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9-11

黔江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现有各类渔业水面超过4 000 hm2,其中:池塘(含山坪塘)237.33hm2,水库520 hm2,河流3 333.33 hm2。另有宜渔稻田超过2 000 hm2。

“十二五”期间,黔江区水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推广了池塘生态养殖,实施了“吨鱼万元工程”;切实加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抓好资源养护,大力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程。但是,黔江水产业与重庆市内其他区县相比,发展相对滞后,与快速发展的社会购买消费水平极不适应。为此,就黔江区近几年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出初步建议。

1 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黔江区大力推广了渔业生态养殖系列技术。实施了“吨鱼万元工程”,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抓好资源养护,大力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程,水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15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 950 t,比“十一五”期末的1 108 t,增长75.9%;人均占有水产品从2010年的2.1 kg增加到2015年的3.6 kg,增长71.4%;全区渔业经济总产值4 255万元,其中渔业产值3 619万元。全区生态渔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多年来,黔江区结合黔江山地特色资源实际,将优化品种结构作为挖掘水产养殖内部潜力的重要措施,加大了水产养殖的品种结构调整,养殖鱼类的名优品种比例得到不断增加。引进养殖了中华倒刺鲃、岩原鲤、胭脂鱼、长吻鮠、黄颡鱼、泥鳅、大口鯰、大鲵以及棘胸蛙等名优水产品种。

1.2 切实加强新技术推广,全力开辟新兴养殖模式

近年来,黔江区在继续推广80∶20池塘生态养殖和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了“吨鱼万元生态集成养殖技术”和“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全区共推广池塘“一改五化”集成技术超过133.33hm2,其中示范片13.33 hm2。在推广养殖新技术的池塘,平均667 m2产量超过400 kg,最高单产超过1 200 kg。通过新技术推广运用,加强了池塘名特优高产养殖和水产品健康养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3 江河大水面增殖放流效果显现

2012-2014年,黔江区连续3 a开展了阿蓬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投入市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专项资金90万元(每年30万元),投放鱼种443万尾。鱼种包括鲢鳙鱼、草鱼、鲫鱼、黄颡鱼、南方大口鯰、中华倒刺鲃、胭脂鱼以及岩原鲤等名优鱼类。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江河鱼类捕捞产量从2010年的123 t增加到2015年的198 t,增长了61%.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修复了阿蓬江渔业资源,又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和谐发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渔业发展资金紧缺等因素的影响,渔业生产效益不明显,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少,因而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在水产生产发展上,地方财政投入较少,水产养殖业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增收致富作用没有完全显现。

2.2 生态养殖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受传统的养殖习惯影响,一些地方仍存在“人放天养”的落后状况。池塘、水库及江河大水面的生态养殖还处于示范推广阶段,许多养殖户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技术,因此,生态养殖的技术水平不高。

2.3 水面利用率低

2 0 1 5年全区塘库养殖面积6 1 9 h m2、稻田养鱼面积260 hm2,占塘库、稻田可养总水面2 050.87 hm2的42.8%。而中型水库和江河大水面的生态养殖利用率较低,亟待开发利用。

2.4 龙头企业缺乏,典型示范带动性不够

在黔江区的生态渔业发展中,缺乏自身效益好,能够带动千家万户通过发展生态养殖致富的水产龙头企业。

2.5 野生资源严重枯竭,渔业行政执法力度不够

据渔业资源调查,黔江区野生鱼类资源共有6目18科120种,其中鲤科鱼类占绝大多数,有79种,雅罗鱼亚科47种,鮈亚科21种,裂腹鱼亚科2种,鲤亚科5种,鳅鮀亚科2种,鲢亚科2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品种有黄颡鱼、鳜鱼、中华倒刺鲃、大口鲶、大鳍鱯,以及大鲵、疣螈、中华鳖、黄鳝等特种水生野生动物。但由于渔业行政执法力度不够,造成滥捕酷杀,毒鱼电鱼现象时有发生,对渔业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

3 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黔江生态渔业,应根据山地气候特点和水面、水体资源情况,围绕全市打造百亿生态渔产业链的总体部署,结合黔江在全市作为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定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特色突出的发展原则,狠抓名特优新水产品和经济鱼类的生态养殖,加大山区水体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助推全区水产养殖业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生态高效渔业转变,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突显水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强化组织领导

抓好全区养殖水域的统一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各级政府尤其是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狠抓宣传,切实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增添措施、有序推动。区农委负责统筹、指导全区水产业发展工作,要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争取市区项目支持,严格目标管理,为推动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2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生态渔业要取得快速发展,应以设施渔业作支撑。因此,要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做好旧塘改造、渔机配套、技术推广、品种引进等关系水产养殖效益提升的基础性项目,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和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与全方位的开放式投入机制,形成投入多元、利益共享的格局。

3.3 加快土著品种及名优鱼类的开发养殖

201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快大鲵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13〕43号),该文件是重庆市出台的首个针对单个水生动物发展的政府性文件。黔江区根据该文件精神,制定了《黔江区2014-2020年大鲵产业发展规划》。

5 a内争取完成中华倒刺鲃、鳜鱼、白甲、裂鳆鱼及大鲵等土著鱼品种的开发养殖;同时,引进国家大宗淡水鱼新品种及名特优鱼类的养殖,不断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3.4 推广生态养殖新技术,提高水产养殖质量技术水平

围绕全市打造百亿生态渔业产业链的总体部署,结合黔江在全市作为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定位,在全区大力推广池塘环保健康养殖、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江河大水面增殖放流、稻鱼同田稳粮增收、名优冷水鱼流水养殖、特色土著鱼保种开发和观赏休闲渔产业化等生态渔业模式,促进渔业健康、和谐、快速发展。重点推广“池塘综合种养高效养殖技术”“池塘吨鱼万元生态养殖集成技术”“稻田综合种养集成技术”等水产养殖新技术,切实搞好渔业生产疫病防控,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不断提高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渔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3.5 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和捕捞限额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渔业违法行为,保护渔业资源;强化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的行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对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确保黔江区渔业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重庆市黔江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渔业资源条件。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将黔江定位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后,黔江水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黔江近几年生态渔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提出未来5 a发展生态渔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渔业,对策建议,黔江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策略探析下一篇: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