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论文提纲

2022-10-08

论文题目:中外合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摘要:汽车是近百年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工业产品之一,其在成为许多国家家庭必需耐用消费品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包括石油、公路交通、汽车保险和汽车保养维护在内的许多产业,因而汽车工业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几乎所有特征,所以该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全球主要经济体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格局,不论就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还是就零部件的国内配套体系,抑或就自主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而言,中国毋容置疑的已经成为当代汽车大国。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变与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高度相关,为改变汽车企业不活和技术落后的问题,中国政府在对主要国有汽车集团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基础上,鼓励其与发达国家知名汽车企业合资经营,通过混合所有,克服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三十多年来中外合资企业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经济贡献能够得到权威经济数据的支持。与此同时,学术界和企业界也有人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市场换技术的案例,佐证中国汽车中外合资模式未能实现市场换技术的目标。因而对中外合资模式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存续价值和能力提出质疑,前者集中体现为对合资动因、利益分配和创新功能的质疑,后者则集中体现为对政府规制、竞争格局和消费转型应对能力的质疑。本文据以研究的经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和产业演化领域。前者以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代表,后者以产业结构演化、产业组织演化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代表。同时也涉及政府规制、企业环境责任、创新功能和社会责任等相关理论。学术界也有不少应用这些理论研究汽车工业中外合资具体问题的文献,主要涉及汽车工业的技术经济特征、中外合资的动因及问题,以及该种企业组织方式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路径的影响等。总的看来,这些研究对中外合资模式存续现象进行了有价值的解读,在对中国政府相关政策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可以拓展的空间:首先,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工业面对的国企改制和经济转型叠加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解读。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汽车工业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实施的中外合资模式具有鲜明的转轨经济特征,合资中方除了不具有大规模设计和生产乘用车的资金和技术之外,还同时受到国有企业的制度缺陷和市场发育落后的双重制约。在汽车工业中实施中外合资试点,一是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应完成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改造,使之得以具备与外资进行合作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二是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约束合资各方的行为,而不成熟市场叠加不对称信息,双方投入要素比较优势演化效应显然有别于经典市场经济国家中成熟市场主体之间的合资模式;三是基于汽车工业战略地位考量,中国政府对中外合资外方投资比例进行了不得超过50%的限制,而大多数中外合资整车企业都采取了对等股比结构,这种结构对股东比较优势要素的公司化过程的影响或许是经典国际贸易理论面对的新问题。其次,文献较多集中在中外合资模式对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制造业技术溢出问题,并有不少学者持“市场未换到技术”的观点。但持这些观点的学者未对中外合资模式中双方股东比较优势的公司化和市场化过程予以系统全面的分析,未同时反映该模式在要素投入端、汽车消费端和供应链环节动态演化的规律,进而无法就该类模式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做出理性客观的评判。第三,部分文献也通过建模实证分析了包括国民收入与汽车消费在内的典型关系,但通过中外合资汽车整车企业的典型案例佐证理论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因而该类数据的现实合理性受到挑战。第四,当前文献对于合资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机制和路径描述不清。合资模式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将中外资源禀赋进行融合实现一体化和公司化,合资企业在出资双方经历匹配和磨合后走向协同和成熟,此时释放正向外部溢出效应,优化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生态,这个就是产业化;最终,合资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化化分工并稳固其在全球产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位置,此时合资企业真正步入全球市场化。因此,合资模式经历了公司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三个演进阶段,驱动这一演进进程的机制和实现其进化的路径,在当下文献中鲜有系统描述,而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具体看,本文研究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和中国中外合资模式的演化分析,论证该模式通过投入端、消费端和供应链三维路径的内外部市场化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献研究在为中外合资模式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寻求既有理论支持的同时,也存在联系中国实践深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空间。简单用市场换技术的观点解读中外合资模式的效用未必能全面反映该模式在不同演化阶段中外双方比较优势的融合共生的历史事实。所以需要重新评价中外合资模式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存续的特有规律和价值。