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找妈妈范文

2022-05-27

第一篇:部编版找妈妈范文

部编版《妈妈睡了》教案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的看着熟睡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之情。 学情分析:

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因此,教学中要做到:

1、 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 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目标:

1、 认识“哄、先”等12个生字,会写“哄、先”等8个字,积累“明亮的眼睛”等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3、 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4、 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 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个大家?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的妈妈。 师:有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睡着的时候,也仔细地看着他的妈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孩子和他妈妈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妈妈睡了》。(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集中识字 课件出示生字词

(请生读,小先生领读 ,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2、朗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师:妈妈再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朗读时要轻一点)

三、细读课文,体会深情

1、请大家自读课文,想想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用横线画出来。(请生回答) 生: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

师:是啊,“明亮的眼睛”又大又黑又亮,有这样的眼睛一定很好看。 师:大家看“闭”字的金文字形。“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眼睛紧紧闭上,感受一下“闭”。

生2:我从“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看出妈妈很美丽,弯弯的眉毛就像小月牙似的,特别好看。

生3: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毛就更加美丽了。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妈妈是温柔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睡梦中的妈妈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挂满笑意,很温柔。 师:你能说一个自己妈妈温柔的事例吗?(生说) 师:你们的妈妈都真温柔

师:你们能像妈妈一样温柔的读读这句话吗?

师:课文中的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很爱孩子,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妈妈多温柔啊,请大家也用温柔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师:我们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累。我是从“妈妈的呼吸那么沉。”看出来的,说明妈妈睡得特别香。这是因为她特别累。 师:“沉”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睡得特别香

师:谁能给大家表演一下?(生演)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表演,让我们知道了睡梦中的妈妈“呼吸很沉。” 师:还有哪儿能看出妈妈的劳累?

生:我从“她干了好多活”还可以知道妈妈很累,就是妈妈干完这个干那个。 师:根据你们的观察,妈妈都可能干了哪些活?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

生4:我从这里也能看出妈妈很累,“窗外,小鸟儿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这么多的声响,妈妈一点儿也听不见,说明她太累了。

师:妈妈这么累,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段呢?谁来试试?

师找学生读(刚开始时)说:这么大声会把妈妈吵醒的,小点儿声,你们再读读试试。

四、口语、写字练习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妈妈拥有“明亮的眼睛”、“乌黑的头发”,还可以是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头发呢? (生自由说)

师:你们的词语积累真丰富。你们的词语学的这么好,老师相信写字也一定难不倒你们,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字“脸”、“沉”,仔细观察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们写美观? (生说)

师小结:结构上都是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高低大致相同。 师范写,生书空。生写,同桌互评。

五、小结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是那么的劳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六、作业(任选其一):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板书设计:

妈妈睡了 美丽 温柔 劳累

第二篇:部编版语文二上《妈妈睡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妈妈睡了

《妈妈睡了》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妈妈午睡时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所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细致观察来表现的;

课堂的难点就是,可能学生们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深刻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所以,在授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妈妈的作业,然后开课时就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以及自己的想法。此时,再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课文,通过小作者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我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反思2)妈妈睡了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综于以上的理解,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颇深。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更好地依托阅读教学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提出的小练笔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授课后觉得:

一、小练笔的形式单一了,可以写写自己有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例如“能干、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说说自己的理由,例如说:“我的妈妈很善良,她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妈妈很温柔,她能鼓励我。 ”等等。

二、由于教师在课中的指导不够,学生只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但还是不知道从哪写起,怎么写句子,怎样更好的做到用积累的语言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第三篇:部编版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塘、脑、袋”等15个生字;规范书写“两、就、哪”等10个生字,并能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课件、青蛙及蝌蚪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 (生:认识!)

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

(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

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

(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

(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青蛙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

三、

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

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是人类的好朋友)

9、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

(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 鲤鱼阿姨 青蛙 披着碧绿的衣裳

黑灰色的身子 乌龟 露着雪白的肚皮

长长的尾巴 鼓着一对大眼睛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不要多写一撇。 龟:共7笔,下边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小组之间排练课本剧,分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大脑袋、长尾巴 长出两条后腿 长出两条前腿 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第三讲 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人教(部编版)

讲: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教学目的:1、创设情景:爸爸妈妈不在家;指导学生完成情景作文《爸爸妈妈不在家》

2、能分段、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积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独立生活及自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将独自在家时发生的事有条理地,分段写下来

教学难点:如何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写出文章新意

教学准备:影片《小鬼当家》片段,PPT

课件

第一站:提灯——转转转

回忆生活,确定写作素材。

1、欣赏激情,启发回忆,唤醒情感。

(1)课件播放美国儿童影片《小鬼当家》片断。说一说:影片展现了一个美国小孩什么情况下的生活经历,观看以后,有什么感想?

(2)启发回忆: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还记得爸爸妈妈外出了,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还记得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吗?

