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构建

2022-09-13

为深入调查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理想信念教育问题现状, 研究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 构建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三所高校发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调查问卷》660份, 回收有效问卷600份, 有效回收率91%, 访谈教师50人。在西安文理学院发放《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82份, 有效回收率95.5%, 访谈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代表30人,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1、目前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

1) 入党动机的调查分析

表1反映出很多学生对于入党的目的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够, 停留在表面, 没有深入了解其本质。

2)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调查分析

表2反映出入党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参差不齐, 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虽能发挥作用, 但作用不强, 带动不够, 说明他们没有突出的模范事迹和先进性。

3)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表3反映出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政治理论学习中, 一味地传统授课, 并不被学生所欢迎, 要更新观念, 注重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4)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表4反映出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存在着亟待解决完善的问题, 主要是在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管理、考核、培训等方面未形成长效机制。

2、当前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 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内容的调查分析

表1显示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困惑, 其中36.65%的大学生对未来有比较明确的计划, 同时反映出63.35%的大学生虽有理想, 但信念不够坚定, 他们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实训活动去认识自我, 确定目标, 并积极践行。

2) 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动力的调查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43%的学生认为实现理想的动力信念是为了自己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是因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但是也有9.42%的学生的选择功利色彩比较浓。通过师生座谈, 采访老师也能看出, 56%的老师也认为, 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追名逐利现象。这就需要学校搭建道德实践活动的平台, 以此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3)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困顿之处调查分析

表3反映出28.8%的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20.42%的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些数据反映出部分学生还需要增加爱国主义教育, 特别是对民族精神的教育。

4)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的调查分析

表4反映出学校也在积极探索理想信念的教育途径, 可以看出, 48.1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5)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师生层面的调查分析

表5反映出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老师的参与成为重要的一环,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高校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 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座谈、访谈教师不难看出,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想信念主流是积极、阳光、健康的, 但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大学生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某些腐朽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力也不小,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

1) 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新兴事物的不断引进, 西方某些价值观念和思想模式也不断的涌入中国,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市场经济的原则的导向和利益关系的分配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趋向私利化, 此外社会上注重追求功名和利益的社会风气, 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有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形象败坏, 服务意识淡薄, 以权谋私, 削弱了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这一系列的社会现象极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利的影响, 形成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2) 就业压力的影响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某些岗位对政治面貌也有所要求, 而大学生个人认为入党可以增加自己工作的附加值, 有助于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此外入党还可以作为仕途的起点, 可以考选调生和公务员来减轻自己的就业压力, 他们看中的是入党的实用价值。此外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除了看重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外, 更看重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 对学生干部和党员越来越青睐, 这种人才选拔观无形中使具备党员身份的毕业生在择业中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这是促使大学生功利性入党的现实条件。

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偏差

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重表现轻动机”, 重视外显的东西, 忽略内在, 在入党时考虑最多的是她们的学习成绩、工作生活表现等, 忽视了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和群众基础等问题, 更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

2、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作用发挥得不够明显

1) 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校园环境中, 多元化文化的冲击, 其中包括很多消极负能量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认知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高校党组织教育培养力度不够

一方面, 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没有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 缺乏行之有效的全程教育模式, 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教育形式单一, 未能积极给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实践锻炼平台, 使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无处发挥和彰显;另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入党教育基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形式, 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缺乏个别互动与深度教育, 新一代大学生90后充满着朝气、活力, 对新事物充满着向往, 这样的入党教育是被他们所厌烦的, 这种入党教育枯燥乏味, 内容没有针对性, 缺乏实践环节, 与当今社会脱节,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限制

大学生由于年龄、社会阅历的限制, 他们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阶段, 理论知识不扎实, 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不强, 接受党的教育和考验不足, 缺乏实践锻炼经验, 很容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导致信仰不坚定、行动无力度, 影响其模范作用的发挥效果。

