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危机管理论文

2022-05-08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档案馆危机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网络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入使档案馆外界环境及内部诸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得档案馆运营与管理中“危机四伏”,危机管理的水平将会影响到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档案馆普遍存在的管理危机、资源危机、档案实体及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危机、服务危机提出了一些危机应对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效果,促进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档案馆危机管理论文 篇1:

档案馆危机管理初探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们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巨大便利。而作为信息时代准确信息的可靠来源,档案馆也无法避免各种危机的困扰。种种迹象表明,危机管理已经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档案馆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危机爆发引起的不可测的后果,很可能给档案馆的形象、声誉等带来巨大损失,使档案学的学科地位继续边缘化,不利于学科发展和档案人职业地位的提升。因此,进行档案馆危机管理研究势在必行。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档案馆危机

档案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它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都是广泛的社会群体,一旦危机发生或者突发事件到来时不能及时采取应急方案,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将十分巨大。目前主要存在的档案馆危机有:第一,服务危机。由于经费紧张,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发挥。档案馆提供的服务和读者利用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读者对档案馆的服务项目诸如查阅政府公开信息等项目知之甚少。另外,由于财政支出不足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弱化。

第二,人才危机。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档案馆人才的专业化程度并不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档案馆是为领导或引进人才安置家属的地方,甚至是“老弱病残的收容所”,虽然此言有失偏颇,却也说明了专业人才的缺乏。另外,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档案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和其他行业相比也存在差距,这些都造成了人员构成中专业人才匮乏,而本专业的毕业生也很少有人愿意直接选择到档案馆工作。

第三,自然危机。自然危机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对图书馆的影响,包括火灾、地震、大规模爆发的流行性疾病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虽然并非由人力可以控制,但通过制定严格的危機应急预案和恢复预案,加强对日常管理的重视,则可以尽量降低灾害对档案馆的影响。

第四,技术危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拓宽了档案馆服务的范围和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档案员的工作量和负担,甚至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资金和管理压力,也使利用更加方便。但是“福兮祸之所伏”,在我们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时,不得不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系统将面临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网络安全问题,馆藏资源面对着被非法窃取盗用的危险;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速度以指数计,快速更新的软硬件设备又增加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和资金压力。

二、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危机意识亟待加强。危机意识是防御危机的前提和保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比危机处理更重要的毫无疑问应该是危机的防范。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危机意识的培养,使馆员和管理者都树立危机意识,是应对危机的第一道防线,也只有具备了危机意识,才能及时对潜在危机和危机征兆做出反应,进而做好预防危机的准备。

第二,行业协会的管理协调作用发挥不够。

第三,缺乏危机总结评估制度。危机的防御是危机管理的重点,但危机的解除却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的终结。如果只是满足于对一次次危机的解决,而忽视了对危机处理的经验总结和产生危机的原因分析,并从中吸取教训,就会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奔命的情形,对档案馆管理理论和实践也不能起到经验借鉴和理论总结升华的作用。良好的危机总结评估不仅有助于避免类似危机事件的产生,也能够为有效地制定档案馆危机管理计划提供案例支持和实证成果。

三、应对档案馆危机管理的举措

对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探讨,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做而论道”代替“坐而论道”。重视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重。只有实证分析没有理论探讨的研究必然无法迈向新的高度,得出理性的结论进而指导实践;而在忽视实证分析的研究过程中,理论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博观约取,化为己用。危机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公共管理等领域中的研究起步早、发展快,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因此,在档案危机管理研究中,可以跳出学科的界限,博采各家之长,融入到档案馆学危机管理研究之中。

第三,平衡发展,术亦有攻。今后的研究中还应重视对危机管理系统软件的建设开发。在本领域的研究中,技术研究和人文精神缺一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可取,这两者本就是唇齿相依、互为支撑的关系。

第四,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危机管理中对危机预警的研究亦应受到重视,包括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危机评价指标的划分、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应用等。

(作者单位:郑州市档案馆)

作者:杨锦锦

档案馆危机管理论文 篇2:

