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功论吴图南

2022-10-25

第一篇:太极拳松功论吴图南

太极泰斗吴图南先生《宗气论》

太极拳在锻炼过程中,欲达到高级精湛之目的,必须练太极功,以促进其精进。 予曾先后创作“着功”若干则,“劲功”若干则,“松功”若干则。通过学者练习,确认其确实能收到裨益。

兹将太极拳内景,编著太极拳“气功“若干则,以示学者,先由宗气入手,因作《宗气论》。

太极拳所谓无极而太极者,不可极而极之之谓也。易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丹书云:“身材心不动以后,复有无极真机。”言太极之妙本也。

是知气功所尚者,静定也。盖人心静定,未感物时,湛然一理,即太极之妙也。

一感于物,遂有偏倚,即太极之变也。苟静定之时,谨其所顾,则一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

故静定工夫纯熟恻有不期然而然者,自然到此无极真机之境,于是乎太极拳之妙应既明,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也。 天地万物,非气不运,非理不宰,理气相合,而不相离者也。

盖阴阳者,气也。一气屈伸,而为阴阳动静也。

理者,太极也。本然之妙也。所以纪纲造化,根柢人物,流行古今,不言之蕴也。

是故在造化则有消息盈虚,在人则有虚实顺逆,有消息盈虚,则有范围之道,有虚实顺逆,则有调剂之宜。斯理也,实难言之。故包羲氏画之,文王彖之,姬公爻之。仲尼赞而翼之,黄帝问而妓伯陈之,越人难而诂释之一也。但经包、文、姬、孔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辨难,于越人则为难经,书虽不同,而理则一也。知理一则知易以说阴阳,而素问而灵枢而难经,旨本阴阳而阐论也。易理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调燮扎瘥疵疠而登太各。故精于太极拳者,必深于易而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太极拳,而收不药而医之疗效,太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其洞彻理合气之旨,会理之精,立论之确,即乎太极拳体疗之义,比之拘方之学,一隅之见者,刚有至简至易之体疗作用,其太极拳之特征欤?质之身受太极拳之效益者,必以予言为然也。

故太极拳之妙用,在能运用天地大气鼓鞲,人身非此气鼓鞲,则津液不得行,呼吸不得息,血脉不得流通,糟粕不得传送。《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日:“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鱼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是以天人一致辞之理,不外阴阳五行。盖人之气化而成形者,即阴阳而言之。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处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这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名日动气,以日原气。禀于有生之初,从无而有,此原气者,即太极之本体也。名动气者,盖动则生,亦阳之动也。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两肾静物出。表则化,亦阴之静也。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无间,阳变阴合,而生五行,其命门之谓乎?《素问》日:“肾藏骨髓之气。”《难经》日:“男子以藏精,非此中可尽藏精也。”盖脑者髓之海,肾窍贯通脑,故云如此钦!黄庭经日:“肾气经于上焦,营于中焦。卫于下焦。《中和集》日:“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所谓阖辟者,非口鼻呼吸,乃真自息也。”黄庭经日:“两部肾水对生门。”越人日:“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

于斯可见,太极拳养肾间之动气,意义之宏伟也。是故两肾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非有形质之物,学者宜深思之。

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此气搏于胸中,混混沌沌,人莫见其端倪,此其体也。及其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明,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胸中即膻中。膻中之分,父母居之,气之海也。三焦为气之父,故宗气出于上焦。

营气者,为言营连谷气,入于经隧,达于脏腑,昼夜营周不休,始于肺脏而终于肺脏,以应该数,故事日营出中集也。又日:“营是营于中。”又日:“营有脉中。”

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温分,从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始于膀胱而终于膀胱,故日卫出下焦火。又日卫是卫于外,又日卫在脉外。夫人与天地生生不息者,盖一气之流行尔。是气也,具于身中,名日之言也。后人只知有营卫,而不知营卫无宗气曷能独循于经随三焦上、中、下,皆此气而为之统宗也。《灵枢,经五味篇》日:“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胃之两焦(中、下焦也),以灌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博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日气海(大气即宗气,气海即膻中)。”又《邪客篇》日“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下焦)、津液(中焦)、宗气(上焦)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此出上焦为一隧也。

