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教研论文

2022-05-1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英语教师教研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微课是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背景下的一种新形式的课程,它制作方便,使用方便,其重复播放性给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都带来了便捷。那么,将微课这种形式,能否应用到教师的校本教研呢?可否在校本教研中有效的使用微课来提升老师自身呢?通过微课的特殊类型,制作方法以及不同的理念,引入到校本教研当中,可以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也可以使得师生同时受益。

第一篇:英语教师教研论文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英语教学以及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使得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推进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可以从教师层面、教研室层面、学校层面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校本教研 高职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范玲(1974- ),女,湖南邵阳人,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外语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北京 100083)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课程与必修课程,其教学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引进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学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新的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而校本教研是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1.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实际涉外交际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由于生源质量不高、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和教学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高职英语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生源复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由于中职、中专、技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有很大的差异,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二是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训练,既听不懂也讲不出;有的学生词汇量严重不足,阅读能力较差。三是能力欠缺。高职学生能力欠缺体现在应用能力差,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等。

第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学观念落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方式方法的定位上存在着偏差,教学观念落后,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足,没有认清职业教育的本质,难以适应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二是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的课堂活动大多是为了学生理解、掌握与巩固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也忽略了学生的职业需求。三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职英语教师仍然使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较少使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讲授法为主,较少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三,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教材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可概括为三类:单独使用高职教材,单独使用本科教材,混合使用高职高专类教材与本科教材。虽然近年来高职英语教材建设发展较快,但如何进一步使高职英语教材符合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保编写的教材既突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注重语言的“交际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又照顾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的现状,考虑语言学习的“系统原则”,使教材连贯性强,既实用又好用,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二是教学基础设施不足。《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然而,由于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语音设备落后、资料相对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等,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要求。三是教学模式落后。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定位 “过高、过宽”,其英语教学实质上沿袭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基础”,夸大所谓“知识面”,没有体现高职英语“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也忽略了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四是考核方式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考试形式单一,以笔试为主,往往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忽视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真正意义,难以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面对上述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英语教学亟须改革,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英语教师迫切地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大部分英语教师的学历为本科或硕士,持有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此外,高职院校尤其缺乏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教学和科研水平与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总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教学和科研水平与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许芳梅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有33%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进行科研活动。周燕和刘润清、戴曼纯的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因素。为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职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第三,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提高进修。高职院校不少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太多,根本没有提高进修的时间,更没有精力去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及其所需的技能,这大大地阻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进程。

第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缺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把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突出高职教学实用性的特点。但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是高等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能够胜任基础英语的教学,但由于他们缺少相关学科专业的专业知识,对转而从事“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形成了高职院校目前英语教学欲上不能、欲下无路的难堪局面,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入发展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现状、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所受的局限、高职教材建设的不足、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因素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要保证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拥有一支优秀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是关键。

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推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张雁玲对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50名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校本教研模式实验研究。该实验针对大学教师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案,并确定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增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也使教师的自我发展行为更加自觉。实验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优化了学院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学院教师的科研数量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50名教师对此次校本教研实验研究有很好的评价:90%的教师认为两年的校本教育有效、全面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积累了教学经验,加快了专业水平的提高;80%的教师认为此类活动有助于视野的开阔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该实验提出以“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费用低、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虽然此项“校本教研”的实验对象不是高职英语教师,但其研究结果却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同样可以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师层面。第一,将反思性教学纳入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写反思性教学日记,也可将自己的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进行自我观察与反思。教研室也可对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给予一定的指导。第二,互相观摩听课,对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已有的理论,通过反思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并学习借鉴他人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可取之处。

2.教研室层面。第一,提高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研室可以给英语教师统一配备教育教学系列丛书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第二,科学规划教师学历、职称等,搭建科学的英语教师梯队,科学规划教师所授课程与课时,有重点、有计划地拟定教师培养计划与教研计划。第三,建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俱乐部或工作坊,每月定期举办教研活动,为英语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切磋提供平台。教研室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在高职称、高水平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开展微观、具体、细致的教研活动。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遵循高职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教学,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在参与讨论中进行学习与反思,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不断调整、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第四,提倡合作教学,培养教学合作精神。教研室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以减轻同级同课程教师教学备课的压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对优秀教师的观摩听课活动或示范教学等活动,让大家在实际参与与合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技能。第五,采取 “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教研室可以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学者为英语教师开展相关的讲座或培训,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以增长他们的见识,从而有利于他们进行教研活动。

