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

2022-11-11

第一篇: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引言: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对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素材的指导、学生个性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能力和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加之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多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无人辅导等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更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偏低。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习作 教学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

多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在习作方面比较薄弱,其原因是见识少,活动范围不广泛,因而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源泉,习作的题材也就相对单一,语句方面也相当平淡无奇。城区孩子的习作从内容和语句结构上就和农村孩子的不大一样,题材也比较新颖。经过总结,农村地区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

一、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二、习作教学无计划,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教学方式手

1 段单一,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心理;

四、读写脱节,没有做到习作与生活密切结合;

五、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口头表达能力差;

六、受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语言积累较为缺乏;

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基本的习作素养。

八、教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的习作辅导时间较少。

如何改变现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水平呢?几年来,我反复摸索推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找到一些策略,并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一.转变观念——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观念决定其教学行为。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落后的观念最终必然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 转变观念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学习领会《标准》的相关理念,正确把新理念运用到习作教学当中。

2 二.激发兴趣——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习作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作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习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

(一)精心依据习作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习作的“大环境”、“小气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捕捉写作素材,触发习作的灵感和激情。

(二)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习作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

(三)教师运用形象谐趣、童真味、情感味浓郁的言语,去描述、去烘托出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四)根据习作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像课件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习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

(五)搭建习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成果,或者编辑学生个人作文集,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总之,要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永恒主题。

3 三.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石

知识在于积累。学生上习作课常提笔发怵,原因之一就是心中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素材源于生活,若要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使其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捕捉出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章是怎么写的,大多能从阅读中悟到。凭借文章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多读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和写的紧密关系,博览群书,是与古今中处的大师们对话,是接受前人思想光辉的沐浴,是从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中摄取人文的和精神的营养。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阅读指导,抓好几件事:1.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例如: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做好读书的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积累词句,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1.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刊出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2.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农村小学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习作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习作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就绝大部分农村来说:1.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习作教学,将其作为习作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观察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

5 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例如,可结合农忙时节,结合亲自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习作。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四.科学训练——习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应当按照由读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1.重视低年级习作的启蒙教学:说——在说话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不分场合,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介绍游戏、描述人物外貌、口述自然景色;可以说说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坚持从一年级起抓说话、写话训练,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实地抓下去,一个年级一道台阶,各有训练的重点,逐年达标,环环紧扣,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

2. 练——在大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大量练笔是写好习作的唯一途径。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一句完整的话写起,然后过渡到段,过渡到篇,从写简单的一两句话逐渐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簿,把

6 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练笔的形式有记日记、片断、整篇练习等形式。日记形式灵活,内容多样,人、事、情、景、理均可。只要坚持,定有收获。片断练习可与口语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先说后写,或对话描写、或外貌描写、或即兴抒情。片断练习小巧灵活,针对性强,耗时少,见效快。至于整篇练习,教师要多加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感性材料。以我口说我心,整篇习作包括续写、缩写、独立写等多种形式,应相互穿插,紧扣教材的生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

平日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大大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强调让每一个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布局谋篇,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减轻习作的难度。一句话,就是让学生乐写。

(二)读写结合善模仿

教科书上选用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和写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也就是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供模仿和借鉴的范文,培养文风。即使

7 是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就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而后必须“与古人离”,诸熟门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阅读文章后,教师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安排相应的练笔。比如学了《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具体事例从几个方面写人的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然就能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也就会写习作了。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习惯成自然,以后学生每当读了好文章,就会积极模仿,自觉拿起笔来写作文。

(三)自批互改教师阅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的评、批、改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评、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充分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自觉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而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过:“交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适时放手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相互批改作文。

8 1.回归主体,引导自批互改。⑴寻找人性,集体导改。教师要善于从全班上中下三种水平的习作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体修改。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相同毛病,一般不作逐一批改,而是指出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在集体导改时,让学生从病例中分析出或悟出问题出在哪里,明白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各自找出习作中类似的问题自批和互改。⑵提出问题,自研修改。一篇习作,除正常的删改和加批外,应选择文中的一些“病例”,认真分析思考。可以教师明确提出错误之所在,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现由教师修改,再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又扩大了读者队伍,同时促进了交流、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自读自审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学生集体修改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所以的学生都能开动脑筋,从自批和互改中受到启发,切实提高修改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修改时,应提倡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求助于教师。

