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选择课堂教学媒体时要把握好选择原则,合理应用教学媒体,改变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勇于创新为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媒体的完美结合。

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现代教学媒体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正在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给中职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微课程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应用,包括导入新课,示范作用,难理解的知识传授,知识的拓展。

[关键词]微课;市场营销;信息技术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商业学校教改立项“市场营销专业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成果。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批新型教学媒体应运而生,如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和综体媒体,我们在教学上经常使用的幻灯、投影、录音、电视、计算机等都属于现代化教学媒体。微课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于2009年开始被运用到中职专业学科教学中。

一、微课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指基于教学设计,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就教师针对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实训、操作、任务等)而设计开展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知识的拓展。

二、微课的特点

(一)教学时间短

根据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学习特点,有数据表明,中职学生的课堂最佳注意力时间是在10分钟内,微课作为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一般时间为5—8分钟为宜。

(二)教学内容微小化

微课被称为“碎片化教学”,教学内容较少,以强化重点、难点知识为目的,授课形式丰富多样,相对于40分钟课堂教学要完成的内容,微课设置的重点、难点不宜太多,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因此,“微课”的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相比更加精练。

(三)资源容量较小

从资源大小来看,微课视频及辅助资源的容量一般在五十兆左右,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师生可流畅地在线或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进行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另外,中职学生的操作实训作业也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提交,方便保存及教师查看批改,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移动学习。

(四)资源使用方便

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设计尽管内容微小,但它与课堂教学一样,包含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习题、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几个部分,还包括课堂教学使用的各种多媒体素材和课件。一个微课围绕一个主题讲授一个知识点,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出来的,微课教学资源是以教学视频为中心,构成了一个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具体、真实、情景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微课资源使用方便,视频格式多为目前网络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MP4、MPG、ANI等),便于携带和传播,资源共享是开发微课的共同目的。

三、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课堂教学的开始,大多数教师会采用案例、提问等方式导入,可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效果不是很好。通过悦耳的声音和动感的画面来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我们在上推销技巧课程时,发现学生对实训技能课很感兴趣,表现得也很活跃。上课时通过微课《卖拐》导入新课,学生迅速集中了注意力。

(二)示范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是小班化教学,那坐在相对靠后的学生是较难看清、听清教师的一举一动的。例如收银训练中的收银操作流程、店长管理实务中的召开晨会、门店开票流程等,如果我们的教师把此操作拍成微课,示范给学生看,学生通过微课一边反复观看、一边操作,教师现场指导,相信我们的学生很快能够独立进行收银、召开晨会及开票的实际操作。

(三)难理解的知识传授

中职的学生大都只有十五、六岁,对产品不了解,对市场更是陌生,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和销售技巧大多都空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例如,门店销售实务中商品陈列技巧、门店接货、货品出样、店长管理实务中的店长巡店流程、汽车文化中的汽车发展史、汽车基础构造中的发动机构造等,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的有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以门店销售实务商品陈列技巧这一知识点为例,本课程基于门店销售实务这门课程,根据运动品牌店长订单班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的工作任务,导购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商品陈列知识进行设计。这门课程我们制作了五个微课,其中商品陈列这一模块就制作了三个微课,主要内容为运动类产品陈列,三个微课视频展现的是运动品牌商品陈列的六大原则,分别是系列,区域,线的一致性、平衡,列的陈列、色彩、重复出样、搭配陈列,运动类产品季中季末陈列和运动类产品店铺陈列。在教授此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提前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再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并在实训室中组织、指导同学们运用运动类产品陈列原则对产品进行陈列实训,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并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信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一定会对产品陈列有更深的理解。

(四)知识的拓展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所授的知识也可用微课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拓展,例如:汽车发展史内容讲授完成后,在知识拓展中可拓展一些目前汽车的研发方向和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一民.网络微课程是中高职教育无缝衔接的有效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14(8).

