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2022-07-09

第一篇: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随着以全球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电子政

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而今,电子政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我国电子政务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OA)工程、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三个阶段的重点建设后,已从雏形期开始步人成熟,“电子政务”不仅被学者、媒体所接受,而且将最终达到政府政务运作流程上的无缝集成和结合。

1、 电子政务的含义 在我国“电子政务”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如“电子政务”“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政府信息化”“网络政府”“政府办公自动化”等等,均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由于电子政务的发展还不成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侯卫真、于丽娟在其编写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简捷、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 姬泊在其撰写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一文中指出,“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有效改造,构建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的现代化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的管理和服务。”[2] 田景熙、洪琢在其所著的《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行政和公众服务的一种方式。”

[3] 杨雷所著的《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调整结构、形成规范的运作流程,成为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政府,通过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把这种改革的成果固化下来而形成新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系统。”[4] 盛辉、成良斌在其撰写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管理方式。”[5]以上文献对“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理解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电子政务不仅仅只是把现有的业务、办事流程、公共信息搬上网,而是先要对传统政务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第二,电子政务应用范围涉及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第三,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第四,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的政府。

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6]: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7]: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 “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2.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来,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四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少政府机关已经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对公文旅行、文山会海等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

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 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电子政务实施过程巾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 要把握安全与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政府机密,哪些 是开放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巾要摆脱“安全绝对 化”倾向,采取科学评估、科学管理的安全系统平衡这一矛盾。

(5)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建设,是电子政务 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必然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涉及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如信息公开法;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如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涉及商业交易的法律,如网络交易法、商业秘密保护法;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涉及信息安全的法律,如信息安全服务法等。就目前来说,我国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制化建设内容是建设与政府信息化相关的基础法律,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法。同时,调整一些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法律,如行政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刑法等。

(6)重技术轻政务现象严重。经过调查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在 内容和服务上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较为迅速,能提供相对充实的信息和服 务,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政府网站的充实性指数达到58%。这个调查数据也暗示,现阶段这些网站重视得更多的往往是一些信息量的累积。网站的时效性指数为37%。这表明我国城市政府网站已基本实现了稳定的更新和反馈。尤其是新闻类栏目,其更新速度已令人非常满意。但这些网站在其他服务中表现出来的对客户的反馈周期,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人难以忍受。网站的艺术性相对较好,指数为43%。

(7)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3、 建好我国电子政务应采取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3.2 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 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3 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3.4 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我围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安全管理体 制;建立电子政务信任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应急支援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没、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产品国产化水平,减少对国外信息技术的依赖。为此,要迅速健全信息安全保护的组织机制。

3.5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法律是我国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已从影响、配合 向基础转化,成为了电子政务的基石。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电子政务,其中包括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公文、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等各项业务的开展.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已刻不容缓。

3.6 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3.7 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宿州学院学报,2005 (2):104—105[3] 田景熙,洪琢.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盛辉,成良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科技管理研院,2004(5):l8-l9

第二篇:电子政务发展与现状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

2009-07-20 来源:教育网

电子政务未来发展方向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如何更深入领会“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如何更准确科学地理解电子政务本质?如何更理性务实地发展电子政务?2月26日,来自各地的电子政务实践专家、应用推进机构负责人和IT企业政府业务高层主管,在“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电子政务建设机制保证主题研讨会”上,就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结合各自的实践,就实施统一规划的机制要求与多部门多机构多平台并行现状、“一把手工程”集体决策原则与电子政务项目责任主体缺失、事业机构的服务特性及权限制约与电子政务的政务本质和管理职能要求、效能目标监理与低成本实现、电子政务“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与复合型人才成长与激频娜狈Α⑼獍竦男б娉杀居胄畔踩频恼铰孕б妗⑹缘愎こ叹橥乒阌胝晒涸蚨越印T供应商的品牌影响与品质保障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本报今天摘登部分代表的发言,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陈拂晓电子政务建设是面向全社会的一项宏大的建设工程,政府通过IT技术来全面履行职能的时代已经到来。

电子政务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温家宝总理去年年末在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电子政务研讨班上的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全面履行政府在这四个方面的职能,“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方便人民群众。”我认为这个要求一方面包含了电子政务的建设目的,另外一方面也包含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和出发点。

党和国家把电子政务建设战略决策摆到了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是意义深远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电子政务建设对我们国家来讲还是个新生事物。尽管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由来已久,严格地说从启动到现在已接近20年,但是在绝大多数的部门和地方,正像17号文件中所讲,还属于初级阶段或者是初步阶段,这就需要各方面来关注这项面向全社会的工程。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陈新忠