2.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的修改,应多保留,少删改。批改时应做到少而精,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就不批,对学生的习作批改太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的面目全非。对学生习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到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看到批评的话语受到激励。

(四)讲、评激励

9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习作不但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习作。

1.面对全体学生时的课堂讲评尽可能多给学生表扬。人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尤其是小学生。讲评的时候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总评得到激励,心里边受到震动而觉得热乎乎的。表扬要面向全体,要把赞美的语言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表扬差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应该怎样写,激起他们对下次习作的渴望。

2.面对个体时写在学生习作本上的评语要运用对话理念,既有表扬的一面,又有批评的一面。评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桥梁,是鼓舞学生习作的强大动力,还是学生把握习作方向的帆。对于平日习作较差的学生,只要有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就可以在下面标上符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给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真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如实写下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这些鼓

10 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又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忘记加标点符号,我这样写评语:“当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时,总听到标点符号在哭泣,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如果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轻视你的习作,那么你不是也会哭吗?”这则评语既批评了学生,又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榜样激励。就是让一部分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上,让其他同学看,请同龄人中习作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习作的经验,请同龄人中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评。同龄人的习作更贴近同班学生的习作水平,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到习作的方法和语言艺术,并且,听到同龄人的优秀范文,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爱慕之情,会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一些,一定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习作,跃跃欲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准备心理。当然,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而不能总是读几位优秀学生的习作。

(五).角色变换

角色变换训练,类似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如:有一幅图画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着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里举着一把伞。可以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哥哥,边看图边叙述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位小妹妹来述说故事,训练多角度的观察、表达。

(六).重视小学生习作的心理因素和习作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他们的习作应该是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再写放胆文。学生在初学说话、写话时,要鼓励他们不应

11 有任何束缚、羞怯和恐惧感,放开胆子,看到什么说(写)什么,想到什么说(写)什么,还要鼓励他们自由发问,自由想象。目的是培养他们大胆运用词语、积累词汇和句式的好习惯,同时具有流利的口齿、敏捷的思维、正确的语态。习作情感可以在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表达学生的喜、爱,也可以表达恨、忧,鼓励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字、词、句、段、篇为载体,生活实际为材料,掌握小学生的习作心理,以习作情感为动力,促使学生把习作写好。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以上仅是我在改进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立足改革,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朱建国: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云南教育2006.1:37—38

第二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提高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作文教学改革显然跟不上新课改十几年如火如荼的步伐。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抄袭、杜撰等现象十分严重,作文教学处于“瓶颈”阶段,难以突破。

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言之无物。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是学生觉得没有可以写作的材料,或材料太少。这与当前的“大环境”有关,许多孩子课业负担较重,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事物,也不善于捕捉和利用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就不够充实。

言之无味。学生常常禁锢在老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中,把自己看成是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每次写作都是按照审题、构思、选材、修改格式化的程序进行,致使大家的习作千篇一律。

言无特色。大到作文的框架,小到作文的语言,刻意模仿或照搬他人的痕迹太多,没有自己的创造和个性。只要写“做好事”,必然和“让座”挂钩;只要写“天气”,一定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

如何颠覆按部就班的写作训练方式,改变当前学生谈“文”色变的现状?近两年,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究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搭一个平台――班级作文报是习作的舞台

近几年,作文教学也涌现出一些流派,像情境作文、绘本作文、活动作文、童化作文等。我也萌发了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感受和成长过程的点滴,并能将这些感受发表在报上的念头。于是,由班级为单位的“作文革命”开始了。

(一)稿子从何而来

1.每日一记:捕捉精彩瞬间

每日一记题材不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只要是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都可以入选刊登。

2.教材作文:记录学习足迹

除了“每日一记”,我们的班级作文报上也要刊登当册学习的八个单元的大作文。

3.片言只语:彰显人文关怀

对于部分写作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要想在报上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还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不定期地开辟了一个“片言只语”栏目,刊登学困生写得精彩的一两句话。

