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舱安全文化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客舱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然后详细讨论了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客舱安全文化论文 篇1:

关于乘务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 乘务队伍是航空服务的基础性力量,同时也是一支群体文化特点突出的队伍。文化建设作为与制度建设并行的企业管理的两个“车轮”之一,在企业管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对乘务队伍群体特点的分析,说明航空公司通过乘务文化的建设来打造适应战略发展的乘务队伍,进而推进服务质量提升的必要性以及建设乘务文化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企业文化;民航;乘务

 文献标识码 A

一、对乘务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航空公司管理层次和群体结构的相对区隔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元性。以国航为例,从管理层次上分为总部、分公司或事业部以及基层生产经营单位;从群体结构上讲分为飞行、乘务、商务、货运、地面服务以及后勤保障等不同人员群体。这样的层次结构由于地域环境特点,这样的群体结构由于人文环境特点,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航空公司亚文化,在航空公司大文化之下形成各个子系统。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理念也必须在各个层次和群体中加以细化才有实际意义。比如国航提出的“服务至高境界,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体现了大公司超凡脱俗的气量,但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应当给予诠释和细化,使思想化、口号化的价值观变为人格化、特征化和可衡量的价值标准,才能使国航的价值观落到实处,真正变为员工认同的行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乘务人员是航空公司从事客舱服务的专门人员,是树立航空公司市场形象的重要群体。乘务文化是指乘务人员的群体文化,乘务文化区别于服务文化。乘务文化是航空公司人员层面的子系统,并列于飞行文化、机务文化等;服务文化是航空公司业务层面的子系统,并列于安全文化、营销文化等。乘务文化最终要解决的是乘务人员思想意识与公司服务战略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国航服务战略中明确提出“开展一场以转变思想意识为起点的服务革命,建立起‘爱心服务世界’模式,强调发自内心的共享式服务”;服务文化最终要解决的是航空公司的市场形象问题,包括服务品牌形象、服务环境形象、服务人员形象等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乘务文化不同于服务文化,乘务文化的形成和推行应当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

二、乘务队伍群体特点分析

漂亮的着装,优雅的身姿,姣好的容颜,不菲的收入,南来北往的旅行,这是很多人对空中乘务员的印象。对社会而言,他们是神秘而让人羡慕的群体。而对于他们自己而言,漂亮着装是公司的形象,有严格的职业着装规定;优雅身姿意味着严格训练;较好容颜也会在不规律的生活状态中加速衰老;不菲收入是高风险工作的回报,但是享受生活时间非常有限。在航空公司员工群体中,乘务人员是一个特点突出的群体。

(一)工作特点。乘务员的工作场所是密闭狭长、飞行于万米高空的飞机客舱。职业行为包括检查服务设备和应急的物品、完成为旅客服务的各种规定程序、完成对特殊旅客的服务、处理客舱紧急事件等,工作开展有严格的程序要求。乘务员工作特点之一在于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飞机作为运输工具来讲虽然安全事故概率非常小,但是飞机发生事故的伤害程度是最大的。而且一旦在机舱内发生意外事件处置条件往往是有限的;特点之二在于工作内容的单调性。乘务员在机舱中固然要面对形形色色各类旅客,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职业背景的旅客打交道,但客舱服务的程序性很强,工作的简单重复性强;特点之三在于人员的高度流动性。一方面是位置的快速移动,另一方面是人员组合比较松散,基本没有固定工作伙伴;特点之四在于职业病的高发性。飞机作为现代高科技产品,机舱设施配置是先进的舒适的,但作为长期从事机上服务的人员来讲,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经常需要忍受压耳、胀气、压差等不适,而且时常面对腰椎颈椎病症等职业病的困扰。

(二)生活特点。乘务员的生活总体而言是没有规律的,固定休息的时间很少,常常早出晚归,在外值班时间较多,与亲人朋友交流时间少。因此,对于未婚乘务员来说接触面不宽、恋爱精力有限;对于已婚乘务员来说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家庭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往往会产生矛盾,经营家庭的压力较大。