陈新忠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存在四种形式:一是成立各种形式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临时机构);二是成立专职机构,如信息办、信息产业厅(局)、省市信息中心;三是落实到一个政府部门机构来负责,如科技局、计委;四是由各级办公厅(室)处室管理。这些管理机构的设置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但这并不完全适应现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因为不同形式的机构在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进程时很容易步调不一致。临时机构规格很高,但主管日常工作的可能就是一个处级机构,临时机构又不是正式行政机构,政府目标考核也不明确,这导致实际协调、推进的效果很不理想。新设立的很多专职机构由于起步规格不高,实际上都是挂在一个政府部门,对现阶段电子政务全局性工作往往作用不能到位。办公厅(室)系统的机构往往行政职能不到位,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电子政务管理体制问题到了急需解决的地步,建议以现行中国政府的管理体制为前提,适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国管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处处长——高志刚

2003年是采购中心开始运作的第一年,我们先后为铁道部、金审工程、金财工程、金税工程等采购IT硬件大约3~4亿元,而2004年实行集中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目录范围将逐步扩大,采购的产品将不仅仅涉及到各部委本身的需求,也包括了一级和二级单位的需求,如系统的联网等。

在围绕电子政务服务的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感受很深,也遇到一些尚未找出统一解决办法的具体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老系统所采用的平台,在新一轮的采购中能否从品牌的角度进行更新。如果不能够调整平台,采购中的很多项目只能采用单一来源的方式,缺乏足够的竞争。第二个问题是目前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我们总体感觉缺乏一套可以防止盲目追求设备高档化现象的可参照的执行标准。如果能有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来进行建设标准的审核,纳税人的钱将更能花在刀刃上。

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助理巡视员—— 刘彦凯

我们历来主张一线的电子政务系统一定要考虑用最成熟的设备,而不一定用最先进的,我们不仅要考虑现有的应用水平,还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如果我们在采购时能把技术指标和效益评议结合在一起,就好把握了。

关于效能目标监理与低成本实现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信息化监理是比较好的方式,通过监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但现在监理最大的问题在于同体监理。有的监理单位本身又做系统集成,他们又和别的监理单位、集成商进行交叉监理。所以在对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时,一定要把握监理的独立性并杜绝同体监理的问题发生。另外我认为试点工程的好处在于花少量的钱可以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但我认为试点工程的目的不应该是推广产品,最重要的是通过试点找出规律,并据此制定标准和规划。

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处长——俞建玉

我认为一定要以信息化手段来支撑我们整个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一定要以信息管理现代化来推动政府管理现代化。首先,我们必须拥有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向全社会、所有媒体、所有纳税人公布整个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采购工程和服务、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等等,要得到全社会的监督。其次,政府采购部门本身也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提高部门内部的办事效率,也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现在各个单位的采购计划要汇总到我们这里,你来我往的跑来跑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我认为采购计划应该在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节省人力,同时还透明公开。

辽宁省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兰春岭

首先,我想谈一谈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目前很多电子政务一线建设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项工作往往是默默无闻,无法直接创造效益,又要花很多钱投入,因此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很难得到更多的培养,很难得到更多的提职机会,正因如此,辽宁省信息办计划拿出专门的资金,为省里各个部门专门培养信息中心主任,并为他们的进一步科研创造条件。另外,目前辽宁省将电子政务纳入省一级机关的年终目标考核制度当中,一票否决,如果谁不及格,这个机关就没有完成省政府规定的指标任务。由于将电子政务纳入考核当中,各个部门的领导势必要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否则这将影响全单位的达标任务,信息中心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青岛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主任——刘惠军

解决机制问题首先要看领导。由于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于政府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而这方面的改革创新是政府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所以我们认为“一把手工程”的内涵并不是让一把手来重视工程建设和技术问题,而应该是由领导深思熟虑从政府运行管理改革创新的角度去组织实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建设确实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青岛市委市政府比较早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从1995年就酝酿要统一机构,其实质就是明确一个责任主体。所以在1996年初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要成立市委市政府统一的计算机中心,把机构首先统一下来,然后再要求网络统

一、规划统

一、软件统一,强制执行。青岛当时的市委书记提议要成立正局级规格的独立的计算机中心,主要是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这种做法不仅在当时,即使到现在也是超前的,这也是“一把手工程”的重要体现。

吉林省政府政务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肖军

我认为现在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难题。首先,当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了电子政务正常和有序的发展,体制不顺、运转机制不灵活,造成目前各个系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建设,产生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的客观规律,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来做保障。电子政务建设是与当前政府的体制创新和制度改革紧密相关的,可能还涉及到各部门的利益再分配。其次,我认为当前面临着电子政务效益的问题,实际效益应该是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效益主要是指社会效益。第三,我认为当前还面临着电子政务投资机制的问题,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来说,如果电子政务建设完全依靠财政投入,有可能在建设进度上受到很大影响。我认为可以走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处长——胡兆东