(二)批注从何入手

在一段时间的前期努力之下,我们班的班级作文报《小小太阳花》终于“问世”了。看到学生拿到属于自己班级的报纸那种喜悦的神色后,我又开始引导孩子去认真阅读,并给予旁批。批注要点:①所选材料是否新颖?是否紧扣中心?②用词是否准确?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欠缺?你有更好的修改方法吗?„„

(三)评价从何出发

我又设计了按字数获得积分、评选最佳小作者等奖励措施,以此激励孩子,让初尝甜头的孩子保持写作的兴趣。

二、创一个空间――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基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这一切经历都是让学生习作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可以说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达体验。

(一)身临其境拓视野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素材。

(1)在家庭中体验。以家庭服务作为工作岗位,把“我是小当家”作为扮演的角色,学生可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具体事务。(2)在学校中体验。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跳蚤书市”“游园活动”等,使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校园生活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关爱。(3)在社会中体验。把当一天环卫工人、肯德基服务员、车站售票员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苦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懂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校读书节中举行了“跳蚤”书市活动,学生就在作文中这样写(片段):

开始买书了,有些同学挥着自己做的海报,大声吆喝:“卖书了,卖书了,大家请注意!买一送一,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有的同学手里拿着书叫道:“大家快来买呀,最新出版的书!”我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买书的人,忽然,我看见一位同学正在选书,我立刻把她叫了过来,问她想要买什么样的书,她说要作文书,我听了心里暗自窃喜:我不正带了两本优秀作文选吗,看来找到买家啦!在她的一番讨价还价之下终于以10元钱两本书成交!我的第一笔“生意”大功告成!

体验学习,许多时候是随机的,要善于抓住和借助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自己去参与,让学生体验参与的真实、参与的乐趣、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二)品读名著出灵感

阅读名著,重视阅读体验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必有路径。但凡优秀的作家都会深刻感受到读和写密不可分的联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阅读教学目标时指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经典的童话故事,受这部童话故事的影响,班上一位同学在“我的读书故事”作文比赛中,也将自己“童话”了一番,写出了这样一篇佳作:

《木偶奇遇记》笑了(片段)

呵呵,这可是个好主人,她马上抱起我,坐在书桌上,认认真真地看着我。你瞧她,一会儿大声朗读,一会儿圈圈画画。看到有趣的地方笑了,看到有感想的地方就在旁边写几句。不知过了多久,只听见一个女声温柔地叫道:“孩子,吃饭了!”可她好像没听见一样。等了一会儿,一个男高音叫:“难道看书比吃饭还要重要吗?”这可真是门外话了,所谓“读书是精神食粮”嘛,所谓“书中自有千钟黍”嘛!可催促声一直不停歇:“快点,出来吃饭!”“再不出来,我可要扔书了!”„„一听到这些,我瑟瑟发抖,只好向主人求饶:“主人,主人,快出去吃吧,我可是最怕扔的,那可是要痛死我的呀!”她没办法,只好恋恋不舍地把我小心翼翼地放进书橱里。

文字阅读,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还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迸发了写作的灵感。

三、送一把钥匙――交流感悟是习作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交流、回忆得到了逐步深化,教师应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具体描述当时的场面和感受。

(一)侃侃而谈忆亲历

儿童习作的真正魅力就在于有真情实意,不断练习将所见、所闻、所想或亲身经历用恰当的语言或生动的文字表述出来。起步阶段,一个小故事、一则小笑话、一桩小趣闻皆可,不要苛求精彩纷呈。这样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提高了,兴趣就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在一次课前5分钟交流趣闻的时间里,我班一位同学谈了周末爸爸边看球赛边指导自己煎蛋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也听得哈哈大笑。第二天,他的这篇作文《煎蛋》就出炉了(片段):

我准备好了蛋和油。爸爸在客厅里喊道:“往锅里加油。”我照他说的加了点油,刚盖好油瓶盖子,爸爸又中了邪似的叫了起来:“加油,加油!哎呀!”我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老爸!油不是刚加过吗?”“哦!对了,加蛋。”老爸应道。

我往锅中打了个蛋后问:“蛋打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爸爸又放开嗓门叫了起来:“加油!哎呀,大笨蛋。”我生气地冲他嚷着:“老爸!我看妈妈平时不是这样做的。”他也生气地说:“叫你加油你不听,看到下场了不?快加油!”

