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2023-01-23

第一篇:高二化学必修二导学案

《渔父》导学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将此文顺畅地译成现代汉语。

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重、难点】

1、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的重大意义。

2、 文中的重点实词(如颜色、形容等)和虚词(为、而、之等) 【课前预习】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名平,战国时楚人。作品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怀王重用,后因小人谗言被放逐。楚国被秦灭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关于渔父其人,自《庄子•盗跖篇》中提到孔子见渔父一事后,即成为后世诗文稗说中的隐逸高士。然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却查无实据。故而屈原江畔遇渔父之事,亦当为民间传说、楚人口碑,本文则应当作为一篇虚拟的寓言来读。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将此文全部照抄,用以赞扬屈原人格则可,用为史实则不可征信。

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到江南后,长期流浪,最后由沅之湘,自沉汨罗。本文以屈原被放逐江南为背景,从篇中“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一句看,文中事件所设置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进入沅江之后,怀石沉湘之前。此时屈原已有以身殉国之志,故而文中屈原的话可当作他的临终遗言来读。 (2)《楚辞》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将“骚体”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特别是《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四章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自主学习

1、伽利略物理学方面――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人)

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等人认识到为了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通过试验伽利略发现和定律。意义。成为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伽利略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伽利略是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性。

3、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牛顿(微积分+经典力学)

A标志:1687年《》 内容: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等。

B特点:以

C影响:科学预见性的威力——(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

D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了

合作探究

1 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自主学习

现代物理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重大革命

1相对论提出的背景?

2、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E=mc2 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时间和空间则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发生“效应”和“效应”。

3、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即时空会发生“空间折叠”和“时间隧道”。

4、意义: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囊括在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5、1921年爱因斯坦因

(二)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量子理论提出的背景?

A.1900年 普朗克(德)提出“ 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B.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 运用

2、影响:A、推动了物理学的新发展――1925年诞生“量子力学”

B

合作探究

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意义?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之所以说伽利略的科学研究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主要依据是A、倡导并开始了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B、论证了哥白尼“日心说”的重要性

C、发现了落体定律,确立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 D、是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2.牛顿提出的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不包括

A、万有引力定律B、加速度的比例定律 C、惯性定律D、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4.之所以说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相对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②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③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④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人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相对论有悖于日常经验

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6.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7.相对论和量子论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是

A、改变了人看世界的角度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思维方式不能绝对化D、使人们有了微观世界的认识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重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

一 教会的禁锢

1、谁是万物的创造者:在知识贫乏的古代人们相信创造了人类肯世界万物。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宣扬创世说,推行精神独裁,受其束缚最大的是(学科)。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 1.早期进化论思想:

提出:19世纪初(法) 内容:观点:原则:

2、科学进化论的创立历史背景?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时间》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进化论思想在欧洲科学界,特别在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是杰出的科学家,是敢于向基督教神学挑战的英雄,堪称“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进化论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达尔文在牛顿之后最终驱走了上帝?

巩固练习

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主要表现为

A、地球中心说B、上帝创世说C、太阳中心说D、生死轮回说 2.生物进化论诞生的标志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圣经.旧约》 C、《物种起源》D、《人类的起源》 3.堪称“生物学领域的牛顿”的是

A、施莱登B、施旺C、拉马克D、达尔文 4.下列关于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伟大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地球中心说 B、引起了生物学的一场革命 C、引起欧洲宗教界的轩然大波

D、引起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巨大震动

5.恩格斯说:“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的进化论

A.冲击了封神学创世说B.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基础 C.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D.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感受高考

1《新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胡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 17世纪初期B 18世纪中期C 19世纪中期D 20世纪初期

2英国思想家斯宾赛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胡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 相对论原理B 万有引力定律C 进化论原理D 主权在民思想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胡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1“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科技上:

2“蒸汽时代”到来的过程 18世纪60年代:

18世纪80年代:

3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 电气革命的出现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阅读教材填下表

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至今) 1表现:

2 互联网出现的过程?

3互联网的功能?

4对互联网的评价?

巩固练习:

1.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是

A、纺纱机B、蒸汽机C、蒸汽轮船D、蒸汽机车 2.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B、发电机的创制 C、电动机的发明D、电能的广泛使用 3.19世纪末,引起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的是

A、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C、发电机制造成功D、电力机车的运行 4.人类进入20世纪后,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水力B、蒸汽动力C、电力D、风力

5.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后,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B.电的发现和电器产品的广泛应用 C.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D.合成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 6.互联网在中国被翻译成

A、互联网B、因特网C、万维网D、信息网

7、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互联网突破空间限制,使世界密切相连 B、互联网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C、互联网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D、互联网缓和了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

6

第三篇:高二政治导学案: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新人教版必修4)

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中政治必修四《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 一·探究

探究点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他死后,崔钰作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并指出他是良马,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只有在突破自我关切的瓶颈,进而关切全人类的福祉时,人生才算真正开始。”

——马丁·路德·金

l.议一议: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2.想一想:马丁·路德·金的这句话表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点二正确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人认为,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4.人们把那些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体称做

“蚁族”。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仅北京

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既然大城市不好生存,为何不回家乡去?

“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也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句话道

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蚁族”群体如何更好地

实现自身价值?