我想谈一个沟通的问题:我们从省到县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需要配一些包括数码相机在内的设备。采购办提供的一些产品,目录拿出来以后很多都是过时的或者已经属于淘汰的产品。所以我们感到如果政府采购部门能够及时地得到新的产品信息,就能够修改我们的产品目录。其次,我认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机制保障十分重要,建设本身的问题和困惑可以通过各单位的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和在建设中摸索来解决,但是根源的机制保障问题是影响整体的关键。

广东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卢荣春

广东省金财工程从2002年8月财政部召开全国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座谈会议之后正式提上议程。该工程一共包括15个模块,总共投资3亿多元,用5年时间建成。这15个系统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平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政府采购的“五个统一”来进行,进行得比较顺利。

结合我们省金财工程建设现状,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是信息安全问题,希望电子政务建设和国家有关保密技术标准能够有机结合,以使安全问题得到加强。其次就是统一标准的问题,以前各个处室也在做,各个地市级财政部也在做,结果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极大浪费。最后,还有一个如何找到电子和政务最佳结合点的问题,我认为电子政务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涉及到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诸多问题,只有很好地结合,才能使得电子政务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姚雪峰

姚雪峰谈到电子政务的建设,我想打个比方,把电子政务建设看作是修建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修多宽需要我们去考虑,上边跑的车时速是多少、路修好以后路上面允许跑什么车、车里面能够装什么东西,这些规则都要政府统一制定,这就是我们政府的职责。

那么这条路由谁去修建呢?肯定会有很多公司去竞争,怎么样竞争呢?可以通过政府采购这种途径去竞争,当然前提是要保质保量,达到要求。另外,这条路修好以后由谁去维护它呢?这些都需要有统一考虑,都需要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的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去承担这些任务,这也就是所谓的信息中心、信息办。

南京市地税局信息处处长——杨旭

业务部门、管理部门要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厂商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开发软件、做实施,那么电子政务办公室或信息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认为就是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甚至就是给领导提建议,参与电子政府的管理或者流程的再造和优化。管理者对信息化也有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程度肯定会有所不同,如果说现在很多部门里,信息中心或电子政务办公室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就需要我们更主动地多做一些工作以赢得重视。

另外,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差异较大,有些部委或委办局的垂直管理力度大一些,有些外围的部委办局却有自身的应用特点,如果完全靠电子政务办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可能造成实施周期长。如果各单位或部门愿意在信息化方面投入自有资金,我觉得首先应该鼓励,当然可能引起平台、应用的不一致,引发后面的整合问题,但是前期这种工作是必要的,我认为不影响后期的整合。实施统一规划和现在的多平台或多单位运行也并不矛盾,后面肯定有个逐步升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

河北省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韩孟玉

在河北省,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重复建设,河北各个部门都在进行网络建设,都在进行网上办公或者网上信息发布,并且都做得比较大,像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他们的系统建设到了乡一级,要从乡或者村提供信息,这样一来,各个部门都在购置服务器、建网络,每一个系统的投资都在几千万元以上,而且以后的运营费用每年也要几百万元。再比如,很多用户在购买设备时片面强调设备的先进性,造成的结果就是高配置低运营,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上边跑不了什么应用,这将造成极大的浪费。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哪些网络设备已经在哪些地方中标,中多少标,这些信息最好能够彼此有个沟通,能把最好的设备排在前面。

新疆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主任——齐新梅

我认为专家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是招标成败的一个很关键因素。因为我们新疆处于边远地区,我们现有的专家库也有局限性。我们的很多项目除聘请新疆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以外,还请了国家信息产业部以及部委的专家来给我们把关。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网络工程监理的问题。现在新疆有一家监理公司,从他们去年成立到现在做的项目来看,我们感觉到这个监理公司在保证政府采购项目效果方面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第三方做监理比较公正,他要保证这个项目能够自始至终在他的监理之下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他既要维护采购单位的利益,同时还要维护供应商的利益,他在这当中应该代表一种公正性。我认为,电子政务工程也应该像传统工程一样,必须采用监理,否则不予批准。

辽宁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康健

在我看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在电子政务信息的披露方面,应该说是走在前面,因为各个政府网站在为市民服务方面进步很大。但是我们目前最薄弱的,是政府的管理和运行方面相当滞后,仅仅满足了信息披露和部分服务的需要,在管理上还没有做到像企业服务和管理那样深入。所以,我认为政府应该作为推动电子政务的第一动力。现在从政府的运行方面而言,认识问题还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保障机制、资金投入等等问题的根源是要看各地政府包括主要领导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电子政务到底要起什么作用?我认为一方面是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是规范管理;另外一个是降低成本。但我认为,最直接目的应该是降低成本,这是电子化之所以能推行的最根本动力。