没办法,我在锅中又加油又加蛋,忙得不可开交。几分钟后,爸爸闻着香味跑进厨房,可刚看一眼,就惊呆了――半锅的油和蛋,叫人哭笑不得。

这“杰作”真可以去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说不定呀,还能得第一呢!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人,主动地去关注他们的变化,通过激发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将观察体验的过程人为地适度放大,如影片的慢镜头似的在学生眼前逐一显现。因为获取了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行云流水涌真情

学生亲历了或悲伤、或欢喜、或感动、或同情的情感洗礼,在习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富有情感生活的语言――用会伤痛的语言、会欢欣的语言、会哭泣的语言来写作。在一次写《雨》的习作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心像放在冰箱速冻了一天似的,拔凉拔凉的。温度急速下降,我的情绪却急速上升!我真想用河东狮子吼让这些雨快滚!听着这些枯乏无味的雨声,它们就好像一个疯子在弹琴,烦得我神经快打结了!

另一位同学在表达自己内心欢喜的心情时,则这样写道:

顿时,我的心里像开了一朵花,而且这朵花非常鲜艳,并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

因此,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最深层、最情感化的语言,促使他们独特的体验在自己的笔下衍生与凝固。

(三)匠心独运显特色

现今,有些学生说着空话、大话,这些语言掩盖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使个体的劳动体验在“群性语言”中得不到表达。作为教师,就应不断鼓励学生写出能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话语。学生的体验是丰富的,他们的语言或许是严谨的,或许是豪放的,或许是率真的,或许是细致入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文本中纵情地流泻。同时,主张个性言语,积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挑战教师的语言权威,展示独具匠心的个性语言。在学生的“每日一记”中,我欣喜地看到这样一些句子:

★30天没见,他还是那么“二”。

★一个苹果引发的“战争”,我的小命差点没保住。感谢老师啊,是她“英雄救美”!

★我的心里就好像有无数个活火山,小宇宙顿时爆发了!这样谁受得了!

★玩了两局,老师说:“时间不早了,回班!”天哪,偶还没玩够呢!这么快就结束游戏了?老师赖皮!

像“‘二’、英雄救美、活火山、小宇宙、偶”等,这些流行时尚语的出现,既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又使文章别出心裁。

“文章千古事”,习作教学是个值得好好探究的大问题。实践证明,习作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阅读积累,并创设一定的舞台让其施展,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和唤醒学生习作的原动力,着实有效地破译“谈文色变”的习作解码,学生的习作激情一定会不断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自然流泻,作文教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常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4.

编辑温雪莲

第三篇:小学生活化习作与教学策略研究

人民小学范月萍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学生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

(1)、 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一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

(2)、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

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习作教学也因它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让师生束手无策,小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少,文化底子薄,语言表达能力差更造成了教学时候普遍的费时低效。

2、课题的理论依据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叶圣陶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

3、课题的界定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习作的空间就越大 。生活化习作,就是让习作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它提倡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感的氛围,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不畏惧,也不需要捏造,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目的。所以,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习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习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习作,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习作中学会做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学会透视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究在新时代多元化生活的背景下,小学生生活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对习作的影响。将新时代小学生丰富的童年生活融入习作中,使小学生习作富有时代生活气息,让富有灵性的生活习作伴随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2.通过研究,有效促进教师关注新时代儿童的生活特点,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策略,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构建新时代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汲取习作教学理论营养,促进教师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研究习惯。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

二、研究内容

理论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对策;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心理科学及观察生活对积累材料的积极作用。

实践部分: 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指导方法与习作形式。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测量法等。

研究对象:人民小学学生。

三、课题方案(含时间及研究内容:时段含申报立项、具体实施、结题鉴定)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

1.了解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研讨课题目的与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

2.学习理论,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明确研究任务,落实人员分工。

3.调查摸底,积累原始资料,做好其他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交流研讨。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新时代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与兴趣爱好及教师习作教学现状,写调查报告,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资料库。

2.根据小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专题训练的计划。探索可操作性作文教学特色体系。

3.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反思实验情况。安排习作教学实验课、习作竞赛和习作集展示等活动。邀请专家评估指导,撰写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充实完善课题资源库建设,将课题研究成果投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方法和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对象

(二)内容与范围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优化习作指导策略,把学生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