营气者,沁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该数。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膘(这个字的“月”字旁原为“忄”旁,但是我用五笔打不出来)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肾脏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营卫生会篇黄帝》日:“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日:“营出于中焦,卫生于下焦。”《卫气篇》日:“其浮空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讲明此三气者,自秦越人之后,惟四明马玄堂难经正义考究极工,于宗气则日:“自春饮食入胃,其精微之气积于有中,谓之宗气。宗气会于上焦,即八会之气,会于膻中也。惟此宗气主呼吸,而行脉道,于营气则日营气者,乃阴精这气也。即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阴也。此气始于肺脏而复会于肺脏,而行昼行夜,十二经之阴阳皆历焉。所谓太阴主内者此也。亦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为阳也。此气始于膀胱,而复会于膀胱。引《灵枢,岁露篇》日:“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风府者,中太阳督脉阳惟之会,所谓太阳主外者此也,盖营气之行于昼者,阳经中有阴气则昼必上行于阳。夜必止行于阴,是阴阳不指昼夜言也。”又谓《灵枢,五十营》篇:“言气脉流行,自肺而始,至肝脏而终,循循不已,凡此非精究经旨,融会脉络,苦心积累不能也。学者须深体会之,方可明其究竟也。”

至於太极拳太极功中之气功,端赖呼吸以行之,若不明呼吸之所以然,则运用行功之时,无所适从,故深论之。呼吸者,即先天太极之动静,人一身之原气(即两肾间动气)也。有生之初,即有此气,默运於中,流动不息,然後脏腑行所司而行焉!难经曰:肾间动气者,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经谓,肺出气出此也,肾纳气纳此也。谓呼在肺而吸在肾者,盖肺高肾下,犹天地。故滑伯仁曰:肺主呼吸天道也(此呼吸乃口鼻之呼吸,指谷气而言也)。肾司阖辟地道也(此阖辟乃真息,指原气而言也)。灵枢经曰:五谷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分为三隧,故宗气积於胸中,出於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行犹承行)。此指後天谷气而言,谓呼吸资宗气以行饮,谓呼吸属宗气也。何者?人一离母腹时,便有此呼吸,不待於谷气而後有也。虽然,原气使无宗气积而养之,则日馁而瘁,呼吸何赖以行,故平人绝谷七日而死者,以水谷俱尽,脏腑无所充养受气也。然必待七日乃死,未若呼吸绝而即死之速也。以是,知呼吸者,根於原气,不可须臾离也。宗气如难经一难之义,原气如难经八难之义,原气言体,谷气言用也。滑伯仁曰:三焦始於原气,用於中焦,散於膻中,上焦主内而不出,下焦主出而不内,其内其出皆系中焦之腐熟,用於中焦之为义,其可见矣。

由是可知,宗气者,先天真一之气,流行百脉,贯穿脏腑,所谓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者,即此气也。

太极拳之气功之所以能气分阴阳,机先动静者,端赖宗气之锻炼,故宗气既明,内景洞辄,人体一气流行,顺而行之,则百病不生,延年益寿不期然而然,故宗气尚焉。

再就呼吸言之,不论其为胸呼吸、腹呼吸、外呼吸、内呼吸、正呼吸、逆呼吸以及皮肤呼吸等,欲其流惕不窒,舍宗气之充足,无以完成其任务,故宗气之为用亦大矣哉!学者可不加之意乎?

在太极拳气功中,以宗气为主,气能随我所运,渐而达到听我使用之效,故能运能使,方为太极功之目的,否则气功何须锻炼哉?常初练太极拳气功时,并无若何感觉,只觉练习後,身体略感轻快耳。

练至相当之时日,则腹内肠胃略有肠鸣,渐至有如龙吟虎啸之势,此时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则能阴阳分,顺逆明,盈虚消长,渐能掌握,所谓气分阴阳者此也。

然後,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闭其邪气,勿伤於气,勿逆於气,勿忧思悲怒,以颓其气,开其清气,降其浊气,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怯,则膜舆筋齐坚固矣。

然後,自然气由内脏到分肉,由分肉到腠理,由腠理到皮肤,由皮肤到毛细孔,营皮肤呼吸,则能减少肺脏之劳动,所谓太极拳之气能全体发之於毛者,即指此也。然後再能延长出来,通过体表之等电离子层和生物电离子层,能便这种气,达到对方之身体(推手时),而且使这种气跟对方之气结合到一起,来指挥对方之呼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极拳的气功。

