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艺术观在先秦陶瓷仿生造型中的体现

2022-09-11

引言:

在《考工记》中记载将车厢做成方形来代表大地, 将车盖作为圆形来代表暗合, 为何连制作车子都要与天象相结合呢?在《左转》中曾经记载:“器以藏礼, 礼以行义……”, 将古代造物制度充分体现出来, 这也同样代表了当时造物活动是依靠着某种思想进行的, 而不是随意的创造。由此便能够解释古代陶瓷中“自然”艺术观的体现。

一、“自然”艺术观的含义

“自然”观属于一种客观存在, 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一种认识。现阶段, “自然”一词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环境, 但是在先秦时期的“自然”, 则主要是用来表达一种自然界的自然而然状态, 万物运作的规律, 例如“天地”“象”等等。因此, 所谓的“自然”主要包括两种含义, 一种为“万物”的自然界, 主要代表为《易传》中的“象”论, 另一种为道家所提倡的艺术精神。道家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 认为其不但属于万物产生的根本, 而且还能够将其引申到自然环境当中, 体现出自然事物的存在状态, 以具体的事物来体现出抽象的艺术精神[1]。

二、《易传》中的观物取象

20世纪60年代, 仿生学诞生, 从生物学与技术学之间发展起来, 对生物的原理进行模拟, 以此来构造新的技术系统。目前, 其已经在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在陶瓷仿生造型设计方面也取得了众多成果。“仿生”一词在古代被称之为“象生”, 主要指采用特定的材料, 以某种技术手段, 以真实物体为参照进行模仿的活动。在《易传》中, “象”主要是指卦爻推演时体现出的时间性概念, 与“器”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象”字面意思是万物之表象即形象、物象。《易传》中的“观物取象”阐述了造物活动中的仿生来源, 即对“鸟兽之文、地之宜、诸身、诸物”进行观照, 这里既有飞鸟走兽, 也有天文现象等诸人诸物。“观物取象”交代了造物活动仿生对象的来源与认识方式。

(一)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新石器时期陶器艺术诞生并且获得了蓬勃发展, 是陶器的辉煌时期同时也是陶瓷的发源时期,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仿生造型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仿生的对象是对植物、动物、人物等形态进行模仿, 主要的造型方法有1、模拟自然物, 尤其是对葫芦的模仿更为典型。盆、钵、壶、瓶等器皿的造型中都曾出现葫芦型或部分葫芦型形态。例如, 仰韶文化中的变形鱼纹葫芦瓶中对整体葫芦特征进行模仿, 彩陶兽面文化中对葫芦形态的下半部位进行模仿, 彩陶条纹勺主要是对葫芦的剖面进行模仿等。2、模拟动物造型, 还有对家禽和非家禽动物进行的模仿, 在造型中体现兽、鸟、鱼等动物造型, 例如, 红陶狗形鬹主要是将器物塑造成狗的样子, 利用狗的嘴巴形状做成流, 后部尾巴翘起, 形态惟妙惟肖。还有对鹰进行模仿的, 从器物的正面能够看到黑鹰的利爪突出, 从侧面的角度能够看出其属于一件炊具。3、人形造型法, 仰韶文化半坡的陶器造型出现了双耳、长颈、高足等丰富的模拟人形的造型样式, 例如甘肃出土的人像彩陶瓶, 形状为中间大、两头小, 鼓腹, 瓶口打开能够注水, 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二)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

夏商周时期陶器仿生对象多来自于该时期辉煌发展的青铜器造型,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 对典型的青铜日用品造型外观进行模仿, 比如对青铜器爵、卣、斝、簋等用品的, 陶爵, 夏代,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为酒器, 口部为长口, 尖嘴, 细长三足鼎立在, 造型较为大气规整。陶簋, 口部为直通略微外撇, 其内部稍稍向内凹陷, 在其腹部具有一对兽形耳把手, 利用弦纹进行装饰, 造型与青铜簋较为相似。陶斝, 酒器, 圆口, 三足挺拔鼎立, 腹部装饰夔龙纹。第二, 对青铜器中动物形态的器具进行模仿, 例如仿狗、羊、龙等动物造型, 例如硬陶夔龙杯, 利用灰硬陶泥制作而成, 口径稍微外翻, 底部有棱角突出, 筒状结构略圆, 腹部较深, 造型较为简洁大方, 装饰较为华丽庄重。彩陶三立犬带盖方鼎, 鼎为长方形, 上部塑造了三只形态各异的狗, 造型生动有趣。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