(3)出示课题。

第二站:点灯——闪闪闪

师:点灯后,闪出了我们今天的一个小故事

一、读写结合,领会写作规律。

爸爸妈妈不在家

星期六晚上,爸爸加班,妈妈也加班,晚饭奶奶已经帮我烧好了。回到家,发现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了。我想,还是做作业吧,可是写字的时候,手在颤抖,因为我太害怕了。……全部做好了,我就走上楼去,看了一会儿课外书,然后觉得有点儿饿了,就下楼来到厨房想找一点吃的好东西。找了好一会儿,我才找到一条香肠。我很开心。然后,我把香肠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在了碗里面,准备拿到楼上面去吃。

我在走上楼的时候,心里感到一阵害怕。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闹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窗外面一阵阵西北风呼呼地在刮着。我每走上一步台阶,就觉得后面有一个人在追我。我害怕到了极点。我的双手不停地颤抖,碗里的香肠大部分掉到了楼梯上了。好象在让后面的人吃了可以慢一点来追我。

好不容易我走进了自己的小房间,我马上反手把房门关了起来。接着,我把窗全部关了起来。望着窗外,我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吧!”我心理默默地说道。已经9点多了,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快开门,快开门!是谁把门锁上了?”奶奶在楼下大门外面大声喊道。可是,此时的我已经在等待爸妈中沉沉地睡着了,听不到奶奶的喊声,什么也不知道了。幸好旁边还有一扇门,他们才走了进来。

早上,奶奶问我:“你为什么把门锁上了?”我说:“我一个人在家里,害怕到了极点。”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的“害怕”的?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①我想,还是做作业吧,可是写字的时候,手在颤抖,因为我太害怕了。(心理、动作描写)

②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闹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窗外面一阵阵西北风呼呼地在刮着。(环境描写)

③我望着窗外,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动作描写)

④“爸爸妈妈,你们快回来吧!”我心理默默地说道。(心理描写)

⑤已经9点多了,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动作描写)

思考:这些分别是什么描写,有什么好处?集体讨论,引导归纳:

(准确细腻的心理及动作描写,再加上适当的环境烘托,生动地刻画了小作者的“害怕”。)

二、小小辩论会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那你们告诉我,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为什么?

师: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的,请先说说理由。

生甲: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没喘口气,妈妈就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

生丙: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她们不在家,我也就能做点我喜欢干的事了。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生甲: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以后要多锻炼自己才行啊,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对吗?(学生点头)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

师:那么我们独自在家就得学会

战胜孤独、害怕

自己照顾自己

面对生人,机警应对

……

1、小组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确定内容。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拟题和选材的思路,教师给予及时点拨,并引导学生选择有趣、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

师:今天的作文要写的是事情的起因是爸爸妈妈不在家,重点是写爸爸妈妈不在家时我的活动。要求将我独自在家的活动写完整,写出新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活动的过程。

《爸爸妈妈不在家》

重点:我如何克服害怕的,重点突出心理活动描写;战胜孤独,我做了什么

《小鬼当家》

重点:大人不在家,我做了自己平时想做的事(做饭,玩玩具……)突出事情的经过

《谁在敲门?》

重点:当有陌生人敲门,我和他的对话,我的心理活动……

第三站:引路——碰碰碰

1、阅读范文,感知规律。

教师提供一篇学生习作,读后说说感受,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归纳:

①起因、经过和结果清晰,条理清楚,线索清晰

②抓住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展开细腻生动地描写。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爸!妈!”“爸--妈--”傍晚我放学回到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子。“噢!老爸老妈不在家,我自由啦,没有人管我喽!咚咚其锵其,……”

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作业,又煮了一包方便面当晚饭吃。

吃完晚饭,又玩玩具,几个拼装玩具被我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个小时。没意思了,一看表,都快九点钟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顺手抽了本作文书瞎翻。突然间,一个题目印入眼帘--《我的恶作剧》。对呀,我灵机一动,也来搞个恶作剧,算是对老爸老妈晚回家的惩罚。

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袋茶叶,剪开口,小心地放在虚掩着的门沿上。安顿好茶叶,我又在门沿上轻轻地摆了四个玻璃球。门上布置好了,该地下了。我接了一点水在盆里,为了保证滑度,又滴了几滴润滑油,然后均匀地抹在地上。用手试试,嗯,够滑。

搞定了门厅,该来点身体上的了。我在喝水的杯子里倒上了捣碎的“抗菌优“粉末。干完这些,我长出了一口气,刚坐到沙发上就跳了起来,心想,不行,还要带点味觉的。我又煮了两包方便面,不过,里面倒了大量的胡椒粉和芥茉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便躺在沙发上等着看好戏。

大约半小时的光景,门缝里传来爸爸妈妈的说话声。“吱”一声,爸爸妈妈推门而入,茶叶“哗”地撒了俩人一脸,玻璃球紧随其后,砸在老爸老妈的头上脚上。他俩一愣,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了一跳。“好小子,你等……”他俩一边换拖鞋一边训我,滑腻的地板又让他们打了两个趔趄,险些摔倒。我赶紧装出一副孝敬的样子:“爸爸妈妈,锅里有饭。”俩人喜出望外,急忙去品尝我的“佳肴”,可是吃了一口,就又呛了出来。我及时递上水杯,爸爸妈妈疑惑地看看我,还是喝了一大口,太辣了,急忙去漱口。我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我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下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该干些什么呢?