湖南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胡晓宏

我想借此次会议呼吁电子政务建设的规范和标准的问题,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标准可依。目前信息不畅通给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关于内网、外网的建设标准问题,如果没有可参照的产品目录,政府采购部门就很难选择。另外,我们用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服务,我们还要考虑怎样通过技术支持,使电子政务建设能够真正做到高产出、低投入。我还想谈谈扶植民族产业的问题。政府采购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应该扶植民族产业。但是民族产业如何界定?大家都认为国外的IT产品好,到底好在哪里?哪些建设必须用最好的产品,哪些建设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比较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IBM政府与公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刘焕时

我们常常问一个问题:中国的信息化应用与国外到底存在哪些差距?我们大部分单位所使用的计算机产品都是与美国同步的,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公布的任合一款新产品,12个小时后一定会在中国市场公布。我相信如果讲与国外的差异,绝不是在使用设备的先进性上、成本上存在差异,关键因素是我们的经验积累、应用开发和业务整合上的差距。很多美国用户应用的产品也不是最先进的,他们尽量把购买产品的生命周期拉长。他们买的产品未必是最便宜的,但得到的回报一定是最大的。他们的采购完全是以商业或者经济效益驱动。IBM负责香港政府公众事业部的同事告诉我,香港政府在信息化采购上,没有硬件、软件的纵向采购,全部都是按照集成化项目采购,政府明确自己建设的目标,厂商根据政府的需要和现有环境、设备等资源写标书,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采购只是标书中的一部分。整个项目是交钥匙工程,厂商花费大量时间与最终用户一起调研,明确建设目的,做业务流程整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大量的应用开发工作。一套信息系统推出来,政府部门相应的流程、相应的规章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全部配套出台,政府的应用机制也配套而来。

怎样解决横向协调的整合问题?怎样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过去确实解决起来很难,现在的新技术发展完全可以满足,例如网格计算。网格计算是目前欧美国家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的目的是把一个区域的计算力资源统一起来。我们并不是实际拥有一个计算机,我们可能摸不到自己的计算机,我们的数据也不在自己的硬盘上,但是我们能调用这些数据和资源。据调查显示,全世界个人电脑的平均使用率不到5%,其余的计算力都被浪费了。网格计算能帮助你在一个网络里,利用其他人或者其他机构的冗余计算力完成你要做的工作。目前中国已经有很多单位开始做网格计算的应用和规划,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能给我们各地方带来新的机会和变革。

福建省政府采购办公室副主任——肖宝铭

我认为,政府采购本身就需要电子化的支持,它需要建立政府采购平台,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快速的目标。我们目前政府采购手续比较繁杂,而且各地采购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通过电子化手段都是可以解决的。

另外,我一直在想,政府采购如何为电子政务服务?首先我认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建立一个低投入、高起点、高目标的统一平台,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的确有限。另外,要确保招标的公正性,我建议建立招标推荐机制,将质优的产品和服务向我们推荐,我们要实行企业和政府的双赢方针。

西安交大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台元

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市场的作用,也要重视政府的监控;既要重视安全建设,也要重视信息公开;既要重视政府办公电子化,也要重视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既要重视网络建设,也要重视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抓住“应用”。在分析清楚需求的情况下,总体规划网络建设、覆盖范围、节点分布、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在信息安全建设中,系统软、硬件虽然是最直接的,但实际上只占了安全体系的一部分。专业化的安全管理、安全服务、安全培训,必不可少。交大博通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安全运行,积极关注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以专业化的安全服务体系,及时响应用户安全体系的动态变化。

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易卫华

要规范又要高效,在政府采购制度历史悠久的西方国家,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课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可能性。有别于目前一些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实践仅限于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发布信息的状况,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以“网络平台、透明运作、数字管理”的理念,推行网上采购和采购卡刷卡结算。使得在政府财政支出的采购过程中,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得以通过网站实现互动。作为政府,节约了采购资金,通过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保证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对企业来说,在减少运作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和收益。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健航

PC类产品作为电子政务基础应用平台的一部分,将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随着电子政务建设脚步的加快,国家《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政府不仅确立了严格的公共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有效地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其公正、公开、公平的“三公原则”也为所有的IT厂商提供了一个公平竞技的舞台。民族厂商面临着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进军电子政务领域的主力厂商之一,清华同方电脑已经具备了为中国电子政务提供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加速而共同努力。

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政府网络部总监——刘志凌

我想借此次机会谈一谈IT行业企业自律问题。说到自律,我们首先自身要自律,自律自己的员工和企业行为。首先,在网络建设中,有些厂商并没有根据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去配合用户规划网络,而是以我为主的规划,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用户投资的浪费或者缺乏后续发展空间。以用户及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应该是所有IT厂商的共识。再有,厂商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任。现在的评标,厂商都把标书制作得非常精美,都承诺了很多能够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功能。如果按照印刷的标书来评选,用户肯定非常满意。但是实际上在标书中厂商的很多承诺是不负责任的。我建议厂商在承诺自己的产品功能时,一定要附上权威机构的相应评测和检验报告来佐证。另外,厂家尤其要遵守自己对用户,尤其是政府用户在服务方面的承诺。