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合资模式在初始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中外双方合资运营的背景、动因和功能证明,该模式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大规模实践,表明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对汽车工业发展意义重大。对该类实践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第二部分运用中外合资模式通过深化市场机制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理论分析思路,就该模式在要素投入端、汽车消费端和供应链环节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作用机理和实施效果进行专题分析。中外合资模式事实上驱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这种市场化突出表现为投入要素的市场化、汽车消费的市场化和供应链的市场化,因而可以将这三类市场化的目标和过程称为中外模式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三种路径,并分别简称为投入端、消费端和供应链。本文就合资模式在这三种路径中的演进机制和发展阶段进行了解读,认为市场机制除了反应在供需局部均衡上,也反应在产业上下游市场主体的彼此作用上。合资模式在三种路径不同阶段的演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生态优化。具体来看:首先,关于中外合资模式通过要素投入端影响中国汽车工业。除对投入要素进行技术和非技术分类,并对这两类要素在公司化过程中的互动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之外,还就中外合资整车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包括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类讨论。最后运用Fally(2012)模型对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合资模式技术类要素进化的机理进行了理论解析。可以看到中外双方比较优势以及要素内部化后的形态和属性变化对于解释合资模式的动态影响很有帮助;其次,关于中外合资模式通过汽车消费端影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在讨论汽车消费的一般规律后和中国汽车消费的转轨、乘数、速成、多元和规制效应之后,分析了中外合资模式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呈现的启动、传导和适应功能,利用相关数据对中外合资整车企业有关促进消费的行为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规模、功能和质量进行了关联分析;第三,关于中外合资模式通过供应链环节影响中国汽车工业链。解析了中外合资整车企业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分阶段和有重点的通过市场逐渐中国本土化的演化机理。同时对中国汽车供应链中中外合资整车企业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关系,进行了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统计分析。第三部分选择东风日产公司进行案例分析,以佐证上述研究的结果和推论。一是通过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和日产技术中心的技术互动,反映合资企业的外方技术资源的合资公司化和中国本土化的事实;二是通过东风日产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打造家庭轿车品牌轩逸的实践,佐证合资整车企业应对中国汽车消费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消费者福利,进而实现了销量持续增长的业绩;三是通过东风日产与零部件供应商从交易关系到协作关系,再到战略伙伴关系演化过程,佐证了第五章汽车工业链的有关推论。第四部分集中讨论中外合资模式面对的环境变化和战略决策。一是认为由中外合资推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经历了发展期、换挡期后最终会向着成熟期进化,并呈现增长速度下降,消费结构变化、行业两极分化、自主品牌崛起等特征;二是各国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制也将深刻影响汽车工业生态,中外合资传统车企既要面对2022年汽车行业全部取消对外资持股限制的挑战,又要面对新能源汽车规制叠加汽车生产技术换代的挑战;三是就中外合资企业面对这些变化和挑战提出了系列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外合资整车公司通常采用的发达国家知名品牌和中国国有大型汽车集团对等合资模式,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代表。该模式形成和演化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改革高度相关。关于该模式的价值判断需要构建改革开放启动--中外合资试点--市场体系深化--汽车工业发展的逻辑分析链条,只有这样才能理性和客观的解读中外合资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系。第二,中外合资模式具有通过要素市场化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机理。在对中外合资模式技术和非技术要素初始市场化、持续市场化、内部市场化和外部市场聚类分析基础上,通过技术要素公司化的机理分析,可以推论技术进入合资公司既是技术要素按市场公平对价的结果,也是受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的使然,汽车行业中的技术与市场的关系有别于中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换技术,更多的表现为合资公司双方通过技术融合拓展中国市场。第三,中外合资模式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了中国的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涉及品牌、车型、价格、功能、质量、服务等方方面面。只有了解和尊重市场规律,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中外合资车企基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降低售价、增加车型、改善服务和创新技术等途径为中国消费创造了消费者剩余。可以推定中国汽车消费的进步和优化与中外合资模式的消费导入、优化和适应高度相关。第四,中外合资整车企业供应链呈现通过市场逐渐中国本土化的规律。中外合资模式在扩大中国汽车产销规模的同时,不得不遵循企业创造利润和规避风险的原则,所以大多对供应链做出了分阶段和有重点本土化的抉择。中外合资车企往往在市场供求关系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拐点,能就供应链做出理性的选择,进而达到了利己利人的效果。第五,中外合资模式通过三种市场化路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效应可以得到案例佐证。东风日产的案例表明:通过日产技术中心和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战略互动,表明外方技术的公司化现象客观存在;通过家用轿车轩逸品牌长期占据细分区格市场领先地位的案例,求证了中外合资模式在引导汽车消费、响应消费需求、创造消费者剩余方面的贡献,进而也表明汽车消费市场是受多种因素激发和维系的事实;通过东风日产与零部件企业关系动态优化的过程,表明零部件的本土化既与市场竞争有关,也与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递进的战略选择有关。