二·知识网络结构

三·考点诠释

考点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

③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科学的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对社会有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它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可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鼓舞人们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奋勇前进。

【例题1】 “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考点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如何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判断人生观、人生价值选择是否科学的根本依据。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观的基本问题,人生价值就是从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都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课时练习二十五

1.马克思说:“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这句话直接表明 ( )

A.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B.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C.人的本质力量是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D.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易卜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③要实现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 ④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③具备了主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奋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2011年1月14日,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颁奖,并向他们表示祝贺。这说明()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统一的

B.劳动着的人是最伟大的人

C.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需要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D.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大多数人的利益

5.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该倡议体现了

()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一个80后女孩在参观了“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全国劳模张秉贵曾经工作过的北京百货大楼后说:“一个人要有所追求。”她的父亲感慨地说:“尽管我和女儿对人生的理解不尽相同,而‘一个人要有所追求’则是共同的看法。”这里的“一个人要有所追求”是指()

A.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B.在实践中自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真正统一,实现人生价值

C.学习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追求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

7.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从对孤寡弱残人士的照顾到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持,从法律援助到心理咨询,无不出现他们辛勤的身影。志愿者们用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人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

A.①②④B.①②②C.①②③④D.①②

8.20ll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温家宝总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这启示我们()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到农村就业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011年8月24日,在黔江区濯水镇蒲花河畔,年仅20岁的土家族小伙子张武松,为救溺水的工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命救人的英勇事迹,在当地流传,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人们在网络上迅速掀起了一番“值不值得提倡”的探究和思考。

从哲学角度来看,你认为“值得提倡”还是“不值得提倡”?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答案:

【例题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对联告诫人们不要只考虑个人,应为大众办事,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本课知识结构

课时练习二十五

1——8CDDABBBA

9. 值得提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张武松的救人壮举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第四篇: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课第二框_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导学案教师版

第四课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使用说明】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四课第二框的,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重点、难点:①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学习目标】

1.识记三个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两个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把握:两个观点(物质是运动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通过学习,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预 习 案】

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

(一)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运动的含义: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

③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

〖方法论〗1.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2.反对将物质、运动分离的唯心主义和静止僵化的形而上学。

(二)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讲的静止,是 一种 。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辩证统一。

区别:①含义不同。

②运动是 的、 的和 的;而静止是 的、

的和 的。

联系:① 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 〖方法论〗1.既承认运动绝对性,也肯定相对静止 2.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

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①客观性: ②普遍性: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原理内容〗: 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革命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注:主观能动性: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①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②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 1.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 2.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 3.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4.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5.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6.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7.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制约(注意: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因而两者不能是相互制约的)

三、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

【 探 究 案 】

一.质疑探究(总体要求:把握设问方向,梳理探究思路,科学运用原理,规范作答)

探究一: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世界上有没有不运动变化的事物? (2)“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绝对精神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观点?

(3)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答:(1)岁岁年年、寒暑相推的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化无穷。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不是“心”的运动,也不是概念或精神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探究二: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答: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而言的;但实际上它们仍在运动(作为地球上的物体,它们是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的)

探究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塌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应怎样评述以上两人的观点?

[答案]:(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说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2)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运动的绝对性,因而否定了相对静止,他的观点会导致不可知论。

探究四:1.简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两句名言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 水往低处流,人们可以利用水利设施引水上山,灌溉农田;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 这说明了规律是可以改造或创造,对吗?

答: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 检 测 案 】

1. (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2. “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 )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 )

①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

③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09江苏高考)《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尽。)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 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 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D. 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7. 为了缓解北方旱情,借助2月下旬的冷湿气流,我国北方各省市纷纷采取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利用云层中的水汽,人工创造成雨。这说明(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B. 人们可以创造规律利用大自然

C. 人们可以根据意愿改变规律趋利避害 D. 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条件为人类造福

8.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建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利因素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 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五篇:高二数学导学案

选修1-1 第三章 3.1.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一、平均变化率:一般地,已知函数y=f(x),x0,x1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记△x=x1-x0,

△y=y1-y0=f(x1)-f(x0)=f(x0+△x)-f(x0),则当△x≠0时,比值y

f(x0x)f(x0)

例3求函数y=

1x

在区间x0到x0+Δx之间的平均变化率。(x00)

称作

x

x

函数 y=f(x) 在区间 [x0,x0+△x]

练习1在求平均变化率中,自变量的增量x()

A.x0B.x0C.x0D.x0

练习2 设函数yfx,当自变量x由x0改变到x0x时,函数的改变量y为(A fx0xB fx0xC fx0x D fx0xfx0

二、典型例题

例1 求函数y=x2在区间[x0,x0+△x]上的平均变化率。

例2设函数f(x)x21,求:

(1)当自变量x由1变到1.1时,自变量的增量x; (2)当自变量x由1变到1.1时,函数的增量y;

(3)当自变量x由1变到1.1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方法总结: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步骤 (1)求自变量的改变量△x=x1-x0

(2)求函数值的改变量△y=y1-y0=f(x1)-f(x0)=f(x0+△x)-f(x0) (3)求比值 yf(x 0x)f(x0)

x

x

例4 在曲线Δ y

yx

1的图象上取一点(1 ,2)及邻近一点(1+Δx,2+Δy)

,求Δ x

课堂检测

1、函数f(x)=

1x

,则f(x)在区间(1,1+Δx)的平均变化率为() .

(A) -1

(B)-1-Δx

(C)

11x

(D)

11x

2、y2x1在(1,2)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A.3B.2C.1D.0

3、在曲线y33

2x

的图象上取一点(1,

32

)及附近一点

1x,

y

y2为()

,则

x(A)

3x3

1(B)

31312

x

x3

x

(C)

32

x3

(D)

x3

x

4、求函数f(x)x2x在x1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5、yx22x3在x2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二升高三数学测试题下一篇: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