档案馆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网络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入使档案馆外界环境及内部诸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得档案馆运营与管理中“危机四伏”,危机管理的水平将会影响到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针对目前档案馆普遍存在的管理危机、资源危机、档案实体及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危机、服务危机提出了一些危机应对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效果,促进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危机管理管理危机资源危机服务危机

Research on Archives Crisis Management

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引入,各种档案管理系统的生成及普遍应用以及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等理念的深入人心,档案馆一方面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导致档案馆在档案馆管理、资源建设、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档案馆服务等方面“危机四伏”。

一、档案馆危机及其管理

档案馆危机是由于档案馆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一种由不平衡而引发的矛盾状态,往往表现为对档案馆生存与发展带来威胁的事件。这些看起来“突发”的事件都要经历一个档案馆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运作规则、发展秩序由常态到异化、裂变的过程。因此档案馆应以系统的视角全程管理的观点协调系统结构和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从而达到防止危机、优化系统的目标。[1]如解决档案馆的服务危机,需要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Web2.0技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档案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等都纳入到考虑之中。虽然近年来档案馆的危机事件大多表现为库房及档案实体面临危险,但任何档案馆外部环境与内部子系统的不协调都可能导致档案馆危机。档案馆危机既存在于与外界环境或相关组织的不平衡或冲突中,也存在于档案自生成到流转至档案馆的整个过程中。据此,本文将档案馆危机归纳为四类,即管理危机、资源危机、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危机、服务危机,各类危机及其简单描述如表1所示:

表1档案馆危机类型及其描述

二、关于档案馆危机管理的认识误区

档案馆危机管理,就是针对档案馆在运营管理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进行事先防范、事中反应、事后及时妥善处理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第四部分为“建立健全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涉及到加大安全保密执法检查、建立完善档案安全应急管理制度、改善档案保管保密条件、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异质备份保管、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共五个方面。[3]可见,档案馆危机管理已引起了普遍关注,但由于档案馆自身结构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对档案馆危机及其管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

(一)档案馆危机管理是全面管理而非局部的管理

档案馆与外界环境或相关组织的任何不平衡或冲突都可能导致档案馆危机。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展览等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疏忽或处理不当也都可能引发危机,制定危机预案以及处理危机时,应系统分析和统筹安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外,危机管理是档案馆的重要管理职能,是一项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决策非程序化的管理过程,有效的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培养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设置危机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馆管理制度、妥善安排危机管理的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只有全面地为危机预警和处理做好各种安排,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档案馆的危机管理是全程管理而非某一阶段的管理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危机从出现到结束过程有不同阶段,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危机管理需要按阶段确定工作重点。档案馆应根据各种征兆来辨别危机,并着手处理。许多档案馆投入大量精力于危机后的救治及恢复工作,殊不知,有些损失本可以避免的。档案馆危机管理应是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处理的连续链条,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等于危机后的救治,也不仅是危机前的预防。

(三)档案馆危机管理是全员管理而非某部门的管理

危机管理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将其纳入到所制定的法规、制度、方针、政策中。档案馆领导者是危机管理中主要的管理主体,领导者的危机意识、创新管理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对技术发展和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决定了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有效性。档案馆工作人员是档案业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合、组织、提供利用,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正确操作各种信息系统,时刻注意保护档案实体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营造有益于危机管理的组织文化。

除此以外,档案馆危机管理还涉及档案界研究人员、学术团体、学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有关政府部门、电信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实现这些主体在分工基础上的通力合作是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基本策略。

三、改进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档案馆管理危机的管理

管理危机是由于档案馆管理水平落后,思想意识保守,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利不明确,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缺乏可供借鉴的标准等原因而造成的危机,[4]实现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首先,提升战略规划水平。战略规划是在全面了解档案馆所处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面向未来的使命、远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提升战略规划水平,档案馆应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准确定位,即根据本馆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服务能力、馆藏状况、研究与开发能力、设备与财务状况、档案馆外部环境特征等,制定其长期与短期发展目标。二是在战略规划中要突出数字资源管理开发与创新档案馆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强化评估体系,监督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以确保其战略目标的实现。