如能加意陶冶,融合贯通,则能内实脏腑,外坚腠理,精满、气充、神全,周流於人体之内外,内维脏腑之平衡,外防六气之侵袭,故能增强体质,推迟衰老,健康长寿。学者果能细心研究之,又能持之以恒,则获益之处,岂浅鲜哉!是为论。

第二篇:图南学校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

时间:2015年10月8日

主办单位:图南学校

活动主题:勤学致富创辉煌

时间:2015年12月9日

主办单位:图南学校

活动主题:不待扬鞭自奋蹄

时间:2015年12月9日

主办单位:图南学校

活动主题:忠诚源自感恩

时间:2016年11月5日

主办单位:图南学校

活动主题:有志者事竟成

时间:2016年12月18日

主办单位:图南学校

活动主题:俯首甘为孺子牛

第三篇:太极拳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摘要:跌倒是最常见的老年人致病的风险因素之一,由于跌倒可导致心理创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已成为老年临床医学中一项很受重视的课题。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已被证明可有效防止社区内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且其研究已经细化到了关节、肌肉、步态中的生物力学分析等层面。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起源于明末清初, 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保健养生的重要手段。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特点使运动者达到形神共养的目的。太极拳还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 通畅气血, 阴阳平衡, 以意领行, 导引经络, 气贯全身, 神形合一;刚柔相济, 随机转化, 舍己从人, 以柔克刚;采用腹式深呼吸等锻炼方法, 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锻炼调整, 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1.太极拳对生理功能影响 1.1太极拳对内分泌的影响

从靶腺激素水平来看,练太极拳可以提高血清T:浓度,血清皋酮浓度、雌二醉(Et)浓度。

从垂体水平的促激素的浓度变化看,太极拳可以提高血清TSH、FSH和LH的平均浓度,表示太极拳组老人的代偿能力高于不锻炼者。

长期锻炼太极拳T:浓度会有显著升高,而T,由于生物活性较强,是产生生理作用的主要甲状腺激素。T的升高起到了延缓甲状腺轴老年性改变的作用。性激素除了对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作用外,对机体蜜白质包括许多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都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锻炼能明显升高老年人血清皋酮水平,而皋酮作为雄激素的主要成分,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对机体调节能力的高低。老年人皋酮浓度的上升同样起到了延缓衰老的作用,并将对机体的代谢产生积极的影响。 1.2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1.2.1太极拳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自始至终贯穿着阴阳、动静、虚实的理论, 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强身治疗方法, 它将导引、吐呐纳入其中, 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结合, 达到内外合一。太极拳运动缓慢轻柔, 十分适合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保健, 效果良好。太极拳运动时, 可作用于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太极拳意念集中, 呼吸配合, 以意导动,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高血压病的发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病原因复杂, 常和大脑皮层功能紊乱, 失去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有关。人处于社会之中, 不可避免接受多种应激刺激, 应激反应之一是增加儿苯酚胺的分泌,引起血管收缩, 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太极拳运动对高血压病的作用, 首先是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 增强大脑皮层与肌肉之间、大脑皮层与内脏之间, 大脑皮层与内分泌之间的反射联系, 改变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状态, 消除病理性兴奋, 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和其他功能区的广泛联系,进而调节其兴奋抑制过程, 使血管运动中枢紧张度下降, 有利于血压趋于正常。太极拳运动可以调整植物系统的功能, 降低对肾上腺素能反应性。太极拳锻炼时的入静状态, 可以调整植物性神经的功能, 降低对肾上腺素能反应性的重要作用;可使迷走神经张力提高。 1.2.2太极拳对心功能的影响

太极拳练习可增强心脏功能, 改善微循环系统。太极拳的强度略低于中等强度, 它依靠训练节奏、姿势和持续时间来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大量研究已经证明, 太极拳对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心力衰竭是安全的、有效的康复方式。

(1)长期太极拳锻炼能促进中老年人心脏心肌收缩、舒张能力增强,心泵收缩、舒张功能间相互协调且更为优化,提示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整体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2) 长期太极拳锻炼虽然可以提高整体的心功能,却并不能逆转因为年龄增长导致的心功能的下降趋势。(3)组织多普勒Tei用来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相较于普通超声指标、QVTI 技术指标有更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更高的敏感度上。

1.3太极拳对肺功能影响

打太极拳能改善换气能力、增加肺活量,受试者能依靠本身所具有的呼吸肌力量减少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保证供氧。 1.4太极拳对骨格与肌肉的影响

