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

2023-01-01

教无定法, 但贵在得法。任何事物都有本质规律, 数学学习更是如此, 根据规律去学习。掌握规律, 利用规律, 才能够将教学工作发挥最大成效。

一、扎实备课环节, 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 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 (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 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二、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极为重要。兴趣是导向, 也是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展现, 导向能够让这种展现力得到最大发挥, 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 即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往往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 知识往往相互联系, 通过已有的自身知识面不断拓展更大的知识面, 实际能力越强对于对于旧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 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度越高, 接受越快。知识的阶梯正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对原有知识的积累, 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来的。面对讲解数学中抽象概念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教具, 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模型, 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老师是辅导, 兴趣是主导, 旧知识不断加深理解, 新知识不断拓展吸收, 学习是方法, 应用是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 让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轻松, 学得愉快。由于个体的差异存在, 实际能力的不同, 所以, 学习需求会产生差别, 故而不同层次教学的细微区别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 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三、注重反馈, 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 深入地理解光靠当堂课的学习是不够的, 需要课后的练习与巩固才能检验。课后练习, 一方面, 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实际能力加强, 为了更多新的知识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面对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浩如烟海的辅导资料铺天盖地而来, 教师有责任认真阅读分析, 筛选题海, 结合实际选出适合学生练习的题目。对于题海中的题目也不能拿采取一味的“拿来主义”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对于题目的练习的主体对象-“学生”也不能搞一刀切, 将学生和习题划分层次, 尽量做到精准匹配, 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 而力求精、细, 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从而保证课后练习的“质”和“量”。

四、分组合作学习, 巩固学习成果, 促进学习氛围, 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的开放式练习形式,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 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巩固知识。分组练习中, 学生各抒己见, 相互交流与启迪, 正是在这种相互的讨论中, 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的讨论交流, 才有利于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 枯燥的公式具体化, 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教学课后, 还可以将分组的概念拓展开来, 注重调动多方资源, 以老师, 家长, 学生划分成一个组, 家长起辅助功能, 老师起引导功能, 学生起主导功能, 将课后的这个“分组”作用进一步发挥, 使得“分组”更大的发挥它的作用。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注意分层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个性差异毕竟存在, 应避免一刀切的弊端。所以, 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 下要保底", 在课后,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时, 认真研究造成学困生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 对学困生的辅导, 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 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 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提高他们的技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通过表扬、鼓励, 让学生体验喜悦, 延长学习的兴趣

坚持抓住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点, 学生有了兴趣, 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由于小学生本身特性, 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 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 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 老师的鼓励, 肯定, 表扬, 都是他成功的标志, 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 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 就会浓厚、持久。

七、结语

数学教学结合实际, 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 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学习数学知识。

摘要:教师是辅助引导, 激发学生潜力, 应充分发挥答疑指引学生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 数学老师应当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结合实际,学习数学兴趣性,组合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暴盲症的护理论文下一篇: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