每周电脑报社常务总编辑——王学武

对电子政务,我个人的简单理解是“电子务的政和务政的电子”,应有三层含义——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但无论几层含义,政务都是本质。电子务什么样的政,电子怎么样务政,用什么样的电子务政,谁来用电子务政,务政务的怎么样,是建设者、管理者和服务者都会面临的课。

中国惠普企业系统集团市场拓展经理——贾滨

用户在采购IT产品时应该注意什么?用专家的话说:就是要算大帐、算明帐、算长帐。我们经常提到一个名词:TCO,即总体拥有成本,也就是不能单纯考虑价格的高低,要在保证服务和质量的前提下考虑价格。这是每一个采购者应该认真考虑的。惠普公司今天推出动成长的企业概念,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如何随时调整目标来适应竞争需要。惠普公司还在根据国内的情况,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今后我们一定会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TCL电脑公司副总经理——赵为

今天非常受感动,甚至可以用震撼来形容。第一个感触是各位代表在很困难的环境下,表现出的责任感。第二点是各位专家在实施政府信息化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尤其是这些经验中有很多创新。第三点是陈拂晓先生提出的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差别,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让我很受触动。纲举目张,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更不是投资主体的问题,这个纲是什么?是指建设电子政府的目的,即降低行政成本。这个目是什么?是方便群众。只要从这个宗旨出发考虑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就一定能够很快推进。技术和制度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对制度的变迁、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起推动作用。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翟芳

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府信息化建设对服务器系统的定制化、个性化和无限扩展的需求日益增加,数据整合和数据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我们提出了弹性部署的服务器理念,并且率先实现了高性能服务器由完全封闭向完全开放的体系架构转移,也促进了高性能的计算模式。弹性部署的推广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搭建能够随时根据应用的需求对信息系统的高速互连单元、计算单元等进行方便的调整以及扩充,最后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性能。弹性部署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中端,在高端突破方面同样也取得了很大成功。2003年4月在我们推出弹性部署理念的同时,也推出了高性能商用服务器系统,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连云港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山东省地税征管系统,长沙工商信息化系统,柳州财政局的核心业务系统等多个项目中应用。

思科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政府及大企业事业部市场经理——刘敏

我代表思科中国副总裁张思华先生,感谢中国电子学会、《每周电脑报》能够提供这个研讨机会。有专家提到电子政务的实施和建设与公众服务和应用分不开,思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电子政务一定与公众服务连接,一定要关注社会的焦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最终目的。思科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帮助政府透过网络建立了超级部委,即通过网络把各个部委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在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例如北京国税的网上报税,安徽省公安局的网上抓逃、网上打拐,还有昆明社保等等,思科都在其中做了很多事情。

第三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现状与预测

(2005-05-31 10:12:44)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信息管理中心 刘颖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的电子政务建设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即从基础建设到全面应用的深刻变革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新的五年规划,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将起到革命性的作用。

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电子政务的目的、作用,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发展这项工作,正成为政府领导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者、IT业界人士乃至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它迫切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须“规划先行”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计划的指导,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同样需要规划的指导。

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就目前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总体部署、典型引路,而只是顺其自然、自行其事、孤立实施、各自为战,其结果必然是良莠纷呈、优劣共存、网络不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

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高潮迭起的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冷静分析现状,对未来的走向进行理性规划,从宏观上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

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和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

2、为各级政府有序地发展电子政务指明目标与方向,尽量减少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无序和盲目现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为加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合作提供依据,以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整体推进,有序进行;

4、为社会各界,特别是IT厂商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实施与应用指南。

我们应该借鉴电子政务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各级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现实和潜在需求,能够前瞻性地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的规划体系,从而促进电子政务有序发展,保证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

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新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阶段。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17号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

在最近几年中,全国各地以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政府机构为龙头,以南海、邯郸为代表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首都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中关村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已经开始实现网上办公办事,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也已基本覆盖全市。北京市提出的建设电子政府的具体目标是: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上网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目前该网站共列出707项业务,其中的640项可以在网上受理,提供2000多个可供下载的表格。近期,上海开始执行新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向社会主动公开除保密以外的各种信息。

2001年,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南海以此为契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应用这个核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全民培训、广泛应用”。目前,政务光纤网络已连接南海所有的17个镇(街道)和224个行政村,并对整个政务网络的互联网出口、网络安全、病毒防护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已有60多个系统在政务网上运行,各类应用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机关部门,其中半数以上应用了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的成果,运行于安全平台之上,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

邯郸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创意新、基础扎实,有自己的特色。他们遵循“不求超前、但求实用”的原则,坚持统一机构、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三统一分”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这种经验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