3、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简单化

1) 社会思潮对人的影响:大学生自入校以来, 就把就业工作纳入头等大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包含了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类, 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理想才是个人最重要的事情, 特别是通过对老师的访谈, 师生座谈, 都提出了部分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为了更好地为个人发展服务, 以此偏离了学生入党的动机, 这部分学生虽然不多, 但是对其他同学的影响力很大, 有的学生对国家发展现状并不甚了解, 有的学生还通过交流对现行的政策不求甚解, 这些都反映出他们对理想信念认识的淡漠。

2) 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亟待更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在实际调查、座谈中发现, 学生们反馈认为课程内容略显枯燥, 老师们注重讲述理论方法, 而且部分教师也做不到与时俱进, 这也让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 而是只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同时, 一些网络上的段子、文章也让一些学生未经求证而盲目转发, 也削弱了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3) 实践活动工作有偏差:从座谈中可以发现, 学生们能够意识到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升政治素质, 但由于课堂讲授的方式不利于获得长效的教育效果, 而倾向于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素质。但是由于个别活动开设的仓促或者不严谨, 反而让希望提升综合素养的学生所失望, 继而导致教育效果的不尽然。实践活动倘若开设的层次、内容、意义不清晰也成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4、宏观与微观视域中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 宏观视域下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各种负面现象也慢慢开始影响到高校大学生, 使得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价值扭曲和认知偏差。

2) 微观视域下高校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强但辩证思维能力弱:大学生的年龄与社会实践决定了他们的经历有限, 思维能力单一, 社会经验不足, 学生们希望自己能摆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高等教育, 但辩证思维能力的不足让他们分析问题、看待事物往往还不能全面考量, 而且对复杂问题的判断有时太过急躁。

3) 90后大学生自身因素的限制:由于年龄、社会阅历的限制, 90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阶段, 理论知识不扎实, 政治敏感度和鉴别力不强, 他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活、学习、就业、婚恋等方面, 学生们自主意识强, 表现欲望强, 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 也更关注于自身的发展, 但缺乏实践经验, 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 易丧失警惕。

三、构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保障机制的对策

1、构建好入党积极分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评价考核参考指标可分为政治素质、日常表现、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5个一级指标, 比重分别占20%、25%、25%、20%、10%, 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政治信仰、思想观念、理论修养3个二级指标;日常表现包括遵纪守法、群众基础、奉献精神、道德品质、模范作用5个二级指标;学习能力包括学习纪律、学习成绩、学习态度3个二级指标;综合素质包括工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3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学术能力、专业特长3个二级指标, 共计17个二级指标。

2、建立好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成长档案

把入党积极分子的个人成长目标设定和组织期望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根据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设定成长目标, 形成个人成长档案, 通过设立个人成长目标将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价体系这一外在目标转换为内在的自我激励, 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从而促进入党积极分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这样就形成了个体成长成才和党组织培养的良性互动, 取得入党教育的良好实效。

3、开设好党课学习的第二课堂

开设党课学习的第二课堂, 积极调动广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第二课堂主要采取“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进行。首先让学生们掌握一点理论知识, 然后采取社会实践的方式, 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去调研社会热点问题如就业问题、新农村建设、农民工现状等。最后让学生们进行总结、展示调研成果, 请老师们针对学生们的认识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既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上党课的热情, 又能让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亲身实践, 更深层次地掌握党的知识。

4、搭建好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平台

1) 有意识地把入党积极分子充实调整到班团干部等学生干部岗位上, 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班团建设、学校发展服务, 在协助辅导员、院 (系) 党团工作负责人、行政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 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并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组织的考验, 培养他们关心集体、服务他人的精神。

2) 有意识地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走入社会, 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 让学生运用自身能力和所学知识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如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政策宣讲、社会调查、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既了解社会, 又受到具体生动的教育, 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 充实精神生活, 提高道德境界, 增长知识才干。