(三)人际特点。乘务员由于人员构成、工作的高度流动以及分散工作小组(乘务组)的工作形式等因素造成乘务员人际之间的如下特点:一是拥有较高收入的年青女性占据群体绝对多数;二是人员来自不同地域,在有限的工作闲暇,员工之间有交流需要;三是由于以上两点及高度流动性的工作状态使他们接受公司正式的管理规定与要求的信息传导并不及时与充分,造成了队伍中非正式组织具有一定影响力。这些非正式组织可能是同一地域的老乡、同一批次进入公司的人员、同一个师傅带出的若干徒弟,也可能是同一个学校的校友。他们由于共同的人际纽带结成了若干较为紧密的人际圈子,在组织关注不够时就会游离于组织影响之外。

以上分析说明,乘务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应当以特殊的方法来建立和推行乘务文化,这样形成的文化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乘务人员这个特殊的群体。

四、对乘务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建设乘务文化的必要性

1 是深入推进国航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国航于2005年底正式颁布了企业文化手册,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长效工程。需要各个管理层面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层层渗透、努力推进。作为公司文化这样一个大系统,需要各个子系统的支持才能真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尤其对于国航这样一个管理跨地域、经营链条长的特大企业来说,必须对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

2 是乘务队伍建设的需要。国航目前拥有乘务人员5000余名。并且随着业务扩展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是一支很庞大、很活跃的队伍。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国航,如何让他们认识岗位价值,如何建设一支与国航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乘务队伍等问题,依靠管理制度的约束治理效果是有限的,需要建设一种乘务文化进行引导感染。

3 是实施国航服务战略的需要。国航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是为服务注入“爱心”。“爱心服务”的全新理念要求每一个国航人服务观念的变革,服务心态的调整,服务行动的改进,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水准的提高,最终达到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建立起顾客对“国航”服务品牌的信赖与忠诚。国航将“放心、顺心、舒心、动心”的“爱心服务”作为服务的支柱,将国航的服务同其他公司的服务区分开来。乘务人员作为公司一线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行动、服务品格直接反映了国航的服务品质。他们是国航“四心”服务理念的传导者,是国航倡导的“共享式满意服务”的展示者。他们的心智模式与行为模式的引导、塑造是实施服务战略的重要环节,因此施以文化的影响是必须的而且应当是持久的。

(二)对乘务文化建设的探索

近几年来,国航各乘务管理部门在落实“四心”服务理念,提高

服务质量、提供特色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航空中服务品质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是与国航品牌形象相适应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各单位积极宣贯国航CIS手册,围绕乘务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西南客舱部在队伍建设上明确提出了“规范、严谨、和谐、阳光”的目标。在“规范、严谨”的制度建设方面,先后颁布实施了病假管理规定、管理考核细则和质量管理手册等管理制度,在安全、服务质量考核以及仪容仪表、作风纪律的检查上都充分体现出了国航企业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在“和谐、阳光”的部门氛围营造上。包括下大力气整治了内部环境,提升了乘务员出勤条件,改善了生产条件,建立了“阳光客舱”网页和报纸及图书阅览室等员工文化体育活动阵地,积极开展为职工送温暖活动,建立了节日活动制度等等。这些措施的效果事实上最终都能够反映到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职业素养上,带来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乘务文化建设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国航的战略定位明确,服务战略清晰的基础上,国航需要怎样的乘务队伍来执行、支持战略的落实,需要怎样的文化来激励、规范、凝聚、导向这样一支庞大的、特点鲜明的员工队伍。本人认为在乘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理念传导、制度保证问题。首先是理念传导问题。这是建立心理认同的基础。除了强化干部的宣讲和示范作用还要创新传导方式,突出理念的说服力而不能空泛。比如国航西南分公司客舱部鲜明地提出了“打造规范严谨的阳光环境、公平正义的阳光制度、诚信友爱的阳光品德、充满活力的阳光激情。规范严谨的阳光环境包含“三规”。即:规范的仪表言行、规范的工作环境、规范的工作秩序:公平正义的阳光制度包含“三公”,即公正、公平、公开;诚信友爱的阳光品德包含“三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充满活力的阳光激情包含“三态”,即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把价值理念明确地传导给员工,并且在理念的传导过程中以制度规范作为保证。其次是制度保证问题。制度是管理理念的支撑。因为企业文化能否表现为现实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员工的认同。而能否认同的关键点在于人事制度和业绩评估体系是否具有公平竞争性和激励作用。制度应当体现价值观,甚至发挥价值观的否决作用。凡是价值观认同感低的员工即使业绩好也要被解除合同,而价值认同度高但业绩差的员工则被给予改进机会,二者优秀的员工给予提升或奖励。