运动引起骨密度增高具有明显的专一性,力量和耐力性训练可增加骨密度,冲力负荷性运动对骨量增加最为有利。但老年人的生理器官逐步减退不适应强度运动项目的冲击,太极拳运动能量消耗低,运动强度不大,是老年人最佳的运动选择。虽然太极拳运动强度不大,但长期太极拳运动能使肌肉丰富。不断地做不定向螺旋式弧形动作,能使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得到良好的锻炼.另外,太极拳运动要求腰脊带动四肢,腰是全身上下运动的枢纽,对全身动作的变化,重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且太极拳运动要求腰部松、沉、直,在松沉中要求腰部姿势能直,要有一种腰部微微后弓的感觉,这对脊神经、植物神经及腰部肌肉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太极拳运动还特别注重下盘脚腿功夫的锻炼,迈步如猫行的载重型或承重型的步型步法,使下盘脚腿稳固有力,所以太极拳运动对于发展腿部的力量和耐力,增强平衡能力,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增强下肢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骨的支撑力,保持关节灵活性和韧带的柔韧性都极为有利。 2.太极拳的力学分析

传统杨式大架太极拳中弓步的承重腿膝角在128左右,非承重腿为1麟左右。虚步的承重腿膝角在133左右,非承重腿为151左右。仆步的承重腿膝角在106左右,非承重腿为178左右。左右肘角在148左右。在24式太极拳中,三个受试者所完成的60个弓步中,有37个左弓步23个右弓步。两侧弓步的承重腿膝角平均为98a左右,非承重腿为160左右,左右肘角为140左右。4个虚步的承重腿膝角平均为105左右,非承重腿为146左右,左右肘角为134左右。2个仆步的承重腿膝角平均为40左右,非承重腿为172左右,左右肘角为139左右。将两者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传统杨式大架太极拳还是24式太极拳,弓步、虚步、仆步三种步型的非承重腿的角度在165左右,这说明非承重腿并没有完全伸直,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屈蓄有余”的特点。而就承重腿而言,24式太极拳中三种步型的承重腿膝角比传统杨式大架太极拳的承重腿膝角小了300,尤其是仆步小了60。在《杨式大架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一文中作者指出,传统杨式大架太极拳弓步动作的这一特点是由其技击性决定的,这一角度可使支撑腿发挥最佳的登地效果,有利于蓄劲发力和借劲发力之间攻守的转换。而在24式太极拳的演练中,弓步、虚步承重腿膝角平均为100左右,承重腿接近于水平。由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知,承重腿的膝角越小(承重腿的膝关节不能超过前脚的脚尖),大腿肌群的承重力越大。因此,24式太极拳的练习对提高练习者腿部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半键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力量具有良好的作用。对中老年人来说,良好的下肢力量,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摔跤几率的关键。通过练习24式太极拳=,可以增加下肢的肌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3.太极拳对平衡功能的影向

冲量和压强峰值的分布刺激本体感觉,加强本体感觉的输入。第一妬骨和大脚趾的冲量和压强峰值较大刺激对应部位的皮肤感受器,从而通过第一妬骨和大脚址的皮肤反馈,加强本体感觉的输入来调整人体姿势。一年太极拳的练习在脚跟外侧和第一妬骨的冲量和压强峰值显著大于其他部位,能够刺激第一妬骨皮肤感受器,加强本体感觉的输入,提高了其平衡能力。有研究指出,第一妬骨部位压力负荷的大小,对于脚趾的肌肉活性和依赖脚底皮肤的反馈以维持人体平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维持平衡需要动态地调整足底压力中心,压力中心位移可以反映练习者在太极拳特征动作的重心变化情况。在相同的动作姿势下,压力中心位移越小,说明身体平衡能力越强,姿势越稳定。同时足底压力中心的位移与下肢肌电活动正相关。与自然行走相比,太极拳特征动作下较小的压力中心位移不仅增加了肌电活动,而且也增加了下肢参与活动的肌肉数目,因此太极拳练习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平衡以及平衡的稳定性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4.太极拳对老年心理学的影响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1)老年人选择太极拳健身的动机不仅表现在生理上也表现在心理上。练习太极拳能够给老年人“有一种轻松愉快的舒适感觉”,同时“有一个和大家聚会、聊天的地方”,练习太极拳时“有一种美的享受”,在运动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运动损伤,可以排遣心里的不愉快。练习太极拳满足了老年人对情感需求,和对社会交往的需求。(2)太极拳在老年人群体中是颇有生命力的,大部分老年人对太极拳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练习过程中有中断现象,但是困难排除之后还是义无反顾的练习太极拳。(3)老年人非常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运动量小且动作舒缓柔和有利于健康、注重动静结合、 使人精神和谐舒畅、心态平和自然等特点,是太极拳本身的魅力吸引着老年人坚持习练。(4)经常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无论是短期心理效益还是长期心理效益都取得了正面效益,使老年人主观感觉良好。(5)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对于老年人而言参加太极拳健身是个正确的选择,太极拳的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5.结论