总之,近几年是电子政务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而且这种势头将会在三到五年内一直保持下去。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取得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1、 对电子政务缺乏理性认识

国内的一些电子政务方案非常宏观,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面,可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这些总体性的框架建设,项目涉及面铺得很大,却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恰当的定位。面面俱到的整体性方案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效的做法是:选好一个最能取得应用效果的具体项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一个项目成功了,再来扩展。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非常危险。

2、 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电子政务统一标准,是产生这些“信息孤岛”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通过出台宏观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来规范和统一现有的标准。但由于我国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差别较大,在国家标准的宏观指导下,还应该制定地方标准和部门标准。另一方面,国家应鼓励具有一定技术实力

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为电子政务建设出力。在标准完善、改进和制定工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厂商开发的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规范,使之成为部门和地方标准的一部分。

总之,标准要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促进标准发展。

3、数字鸿沟问题

数字鸿沟,一般也被称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数字鸿沟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现象,由于经济水平的差距和区域特色的不同,它广泛地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国的不同地区之间。我国也不例外,城乡差距明显,沿海和内地的地区差距显著,某些落后地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数字鸿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那么,我们怎样去跨越数字鸿沟呢?

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因为年龄、地域、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信息化不仅要覆盖年轻人群,更要覆盖中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民,尽力满足弱势群体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第二,加快电子社区建设,为广大公众提供廉价、便捷的上网平台。

最后,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去服务于公众。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基于不同的客观条件,网站、广播、电话等多种手段可以让公众自由选择,争取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

4、电子政务不能搞无米之炊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我们要利用电子化手段,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建立健全基础性、战略性的政务数据库。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实在的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预测

展望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1、设立政府CIO

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都说明,电子政务必须实行法人负责制。对于投入巨大的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有人对其承担法律责任。没有法律责任人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无法减少或防止投资风险。电子政务的法律责任人就需要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来担任。

可喜的是,就在目前国内为是否设立CIO职位而争论的时候,有些地区已经开始了政府CIO的试点工作,虽然范围很小,但我们相信成功的效用会带来星火燎原之势。

相信今后我国会全面实行CIO制度,大力培养政府CIO,一大批CIO会相继涌现出来。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复合型人才,是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直接对行政一把手负责,并接受上级CIO的业务领导。CIO通过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结合,负责主持建立面向政务的应用系统,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工作。实行CIO制度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电子政务高绩效可以理解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目前我国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促进体系的尽快形成。

在这个针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中有许多的指标,比如量化的指标,办事时间的缩短、办事程序的减少、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最根本的指标还是“公众满意度”。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程度是电子政务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得到公众认可,才能证明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成功。

3、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公务员决不要认为,仅仅熟悉政务,了解电脑、网络的使用,就可以从事电子政务的工作。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应该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

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尽如人意的。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够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术的公务员在一个完全量化的电子技术环境中工作的尴尬与无奈;而一个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的顺畅。政府具备这样的人才结构,对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将会成为可能。所以,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先行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

五、结语

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

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当代通信)

第四篇: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班级:09审计2班学号:090101200212姓名:胡晨恺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一些新的概念也很快产生。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关键字:电子政务;存在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 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造成对政府政务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要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施。实际上,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

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

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

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

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

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

过和公开发布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

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

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

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

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

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

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

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

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四、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一)观念上的误区

(1)OA就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

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而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

(2)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

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能仅仅被动地停留在指令的执行层面,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可谓认认

真真走了过场。

(3)电子政务是一种补充

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心理上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

礼。

(4)项目资金应用于购买设备

“轻调研重上马”、“轻计划重实施”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资金无

法首先用于调研、计划、培训等基础性准备工作

(二)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

(1)“死库”资源开发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原始信息多,加

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信息多,电子载体方式

信息少: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止状态的信息多,动态反馈的信息少。

(2)“信息孤岛”现象

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网络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

理并存”的网络体系,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逐渐形成了网络分离和条块

分割的局面。

(3)网站信息陈旧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

(三)发展不平衡

(1)数字鸿沟

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无法上网利用信息、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社会弱势群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软硬件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绝大多数社会低收入家庭不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享用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物品”。

(2)地区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

(3)部门不平衡

对许多机构而言,对上网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网上的办事渠道,是它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四)短期效应问题

(1)急功近利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

(2)忽视整合

目前,在没有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网络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一些机构就开始急着上新的信息化项目,许多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又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

(3)不重维护

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在做电子政务规划时,重视工程建设投入而忽视系统运营维护。

(五)资源浪费现象

(1)重复建设

由于存在一些体制上的弊端,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了大量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盲目仿效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2)缺乏调查研究

许多政府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对自身所处的综合信息环境缺乏了解和评估,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脱离本部门实际和客观环境,引起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等问题。