其次,创新档案馆组织结构。传统的档案馆组织结构,是根据档案在档案馆的流动而进行的分工,因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而不免会存在重复劳动、责任推诿现象。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机关档案机构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5]创新组织结构是在档案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对档案馆组织结构进行的改革,使档案馆成为一个紧凑、富有弹性的组织。

最后,完善管理制度。“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档案馆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档案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档案馆所面临的管理危机、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危机、资源危机、服务危机等都需要通过制定、执行完善的制度而减免。

(二)优化档案馆资源危机的管理

首先,优化馆藏资源建设。一方面,综合档案馆、高校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城建档案馆等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在资源建设方面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档案馆应根据本馆定位建设馆藏,如综合档案馆作为社会记忆保存的主要场所,其资源体系也应是多维的,要能反映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应将数字档案资源与传统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大量档案以电子邮件、音(视)频等电子形式生成、传输、利用,这些记录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在构建社会记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喜的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在上海、青岛等地的档案馆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其次,完善档案组织存储效果。组织是使档案资源程序化的过程,是其可用的前提。档案组织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和利用档案及其价值,然而,大多数档案组织是专业性有余而可用性不足。笔者在访问国内大多数档案信息网站时发现,各档案馆能够从多个角度组织档案信息,进而提供多个检索途径,如分类号、档号、关键词、责任者、发文时间等,但这些组织方式无不是从档案工作的角度出发,很少用户能真正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更别说利用这些途径检索档案了。因此完善档案信息组织效果,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从完善馆藏分类体系、优化档案著录效果、优化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采用XML等资源描述方法等方面入手。

(三)优化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危机的管理

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是档案馆赖以存在的前提。近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致使库房及档案实体遭遇灭顶之灾的事件已不罕见。病毒、黑客、不正当操作等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有时也是致命的。应对这些危机,档案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安全建设。档案馆建筑设计及分区布局必须严格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以及相关标准进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适应的防火、防盗、除尘、加湿、空气净化等设备设施,做好日常的防护工作,确保各种形式的档案在保管、利用等过程中的安全。

其次,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信息系统环境下,档案著录、档案检索、原件的批量扫描与批量挂接、鉴定销毁等业务活动中有一大部分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档案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还会增强。因此,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保证机房的安全。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中,根据机房所承载服务的重要性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对各级机房制定明确的设计规范。档案馆应为本馆机房选择合适级别并严格执行设计规范。除此之外,还应从机房选址、机房抗震防洪、防雷电、电磁屏蔽、通风、供电、防火、排水以及安全保卫系统等方面确保机房的安全。[6]第二,保证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通信设施等硬件的安全。除了要采用质量合格的产品外,还必须要做好日常的监测、维护工作,以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三,保证软件系统的安全,可以从定时升级、杀毒、合理划分使用权限、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用户培训等方面入手,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行为对管理系统造成的损害。

(四)优化档案馆服务危机的管理

为了避免在网络时代惨遭淘汰,档案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首先,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档案在支持决策及业务运营方面价值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条理化、精细化的品格、较高的沟通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应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多维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素养及沟通能力,主动将档案信息及信息产品推送出去,实现档案多元的价值。在天津、浙江等省市实施的《天津市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实施办法》、《浙江省档案管理岗位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等规定,就有利于提高档案实践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及理论素养。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数字环境下,用户需求个性化越来越强,但档案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若能将日前较流行的微博、微信以及一些即时交流的方式整合到档案馆服务体系中,必将大大拉近档案馆与用户的距离。另外,档案馆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目前档案馆大多是通过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实现的,这些方式的受益人群有限。而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档案信息网站是履行其教育职能的重要阵地,如在NARA网站中,有“数字化教室”这一板块,并根据用户类型(如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军人等)提供不同的内容,这对我国档案馆服务领域的拓展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综上所述,当前档案馆的生存与发展是“危”与“机”并存的,全面、深入分析由于外界环境及内部诸要素的变化导致的档案馆的管理危机、资源危机、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危机、服务危机是档案界不可回避的问题。有效的危机管理不仅能减少或避免危机事件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人员的损失,更有助于迎来档案馆在数字时代的华丽转身以及档案资源的大放异彩。

*本文为2014年度河北省档案科技项目(编号:2014-R-1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6]周金龙.数字时代图书馆危机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2,17,47.