2 职业训练问题。首先要解决目前乘务训练中存在的重技能技巧轻作风意识的倾向,应当在乘务员的初训和复训中强化价值观教育、服务意识教育的内容。尤其是独生子女比重越来越高的乘务队伍中,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已经习惯于被服务的人要主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转变是需要经过训练的。其次要解决乘务员对职业的认识问题,即如何看待乘务岗位、如何体现岗位价值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乘务员的人口比较高,经过严格的选拔,在职业初期就获取较高薪水,部分人员对职业的期望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可能出现的极端情绪包括“骄傲型”和“消极型”。前者更多的看到职业的特殊优势,后者更多体会职业的辛劳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本人认为这是职业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是重视乘务员的职业疲劳问题。乘务员的工作虽多样也单调,年复一年的客舱服务,周而复始地早出晚归的确会使部分员工产生职业疲劳。这需要对不同工龄阶段的乘务人员予以关注。比如第一个阶段的员工是进入公司2年左右的;第二个阶段的员工是进入公司5年左右的;第三个阶段的员工是进入公司10年以上的。根据可能出现的周期性疲劳进行恢复性训练、调整,对于难以适应的人员必要时进行淘汰。

3 内部和谐问题。内部和谐是基于营造一个关注员工的发展空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让员工时时处处感觉受到尊重和归属感的氛围。首先是做好利益协调。包括乘务人员的晋级、培训、航班安排等,公正公平地解决乘务员的实际问题,对这些乘务员高度关注问题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队伍建设导向,是营造内部和谐的首要问题。其次是做好内部服务。在要求乘务员为旅客提供“四心”服务的同时。在内部服务上也可以建立“四心”服务标准,包括为乘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小到借资料、衣裙、交接物品、收洗制服,大到办护照、签证、财务报销、休假手续或因怀孕转地面工作等事项,甚至可以延伸到家庭事务,使乘务人员不再为这些琐碎事情分散精力。只有消除了一线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创造快乐心情,他们才可能用“阳光心态”实施“快乐服务”。第三要解决非正式组织影响问题。如前所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在乘务队伍中的确是存在的,不能使之游离于正式组织的影响之外,必须以组织的力量干预、引导和规范它。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第四是关注乘务员心理健康。乘务员长期处于高度流动状态,面对各色旅客,除了承担细致的客舱服务,还要处理各种突发、复杂的客舱事件。属于职业心理危机高发人群。加之与家人、朋友沟通时间精力有限,总体而言心理压力偏大,会在服务心态、服务质量当中出现负面反映。

4 突出骨干作用问题。在建设乘务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管理干部的作用固然是重要的,但乘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乘务长的特殊作用。乘务长是乘务队伍中最资深的乘务员,是航班中生产的组织者、具体的实施者和乘务组的管理者。当乘务长带领一个个乘务组在航班中执行任务时,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工作标准都对组员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由于乘务长往往具有较长时间的服务经历、资历,因此从乘务长的职务权威和非职务权威两方面都对乘务员构成绝对影响。因此要特别重视乘务长作用发挥,要使乘务长成为正确理念的传播者,管理制度的维护者和服务规范的展示者,从职务影响力和非正式影响力都成为文化的骨干力量。

5 挖掘载体问题。无形的文化必须通过有形的载体才能得以展示。规章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载体,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是为员工所乐于接收的载体,是实现企业文化具体化和全员化的有效途径。结合乘务队伍特点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建设乘务文化的重要手段。比如组织乘务技能比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青年联谊、举行家庭假期等,以及利用网络、报刊、场所等活动阵地推广文化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乘务员的作息不规律,会出现对活动参与度与参与面不高的情况,因此活动的设计方案应注意员工的接受度,必要时活动的参与应是强制性的。