春秋战国时期, 陶器的品种、形制、器物表面花纹装饰及制陶工艺都得到了发展, 加之东周列国政治经济发展、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 制陶工艺也具有地域性特点。同时, 礼乐崩坏, 人们思想得到解放, 开始了对美的自觉追求与创造。这一时期, 陶器制品以仿生动物、人物造型较为流行, 摆脱厚重与程式化, 形成灵活多样的造型风格。由于夏、商、周时期制陶工艺的局限性, 陶塑制品的体量比较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泥质灰陶的大型器物。这些陶器对于人物及动物的塑造已经表现的十分生动, 造型栩栩如生, 风格大方质朴, 表达方式直观。春秋战国的陶器一改原始仿生造型中神秘与恐怖的氛围, 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气息。例如, 虎头陶水管, 战国时期燕国下都故城遗址出土, 水管长120厘米, 由灰陶制作而成, 水管前半部塑成虎头型, 直径约44厘米, 后半部分为圆管, 直径略小于前半部分。该水管虎头形象生动, 造型明快, 借管口圆形造型塑造成虎口大张的状态, 再用简洁明朗的线条塑造出虎面各器官, 圆睁的双眼、高挺的鼻梁, 微张的鼻孔, 竖立的双耳, 前屈的四肢, 呈现一种匍匐在地, 栩栩如生的老虎形象。虽虎口大张倒也不觉得恐怖, 给人一种顺从的憨态。再有, 战国陶鸟柱盘, 出土于河北中山国墓。盘底中心竖立一柱, 柱顶塑鸟状饰, 柱盘通高17.8厘米, 盘径23.2厘米, 柱顶鸟造型刻画逼真, 形态轻盈别致。鸟头高昂, 双翅展开, 振振有力极具动感。1991年赤城县半壁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陶鼎, 这是一件较为典型的仿青铜器复合型陶器, 该鼎通高43.5厘米, 圆口直径28厘米, 三蹄足鼎立, 饰有兽面纹, 有盖, 盖为鼓顶, 盖周附有三只羊型钮, 羊首高耸, 眼睛圆睁, 就整体造型而言, 即汲取了青铜器的磅礴, 又体现出轻巧灵动的活波。

此段时期的陶器属于基础工艺的阶段, 也代表着陶瓷逐渐走向成熟。在仿生方面较为常见的为动物, 并且对其形态的模仿,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通过对上述陶瓷仿生造型能够看出, 正是在这种造物活动的基础上, 才使得“象”论诞生, 这将使二者之间存在必然关系。

三、自然观中的陶瓷纹饰

自然观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老子, 并且“自然”一词也是最早在《老子》一书中提出, 对于该词的应用不单纯的所指自然界, 还代表着一种不借助外力压制的自然状态, 这将与其提倡的“无为”思想相一致。庄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并且将其“道法自然”与人生现状相结合, 使得“自然”成为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品格。在老庄思想的奠基下, 与美学的发展相结合, 使得“自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审美标准。

先秦时期的陶瓷纹饰讲究纹样的写实化、生活化, 人们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丰富的生活题材被概括摄取到陶瓷制品的装饰纹样中,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中去寻找美的元素、发现美、运用美, 生活中朝夕相处的鸟兽鱼虫、花草树木, 人们狩猎、捕鱼、宴饮等生活场景都成为可以成为表现的题材。

(一) 动物纹饰

动物纹样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运用写实的手法将动物形象具象的运用在器物的装饰中, 二是采用抽象变形的手法作为装饰纹样。鱼纹为陶瓷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 狭义的鱼纹指以单纯以鱼纹为主体的装饰, 广义的鱼纹包含了和其他纹饰组合而成的纹样。鱼纹的起源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先民们扑鱼、食鱼, 熟悉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他们形象的把鱼描绘在各种彩陶器物上, 鱼被赋予了吉祥及新生命的象征。

动物纹饰在构图中常采用二房连续或同形等量、异形等量构成对称图案, 如双鹿双鱼纹瓦当, 瓦当表面上下两分, 上部分饰有一树二鹿, 上部分树下两侧各饰有一条鱼。

(二) 植物纹饰

常见的植物纹样有叶脉纹、花卉纹、豆荚纹、花叶纹、花瓣纹等, 叶脉纹, 商代原始瓷豆类器物的豆柄外侧, 刻画而成, 排列规则而繁密。也有的叶脉纹刻画的随意而较稀疏。植物纹饰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围绕式二方连续缠绕器身来装饰, 另一种是呈放射状排列呈现纹样之美。这些纹样都具有运线流畅, 明快和谐的特点。

(三) 几何纹饰

几何纹是出现最早、也最简洁的纹饰, 如火焰的炽热光芒, 水的波光粼粼, 山的绵延起伏, 鱼的鳞片, 鸟的羽毛, 田螺壳上的旋形等, 这些自然环境及自然生物的特征, 都可能成为当时先秦时期创作几何形图案的灵感来源。在商周时期是陶瓷装饰纹样中的主角, 秦汉后便逐渐沦落为辅助纹饰了, 几何纹主要是由线的长短、粗细、交叉、曲折、旋转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组合而成。如矩形纹、水波纹、三角纹、方连纹、网纹等, 多用于各类碗、钵、杯类器皿的口沿外侧, 样式美观大方。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仿生陶瓷历久弥新, 已经成为古代陶瓷造型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古代陶瓷中, 之所以能够产生仿生的形态, 这与先秦思想中自然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自然”意义在陶瓷造物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使“自然”思想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对古代陶瓷理论进行完善, 进而为当代陶瓷的造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要:“自然”属于哲学中的主要内容, 也是老庄道家的主要思想, 表示的是万物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 以及中国艺术精神。“自然”艺术观是艺术作品从“象”生造物活动中衍生出来的, 并且在其产生之后不断拓展。陶瓷仿生造型也属于造物艺术的主要组成类别, 从陶瓷仿生的角度对“自然”观进行讨论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自然艺术观的含义进行分析, 并对先秦时期中“自然”观在陶瓷仿生造型中的体现加以阐述。

关键词:“自然”观,先秦,陶瓷仿生造型

参考文献

[1] 张悦, 任远.古代仿生思想对当代陶瓷造型发展的启迪[J].科技资讯, 2016, 1419:132+134.

[2] 任远, 张悦.仿生设计在陶瓷设计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2629:141.

[3] 段亚.宋代瓷器仿生造型对现代生活陶艺的启示[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5, 10:1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便携式血糖仪使用情况调查及对策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