(3)缺少统一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为“三网一库”(办公业务网、信息资源网、社会公众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体系。以往的信息建设不重关联,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以致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应用。

(六)法律法规滞后

从总体上说,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规定,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有的甚至与电子政务的发展相抵触。

(七)网络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党政机关的重要文件,其中有些内容甚至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而且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如果因为电子政务系统瘫痪而造成业务流程的停顿,带来的损失和波及的范围将会非常巨大。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

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需对以上问题逐步解决并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六、结束语

近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目前,从政府官员到社会公众,从企业老总到新闻媒体,“电子政务”一词的点击率居高不下,反映了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热情与期盼。

从长远来看,走信息化之路是电子政府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传播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所以必须适应这个大潮流,建立我们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以便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越男,王立清,政府网站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国脉电子政务网,对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现存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2010年10月21日

第五篇: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

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电子政务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拓展了全新空间, 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变,因此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行政体制

1

浅谈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能力,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要素之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同时也更具备了进一步改革的思想基础、方向指南与技术准备。作为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典范,电子政务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共识,为实施电子政务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近两年来,有关电子政务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会一直是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会展经济的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同;许多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国

2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以及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在一些地方,电子政务开始进入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城市社区,成为政府与城市居民进行沟通联系的新桥梁。

二、电子政务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推进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理担任,副组长由中央和国务院其他主要领导组成。如此高规格的领导组成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顺利进行。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召开了3次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工作会议。2001年12月25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做出了“建设信息化政府要先行”的重要决策;2002年7月3日召开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03年7月召开的第三次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导意见》更是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具体建设任务。

第三,在重点业务系统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开始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对“金”字工程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且将“金”字工程从原来的 3个增加到12个,但是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却未

3 做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尽管如此,由于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体现地方政府形象,服务内容包罗万象,面向社会的各个群体,因而特别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得以突破“政府上网工程”的弊端,开始向综合性、服务性、交互性转变,逐步地层现出电子政务的“为民服务”的本质特征,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2003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亮点是,一些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软环境开始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将获得法律保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作为电子政务基础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方面取得了进展。

有望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提供技术规范。 电子政务即将获得法律保障。

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在2003年年初出台了《国家公务员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培训大纲(试行)》,这将有助于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的培训,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五,电子政务与IT产业的互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市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3年,中央政府的电子政务采购金额达到350亿,其中硬件支出250亿元,软件支出45亿元,信息服务支出达到55亿元,对

4 IT行业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IT百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仍然比去年增长69%,软件营业收入总额增长 87%。

第六,学术界在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些学者应用IT技术与行政管理学理论,结合电子政务的自身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电子政务的理论模型,试图为制定适合国情的电子政务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姜奇平应用美国学者雷各斯的行政生态学理论,研究一国的行政环境对实施电于政务的影响,指出,我国当前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助于建立“双棱柱型”的行政模式。第一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工业组织方式的过渡;第二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

李广乾通过研究政府门户网站的特点与类型,揭示了政府门户网站对我国未来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影响。李广乾还应用面向对象的软件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地构建了“电子政务对象”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子政务分析框架。此外,一些学者还从经济学和法律等角度分析电子政务问题。这些都从不同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这两年来,尽管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了。恰恰相反,由于“数字鸿沟”以及各种体制的障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根据联合国“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

5 查,在173个成员国当中,我国排在第74位,只在中等水平。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还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问题。

当前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难点:

1.电子政务一体化即业务关联性较强的政府信息化系统之间的一体化。标准不统

一、管理流程不畅通等,是企业电子商务建设中的老问题,如今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依然存在。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复杂,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并将给未来全国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构成极大障碍。

2.数字鸿沟的出现同样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建设。随着政府“E化”的加深,电子政务反而可能进一步强化社会不均,因为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是那些无法上网、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弱势群体。若数字鸿沟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有可能加大贫富分化,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出现。而尽管我国已经拥有1.11亿上网人口,数字鸿沟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3.电子政务计划成功率的低下同样困扰着建设者。作为一个新兴项目,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初期,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也还在探讨之中。这就使得即使是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或事务处理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了。如何提高电子政务项目的成功率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大滞后 :

6 1.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认识滞后。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子政务的推行,打破了原有政府的金字塔之间的界线,构成了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传统政府的金字塔式结构改变成平面化、无中心的网络结构,网络中没有权威,行政机关原有的领导权威受到严重挑战。政府官员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事实上,人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人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2.电子政务统一规划滞后,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我国相对滞后,既缺乏宏观规划,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系统内自上而下的纵向推动;一种是地区内横向推动。从理论上讲,可以大大加速我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但是,如果两者之间缺乏协调,那么最终就会产生严重的兼容性问题。还有,技术标准上的条块分割,是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突出问题。