太极拳锻炼有较好的改善平衡能力、增强肌力、身体柔韧性和反应能力的作用,从而能够帮助老年人增强抗跌倒能力。并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太极拳是一种身体及意识协调控制的锻炼形式,其调节呼吸、手眼及身体与意识的相互配合,增强了大脑对四肢末梢感觉的灵敏性和运动的控制能力,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反应能力;②太极拳动作主要由等长运动和一些慢速的等张运动组成,对于躯干部背伸肌群和下肢重要维持人体直立的肌群的耐力和肌力均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使绝对肌力增强;③太极拳步伐强调“虚实”的变化,所谓“虚实”,是指身体荷重在二脚上分配的比例,所承受身体荷重比例大的一侧谓之“实”,承受身体荷重比例小的一侧则谓之“虚”,“虚实变化”则是指身体重心在二脚之间的动态转移和控制,充分强调了在运动过程中控制身体重心和调整姿势的能力。“虚实变化”理论的指导,配合以一系列由“单腿支撑一双腿支撑一单腿支撑”动作组成的太极拳步伐锻炼,使得老年人单腿平衡能力和步伐调整能力均得到提高;④太极拳套路中包含有较多的“开胯屈膝”、“下蹲弯腰”动作,对脊柱、髋、膝、踝关节的韧带有缓慢持续的牵伸作用,增加关节柔韧性,改善关节活动度。

太极拳是一项很受欢迎的保健养生运动, 尤其对于老年人其保健效果显著。因为太极拳可以通过影响人的多项身体机能来产生积极作用。在上海老龄化日趋严重,正常人员的退休年龄已到55岁以上,故而老年人跌倒对家庭的影响和压力不容忽视。所以本片文章对老人跌倒的因素和太极拳对预防老人跌倒的原理进行整理,意在缓解老年跌倒发生的概率,减少跌倒后对家庭的负担。福利院是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如何将太极拳的精神进行有效传播,控制老人跌倒发生率,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在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只有几篇文献发现影响效果不显著, 这可能与实验的设计有关, 如干预时间太短等。本研究发现,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数量很多, 尤其是国外的研究, 但是, 指标的选择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较单一, 大多集中在对老年受试的研究, 且机理方面的研究很少, 如果仅仅是集中在单一年龄段的人群研究, 很难把握其机理, 建议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 综合设计实验, 加大机理上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国梁.腺垂体结构特点及其与蛛网膜下隙关系的形态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 [2]武桂新.运动性低血睾酮与睾酮合成的酶及血液中睾酮分布特点[D].北京体育大学,2000. [3]孙磊.心血管系统仿真建模与脉搏波分析研究[J].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共识专家委员会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09.

[4]王洪霞,赵君康,陈剑,王宝华.Tei指数与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05. [5]胡雁宾.优秀太极拳运动员24式太极拳主要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3. [6]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7]陈骊珠.传统杨氏太极拳推手技击的动作解析及练习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8]范丽.一年太极拳的练习对老年人足底压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D].湖北大学,

2011. [9]谢荣华,燕铁斌,陈海燕.太极拳对平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2005,03. [10]原莉雯.山西省老年人平衡能力与肌力、柔韧性、反应时的相关性研究[D].民族传统,2013. [11]毕业, 陈文鹤.太极拳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5):606-607. [12]叶浩生.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3,04. [13]陈昌盛.现代老年心理健康研究[J].回顾与展望,2011,04. [14]陈刚,朱凤军, 顾剑平.简化太极拳练习中四肢血流量变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101-102. [15]金昌龙.太极拳练习对中高龄者动态平衡机能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33(6):67-70. [16]刘静,陈佩杰,邱丕相.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NKT细胞的影响[J].中 5

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作用及预防跌倒的研究

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6):738-739. [17]倪红莺,雷芗生.老年知识分子打太极拳负荷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纵向观察[J].体育科学,2004,24(4):28-30. [18]谢荣华,燕铁斌,陈海燕.太极拳对平衡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72-74. [19]刘晓丹,金宏柱.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机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4-35.