以上所谈及的是笔者认为在建设乘务文化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的问题。有些工作已经在各乘务管理部门的实践中有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讲,我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是因为文化建设是长效之功,这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和持续的推进才真正有所裨益。

作者:彭晓静

客舱安全文化论文 篇2:

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探索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然后详细讨论了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航客舱;客舱安全;安全管理;风险模式

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1.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民航正常运行依赖于安全,客舱安全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涉及航空器、飞行员、乘务员以及旅客在特定环境下的安全管理。虽然飞机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但是旅客乘机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仍成为航空安全的一大隐患,这就给客舱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规范流程,确保旅客在正常、非正常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客舱安全水平直接影响民航的整体安全水平,不应孤立地看客舱安全,而应从整个民航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客舱安全的重要性。

2.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当下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内容比较健全,但是乘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机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本可以规避掉的风险,例如,在飞机颠簸过程中的厨房设施未能固定牢固,导致了物品跳出砸伤乘务人员;再如,由于机组人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驾驶舱发出的颠簸预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乘务仓,最终造成了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措施的预防。这些都是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细节中存在的基本状况,只有提高航班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飞行中的风险,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平稳的航程。

二、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洞悉潜在的未知风险,将预计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识别出能够导致客舱安全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的识别要经过汇集材料、预计潜在风险和分类识别风险三个阶段。关于材料的汇集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搜集,例如,通过对机组的工作人员和机修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等参与民航飞行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汇集成为材料册。关于预计潜在的风险可以对材料册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知晓对客舱造成危险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客舱安全的危险指数,进而能够对客舱的安全管理有初步的全面的认识,最终能够确定当前客舱的危险程度。关于风险识别和分类可以分为直接可识别风险和间接可识别风险。对于直接可识别风险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方法来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间接可是别风险,要有其间接判据以供日程排查风险参考。

2.风险分析

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风险性质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够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风险分析兼顾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此外,风险分析中还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风险产生概率)和风险发生的可变动性(即风险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能够依据潜在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风险走向来编制风险规避策略,进而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高质量的处理。在飞机的安全管理中,客舱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大,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客舱中人数基数大、公共设备多以及空间设计系统复杂。

3.风险评估

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估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明确风险评估的基础准则、明确潜在目标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依照评估基础准则对潜在目标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的分析。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理论来确定风险水平,即风险水平等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严重程度两者的乘积。风险类别确定则需要以单个评估基础准则和整体评估基础准则为评价准绳,将潜在目标风险事件与系统风险水平与之对比,从而能够确定风险的类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处理风险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在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以提高民航客舱的安全指数。

4.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缓风险的严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即防患于未然,是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也是风险控制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飞行工作中发现,不可控制的自然环境变化会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时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降低就是最优风险控制方法了,这样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对防患于未然的规避风险方法和降低风险的损坏程度两个方面来对分线控制进行讨论。关于风险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知识要随处可见,从而能够保证乘务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积极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能够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规避风险。安全文化的宣传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久的安全文化宣传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安全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第二,完善乘务员管理制度,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保证现役乘务人员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保证乘务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神情恍惚而造成的风险判断误差。

关于风险损失的减少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要制定风险发生紧急预案,依据潜在的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工作人员有据可循,进而能够提高短时高效处理风险的能力。第二,要准备好应对风险的基础设备,在风险发生后,如果某些设备的运行工况出现紊乱,可以切换到备用设备,从而能够让飞机正常航行,进而避免系统瘫痪造成飞机失事,最终降低风险带来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明确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清晰了解民航客舱安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规避民航客舱安全风险,进而能够为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飞行环境。因此,相关的管理工作者要将过往的飞行经验和教训与风险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让民航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石巍,冯卓.基于能力培养的空乘服务专业课职场模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12.