2.在阅读中训练写作。根据作文生活化策略改革阅读教学,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

3.评讲课要立足发展。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4.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

(三)研究方法

1.课内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的习作。利用课文进行习作指导,抓住文中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欣赏美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法的习惯。

2.阅读中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针对这一点我们不仅每天布置阅读作业,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背诵优美词句。

3.勤练笔。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七.课题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2013年12月)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方案是研究的蓝图,直接关系课题研究的成败,首先,我们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确定研究项目,选定了研究方法,进行了前测调查,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育随笔。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学习,做好读书笔记。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2014年3月——2014年7月)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注珍惜学生探究的成果,建议学生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保存。如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结合,将探究伸向广阔的生活课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小练笔和探究心得向各报刊杂志社投稿。课题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之整理出来形成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教案等。主要表现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学生个案分析等。

4.学生成果集。如小练笔习作集、日记、作文等

十、课题研究保障。

1、队伍保障。

组建课题研究的队伍。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运行,成立课题组,并建立完善的课题管理和组织制度。 课题研究指导: 叶丰才张映芳吴丽云

课题研究组长:

课题研究成员:王连球吴丽云范丽爱范月萍

2、制度保障。

建立课题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期集中学习,利用网络随时进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3、活动保障。

(1)、课题组成员定期上专题研究课,并及时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学生作品上交。

(2)、撰写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将学生的相关作品结集成册。

第四篇:教学论文:培养小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有效策略

抽象:

工作不断修改成为一个好工作,能够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的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习的整体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研究开始时开始,在完成修订和评估后开始,让学生开发人力资源,进行独立评估,相互评估,教师评估,家长评估的多元化方式,在评估的科学指导上的符号,词汇和图纸的整合,使评估水平更加丰富。评价点从内容选择,语言表达,意识形态内涵和原创性的方面出发。学习能力。

关键词:构成评价多样化方法能力利益

明确指出,写作是用语言表达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理解世界,自我理解,创造性表达的写作能力的过程是对语言素养的全面反映。写作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性质和地位。一直以来,我们在教学的组成,从阅读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教会的有效传递,对文章的组成的分析,甚至是课外阅读丰富的数据已经形成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实践。然而,组成评价的研究没有多少关注。书写评价的专业符号,入口点,指导建议,加强审查,甚至设备评价的特点都不是评估工作或教师评估方式的系统总结,对于学生的改变,生活和生活,父母参与评价等方法不广泛普及并给予指导的方法。组成的时间限于学校的教室,为了交换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访问交换不能及时进行。书面评价单一,简单,不高,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和能力增强的作用的现象很普遍。只有加强对论文研究的有效评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工作,不断自我完善,才能创造出一种评价,增强写作氛围,建立一篇好文章,改变出正确的观念。

编辑的工作是学生的初步想法的结果,但要使学生的实践真正反映内心的想法和设计意图,必须仔细评估和修改,以便成为一个强大的学生能力的见证 亮。因此,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部分的语言课程标准对相关变化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工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使语句流利,正确,写作规范,书写规范,干净整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小学最高学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逐步实施有效的策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估,教师评估,父母评级和其他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工作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我使用了一些评估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审查能力,现在简要介绍一下。

一,分工作为示范,学习和评价方法。

教师阅读全班学习,选择中,小学习每一个,作为一个修改的例子打印给学生。教师在完整的课程准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教师在教会示范时,在组成使用符号,删除,增加,更改,使学生学习如何改变文本;学会欣赏,写支持;和引导学生从格式是正确的,写作整齐,是否有打字错误,语句是 和其他初步要求进行评估,随着等级的增加,然后文章中心清晰,是否选择中心,是否典型,文章水平是否清晰,转变是否自然,是否开始和结束等,评估,引导学生学习写的评论。一步一步,有计划进行指导和培训,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同时,完成学生作业的速度不一致,教师应注意孩子写作速度更快,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广泛的阅读指导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有一个计划,针对组成的主要问题,改变,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实施面对面的学生。写作方式写作来掌握学生的工作不是很好,老师可以用来修改第一,并且组成类似或类似的问题出现在学生面试中,逐一指出部门并解释为什么校正,使学生朗读,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老师的意图修改和作用,及时在下一次提醒或提示修改地方,让学生改变。在学生完成修改后,教师将被批评与学生。这是正确的药,可以调 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保持原有的风味。

叶绍涛先生说:“文章自己改变,学生学习改变的能力,才能写文章。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关键。对于学生自我完善,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自我评价的意义,教他们评估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善于评估自己的工作。你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方法,审查方法等方法修改自己的工作,并发表评论,写评论!