[2]宗文萍.档案危机管理.办公自动化杂志[J].2010(10):16-18.

[3][5]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EB/OL].[2014- 10- 14]. http://www.saac.gov.cn/zt/ 2014-05/04/content_44880.htm.

[4]张美芳.档案馆危机预防评价体系的构建[J].档案学研究,2013(4):77-80.

作者:锅艳玲 边晓琳

档案馆危机管理论文 篇3:

国外图书馆应急培训的特色和若干方法

摘 要:应急培训在图书馆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外图书馆的应急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受众广泛、培训内容全面、培训规范标准和培训合作协同等特色。国外图书馆开展应急培训的主要方法包括普及应急知识、开展专业教育、情景模拟演练、真实案例分析等。

中图分类號:G251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图书馆;应急管理;应急培训

Graham Matthews在其著作《图书馆和档案馆危机管理》中指出,应急管理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收集信息,识别潜在的危机,根据预测出现的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救助措施的方法[1]。从全球范围看,图书馆对危机事件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系统性研究与实践探索。迄今为止,许多国家的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应对危机事件的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富有特色的运行机制。一般来讲,应急管理包括准备、响应、控制、恢复等环节和阶段,其中“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提出预防措施和前瞻性地制订应对方案,这直接决定着应急管理的成效。应急培训是“准备”的核心内容之一,要使应急管理的战略思想、规划、原则、措施等得到贯彻执行,图书馆必须通过持续的培训活动提高馆员和读者的应急意识、知识水平和应对危机的实战能力。

1 在图书馆开展应急培训的目的

1.1 增强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应急意识

人们之所以能够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某种事态的重要性,给予积极关注进而采取应对措施,是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入体会到该问题或事态与自身利益有密切的关联性。同样,要使馆员和读者接受、配合应急管理,并主动实施应急管理,图书馆就要提高馆员和读者的应急意识,增强应急管理的观念,这就是应急培训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例如,澳大利亚北领地图书馆强调提高图书馆员的应急意识并加强应急培训,如适当控制湿度、光照和温度,减少灰尘,预防虫害等,正确存储资料,提高馆员保护馆藏的能力;提高馆员对周围环境和馆藏资源的熟悉度,遇到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向管理者报告。北领地图书馆应急管理小组开展了内部培训课程,并将其作为馆员个人发展的一部分,小组成员将会有机会参加外部的应急管理培训[2]。为了判断馆员的应急意识水平,国外有的图书馆专门将“馆员准备”作为应急管理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便通过调查研究,改进应急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1.2 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应急响应速度

“快速反应”是应急管理的要旨和评价应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建有内部沟通和应急培训战略,实施应急知识管理,所有馆员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见解完善风险管理框架,提升图书馆的应急响应速度,这对馆员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3]。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协会在其编制的《危机快速反应指南》中指出,危机应对行动要快速,要为处理危机赢得时间,必须保证行动的有效性。该指南把处理危机时涉及的几个关键部分汇集在一起,要求馆员在危机面前理智、快速地思考问题,采取正确的抉择[2]。图书馆对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是为了防范“贻误战机”,失去控制危机事态持续发展、危机后果不断扩大的最有利条件。完善的应急培训是长期的和连贯的,而非临时的与短暂的,图书馆和读者在不断接受培训中对危机信息捕捉的敏感性、对危机风险评判的准确性、对危机事件反应的迅捷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1.3 使馆员和读者掌握应急流程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认为,必须对图书馆员工进行专门的灾难反应与恢复训练。该馆的危机预案在设置员工“灾难应急训练科目”时特别强调,为了帮助员工了解有关灾难常识的信息,图书馆应把“馆藏灾难预案、馆藏灾难反应策略、有关灾难知识的相关文章”等内容放置在本馆的主页上,并要求对每次训练的具体情况(如训练的日期、地点、参加的人员、训练科目的内容、训练时体现出来的优缺点等)认真记录[4]。美国国会图书馆、丹佛公共图书馆等定期对馆员、读者组织防灾演练,使他们熟悉应急程序和方法,冷静、有序地进行相关处理工作[5]。提高馆员和读者的应急意识是为了最终增强图书馆的应急服务能力,因而必须通过应急培训使馆员和读者熟悉和掌握应急管理的流程、步骤、方法及各环节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保证在不同的危机事件状态下处置措施的科学、合理、得当与有效。