作者:李红毅

客舱安全文化论文 篇3:

以科学的管理思想强化航空安全管理

[摘 要] 基于对导致航空事故发生的原因展开分析,继而就如何加强航空安全管理发表了部分见解,以望能为提高我国航空安全性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民航;安全管理;管理思想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9. 071

0 前 言

航空行业虽拥有高科技,却也时刻面临着较高风险。而现如今,航空俨然已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均对航空安全尤为关注,尤其是在2014年,因马来西亚航班失联事件的发生,更是让民众人心惶惶,并要求民航需不断提升航空的安全管理,以切实降低航空事故的发生概率。

1 航空不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航空是一项集中点、线、面再到体的一体化系统,故要切实加强航空安全管理,则相关的预防工作亦需全方位开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有关航空安全管理的思想亦当得到不断的强化,而与航空安全管理相关的思想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飞行员安全意识不高

据相关资料显示,几乎有70%的航空安全事故是人为因素所导致,而在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安全事故中,又有绝大部分是因飞行员未能在飞行过程中严格遵守民航相关规定以及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所致。

1.2 乘客缺乏安全和配合意识

要想切实保障航空安全,不仅需要飞行员具备优秀的操作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乘客亦需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且需积极配合乘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如在飞机起落时遵从机组指示系好安全带以及关闭电脑、手机等,尤其是当飞行途中遭遇突发情况急需迫降时,乘客能否根据机组指示将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关键。

1.3 天气对飞行产生的影响

航空飞行队天气要求极高,通常情况下,大雾、阴雨以及暴雨天气均是禁止飞机起飞的。当然,飞机于飞行途中亦难免会遭遇诸如紊流、风切以及湍流等气流因素影响。此外,积冰与积霜亦会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

1.4 乘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乘务员作为工作在航空安全管理一线的人员,唯有乘务人员本身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和高度的安全意识,方能自信观察到每一个细节,以尽可能减少飞行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当然,乘务人员还需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方能切实满足每一名乘客需求。

2 加强航空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 加强机场的安全监察

为切实保障航空安全,则飞机起飞前的机场安全监察工作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有关机场的安全监察,主要包含的事项有:①严格按照政府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仔细监察乘客证件,若证件缺失则决不允许登机;②规范机场周边环境,考虑到通信行业与高层建筑都将对飞行安全产生影响,故针对此方面的管理应务必结合相应的规范来实施,且针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机场均应有所应对。因此,机场应积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系统,并定期指派相关人员来对机场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机场周边环境与机场内部的安全。

2.2 加强客舱的安全管理

2.2.1 确保地面安全检查工作到位

有关航空安全管理,自然少不了对客舱的管理,但飞行员在上机后,其首要之务当时检查自己所负责区域中的经济设备是否均处于待用状态以及检查各项紧急设备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一旦发生紧急事故,方才方便機上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补救。当然,在此过程中,有关地面安全的检查工作亦不容轻忽,而及时清除环境中的外来物,将是防止飞机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

2.2.2 限制超大行李进客舱

由于个别乘客担心物品托运会导致遗失,故而会将其部分贵重行李带入飞机客舱,如此一来,一旦发生在飞行途中遭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强烈的颠簸,便容易出现行李滑出客舱行李箱继而砸伤乘客的事件发生。因此,在飞机起飞前,乘务人员应严格检查乘客是否有携带超大行李进客舱。

2.2.3 处理好特殊乘客

各色人群均有乘坐飞机的权利,而一旦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或是无大人陪同的儿童乘机,则应尽量将其座位安排在离紧急出口较近的地方。

2.2.4 加强卫生间的检控

飞机一旦失火,势必将引发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故乘务人员需时刻警惕,防止乘客是否在卫生间吸烟,以避免因吸引而导致客舱起火事故的发生。

2.2.5 加强厨房设备的检查和操作。

飞机的厨房囊括了众多的电源、食物与设备,而众多物品的陈放将难免会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厨房亦当作为飞机乘务员所需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要加强对厨房设备的检查,以尽可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完善紧急救援理论和实践操作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航空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灾难快速处理体系的缺乏,而该体系缺失,势必将导致指挥体系的反应不灵敏,由此将延长事故处理的反应时间,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各施救主体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航空安全管理现状,则当下首要应当是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研究并拟定一套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灾难应对策略和体系,以切实降低航空安全管理的安全隐患。