学生写的第一次是因为太急急,没有根据和产生各种问题,回来看看组成之前,会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修正。因此,教师应鼓励孩子自己做实践,做出许多改变,发展自我修正的习惯。教师通过早期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来修改学习,从文章和中心学习是一致的,文章的结构是完整的,内容具体,词语是适当的,然后改变文字的错字和不当使用词语,疾病等。文章改变后,朗读几次,阅读和审查,细致的阅读品味,你会发现 文章上的句子,学生回来体验的事件体验,然后消化。教师根据学生自我变化的自我评价情况,选择一个典型的文章,让课堂辅导员自我评估,交流写作和修改经验,学生将会亲切容易接受,理解组成,加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相互评价为平台,实践评价策略。

根据组成训练的关键要求,教师将指导整个班级讨论示例的合作类型,以便所有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修改后的文章的知识和经验。 。

在论文中,学生在组成的问题与符号标记出来,引导学生修改符号,熟悉修改过的符号的含义。组成的常见问题在组成,总结成几个,宣传出来,引导学生阅读自己的文章阅读,看看什么问题,和自己的大脑变化。

主要采用组评估法。根据学生的工作水平和评估能力,不同学生将按组别分为不同组,由组长负责组织学生讨论变革。由学生 阅读自己的工作,其他同学仔细听,找到问题,做好录音,由老师组织的学生组织完成,提前生成老师的请求逐一检查,或小组的学生交流工作,逐一阅读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修改或作出适当的记录。教师适时巡逻关注寻找有争议的问题,给出急切解决。对于常见的问题可以专注于审查,讨论解决方案。

四,家庭评估作为补充,开展多重评估。

在教育的因素中,父母是重要的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更多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个性化内容的真实见证内容,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更加关心,愿意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做出自己的努力,父母辅导孩子效果比老师的集体咨询或短期个人辅导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家长的有利因素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估工作。

首先,教师和家长通过早期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孩子的工作要求,交流学习方法,倡导鼓励主要,更多的优点来评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二,同样的工作要有广泛的变化,组织师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参与评价,使用不同颜色标记,结束审查实施广泛的评价,使学生全面评价,学习有效的建议,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与家长沟通,评价孩子的及时反馈能力,实现有效的教育共同促进家长的利益,促进和促进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良好氛围,评价。

五,竞争激励进行多层次评价。

当组成评价时,学生必然会厌倦的心情,如何让学生尝试保持对组成和动机的热情,竞争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为了让学生有一个修订的例子,我将学生的优秀或特色的编辑成为一个类文章,定期打印出来的整个类。同时,请父母陪同,为每个孩子打印一份老师和学生的副本,家长有共同的评估,写自己的评论,课堂交流和展示。设置不同的评价特点:最有特色,最强的指导作为最佳评论奖,老师,同学,家长参与综合评估作为总评 动员奖励,将根据评论改变实践作为最好的反馈进度奖励,将坚持以评估期间的学生作为最具有决定性的评论员奖,以各种奖励鼓励孩子参与,一起工作,不断升级。

六,评价为阶段,共享评价结果。

在实施多重参与评估时,将从优秀的评选作品中遴选出来,让我们学习,使学生的评价兴趣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们最喜欢看他们的作品是奖励和展览,孩子们的自豪和荣耀兴奋。同时,小主人的评价是有义务解释员工,为学生解释他们的评价标准,评价思路,建议等,使修改后的文本细致,生动,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告诉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解释和倾听碰撞和交流的思维,相互学习,拓宽思维,实践学习作为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平台,分享学习的结果。

这些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老师在教学中从现实,灵活选择,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学习自己的变化,应特别注意 发挥领导作用,教师提前阅读所有的学生写作,发现共同和个性问题,选择例子,确定讨论和讨论要点的重点,选择指导方法。学生在自己变化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熟悉的练习培养,有耐心的指导,积极鼓励。打开机会和平台让家长们来审查,经过普通修订后,老师再评分,评论不仅注重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关注改变的能力。这种长期坚持,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评估工作和写作水平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五篇:习作教学的八大教学策略