[2] 李永登.提高中专生学生素质之我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作者:莫静宁

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篇2:

信息技术对教学媒体的影响探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选择课堂教学媒体时要把握好选择原则,合理应用教学媒体,改变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勇于创新为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媒体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媒体 教学模式

一、教学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是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教学媒体就是在教师语言的基础上加入标本、模型、实体、图表、图像、动画等。教学媒体的实现手段有教科书、板书、投影仪、计算机等。

按照发展的先后,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种。传统教学媒体指教学中为使传递信息更加丰富,而在口头语言基础之上,加入一些例如模型、实物等的媒体材料。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的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近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包含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媒体应用

教学媒体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要素在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中都不可或缺。

现代教学媒体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是存储、发布教学信息的主要方式。现代教学媒体品种繁多、形式多样,为信息传递增添乐趣,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现代化教学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感知程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缺乏形象性。受技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信息传播量也较少。

虽然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才是教师必须注意的。下面笔者就教学媒体选择时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媒体选用时,首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出发,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次,要考虑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目标,使用不同的媒体来实现教学传递,保证各个知识点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性原则

教学媒体要能有效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因此,选择教学媒体也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也不同。例如,语文鉴赏课程,较为注重感性,则可以采用展现力强的媒体形式,例如,声音、视频等;而像数学这类学科注重逻辑和空间思维,则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应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联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三)适用性原则

就是要应用不同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与学生年龄直接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级学生以激发感性认知为主,可以采用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形式;中高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理性、逻辑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不同性质的媒体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视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学媒体适用于更多的学生。

(四)经济性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教学媒体的投资与预期效益,尽量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经济条件、资源状况、教书水平等不尽相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五)最优化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媒体要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使教学的各个方面达到最优效果。

三、媒体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负责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种绝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命令。长期的这种使学生被迫接受、服从的方式导致了反抗与叛逆,使学生厌倦学习,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其弊端已经暴露无遗。

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完全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媒体课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评价教师水平的依据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多媒体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传统模式下知识信息的传授,基本都采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表达能力,学生更需要通过单一的语言信息去想象。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学习。

四、小结

现代教学媒体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发挥多媒体技术具有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等特点,创造全方位、立体信息空间,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要求。这种多维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实现的。

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精彩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妍红.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选择原则之异同[J].中国农业教育,2010(3).

[2]闫春来等.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培训教程[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责编 田彩霞)

作者:闫秀清

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论文 篇3: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着质的区别。信息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朦胧的求异思维意识。

网络的出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改变了传统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接受信息的模式,面对知识的无限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完成一些机械式的“脑力劳动”,这样便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来从事研究性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从而能够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网络把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较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对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网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找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

网络环境给小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可以说这些信息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与补充。在网络环境中,小学生能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思考,在网上通过与他人的信息交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在看到他人新颖的想法时,小学生也易被激起朦胧的求异思维的意识。这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有深远意义。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们将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再造加工形成新印象的过程。教师创设想象情境,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信息技术教学能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信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形成坚实的想象基础。这样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里借用音乐教学方面的例子来说明,如: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时,学生对这段舒展、优美的合唱旋律感到很好听,但对其音乐意境未必能领会。为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理解音乐意境,下载相关的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及影视画面配到了合唱中,用屏幕展示出辽阔无边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的牛、羊、马在吃着草的情景,然后把牧民们兴高采烈的欢乐场面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些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把《牧歌》这首合唱曲的思想意境剖析得淋漓尽致,学生很快就能领会到歌曲表达的音乐意境。通過观看这声像并茂的图片、影像, 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特别是在欣赏图片和视频时,会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深邃意境中,为后面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声、形、色俱全的多媒体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有效途径,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能把优美的歌词转化成优美的场景,将学生引入情境,体会歌曲意境,获得精神愉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时能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信息内容与组织形式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环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信息于一身,形象逼真、生动新颖,能充分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课堂打造成魔幻空间、儿童乐园,有计划、艺术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将音乐教材制作成故事片、音乐剧或舞台剧,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真正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服务,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在更加注重师生交互性和学生积极参与性的教学模式下,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李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术课堂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刑事立案审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