3.对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明显地滞后于电子政务实践。历史上几乎每一项重大科技进步,都是以理论上的突破为基础和先导的。电子政务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问题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政策上所存在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政务本身的发展。目前,理论的研究工作已经明显地滞后于实践。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的

7 实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从发展现状来看,今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电子政务将继续保持当前这种较好的发展势头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十五”期间我国将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由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因此许多地区势必要加大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投资力度。对于那些电子政务已经有所发展的地区和部门来说,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也将要求它们增加新的业务系统的硬件与软件投资。总之,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以电子政务为龙头的信息化将使 IT产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其次,信息资源整合将成为未来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重点 无论是原先的“三网一库”的政府信息化发展目标还是《指导意见》的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都对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第三,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将沿着两条主线展开,政府门户网站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一条主线是,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业务管理信息化将继续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中央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以加强对经济领域的监管。

第二条主线是,随着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的形成,地方政府在门户网站建设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所谓分久必合,“金”字

8 工程对管理效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短期来看,“金”字工程自然会提高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及其业务特色;但是,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金”字工程也势必会对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业务协调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毫无疑问将提上议事日程,政府门户网站则是实现这种整合的必然选择。

由于地方政府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主体,因此这就意味着,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变。

第四,实施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将因此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将要求电子政务获得其他方面的法律地位和保障;从而促使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网络安全、电子签章、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早日出台,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将因此得到改善。

第五,电子政务将成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向,电子政务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拓展了全新的空间。

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上,政府形态经历了专制型——管制型——管理型——服务型等几种。未来政府的理想目标是: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心,形成所有资源的无缝集成、零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即时反应的管理体系。服务型政府的模式是,EG—G:电子政府—政府;EG—B:电子政府—企业;EG—C:电子政府—公民;EG—E:电子政府—公务员。根据这种模式,电子政务的实施,除了要解决信息收集、过

9 程建模、系统集成、安全保密技术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政府职能要做相应的转变,要公开公共信息,尽量公开政府部门掌握的、目前尚处于封闭状态的大量公共信息,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要规范业务流程,明确每项业务所包括的内容及程序,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随意性;要加强相互沟通,通过网络纵向及横向的信息同步更新,防止各个部门成为信息孤岛;要讲求实用有效,在认真做好系统分析及设计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一)外网中电子政务实际应用网络的建设将是今后的重点。在门户网站已基本建成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点将逐步转向应用网络的建设上来。国家“863”计划“中国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课题组组长许光建教授认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设备阶段、基础网络建设阶段、应用环境建设阶段和系统链接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实现了在一个政务体系内应用的纵深发展,但是各政务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还远未实现,不同政务环境间尚需有效的整合,系统链接将是中国电子政务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专网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焦点,也是今后政府加大投资的主要领域,应当引起各服务厂商的重点关注。目前我国的外网建设已基本结束,而内网(局域网)仅仅实现了联接到互联网,大量信息资源库建设尚处于空白阶段,内网的很多功能都无法进行。而各地的政府网络的联接存在很多问题,中央政府网站和地方政府网站、地方政府各部门网站之间几乎是互不联接,严重制约了全国电子政务业务的发展,这正是因为电子政务专网目前几乎处于空白阶段,

10 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站缺乏有机联系所造成的。

(三)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和政府行使公共职能的要求,进一步设计我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加快推进中央政府已定的建设项目,边建设边发挥效益,要在整合外网平台、建设门户网站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项目要稳步推进;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办法,使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振兴我国信息产业密切结合,促进创新能力增强,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运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研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机制。

电子政务肩负着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使命。要以技术创新推动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目前来看,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追踪的潮流。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有一些普遍的动向值得我们注意:改革现有的行政程序;充分运用信息手段;重视建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致力于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等。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的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地流动,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机制不好,资金、技术、人才就会向更有利的国家与地区转移,可见,政府改革已经成为了争夺世界资源的一种手段。正如国务

11 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所指出的:“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而不是电子,电子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的政务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在于手段,更在于体制。要解决这个问题,改革才是关键。”要真正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就要与行政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通过改革来克服原有体制的缺陷,实现政务改革与信息技术创新的结合与相互促进。一方面是技术手段的创新直接支持了体制改革展开,另一方面则是改善了的体制环境反过来又对技术创新及效能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与促进作用。

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国情所期待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服务型的、高效率的政府,是一个决策科学、行动有力、响应迅速、技术先进的政府。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显然并不轻松:在革除原有弊端,加强自身调控能力的同时,又要注意不压抑民间经济自身的活力;在对外注意合乎全球规则的同时,又要对内创造性地推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对各国政府的确已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如能抓住电子政务所带来的“方法、手段、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契机”,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升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使我国政府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的高度重视下,电子政务在新世纪必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2年7月3日

《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2003年7月 联合国“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政务材料分析下一篇:恶搞诈骗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