[20]刘淑慧,张航.多年太极拳锻炼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8(4):50-52. [21]许胜文,王文健.太极拳对内分泌影响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6, 5(3):150-151. [22]董云丽,刘忠民,张大千.运动对中老年跟骨骨密度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

杂志,2008,28(3):1324-1325.

[23]王忠山.习太极拳老人骨健康状况的多年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 (1):79-81. [24]朱欢丽,刘晓晴,夏秦.运动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和骨代谢影响的研

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51-1252. [25]龚敏,张素珍,王斌等.长期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临

床康复,2003,7(15):2238-2239.

[26]任可欣.太极拳运动与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研究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16):113—115. [27]荣湘江,马炳存.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44—346. [28]柯杰兵,马文丽,钟梅等.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骨骼肌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4):306—309. [29]邱平,李育民,高瑾等.运动对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40—342. [30]崔冬雪.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32—1133. 6

第四篇:太极拳感想

太极拳心得体会

116班

201313011605 石晋荣

从小到大,在清晨出去散步的时候总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看着他们慢而优雅的动作,不禁联想到影视作品中的太极拳,什么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等等的神乎其神的功夫。所以从小开始,我就很希望接触并学习太极拳,但由于没有老师指导,所以一直没有学习的机会。

来到大二,学校终于给了我这个机会,在学期初我便果断报了太极拳这一选修项目。并且很快我便开始了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做动作,虽然慢,但要求动作要连绵不断,感觉很讲究内在的东西。我这个经常不锻炼的人竟然有点吃不消了。每次打完一套太极拳就会流许多汗。

太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还是一套很好的防身之术。如果学会运用太极拳保护自己,制服小偷、歹徒,那就太棒了。

太极拳很好学,又很难学。光学一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如果真正学会如何用太极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等,是很难的。这要坚持练习,才会有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无法体会到太极拳的紧随的。

我通过上网,又总结了打太极拳的这几点好处:

一、太极拳运动的精华

太极拳的精华在于借力打力。太极拳理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矛盾给予统一,达到阴阳相济合一,使自身成为的太极体。而所谓的借力打力,指的就是“对方之力打来,而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对方,也就是意在阻止对方改变我太极体状态或对我太极体进行的企图。”这一点在武术中有很广阔的应用。

二、太极拳的动作要点

太极拳运动的关键部位在于丹田。无论是哪一个动作,都离不开丹田的运动。只有通过丹田运动才能带动全身运动,并不断调节重心的稳定。另外,在发力的时候,如果能通过腰部运动来发力,效果会更好。

太极拳里面有很多的相对运动,如果有一只手在上,必有一只手在下,而且掌心相对,比如云手等动作。这些相对运动的动作,正好体现了太极拳阴阳结合的思想。

另外,练太极拳应该配合练习一下站桩。通过站桩锻炼,首先是可以训练心境,让心态平和,还可以提高对环境的敏感性,增强抵抗力。其次是可以增强肢体特别是下肢的力量,逐渐消除浮力,使沉力重生,周身气血顺畅,内外一体。经常站桩的人会有感觉,就是越站觉得身体越轻,身体实了,感觉轻了,这是站桩的一个特点。

总体上说,太极拳动作缓慢、走圆划弧、连绵不断、而且需要保持重心在一条直线上。而太极拳运动规律只有一个:以丹田为核心,全身关节“节节贯穿”,“一气贯通”。

三、太极拳的功效

太极拳是我国目前流传最广的健身运动,它集中了古代健身运动的精华,与中医养生紧密相连,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补益气血的作用。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太极拳不仅可以用于强身健体,还能用于其他很多方面。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身体比以前更灵活。碰到什么事情,反应更加灵敏。例如学会了用丹田运动来调节自己的重心,那么就不怕因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而摔倒了;学会了借力打力,就能避实击虚,得机得势,从而避免受到他人的攻击„„

