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本书的读书感悟

2022-08-28

第一篇:对一本书的读书感悟

读书的最高境界:一生只读一本书

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但我有一个读书原则——“聚焦读书法”。即:在一定时间内只读一本书,在这本书未读完之前,其他书碰都不碰。为了养成这个习惯,我把自己书房内的4个书橱全部移到客厅里,书房里只留下那本我正在读的书。在书房里,我能看到的,想到的,读到的只有这本书。这就是我的“聚焦读书法”,或者叫“一本书原则”。

“精读”一本书的时候,必须强迫自己不要多看,多看会浮于表面,而是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钻研透彻,体会出当时作者的原意,在脑海中复原作者当年写作时的思考状态,最终接近或达到作者的思想高度。如果有一个人可以花四十年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他就可以成为世上少有的哲学大家和经济学者。

我有一位朋友,是新东方主讲《新概念英语》的著名老师。他从一个英语相当差的人成长为新东方名师,也是得益于“聚焦读书法”。他有一个相当古怪的习惯,就是走到哪里都带着一本《新概念英语3》,书不离身,人不离书。他告诉我,以前他的英语很差,高考因为英语分数低而失败,工作中因为口语差而遭人辞退,曾经备受英语折磨。后来,他听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一次讲座,人生彻底被改变。

在那次讲座中,老俞说了这样一句话:“新概念3册要背诵200遍。”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位朋友。就这样,他开始了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新概念之旅。从此,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走路还是坐车,他始终怀揣一本《新概念英语》,随时诵读。渐渐的,书旧了,黄了,破了,一遍又一遍,书中的句子也化作清澈的思想在他的心中清澈地流淌。后来,他去新东方应聘老师,现场将10篇新概念文章背诵得荡气回肠,在最短的时间内征服了考官。再后来,他在课堂上大段地背诵文章中的经典段落,让学生叹为观止,惊为天人,最终成为一名非常有人气的英语名师。

我们周围有很多因为读透一本书而成功的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因为读懂读透了《论语》,并在《百家讲坛》上讲授《<论语>心得》而名扬天下;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潜心研究《三国演义》20余年,写成的畅销书《品三国》卖出了200万册,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还有刘心武,一门心思地在《红楼梦》的世界里畅游多年,成为声名卓著的红学学者……

反观周围的很多人,没有明白“聚焦读书”的道理。他们学英语的时候,今天学《新概念》明天学《走遍美国》,这个月读《疯狂英语》下个月又读《逆向英语》,每本书都只是“略懂”了一点皮毛,但是每本书都没有读到“精透”的程度。时间浪费了很多,语言能力没有任何提高。其实,大家把花费在N本书上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花费在一本书上,那么功力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即: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今天,这个问题我想通了。告诉大家,读书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个,就是用心专一!是的,没有其他的秘诀,就是用心专一!

有一句话叫做“性痴者志凝”,我把这句话改写一下,送给大家——“性痴者志凝,志凝者事成”!

第二篇:读书笔记――-读刘亮程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说西西弗蔑视神明,仇恨死亡,行为充满激情。当他被投入地狱时,诸神为惩罚他而设的石头已经准备好。他必须不停地把一堆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西西弗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这种没有效果的事业。我们也是“西西弗”,我们停不下自己的脚步,不停地推石头,而没有留意过石头旁边的景物,我们“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生命中值得我们重视的东西太多,作家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说:“慢慢走,欣赏啊„„”我们要欣赏什么呢?是欣赏那壮观热烈的急风暴雨,还是欣赏那绚丽多姿的雨后彩虹?是欣赏摇曳多姿的自然美景,还是欣赏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灵?是的,这些都很重要,但停下你的脚步对一朵花微笑对我们来说更重要。人,要笑对自己生命中的花朵。

刘亮程的散文《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很奇妙的文章。它明之为花草之事,实则写人事。人就是路边的一朵花,就是石头旁的一颗草,就是地上的一抹青苔,尽管有的卑微,有的高贵,但那都是生命。对一朵花微笑,就是对自己微笑。也许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出人头地的一天”,但只要我们能从繁杂的事中解脱出来,坚持执著地去做好我们认为重要的,也许别人不理解的有意义的事,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像那片草地,在我们转身之时,“身后的草全开花了”,灿灿烂烂,张张扬扬。生命在时间的从容流淌中舒卷而下,人像一株草、一穗麦子一样扬花结籽,经历耕种与收获,经历生命的轮回,经历世间的风雨,定会赢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这篇文章的文字是朴素的、丰富的、极富张力的,很干脆、清爽和优雅,那是经过乡村之风滋润过的语言,那是经过小溪之水淘洗过的语言,流泻出了一种生命的美。刘亮程来自新疆,他在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里,用“一把铁锨”开辟了一片语言的绿洲。文中说,“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草也会笑,也会这样从容地笑;还有,“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是的,我们弄不懂自然,但却永远亲近自然,大自然把她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又以深沉的爱抚慰着每一个受伤的心灵。她是人类心灵永远的归宿,是我们永远的朋友,我们正是在和自然的对话中完成和自己心灵的对话。

