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和毕业生人数激增,导致就业问题愈来突出,本文立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准确定位,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

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篇1:

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宽探讨

摘 要 当前,稳定就业形势确保毕业生普遍就业的任务依然繁重,高校需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立足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大胆探索和实践各具特色、适合本校发展的工作模式和途径,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强化目标责任,抓好政策贯彻落实,聚合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门路 普遍就业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①由于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不同,毕业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差距,②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地缘优势,从立足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出发,③大胆探索和实践各具特色、适合本校就业工作模式和途径,才能有效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需要的人才。④

1 当前高校拓宽就业门路的做法和经验

毕业生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认同和选择。针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各高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和相关工作,形成就业合力,拓宽就业门路。

(1)高校重视就业工作,建立工作体系,提升學生就业能力。目前各高校已形成了学校就业指导(信息)中心,二级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工作社团、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就业使者学生组织等组成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各高校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培训和建设,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如广东工业大学通过丰富就业指导活动,包括各二级学院、学校就业协会承办开展的工作实践证书鉴定、金牌面试、完美简历设计大赛、暑期工作实践报告评比、职业精英挑战赛等增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2)搭建就业平台,坚持承办和举办各类招聘会,促进学生就业。在上级分管部门指导下,各高校积极组织承办各类招聘会,提供优质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如在10年11月至12月,中山大学在四个校区举办了5场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包括第六届全球500强领军企业精英学子见面会等专场,近千家用人单位参会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6000个。⑤广东工业大学在10年12月至5月举行4次的校园大型供需见面会(综合类),参会单位数量共计超过1300余家,提供职位数共计2万多;校园专场招聘会3场,提供职位数1.5万多。⑥

(3)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行业联系推动学生就业。各高校推进与行业领军企业、大型龙头企业的科研合作和实习基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2009-2011年期间,广东工业大学牵头成立物联网产学研创新联盟,与广东新岸线签约成立计算机系统芯片联合研究院,促成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落户大学城校园,推动计算机系统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等;⑦2010-2011年期间,中山大学和番禺区房地产建设企业集团公司、广州市番禺信息技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某大学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与百度共建人才培养基地。⑧

(4)借助国家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学生实现就业创业,开展就业工作评估,拓宽学生就业门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各二级学院积极宣传国家就业和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预征兵政策宣传活动和“三支一扶”政策解读,掀起学习热潮;定期开展评估与评优工作、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月通报和就业总结表彰大会,以评促改汇聚力量促进毕业生就业。广东工业大学充分利用2011年承办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全省决赛的契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通过“大学生创业苗圃”创业项目推介、征集活动,指导和选拔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广州联炬孵化器。

2 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各高校为稳定就业形势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毕业生角色定位、就业招聘信息整理和平台搭建,就业服务手段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上存在不足。

(1)观念和思想认识不足,对高校的毕业生定位认识存在偏差。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观念问题,部分用人单位根据高校办学层次、社会影响和入学招生批次作为毕业生素质判断依据,就业招聘中没能真正做到“人岗匹配”;⑨人才市场要求的是有项目经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部分毕业生对地区和用人单位期望值又过高,两者形成偏差;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较之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在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实习基地建设中,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不多。

(2)组织招聘会投入的资源过剩,招聘信息的分析处理不足。通过参加招聘会是毕业生目前获取就业机会的有效渠道,经费不足制约着高校就业工作条件改善和招聘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部分高校缺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供需关系等招聘信息实地调研反馈,⑩举办招聘会的科学性不足。另一方面,高校以服务和服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为大局,举办各类招聘会,要求学校总务、保卫、后勤等部门以及各学院参与支持,造成招聘会成本过高。

(3)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相对滞后,把握不准毕业生需要。部分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手段未能与时俱进,工作人员不熟悉信息传播规律和学生就业信息采集方式,不擅长青年学生话语体系和网络技术,就业工作常以通知落实通知,把握不了学生真正需求,豘缺少针对学校专业特色正确的就业导向;豙举办招聘会注重用人单位岗位数量忽略质量,出现招聘岗位信息不具体、不规范,各二级学院举办分专业招聘会,资源分散,难于形成规模。