另外,坚持练习太极还能增加人体的气场,而且对练习者的脑机能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太极拳训练,可以在意识的导引下,提高外周血液微循环与气体交换机能,保证内呼吸和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神经肌肉活动时氧和营养物质供应,提高脑组织代谢能力。在意念的作用下促进血液循环。意到气到以气推力,使中枢神经器官和身体各器官系统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并及时运走其代谢产物,从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大脑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调节能力,使人体能够主动地与环境保持平衡和协调,改善大脑供血能力。

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保持心静,全神关注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因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使手脚的运动协调一致,才能体会到太极的真谛。所以,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心事都抛开,把精神都集中在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上,尽力把每个动作做好。太极拳,不仅养身而且养心。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分支,在当今社会还是很实用的。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好运动,而且还是一套可以随时派上用场的防身之术。太极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瑰宝,值得我们传承下去。而我,也会坚持练习太极拳,并把学到的知识教给他人,让更多人喜欢太极拳,加入到练太极的行列中来。

太极拳好处这么多,为国为己,都应该好好练一练。

第五篇:太极拳练法

一、明确认识

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太极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很难想象,不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人能练好太极拳 。

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揉入了其它拳术精华,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易经》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的一种内外俱练的拳术。拳架的编排和设计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它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松活弹抖。

太极拳具有技击、健身和娱乐等功能,也是愈来愈受到中外人士青睐的魅力所在。太极拳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整个修炼过程。可以这样说,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体系,练好太极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根据前辈拳论和自己多年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三练三不练的练功法则,即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 练身不练招。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太极拳的人,往往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太极拳之精髓。练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何处能击。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谈谈如何练好太极拳

二、树立五“心”

一曰敬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敬业敬师。著名太极拳家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首先讲到敬心:“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曰信心。信心包括两方面含意,一是自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练好太极拳,自信心乃练拳动力之源泉。二是待人接物真诚信义,信仰太极拳,信任授业之师。如此方能安定身心,一心一意,不致朝秦暮楚,见异思迁。

三曰决心。练习太极拳须决心下定,方能立志。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决心下定,才能不为外物所动,坚定不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四曰恒心。恒乃持久之意。树立恒心就是持之以恒练习太极拳,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稍有成就,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的行为,都不能称之为有恒心。陈氏十七世祖发科公日练拳卅遍,几十年如一日,功入化境,独步一时,足为持之以恒终于成功的明证。

五曰耐心。具备了以上四心,如果缺乏耐心,仍不可能练好太极拳。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静、柔和、缓慢,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就不可能耐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练拳,极易产生急躁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再者太极拳是一个长期的身心修炼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求不急躁、不厌烦,心平气和,循规蹈矩,在行功走架上怡养浩然之气,达到身心双修,自然水到渠成。

三、具备三要素

三要素即师资、天资和苦练。师资为学好太极拳的首要因素。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文练武莫不如此,尤其是练习太极拳,老师的作用是先决条件,无师自通的例子至今尚未见到。如果仅以习拳为娱,玩玩而已,自不在此列。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有一位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理论精通、教学有方的明师,才能引导学生步入正确途径,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明师指导,一旦误入歧途,太极拳殿堂终难问津。

天资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企盼有所建树者,必须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强、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能举一反三。太极拳精奥之处不仅要靠老师指导,还必须亲身体验,用心琢磨。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非保守,实乃难以言传也。只有天资好、悟性高,加上其它条件,才有可能悟透拳理,达到较高境界。否则,虽有明师传道授业解惑,自己又肯下功夫苦练,可惜悟不透拳中精奥之处,也只能停留在二成功夫的水平上。比如上学,一样努力,成绩不同,乃天资有别也。

苦练是练好太极拳的决定因素。自己天资聪颖,又得明师指导,还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功。如拳论所说:“理清路明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其间既非一蹴而就,又无捷径可寻,只有苦练。功夫是练出来的,苦练功夫才能上身。在明师指导下,循规蹈矩,坚持不懈,于苦练中蓄积孕育内功,由量变逐渐产生质变。

所谓悟性,只能在苦练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才能及时捕捉灵性,体味太极拳之真谛。如果自负聪明,不愿下功夫苦练,恐怕到老也悟不出拳中精奥之处,只能徘徊于太极拳殿堂门外。

以上所谈几点并非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比如认识明确了,可促使和加快五心的树立;有的人天资可能稍差一点,但是肯下苦功夫,勤能补拙,在持之以恒的苦练中照样能悟出拳术真谛。本文如能对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启迪,吾之心愿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标准化建设建议下一篇: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