读刘亮程的散文,我们不仅为他新颖的叙事语气、久违了的乡土气息折服,更为文中的哲理所倾倒。他说:“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刘亮程从花草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悟到人的道理,那就是:人在成长中也会如花草一样,有生存的艰辛,有痛苦的磨难,有贫穷和疾病的困扰,人的生命从没有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在这种环境中干完干好一件件事情,人还会有什么干不好的事情?

当我们面对荒野的时候,我们能像他那样“笑出声来”吗?只要我们还能笑出声来,我们就有走下去的勇气。这是作者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一些人的道理,也是我们从这篇文章中明白的道理。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第三篇:'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读书征文

“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读书征文

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

当我得知了这次征文活动以后,就一直在想哪本书对我影响最大,哪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呢?因为平常都在马不停蹄的看,天天看,看的多,看的杂,所以一时还真无法得知哪本书对我最重要。

今天当我练习瑜伽的时候,老师要求冥想,当静下心来,突然《平凡的世界》划过我的心头。

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次,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应该是在广东参加工作以后,从图书馆借来的,那时还未结婚,未谈恋爱有大把的时间,这本书无形的指引着我以后的工作方向,到目前为止看过路遥写的很多长篇和散文,对于他的为人非常敬重,我认为每本书的风格都与作者的为人息息相关,文如其人,因为有摘抄经典句子的习惯,翻开以前的笔记本,书中的经典句子再次跃于眼前。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亲自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一场。 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返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

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青!

孙少平对信念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次被书中的情节深深感动。

时隔多年,现在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都很深远。因为我也来自农村,因为家里贫困,初中毕业16岁就出来打工,一直渴望有机会再学习。在18岁那年公司推行福利,开办免费夜高班,我第一个报名,成为第一届的学生,由于成绩优异2000年毕业时还获得公司一千多元的奖励。现在我又是东莞电大在裕元开设的商务英语系的第一届学生,三年制,明年我就可以毕业了,并且由于我学习勤恳,现在都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与老外对话了。而且一直热衷于文学,自从20岁开始发表处女作以来,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发表数篇于报端,忠诚的记载着这些年来的精神果实。我不懈的追求精神上的向上,不断的充实自己,在这十来年里,从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尊重自己,时刻记得要做一个优雅,博学,美丽,宽容的女人,所以在我的生活里,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真佩服你,真羡慕你,或者当他们得知我儿子都很大了的时候那惊诧的表情,因为他们可能以为我还没有结婚。这一切都有这本书的激励,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追求更高远的意义,我出生平凡,但我不甘平庸。

我现在的梦想是做一个导游,因为我了解自己,那就是早熟善感,富有个性与创意,独特的思维模式让我显得神秘与吸

引力。而且在文艺方面有相当的天份,希望在旅游中找寻人生的真谛与灵魂的意义,流动式的生存方式,也是我向往且擅长的。所以我会尽快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而且我希望是外文导游。当人生有了梦想,一切就不觉得累,生活就不再是混日子,朝着目标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1993年3月

征文作者:杨儒

年龄:28岁

通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高步镇裕元制一鞋厂业务部 联系电话:0769-84709901

第四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报告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本书,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笑意:这年头,有教人考公务员的,有教人用电脑的,有教人为人处世的,但是教人读书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不过,对我这种伪书虫来说,这本书还是有莫大的吸引力的。于是,从网上订购这本书。细细阅读起来。 初时一位这本书会和其他教学类书籍一样,先来论述一下读书对人是多么多么重要,我们要好好读书,要如何读书。。。。。。重复这种千篇一律的论调。但真正拿起这本书细细品味之后,却发现这本书的水深的很,作者对于读书确实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与技巧。

书中将读书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阅读,包括识字断句等。检视阅读--快速了解全书,知道全书在讲些什么。分析阅读--对书本进行细读,理清作者的观点,逻辑以及作者想要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主题阅读--对比几本同类的书籍,从中更加全面的了解事实或对某事物的看法等。其中低等级的阅读包含在高等级的阅读之中,为我们了解以及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提供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