(4)就业工作可以依靠的力量相对薄弱,就业合力的形成需时间。各高校部分教师员工对高校职责和基本职能缺乏深刻的认识,推荐毕业生就业出自随意性;二级学院、相关部门就业工作贯彻力不强,把“工作口号,产学研协议书签订、实习基地挂牌、招聘会召开等”当成就业工作成效;就业工作专职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疲于应付大量就业任务,工作系统性不强,就业政策措施推动不力,短期内难于形成全员关心就业局面。

3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思考与探索

各高校应更大胆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就业工作模式和途径,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经济建设作用,才能有效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

(1)解放思想,加强学校领导,推进和深化就业工作开展。高校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求突破口,结合人才培养探索就业工作模式和途径;加强对就业工作领导,深入实施 “一把手工程”,完善工作机制;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培养工作;豛推进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分期分批培训人员,提高就业指导能力,推动就业政策贯彻。

(2)高校各部门协调就业工作和完善职业指导课程,抓好就业落实。加强沟通和协调,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全面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社团的作用,创造条件豜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制作毕业生专业介绍汇编,组织教职员工开展珠三角地区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中小企业就业市场拓展,调研专业前景,强化信息服务;发掘校友资源,稳定与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带领大学生开发产学研合作项目,筛选专业对口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豝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

(3)完善工作体系,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确保普遍就业。加大互联网用人信息审查和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电子公告栏、户外海报等渠道,通过知识在线过关测试、微博等方式将就业政策和信息服务传达每位学生;开展主题、专题报告会、课程、就业咨询会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帮扶;豞建立人才数据库,针对考研、出国、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到城乡基层就业、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同学制定不同指导方案;争取政府配套政策,在办理落户、职称评定、科研项目和成果申报等方面寄予毕业生指导。

(4)凝聚就业工作合力,齐心拓展就业渠道,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学校统筹招生、培养、就业的工作,一是利用有效的机制提高广大教职工对就业工作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聘请教师和就业指导老师负责片区的就业渠道拓展工作;豟二是奖励积极钻研研究就业工作方针政策,投身就业服务工作的教职工;三是发挥学生自身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对自己所学专业类人才的需求,通过实习和实践,为自己打开就业渠道;四是依靠家长,全面动员,调动社会关系,辅助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豠从而形成社会关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氛围。

4 结束语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关系到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豣各高校根据办学历史和所处地缘,结合自身特色和市场人才特点,调整工作思路有效拓宽就业门路。

注释

①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1(6).

②豙何秀成等.关于广东工业大学的定位与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11.

③④⑨豟李荔等.产学研合作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探析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9-23.

⑤⑧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新闻信息.

⑥⑦资料数据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新闻信息.

⑩ 徐向東等.广东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与广东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11.

豘 在团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2011(2).

豛豞豠向万忠.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之探讨.决策管理,2009(11):15.

豜豣洪环.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的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87-190.

豝 常胜涛,王建生.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技成果管理研究,2008(12):77.

作者:徐春林 谢青 陈楚泉

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篇2: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功能的促进作用

摘 要:近几年来金融危机和毕业生人数激增,导致就业问题愈来突出,本文立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思想状况,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准确定位,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从而顺利就业。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就业;促进

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话题。尤其是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同样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这对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期望与学生现实间的差异,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的境况,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就业信心不足,严重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为此,本人立足于高职生就业思想现状,认真分析原因并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准确衡量就业期望与现实间的差异,寻求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顺利就业。

一、高职毕业生自身思想问题

1、诚信品质欠佳,缺乏敬业精神

当前,高职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信用危机,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学生将应聘材料弄虚作假,拔高成绩、虚报奖项,严重偏离事实情况。这些不诚信的方面一旦被用人单位识破,将直接导致就业机会的丧失,同时还影响到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声誉,最终还将影响到学校的后续就业状况;二是高职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过程中不够严肃,对已经签约的单位,随意违约,恶意违约,对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认真履行,缺乏应有的诚信品质和法律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混乱;三是部分毕业生成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爱岗敬业,认为单位不能满足就业期望,就恶意辞职,只顾及自身利益而不顾及用人单位的处境,这是一种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表现。

