的是,学生的意见仍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持续对学生评价机制进行检讨和评估,不断改善学生教学意见调查的缺失,积极尝试推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探索多种形式的学生评价方法,进而建立一个公平、客观、即时的学生评教机制,全面、具体地呈现教师教学的工作表现。

5.教師教学评价需增加专业人士的参与

无论是自我评价、行政评价,还是学生评价,均可能因评价主体的个人情感或偏见导致教学评价的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在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引入处于客观立场的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参与评价,包括对现有教学督导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其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引入校外专家人士或专家机构等,以实现教师教学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6.教师教学评价应兼顾规划、过程与结果

一个完整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前的制度制定和规划设计、评价中的过程实施及评价后的反馈和结果运用。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是一个连续性的、系统化的过程,应是一个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供支持、改正问题、持续改善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特别应设立后设评价机制,通过对评价实践的持续检讨,进一步深化教师教学评价的内涵,修正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的实施程序,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能。

参考文献:

[1]Kuligowski,B. A. F. A study of teacher evaluation criteria,processes,and outcomes in Nor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D].Unpublished doctor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NC, 1990.

[2]Cangelosi,J. S. Evaluating classroom instruction[M]. New York, NY: Longman, 1991.

[3] Alok, K..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an instrument and a development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23(2):226-235.

[4]Arreola, R. A. 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A handbook for college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on designing and operat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M]. Bolton, MA: Anker Publishing Company,2000.

[5]刘丹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6]王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

[7]戴瑞亮.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8]党晶.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学生评教的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3(3).

校级教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的探索性研究”(A-3004-13-007)。

作者:陈杰

教师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3: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及时、必要的教学反思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英语教学,反思,专业成长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和特征

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英语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显然,这种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有效的英语教学反思以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有效的英语教学反思不是教师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想,而是一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教学反思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有效的英语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具有研究性。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它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和自己内心状态的全面监控及自觉调适,体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和各种教学手段的理性选择及灵活运用,其目的在于追求一种融认知结构与情感激活、价值引导与人格陶冶为一体的教育境界。

三、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

1、对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堂是展示师生生命活力的平台。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展现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学生所展现出的投入程度、思维状况和学习效果,都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反思的素材。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中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师教”的层面和“学生学”的层面进行盘点、梳理和理性分析,以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反思对象,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会有不同的反思结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答案。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是教师反思的要点。

2、对听课观摩的反思。在听课观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感受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学习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效的听课观摩需要教师多听、多想和多问,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反思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追求有效教学。有效的观摩需要教师思考“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该怎么处理?”这种反思使听课教师真正融入这节课的教学中,听课过程成为自己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听课观摩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艺术的过程。在听课观摩之后我认为要重视教学环境,关注学生。

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個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

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夫《创新是一种意念》[M].中国民航出版社,2002.1,(第1版).

[2]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第1版).

作者:辛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学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防火墙网络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