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

2022-09-13

急性心肌梗死与合并室性心率失常存在紧密的联系, 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要对诱发因素及时纠正。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利多卡因, 它虽然可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症状的发生, 然而却无法降低死亡率;而胺碘酮可以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同时在抑制心室纤颤 (VF) 、室性心跳过快 (VT) 、抢救心跳骤停等症状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因此, 利多卡因的临床效果明显弱于胺碘酮[1]。该院自进入21世纪来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 积累例如大量的丰富经验, 为探讨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分析2011年1月—6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该院接受并治疗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进行治疗观察, 包括病患的心肌酶、心电图、临床表现等内容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 心律失常与发病时间的距离为1~36 h, 除由于电解紊乱或是药物造成心率失常等因素。在这80例病患中室性早搏69例、频发性室性心跳加速8例、连续性室性心跳加速3例;前壁心肌梗死34例、下壁心肌梗死1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5例、心内膜心肌梗死1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40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在35到75岁, 平均年龄 (54.3±4.6) 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15例, 年龄38~78岁, 平均年龄 (55.7±5.2) 岁。

1.2 方法

实验组中的病患使用胺碘酮进行临床治疗。具体做法是:给实验组的病患使用150 mg的胺碘酮用20 m L的生理盐水稀释, 缓慢注射10 min, 然后观察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 时间为15~30min, 倘若室性心跳过速没有转换成窦性心律或是室性早搏依旧存在, 那么可以使用静脉点滴的形式再次静脉注射150 mg的胺碘酮, 滴速为0.5~1.0 mg/min, 胺碘酮24 h注射的量不能>1 500 mg。之后按照患者的病情逐渐减轻用量, 直到只产生室性早搏时, 改为使用200 mg/d口服的胺碘酮, 3次/d, 5~7 d后逐渐减少用量, 一直到每天使用口服的胺碘酮200 mg。而对照组中的病患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 基本操作方法是:第1次注射利多卡因的剂量为50~100 mg, 5~10 min之后可以再做1次, 直到室性早搏消失或是利多卡因的注射剂量达到300 mg, 之后以静脉点滴的形式继续注射, 滴速为1~3 mg/min, 利多卡因24 h注射的量不能>1 200 mg, 倘若治疗无效, 治疗药物更换为胺碘酮。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前, 要对病患的肝功能、甲状腺、血常规化验进行检查, 使用药物期间, 对病患每天进行血压监测、心电监护, 每天对心电图的测量值进行检查。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部进行常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2]。

1.3 治疗标准

没有产生室性心跳过速、室性早搏下降, 两者>70%为有效;室性早搏下降<70%, 依然产生室性早搏或是短频率室性心跳过速为无效[2]。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40例病患中, 有效33例, 无效7例, 有效率为82.5%, 而对照组40例病患中, 有效26例, 无效14例, 有效率为65%, 无效的病患改为使用胺碘酮后, 病症得到减轻。通过对比两组数据, 在有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不仅将已缺血心肌的损伤加重, 将心肌梗死面积增加, 导致心功能恶化, 而且有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 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制止, 将引发心脏性死亡或猝死, 这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必须立即纠正。现在临床中通常采用利多卡因, 但是其作用时间短, 疗效差, 虽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但是胺碘酮则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并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抢救心跳骤停等方面有显著效果[3]。

胺碘酮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有阻滞钠通道的作用可以显著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 但不使死亡率增加, 无负性肌力作用, 导致心律失常作用情况较为少见, 患者的心功能不会受到影响。其对预防和控制致命性室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等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效果[4]。

对来该院接受并治疗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进行治疗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结果发现: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5% (P<0.05)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 胺碘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 可以使用。

胺碘酮的半衰时间长, 其代谢产物都具有脂溶性, 普遍分散在肝、肺、皮肤、心、脂肪等组织结构中, 在心肌细胞中的浓度明显大于血液浓度。静脉血管中胺碘酮可以有效抗颤、防颤。另外胺碘酮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的作用, 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但是能够被扩张血管降低左心房发热符负荷作用抵消, 对心脏的泵功能有较小的影响, 所有适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使用胺碘酮进行静脉注射起效时间快, 大剂量的胺碘酮使用时耐受性能好, 并且起效后可以改成口服继续使用, 预防心律失常反复发作, 所以使用方便, 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死亡率[5]。

综上所述, 采取胺碘酮静脉注射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效果, 这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胺碘酮一般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血压低、甲状腺异常、肝纤维化等, 然而在此次试验中都没有产生, 这可能与临床观察案例少、用药时间短、静脉注射慢等有关、所以, 医护人员应注意对病患进行血压。心电图的检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来该院接受并治疗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患进行治疗观察, 随机将这80例病患分成两组, 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 实验组对患者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 对照组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 2周后观察两组病患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诊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中, 有效33例, 有效率为82.5%, 而对照组中, 有效26例, 有效率为65%,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胺碘酮能够有效的治疗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湘恒, 杨祖福, 王秀刚, 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 2009, 7 (15) :379-381.

[2] 裘健, 李巧春, 李巧华, 等.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21 (5) :189-202.

[3] 粟玉旺, 黄纪文, 冯艳翠, 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25 (12) :337-340.

[4] 刘伟光, 王志芳, 史学军, 等.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4 (27) :289-291.

[5] 吴海雄.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27 (15) :99-1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智能问答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建议下一篇:活用多媒体技术焕发课堂异彩

热门文章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