2、就业心理素质不稳定

高职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较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且这一趋势正随着就业紧张趋势逐步增多。这种情势导致不同学生群体分化的就业心态: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参与竞争而推销自己,最终坐失良机;有的学生过于自负,就业期望值过高,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还有的学生盲目攀比,以他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选择,常常错过了成功的机会。面对求职受挫和就业困难时,高职生缺乏应有的良好心理状态,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导致高职生因就业问题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在就业过程中,高职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理:一是攀比心理。部分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以其他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标准,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定位,要求用人單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都在考虑之内;二是失衡心理。部分高职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结果怨天尤人,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毕业生产生消极逆反的社会观和生活观;三是自卑心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部分高职生由于自身条件不如他人,或者求职屡遭失败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严重影响了择业和就业,甚至导致消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四是依赖保守心理。部分高职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择业的意识,在择业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一味依赖父母、亲友、学校,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五是逃避心理。部分学生害怕就业,不敢面对现实,甚至干脆不参加任何招聘会,不参与任何求职活动,直至毕业仍然没有实现就业。

二、高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针对高职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价值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互相尊重的职业道德观。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可以挖掘和树立高职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创业者风采”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演讲、报告、座谈等多种方式,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高职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陈旧观念,使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应国家的需要,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鼓励学生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2、培养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高职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育部曾多次强调高等学校要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并不显著,普遍存在着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就业指导专职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就业指导过程不够规范等问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状况与就业指导的效益直接相关,也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高职院校只有从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素质的角度出发,才能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因此,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刻不容缓: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高校应结合就业指导机构工作的实际,制定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评议,对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考核先进者进行表彰奖励。出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并保证教育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规律,促进就业指导工作规范而稳定地发展。

3、有效发挥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直以来,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被看作是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教师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被看作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教师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特别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参与不够。事实上,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起到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第一,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专业教师在高校教育群体中占据较高比例,他们是高职生在校期间接触较为频繁、较为广泛的群体。身为教育者,专业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讲授课程内容、控制课堂过程、评价学生行为等教育环节中,其行为客观上起着示范和教化作用,因此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之间,专业教师的价值观、人格、意志倾向等始终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青年学生立志成才,渴求知识,而专业教师是学生进入艺术殿堂的引路人。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跟学生沟通,消除有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专业教师一般在自己的领域拥有优势和各种资源,由他们来为学生提供就业观教育、就业指导技巧指导、人生规划设计、心理咨询等,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更能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就业意识。

4、整合就业指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是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前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适应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就业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问题多做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提高就业决策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个人职业计划,树立长远的就业意识。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处事能力并勇于?承担责任,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失望、气馁。此外,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策略,学会控制情绪,做到遇事不慌、处事不惊,从容应对。

结束语

面对高职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高职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发展,为高职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此外,促进高职毕业生的有效就业,仅有学校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还有待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和整合社会各界的有效功能,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才能顺利进行。

参与文献

[1]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申静,河北师范大学2011(11).

[2] 大学生就业指导困境与对策[J],左红梅,杨华,教书育人,2010(12).

[3] 浅议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王大明,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4] 大學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状和对策[J],何海燕,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5]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李宁,长春师范学院,2012(06).

[6]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李守香,河北师范大学, 2012(12).

作者简介:谢业凤,女、出生日期:1976年11月9日,湖南常德人,经济师、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谢业凤

就业期望值立足需要论文 篇3:

“冶金特色”环境下的就业工作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学校在打造“冶金特色”的大环境下,我院立足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大前提,不断强化就业工作,进一步促进毕业生求职观念合理化,帮助学生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自觉培养和提升职业素质;修订培养方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选择能力和适应转岗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及“订单式培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冶金特色;就业工作;订单培养

如今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一个好的口碑,并且要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有好的教学质量。社会还有用人单位、家庭对学校的信任和评价才决定这个学校品牌的发展和形成,归根结底也就是学校的就业决定着学校品牌好坏。学校就业率好,就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信任,来就读的学生就会多,用人单位对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也会相对青睐,社会的好评度也自然会提高,由此可见就业促进的学校品牌建设和发展,从而形成用人单位、社会、家庭、学校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在高校立足特色专业的环境特征下,特色、王牌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帮助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和求职观念,是我们保持持续较高的就业率及与就业单位建立长期的优良合作关系的有效保障。高校教育者也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及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们学习理念及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毕业生与实践接轨,以达到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促进毕业生求职观念合理化,进一步深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