3) 有意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公寓中的作用, 推行入党积极分子下寝室活动, 将入党积极分子按专业分组分块, 各自挂钩一定宿舍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宿舍, 安排他们深入到所挂钩的宿舍, 及时了解反馈情况以及进行入党程序、专业学习等方面的解疑答惑, 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 带头树立良好学风和舍风, 争创示范, 彰显先锋意识。

5、完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

1) 定期汇报制度。每位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至少交一篇思想汇报, 汇报自己近期的思想、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 并对未来进行规划, 让党组织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以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2) 教育培训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入党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要求每人完成学习课堂笔记及心得体会, 加强交流, 共同提高进步。

3) 谈心制度。学生党支部要时刻关心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学习和生活, 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力争每学期与每位入党积极分子至少谈心一次, 及时了解、分析其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6、夯实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监督约束机制

1) 加强班级学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党组织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对其表现进行打分, 重点了解他们平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是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 是否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等, 以规范他们的言行, 保持先进性。

2) 加强教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加强全员育人功能, 让任课教师也参与其中, 通过多种途径, 加强对这支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

3) 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监督。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7、落实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机制

学院党总支或学生党支部需要制定全面的量化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内容涉及德、能、勤、绩, 考核等级包括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以年度为单位对他们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与能否入党进行挂钩, 对不称职的要进行教育与帮扶。

8、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载体和形式

西安文理学院通过构建“八个平台”打造“师范小讲堂”, 这是一个调动教师、学生、校友资源, 通过新媒介的介入, 分层分类, 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理想信念的有效引领, 体现出“小而精”的特质。

1) 教师讲坛:此项活动搭建的是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与传统教学不太相同的是, 教师讲坛的话题更为贴近生活, 教师们通过自己带学生的案例或者对生活的所思所想与大学生们进行交流, 进而为他们答疑解惑, 用点点滴滴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职业的信念。

2) 朋辈谈心:此项活动是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 不仅有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学生, 也有在专业技能方面突出的学生, 还有一些学生讲述的是实践工作的收获, 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对大学生活的体会等, 这些学生通过小范围的座谈, 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讲解, 既是讲述者的一次锻炼, 也是聆听者的一次思考。

3) 品读经典:此项活动是鼓励学生阅读一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 并做读书笔记, 撰写读书心得, 在阅读中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为引领,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阅读和撰写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为。

4) 主题征文:此项活动是学生在传统佳节、重大事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节点上撰写主题征文, 并通过参与活动梳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征文展示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也营造出“尚学”的校园文化氛围。

5) 爱心图书:此项活动是在校学生捐赠旧书, 通过分类整理, 把其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送到帮扶村庄, 捐给留守儿童, 适合大学生学习的工具书捐赠给家庭经济困难生, 其余的教材类书籍主要针对的是丢失书籍的学生借阅, 这项工作也是一次爱心的传递。

6) 新媒体:此项活动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认证用户将学校、学院的最新通知告知, 也包括图文并茂的新闻, 生动有趣的宿舍, 丰富多彩的比赛等, 通过新媒体的介入, 加强了学生与学校的联系, 对学生疑惑的问题也能更快捷的解答。

7) 社会实践:此项活动包括暑期“三下乡”和寒假的调研工作, 学生积极主动的报名参与各类活动, 通过在村镇帮扶、艺术交流、专业活动、调研整理等社会实践,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也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爱, 总结经验, 也查漏补缺, 参与的学生还要撰写一份具有较高质量的实践报告。

8) 特色活动:此项活动包括学校、学院的传统比赛项目, 也包括主题宿舍的创建, 集体项目的组织等, 班级学生的凝聚力能很好的展示出来, 学生党员也在各类活动中积极帮助同学, 切实帮助同学做些实事。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梳理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进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从定性与定量化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着重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实践锻炼平台、能动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当前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N]人民日报.2014—6—11 (6) .

[2] 陈健.梁思影.高校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量化的探索[j]党史博采 (理论版) .2011 (3) .

[3] 王光华.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j]理论与改革.2014 (6) .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2015—1—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PID温控的系列设计性实验开发研究下一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