而且,在每个阅读的层次里,作者还不厌其烦的添加了一个个行之有效的建议,为我们提高阅读水平铺好了道路。

我是一个爱书的人,对书,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欢,每次看到自己心仪的书籍,平时比较节俭的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掏腰包(当然,前提是腰包里有钱。)但是,我又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因为每次当我将书买到手后,便很少有将它看完的一天,仿佛自己只是迷恋于那种买书的满足感罢了。此实乃余平生一大憾事也。没法看完全本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看了一部分之后便觉得无趣,对此书失去了兴趣;比如才看了开头的一小部分,便觉得该书实在是艰涩难懂,于是将其束之高阁;比如看了一半便由于忙碌某事而不得不搁置,以至于后来完全遗忘。。。。。。这些都是我自己读书时的坏习惯,也许当年五柳先生的话可以形容我对读书的看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每次看到书架上没有仔细研读过的书,心中便会有一丝说不出的遗憾。

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听从了作者的建议,渐渐地,我开始懂得如何筛选出好书以及不值得一看的书,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书堆中找寻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巨著,我对自己书架上的书籍进行了扫荡,以检视阅读的方式剔除掉许多徒有其表的书籍。大概几天的时间,便将自己的书架重新整理了一遍。看着重新编排过的书架,心中有一股说不清的畅快与满足。我相信,从现在开始我可以更加灵敏的在书海里遨游成长。

第五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1.阅读感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此说来,整个大学生涯中所上的第一堂课,所读的第一本书也显得很重要。《如何阅读一本书》便成了我在大学认真读完的第一本书,一本让我觉得我开始懂得如何去读透一本书,弥补我以往阅读之欠缺,开辟我未来阅读之蹊径的书。如作者所言,一方面因此刻终于与它相遇而欣喜;另一方面却也遗憾未能早早遇见它。

2.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名,主要讲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重点。作者细讲了如何做好后两种阅读,给后两种阅读“制定”了许多详细而实用的“规则”。

3.这本书写的有道理吗? 没错,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难得且写的颇有见地的书。正如老师课上所言,每个人的手边都应该有这样的一本书。它指引我们与书本交流,与作者对话,主动思考,自我发现。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书也有些许不足。此书所讲大都针对欧洲文学,未涉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所谈范围不免窄了许多。 4阅读收获(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可以先讲一讲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的问题。首先,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读书都读得过浅,似乎只是为了获得资讯,而没有真正地与作者“对话”,我读完一本书好像只知道它大概写了什么;其次,我以前觉得书都是一样的,杂志,报纸,小说,历史书等等都是书,我用几乎一样的方法来读它们,却未考虑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再者,我很少深沉而严谨地思考一本书为什么这么写,我在自我思考,自我理解,自我想象方面有所欠缺。最后一点,我不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自我要求高的读者,我以前只去读我读得懂的书,而且读得太杂,读书面太窄,这样读书我不会有太多收获。

有问题才有进步,将这本书放在大学第一本书的位置,作为新的阅读之旅的开端,再恰当不过。现在我想讲的是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也就是我从本书所获得的启发与收获。第一点,读一本书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分析阅读中的“规则”教会我很多,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要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要知道作者的重要主旨,要去发现作者的过人之处和不足。我们要从内容上结构上全方位多角度与作者进行对话。第二点,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里的书有很多种,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历史书,哲学书,科学书和诗集散文等等,阅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目的因而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技巧。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言:“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我们应学会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与复杂程度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阅读技巧。像泰戈尔《园丁集》一类的作品就值得再三玩味,花时间想象,体会甚至融入其中。而阅读类似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类的哲学书,则要厘清你的思绪,重点关注作则如何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前读《百年孤独》,读后觉得受到很大震撼却难以言表。便立刻去百度一番,看了许多解读,自认为自己收获颇多然而至始至终我并未自己做深入思考。本书告诉我,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我们不仅要自己思考弄懂作者透过文字所要传达的东西,更要在全面了解书本的情况下敢于质疑作者。第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籍本就无穷无尽,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读书多,而应该追求的是读得精。当然,选对了值得读的书,还要知道,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才能增长你的心智,增加你的阅读技巧。我高中的时候读但丁的《神曲》,觉得它艰涩难懂便将其放在一边再没拿起。现在明白,自己是个太浅薄的读者。我们也要注意接触各种各样的书,很多哲学书科学书值得我们花力气细细研读一番。

5.精华摘要 ·分析阅读

一、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主题阅读

一.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新生入学全攻略下一篇:大学我们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