应届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将自己的择业标准定位得和身边的同学的就业标准一样。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盲目攀比,因某些小方面不如别人,一些应届毕业生就犹豫彷徨,甚至最后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所以在求职观念的教育上,学院坚持以“钢铁品质”教育为主线,落实“四个阶段”的各个环节重点育人,从新生抓起,逐步深入。大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培养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良好的就业观念。同时也要在专业学习和理论教育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大二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除专业知识和和技能需要巩固之外,素质教育也极其重要,通过日常思政教育之外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样可以提升其就业能力;大三年级注重职业方向指导。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还要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还要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还要培养相关的责任感。大四年级注重就业形势和政策教育,侧重就业技巧的培训,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的实战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应对各种压力,还可以选择合适的职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帮助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自身出发了解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发展方向,进而正确认识自身,能够规划好日后自己的职业计划,提升相关职业素质道德。这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供求比例高达1∶3以上。我们从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中了解到,大部分用人单位都普遍认为我院的毕业生拥有能吃苦、肯干的精神,对于我们的毕业生也是给予了“好用、适用、顶用”的好评。2006年以来我院通过实施“宽基础覆盖同类专业,多方位给学生提供成才平台”在冶金大类专业新生入学的开始,接受公共课及相关专业理论课,在后面要依据实际人才的需要来设立相关专业方向,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专业内容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自身选择他们要想学习的专业,以便符合“精打专业基础,自选专业方向,适应行业需要”的培养要求,进而也提高老师学术就业选择及转岗适应力。

三、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现实,帮助毕业生合理调整薪酬期望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普及,各所高校在不断扩招,这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带来了许多压力。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完善,许多机关、事业单位开始精简分流,导致就业主渠道的机会不断减少。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与就业岗位需求不成正比。另外,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很多毕业生还是盲目追求环境好、效益好、条件好的单位,从来没有考虑到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大学生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导致择业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大部分学生偏重专业知识忽略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有的学生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致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差,独立工作方面不强。特别是现在的“90后”毕业生很大部分心理素质差,遇到挫折,轻则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重则导致精神异常。大多数毕业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亲身到社会上的经历,能初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初入职场要能融入环境,学习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而累积更多的工作经验,前期对收入不必过多要求。

四、加强毕业生求职主动性

作为特色专业以及冶金专业的行业特殊性,我院毕业生就业主要以校园招聘会学校推荐以及企业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为主。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与国内外近40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合作关系。虽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但是这相对各地的人才市场掌握的资源及举办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的机会来说是比较小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我院2012届毕业生中82.81%的毕业生认为参加校内招聘会是他们首选的求职方式,只有18.87%的毕业生表示会去人才市场上去应聘。特别是个别学生对院系的推荐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同学错失了就业的最佳时机,可见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比较欠缺。

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及“订单培养模式”教育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我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种“面向行业,优化培养方案;突出特色,创新培养体系;抓住重点,完善培养机制;落实举措,精心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下“校企合作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以社会和市场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工作能力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目的是把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我院重点来培养,包括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可以采用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和企业优势进行教育和实践,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等有机结合,共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从2003年开始,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发展,学院先后与30多家大型的企业正式签约建立了集教育教学、产业科研、项目成果为一体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快速发展。

六、保持适度的就业压力,有助于学生成长

在当今众多高校中,普通高校的学生虽然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也有很强的就业竞争意识,但相对于全国那么多的重点高校我们多少还是处于一些劣势。这一情况普通高校的学生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而且还要时刻提醒他们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相对地,才有利于他们把对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并且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下,转变工作方法,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冶金特色”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院应当紧握行业脉搏,推陈出新,居安思危,不断强化就业工作,为社会为行业培养更多“好用、顶用、适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雄文,陈艺锋,刘友良.面向冶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J].中国冶金教育,2010,(6):1-4.

[2]周济.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3-9.

[3]张革英,刘友良,刘光辉.当代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8):73-74.

[4]张革英.新时期冶金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12):73-75.

[5]童玲,谭秋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149-150.

通讯作者:向楷雄(1983-),男,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向楷雄,刘友良,张革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泡沫混凝土建筑应用论文下一篇:制造业采购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