关键词:汽车工业;中外合资;要素投入;汽车消费;供应链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论文结构和创新

四、研究不足及展望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中外合资

二、产业演化

三、政府规制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汽车工业的演化研究

二、汽车合资经营的动因研究

三、汽车合资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四、合资经营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五、文献简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汽车工业中外合资模式的演化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中外合资探索期(1978-1993)

一、汽车工业组织结构严重失衡

二、主要依靠政府规制配置资源

三、合资动因是优势互补与风险规避

四、合资模式启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

第二节 汽车工业中外合资发展期(1994-2001)

一、中外合资企业对汽车工业结构的影响

二、政府规制与汽车工业市场化的关系凸显

第三节 汽车工业中外合资深化期(2002-至今)

一、中外合资模式对汽车工业规模和增速的影响

二、中外合资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被广泛关注

第四节 中外合资对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化的影响

一、中外合资促进了国有汽车集团的现代公司化

二、中外合资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支柱产业化

三、中外合资促进了中国汽车供需环节的市场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外合资对中国汽车工业投入要素的影响

第一节 中外合资企业生产要素的公司化

一、合资模式的汽车生产要素分类

二、合资各方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及其配置机制

三、中外合资双方投入要素公司化的三阶段分析

第二节 中外合资企业生产要素融合释放的产业效应

一、中外合资促进了汽车融资的市场化

二、中外合资形成的技术内外溢出效应

三、中外合资加速了汽车工业数据资本化进程

四、中外合资释放了汽车工业的土地集约效应和环境跟随效应

五、中外合资促进了汽车工业人力资源的市场化

六、中外合资提升了汽车工业相关政策的有效性

第三节 中外合资模式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演进机理

一、合资模式下技术类要素在市场化中的进化机理

二、合资模式下非技术要素进化机理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外合资对中国汽车工业需求端的影响

第一节 汽车消费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宏观经济影响

二、国家政策法规引导

三、关联产业带动

第二节 汽车消费的中国模式

一、消费转型效应

二、消费乘数效应

三、消费速成效应

四、消费多元效应

五、消费规制效应

第三节 中外合资模式对中国汽车消费活动影响

一、启动阶段:合资模式初期(1983- 1993年)

二、发展阶段:合资模式进入高潮(1994-2014年)

三、转型阶段:合资模式的重塑(2015至今)

第四节 中外合资模式对中国汽车消费活动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合资品牌引领汽车消费市场规模增长

二、合资品牌促进汽车产品质量提升

三、合资品牌配套服务提升了消费者福利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外合资对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影响

第一节 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分工合作

一、汽车工业供应链结构简述

二、汽车供应链中的供需关系

三、汽车供应链中合作关系分析

第二节 中外合资整车供应链发展路径分析

一、以载货汽车为主导的起步期

二、汽车产业链发展的萌芽期

三、复制型国产化发展的时期

四、本地优先战略的发展时期

第三节 合资对中国零部件供应链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概述

二、合资模式在供应链的技术溢出效应

三、合资模式供应链技术溢出的路径分析

四、上市零部件企业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外合资影响汽车工业路径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东风日产合资公司概览

一、合资伙伴的选择

二、合资经营的业绩

第二节 东风日产在投入端的实践

一、股东方要素公司化的演进过程

二、股东方要素公司化的机制创新

第三节 东风日产合资对消费端的影响

一、消费市场和典型产品简介

二、产品竞争力

三、价格竞争力

第四节 东风日产合资对整零关系的影响

一、合资初始阶段聚焦于降成本的交易关系

二、合资发展阶段聚焦于能力提升的协作关系

三、合资成熟阶段聚焦于共同开发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外合资在中国汽车工业变局下的展望与建议

第一节 中外合资面临的产业变局

一、投入端的变化与机遇

二、消费端的变化与机遇

三、供应链端的变化与机遇

第二节 中外合资发展路径的展望与建议

一、变革股东双方合作造车方式

二、股比变革中构建新型商业模式

三、融合创新推动产业链变革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动化机械制造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星级酒店营销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