2 国外图书馆应急管理培训的特色

2.1 培训受众广泛

从应急管理角度看,读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组织都是图书馆的利益相关体,其应急管理意识水平和应急能力对图书馆预防和化解危机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这些主体涵盖于应急培训的受众范围之内。例如,智利国家图书馆让所有的馆员和读者都参与到“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广大读者和图书馆共同探讨相关方案,将方案成果向读者公布, 听取读者的意见并进行修改[4]。澳大利亚高校图书馆联盟应急管理小组还对学生读者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主要包括风险的判断、对危急情况的响应以及指导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保存等[6]。新西兰公共图书馆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重视提高读者的应急意识,举办多种类型的危机事件演练,开展各种安全讲座与培训[7]。除了以图书馆为基地对读者等开展应急培训,美国国家图书馆、爱尔兰国家图书馆等还主动走出图书馆,深入社区、厂矿、学校、商场、医院等开展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培训。

2.2 培训内容全面

应急管理是人类在长期危机应对中形成的一门科学,具有完善的理论架构和体系化的实际操作规范。因而,图书馆应急管理培训的内容要系统化,并在此前提下做到全面和具体、概略与详细、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使馆员、读者具备能够应对所有常见危机事态的能力。例如,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应急预案分为危机控制管理、风险评估、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反应与灾后恢复等六大部分[4]。按照耶鲁大学图书馆的《灾害响应计划》和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防飓风计划》,其应急培训内容非常具体,不仅包括如何避免灾难、减小灾难损失等防御措施,还包括详细的灾害处理方法和程序,以及灾难发生之前的准备工作与灾后的恢复措施,可操作性较强[8]。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对馆员的应急培训包括风险意识、采购、业务连续性、政策制定、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项目管理等内容[3]。

2.3 培训规范标准

标准化是国外图书馆应急培训的突出特点之一。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在开展的“Conservation Online”(CoOL)应急预案项目中按照标准化应急要求开发培训课程,培训的课程体系既确定又可进行动态调整,可以根据馆员、读者等不同受众实现模块化、单元化组合教学[8]。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館根据AS/NZS4360风险管理准则设计应急培训内容,对馆员、读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开展程序化、系统化的应急培训[3]。新西兰绝大多数图书馆按照其国家消防局发布的《建筑消防设施操作指南》制订应急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德国,有的图书馆取得了政府教育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的授权,对馆员、读者等开展梯度式应急教育,按照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进行循序培训,培训顺序不得打乱,学员可以获得不同等级的培训证书。标准化是应急培训正规化、持续化的前提条件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培训乱象和“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的发生。

2.4 培训合作协同

图书馆既非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又不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缺乏应急管理的专门人才和其他相关应急资源,往往无法针对馆员和读者开展专业化的应急管理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只能通过合作与协同的方式,寻求外部应急管理部门、专业救灾团队和专门的应急教育机构的帮助。例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图书馆与著名的RMSS公司合作,将部分应急培训任务交给该公司完成[6]。新西兰公共图书馆在应急培训中的合作伙伴除了其他图书馆、图书馆联盟,还广泛涉及政府、企业、大众媒体、学术研究组织等[7]。在美国,图书馆则更注重与高校合作开展应急管理培训,一方面通过合作使图书馆有效地利用了外部资源,从而解决了应急培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使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专业救灾团队、高等学校等对图书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这些部门和机构介入图书馆应急管理培训的积极性。