找出文中我做了哪些的“恶作剧”?

我是如何布置一个个恶作剧的呢?(找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相关词句)

面对我的恶作剧,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说了什么?

第四站:飘香——乐乐乐

我有妙笔——写一写

题目:《爸爸妈妈不在家》《小鬼当家》《谁在敲门?》或自拟题目

第五站:收果——笑笑笑

相互品赏——高乐高

初步自评:学生自读习作,进行自评自改,提醒注意字词句的正确通顺,段落意义的完整,开头结尾的完整,中间斗争的详细过程等等。

小组互评:

a小组互评之前教师进行点评示范,教师点评两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可以从语言、结构、构思、选材、立意等方面进行,但重点在指导学生写出描写爸爸妈妈不在家的事,不能平平淡淡,要有波折,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巧妙地安排好故事情节。以鼓励赞扬为主;

b把学生分为每四人或两人一组,每一组指定一名组长。组内作文进行交叉批改:可以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可以把不当之处划出来或改成正确的,甚至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一句、一段的感想,最后,再写上点评者的评语,签上点评者的名字。

修改作文:

a让学生根据教师与同学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作出修改;

b陆续上交,上交时老师浏览一下,对明显的毛病,老师可要求学生再做修改。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或忍俊不禁,或扣人心弦,或发人深思,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独立生活画卷,老师也为大家敏捷的才思,生花的妙笔所深深折服。老师在想,如果把大家的故事拍成中国版的《小鬼当家》,一定不会比美国版的逊色。独立生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而生活自理是第一步。我们要从小学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很多同学已经坚实地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把“写作”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你的生活定会充实而有意义。

板书设计:

爸爸妈妈不在家

面临

孤独、害怕

自己得照顾自己

面对生人……

我做到了

我想到了

我学到了

教学反思:

第五篇:部编版zcs教案

7.z c s

教学目标:

1. 学会“z、c、s”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会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会“zi、ci、si”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4..认识“字、词、语、句、子”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学会读写z、c、s的发音及其与韵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掌握 zi、ci、si的认读。

教学难点:掌握带调三拼音节。。 课前准备:自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拼音王国要召开一次舞会,拼音宝宝都可以去参加,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可高兴了,大家手拉手来到礼堂。舞会开始了,伙伴们你邀请我,我邀请你,蹦蹦跳跳,快乐极了!看,他们来了。

1. 教师逐个出示字母,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韵母和真题认读音节。 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今天,我们的火车来到拼音王国,司机叔叔想邀请三位新朋友上车。出示图片,揭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邀请的三位拼音宝宝,在邀请它们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二、图文结合,学习新知 (一)学习声母z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教师出示z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z就是今天要邀请的第一个声母宝宝。引导学生借助“写字”的“字”试着认读声母z。学生试读。

(3)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写字”的“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

(4)教师范读z,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读声母z。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插图,想办法记住声母z的样子。 儿歌:女孩写字z.z.z,像个2字z.z.z. (7)指导书写:z在中格内,上下要压在第

二、三条线上。

过渡:跳了这么久的舞,声母z都累了,它要回家休息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吗?(四线格)

(2)引导学生观察z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上下要压在第

二、三条线上。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二)学习c的发音。

1仔火车开往途中刺猬,看看刺猬宝宝陪哪个字母宝宝来了?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

( 1)把“刺猬”的“刺”的一声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c的读音。 ( 2 )教师范读c,学生观察教师口形。

(3 )学生自由练读c,体会发音要领。当小老师领读声母c。 3.记住声母c的形。

(1)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c的样子。

(2)引导学生编儿歌: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4.指导书写声母c。

(三)学习s的发音 1.出示声母s的图片。

过渡:最后一个声母宝宝,你找到了吗?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前边两个声母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声母s的发音。 自学提示:

(1)找出图中与声母s形状相似的部分。说一说,图中蚕宝宝在干什么? (2)借助“吐丝”的“丝”的音试着读声母s。 3.学生汇报,指名认读声母s。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想办法记住声母s的形,然后派代表交流。 6.指导书写声母s。

三、快乐游戏,巩固认读声母和游戏拼读 过渡:生日宴会继续进行,现在拼音宝宝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 游戏:比谁反应快。

找6名同学每人手里拿一张拼音卡片,卡片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a、o、e或声母z、c、s。老师随机读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拿着相应卡片的同学听到后马上跳一跳。

四、课堂小结

司机叔叔又载了三个新朋友,哪三个新朋友了?来。带着新朋友一起出发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奥斯卡广播稿范文下一篇:班队制度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