西安李志远(网名:三百卷生)

本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 会刊》2012年第4期

多年来学习和执行《语文课程标准》,我深深体会到小学习作教学一定要“想着法子让每位学生乐写、能写”。有那些法子?这里说说习作教学的八大教学策略。

第一个教学策略是坚决贯彻“课标”精神,切实降低作文要求。

百年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定位和要求一直都偏高。解放后的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定位都是“作文”而不是“习作”。1978年和1986年两部大纲都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1986年大纲要求小学生作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尽管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定位仍为“作文”,还要求“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这些都脱离了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大大加重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度。过高的作文要求使小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自信,几乎所有学生都害怕作文,他们视作文为虎狼。

2001年实验稿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都大大降低了小学生作文的难度。小学低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是学习写作、练习写作。“课标”还有意淡化文体要求,不再提小学生写记叙文。小学低年级只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不要求“内容具体”。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是“能写”而不是“学会”或“会写”;要求只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比过去都低得多了。

过去大纲要求的是偏高目标,现今“课标”规定的却是普适的保底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决不能用过去大纲的要求作为保底的目标。 习惯的定势思维是可怕的,应试教育更是推波助澜。几十年过高的作文要求一直十分顽固地影响着老师和家长,至今不少地方和学校仍然用过去的作文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学生害怕作文的状况基本上没有得到改变。

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坚决贯彻“课标”精神,切实降低作文要求,解放我们的全体学生。这是“让每位学生乐写、能写”的根本法子。 第二个教学策略是要让每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小学生作文本来就应该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想”。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多多写日记。中低年级更应该这样做。

鼓励学生写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今天我看到(听到或想到)了„„、读了书(课文)我知道(想到)了„„、我学会了„„、我会做„„、说说我的心里话„„、我想告诉你„„、给你说句悄悄话„„、这里真好(真不好)、今天的天气„„、妈妈(或者别的什么人)说„„,等等,等等。

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象的内容:天上的云„„,喜鹊告诉我„„,小河的故事,大树爷爷„„,小草„„,老母鸡„„,小山羊„„,我要„„,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等,等等。

平日里学生坚持写日记,实际上就是“习作两条线”的生活作文、自由作文这一条线。学生不受拘束,写“放胆文”,写自己的生活,写所见、所说、所听和所想,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经常写的习惯。上作文课时日记就成了选材的教学资源。

第二条线是教材的习作训练。在写放胆文的同时,从三年级开始指导学生写教材编排的作文。实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怎样观察、怎样作文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当学生学习了某种方法,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他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更乐写,更有自信心。

第三个教学策略是“先说后写”。不仅是中低年级,就是高年级,必要时也要先说后写。

具体操作可以分作三步走。第一步,在弄清楚写哪方面的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我要写什么内容?互相交流说一说。只需要说说写什么,不要求说得具体。这是在互相启发选材,使每位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写什么,都有话可写。 第二步,在具体指导学生怎么写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要写的具体内容,在互相交流中使每位学生知道怎么写。

第三步,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进一步强化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的认识。

第四个教学策略是“读写结合”。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使他们乐写、能写。

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专题是“壮丽的祖国山河”,几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这组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写作风光景色的,学习作者通过景色描写和直抒认识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法;然后运用在口语交际中,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后在习作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写完以后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作修改,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

第五个教学策略,要教给学生一些“善于表达”的妙法。

写作方法不但要教,而且一定要教好。有效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围绕“顺序、特点、重点、想象、修改”这五个基本方面,读写结合,用这五个方面选择和整合各种实用的写作方法,反复训练,指导评改。

观察和写作要有一定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抓住事物的特点,也就是抓住和别的事物不同的地方来观察和写作,做到言之有物。 把自己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观察和写作,逐渐学习把这些内容写具体,做到言之有情。

在观察和写作的过程中适当展开想象,使自己的作文内容更丰富、更生动。用自己的童心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想象的童话,发展每个孩子的想象力。