2.4 加强航空安全文化建设

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相关文化的建设,有关航空安全管理亦是如此。因此,为切实避免航空安全事故的发生,则首要之务当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当然,这首先便要求航空公司本身需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如此方能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分为。至于在实际的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需关注的重点当集中于以下两方面,其分别为“人为因素”和“组织与管理因素”。其中,针对人为因素的安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在于规范职工的行为,以免安全隐患产生却无法得到及时消除,以致航空事故的发生。至于人的观念,则需经由安全教育的途径来解决,唯有让安全教育得以制度化,方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继而促使航空企业员工逐步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如此方能正确人知道航空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最后则是在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除了需加强对职工的航空安全教育外,对民众亦需积极宣传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尤其是与航空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及规定,如此方能促使每一名乘客自觉遵守航空企业与我国国家法律的规定,以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5 向科技要安全

航空虽是拥有高科技的行业,但其可能遭遇的风险亦是极为险峻,故原本便依赖于科学的航空安全管理,更应积极向科技靠拢,而唯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方能更好地为航空安全管理服务,对此,我国除了需积极展开对航空安全管理的研究外,尚需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就多项技术予以对比,如此一来,既能为我国航空安全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的方向,又能加大对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力度。据了解,不久前,国际上在“民航人为因素研究”以及“防止两机相撞”这两大课题上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故现阶段的工作应试加大对此阶段性成果的持续研究,以便其能尽早问世,并随之转化为安全生产力,从而为我国航空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2.6 建立系統的安全管理体系

70%的航空安全事故是因人为因素所导致,余下的30%来自于组织结构。因此,为切实避免因组织结构的漏洞而引发的航空安全事故发生,则针对公司培训、安全文化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航空企业均应对其予以理性的分析。首先是有关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上文中提到,科学、完善的航空安全管理制度将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关键,因此,严格遵守航空安全管理规范将是航空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首要关注的要务。其次是安全教育方面,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落后于原本实物的发展进程,而当人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后才会凸显其相应的防范意识。简言之,即人的安全意识越浓,则其防范能力越强。对此,针对航空安全管理,应务必从机组人员和乘机民众的安全意识入手,如此方能为系统安全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最后则是注重系统防错能力的发展,以切实增强航空安全管理的容错能力。大量的实践与教训已然证明,要想确保飞行安全,若仅是提高飞行员的飞行水平还远远不足,唯有从法规、程序、培训以及管理等多方面予以综合的防治,方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7 注重人才建设

任何行业,若与创新想背离,则等待它们的必然只有灭亡一途。因此,针对航空安全管理,创新亦是该管理工作所应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安全管理以及航空技术方面,其无疑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关键。不仅如此,鉴于飞行员在极大程度上亦决定飞机的飞行安全,而我国飞行员还有极大的潜力可开发,故基于此,我国可积极自发达国家的飞行人员市场选拔优秀的飞行人员。一来可弥补我国当前因大量老飞行退役所面临的飞行员短缺问题,二来则有助于挖掘我国国内飞行人员潜力,让年轻一辈的飞行员亦能获得有效成长。当然,在此过程中,针对国家战略资源,航空企业应当注重对其的开发与利用,如积极探讨军民航空协作模式,让拥有一定服役年限的军方飞行员来为民用飞行员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如此无疑将极大拓宽我国成熟飞行员的来源渠道,继而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航空行业要想得以有效发展,除了需依托于先机的科技之外,更重要之处还在于拥有一支视野宽广、履历丰满以及拥有实际业务经历和创新意识的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对此,我国应积极革新传统人才选拔机制,并就传统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方面做出合理创新,从而切实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又能满足航空企业当下与未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杰出人才,如此方能为我国航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助力,继而维护我国航空行业的发展稳定与和谐。

3 结 语

总之,确保航空飞行以及乘客的安全是民航永恒不变的主题,而民航事业能可得以有效发展,也端赖此前提和保障。因此,有关航空的安全亦始终是民航企业必须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而要想切实保障航空安全,并尽可能降低航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则加强对航空安全管理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凤. 风险管理思想在机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体现[J]. 交通企业管理,2011,26(9):57-58.

[2]陈斌. 强化四种思想认识深化民航安全管理[J]. 民航政工, 2007(2):4-5.

[3]王新予. 谈谈民航安全管理中的系统概念与系统方法[J]. 技术与管理论坛,2007(2):6-8.

[4]俞力玲. 大时空尺度下民航安全管理效率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作者:骆莎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化高中化学论文下一篇:林业宣传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