3 国外图书馆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若干方法

3.1 普及应急知识

应急培训最简便、实用而受众广泛,且不受图书馆应急专业资源制约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在馆员、读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中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这也是国外图书馆最常用的应急培训方法。例如,新西兰公共图书馆通过宣传册普及应急管理的理念,引导读者进行长时间的规避风险训练,提升读者的危机意识,并鼓励读者将风险意识进行广泛传播[7]。又如,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利用网站、橱窗、电子邮件和智能手机等向馆员、读者推送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知识、应急动态,以及地理、气象、卫生等与危机事态有关的信息[8]。在日本,许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利用“防灾日”“防灾周”,自行举办或与政府、民间救援组织、高校等联合举办防灾知识报告会、防灾演练或防灾新产品推介活动。为了提高应急宣传教育的效果,国外部分图书馆还设计了融应急知识于其中的答卷、竞猜、游戏等有奖活动。

3.2 开展专业教育

部分国家的图书馆注重对馆员开展专业化的应急教育。例如,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专门设立有应急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包括图书馆员、博物馆员、教育工作者、商场员工等)从事应急技术培训和专业教育,开展短期班授课或长期系统性教学,教学形式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又有网络远程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与技能并重”特点。在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的推动下,美国近160多所高校开设了应急管理相关学科或培训项目,培养各层次专业人才,其中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图书馆、博物馆、学校等单位,从事专业性的应急管理工作[9]。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一些图书馆还开展了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原本就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和工作经验的馆员到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接受专业性的应急教育,然后再返回图书馆工作岗位,将应急管理与图书馆业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3.3 情景模拟演练

情景模拟演练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图书馆采用的应急培训方法。例如,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协会在《危机情境下的员工训练》中预设了建筑结构性损坏、水灾、断电、火灾、人为威胁等不同类型的危机情境,用以考察馆员面对不同危机事态时应采取什么措施,其中有若干关键问题可供馆员判断和选择[2]。情景模拟演练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基于可能的突发危机事件情景及后果分析,研究需要紧急处置、减轻后果和预防准备的关键节点,合理选择应急处置机会窗口与分配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应急策划、准备策略以及能力建设的一套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10]。情景模拟演练具有“准危机实战”的特征,使馆员和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于危机状态之中,体会危机事件发生、发展和管控过程,从而发现应急管理存在的不足,预先提出改进措施,掌握应对危机的主动权、主导权。

3.4 真实案例分析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曾推出“口述历史项目——图书馆在灾害应对中的角色”项目,旨在收集馆员在危机事件应对中发挥作用的案例,为馆员未来更好地参与应急服务提供很好的学习素材和案例支持[11]。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保护部门实施了“灾难准备与反应”项目,其内容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档案馆等权威机构授权,详细介绍了欧美国家的20多家图书馆的应急案例,为国际图书馆界提供经验[4]。澳大利亚北领地图书馆的网站上有“故事”栏目,专门介绍、分析、评论图书馆业内和业外的应急案例[2]。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图书馆自1991年以来就用案例的方式研究和推广使用二氧化氯防止文献出现霉菌感染等危机[11]。基于案例分析的应急培训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和枯燥的理论灌输等弊端,由于能够学以致用,加之具有故事性、娱乐性、真实性等特征,成为国外图书馆员最感兴趣和最受欢迎的应急培训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家勇.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6):90-94.

[2] 孙蓓,高波.澳大利亚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3(5):59-64.

[3] 刘丹.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风险管理框架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69-73.

[4] 王磊,高波.国外图书馆危机预案制定现状及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79-83.

[5] 李聪敏,高波.美国公共图书馆危机预案制定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2014(1):98-100.

[6] 王微,高波.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50-54.

[7] 钟芳芳,高波.新西兰公共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87-89.

[8] 王金茹,高波.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18-21.

[9] 陆继锋,曹孟彩.FEMA对美国应急管理教育的贡献与启示[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4):45-53.

[10] 刘景凯.情景构建技术与应急准备能力建设[J].劳动保护研究,2019(10):90-93.

[11] 黄洁珠.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4):86-91.

(编校:崔 萌)

作者:郭丛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应链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体校生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