“课标”在第二和第三学段都提出了修改自己习作的目标,我们一定要落实。要逐步教给学生一些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得好一些,做到言之必改。作文越改会越好,越改越会写、越乐写。

围绕这五个基本方面,中年级要教学生把内容写清楚、语句通顺,高年级则要进一步教学生把内容写具体,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写。各种实用的写作方法。

不要怕学生不敢表达、表达不好,心里想着:学生嘛,哪有一学就会的?教 师做出样子,利用课本,利用学生的实例,教学生学会表达,学会表达得体,进而表达得好一些。

第六个教学策略是“评价激励”。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好作文是夸出来的。日常作文评改要以鉴赏性评价为主,注重反思和提高,激励每一位学生乐写、能写。

评改作文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绝对不要因为我们一句不合适的话而打击了他们的作文兴趣。“小学生作文选”之类的作文书(杂志)编选的是优秀作文、尖子作文,决不能作为普适的评价标准。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课标”规定的各学段习作目标,有区别有层次地评价不同程度学生的作文。多与他们自己的作文做纵向比较,客观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努力的方向。做横向比较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同伴的习作,学习同伴的习作,找出自己的差距,树立信心提高自己。

例如评改中年级作文,只要学生能比较清楚地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我都认为“写得不错”,达到了“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保底目标。如果做到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就认为 “写得很不错”或者“写得好”,如果再做到写的内容比较具体,就认为“写得很好”或者“写得真好啊”。

我给一篇四年级差生作文的评语是这样写的:“尽管你写得不长,却不拘形式真实地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口里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得真不错!如果你再好好读上几遍,把用得不太准确的词语、不怎么通顺的句子修改一下,一定会写得更好的。” 看到这种激励性评语,学生知道了自己也能写出让老师满意的作文,知道了自己应该怎么努力,一定会愿意写作文的。

第七个教学策略是互相交流,分享习作快乐。

实验稿和2011年版《语文课程目标》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里都特别提出:“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条十分重要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一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一条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作文和说话一样,都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得到反馈,“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意义也就在此,我们绝不能忽视。

第八个策略是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帮助差生,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能写”,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不少差生的作文内容叙述不清,前言不搭后语,这与他们思维不清和组织内部语言能力差有关系。我们可以“先说后写”,用“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作指导,引导他们想一想:我要写什么样的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把要写的内容一句一句连续地说一说,帮助他们组织好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语句,清楚有序地表达出来。

有一些差生每次只能写出三言两语的作文,使老师们很头疼。我想,首先要让他们有话可写,在“先说后写”时指导他们说得多一些。还可以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什么”“怎么”“什么样”“怎么样”,把内容写得具体一些。例如写事就可以问问:“是什么事情?”“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写一个人就可以问问:“他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 “他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他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写自己想到的就可以问问:“你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小学生作文写多少字?2011年版《语文教学标准》不再规定习作的字数,有利于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果非要一个保底的字数的话,是不是可以这样:三年级一百来字,四年级二百来字,五年级三四百字,六年级达到四百字以上。

对于流水账式的作文,我们要正确对待。我想,差生能写出流水帐式的作文,毕竟是迈出愿写的关键一步。再说,日常生活本身就像流水账,作文就是找出生活这本流水账中的精彩,把它写下来。遇到了流水账式的作文,我们要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而选择好作文的材料。还可以对这些内容多问几个“什么” “怎么”“什么样”“怎么样”,做到“言之有物,言有重点”。

说话罗嗦、语句不通顺、更是常见的毛病,就是一般的小学生作文中也免不了。究其根源,往往和学生口语表达有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中的这些毛病。在作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先说后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认真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口治”自己的这些毛病。

标点符号中的问题,最多的是分不清逗号和句号该用哪个。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常常分不清,何况是小孩子。所以,我们不妨更宽容一些,同时要经常有针对地多做一些练习。

当然,差生作文的问题还有一些,我只是重点地说了这么些。如果再能进一步,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表自己作文的平台,学生就不仅仅是乐写,而且会感到自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非要写不可了。这是多么好的作文教学境界啊!管建刚老师“作文教学革命”的观念和经验非常好,我们可以借鉴。

这八大策略只是习作教学策略中最重要的几个。为了每一位学生都乐写、能写,写得多、写得好,我们要好好研究总结和实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实验室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