3.学校层面。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互补,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尝试聘请企业的翻译人员到校进行专业课教学或作为学校实训课的指导教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同时,还要适当安排本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促进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二,设立专项基金,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可尝试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教师进行教研活动,同时,该项基金还可用于给优秀教师提供短期培训或进修的机会。在进行激励的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奖罚分明,确保校本教研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第三,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学术交流,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法的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实际教学能力,破解教学过程中的难题,改革教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建立一支合格的、符合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英语教师队伍是关键。以“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是一条适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操作性强、效果好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顾铁华.从学习科学的角度看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汇,2008(12).

[5]黄启汗.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6]许芳梅.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 (12).

[7]高查请,赵茹.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8]杨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8(12) .

[9]张雁玲.校本教研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7(4).

[10]骆爱风,叶张煌.高校在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07(4).

[11]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2).

[12]吕乐,戴纬华.教学研究: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J].外语界,2007(4).

[13]刘润清.谈外语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14]Schon 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15]Widdowson 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wesity Press,1990.

作者:范玲

第二篇:微课英语教学进行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摘要】微课是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和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背景下的一种新形式的课程,它制作方便,使用方便,其重复播放性给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都带来了便捷。那么,将微课这种形式,能否应用到教师的校本教研呢?可否在校本教研中有效的使用微课来提升老师自身呢?通过微课的特殊类型,制作方法以及不同的理念,引入到校本教研当中,可以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也可以使得师生同时受益。

【关键词】微课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教育的大力投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辅助手段和课外学习手段,在以课改为背景的教育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将“以学生学会”作为制作微课的前提和基础,应用在课堂中的微课往往言简意赅,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微课在课堂上发挥其先进作用的同时,在校本教研中,也可以使老师们在专业发展中获得提高和益处。

一、“知识点解读型微课”为同学科老师打开了思路

“同课异构”是教研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两位甚至是几位老师同上一节课内容的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找到异同点,方便老师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微课应用于校本教研,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了老师。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所用到的方法也是各有千秋。以英语为例,这种知识点解读的微课尤其实用。本人曾经在八年级制作过“初中英语宾语从句三部曲”系列微课,从连接词,语序以及时态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一个知识点,同样,还有一位老师也制作了“认识宾语从句”的微课,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交换微课,相互对比,找到了各自的长处。本人的三部曲系列,步骤清晰,分块讲解层次分明,举例得当,但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的交流,“认识宾语从句”的微课,通过实战题例,融语法与实践当中,更加接地气,如果取长补短,将层次化与实战试题融合在一起,讲练结合,学生就会更加容易学懂这个语法结构,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微课的制作内容,更好地积累了经验。

二、不同的制作方法提升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微课之所以推广普及得快,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的实用性,不拘一格的制作方法更是它的特点。目前的教学微课,主要以电脑软件制作和手机制作两种,但这其中却也包含了很多的创新性。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既可以发现许多华而不实,不便学生使用的微课内容,又可以通过交流,得到更多的新方法。在英语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过词汇关是每个老师所面临的难题,本人最初通过音频来督促学生的听写。通过朗读要听写的单词,学生边听边进行默写,其重复播放的特性,减少了许多的重复劳动。但是在校本教研的交流活动中,发现有的老师方法更加新颖,利用ppt制作的微课完成了单词的听写,有图有音,方便了学生和家长的辨认和订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发现有的老师使用手机录制单词听写的微课,随时随地,而且听写效果更好。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将学习任务分块分层,由参与教研的老师各自承担一部分微课,形成总的系列,既可以减小老师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学生的英语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三、校本教研中的微课,可以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也是课,虽然短小,但教学目标,方法和设计一样都不能少,加之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一节微课诞生的过程,就是老师的一次发展過程,从选知识点开始,思考便一路随行,目标要明确,方法要得当,设计要周全,每一个环节都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理念的检测和考验。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制作,也要经历一个由生到会,由会到熟的过程,再通过教研活动的交流与互补长短,时间久了,随着微课知识和技巧的积累,自己也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些老师从最初的不感兴趣到开始尝试,通过引入英语课堂,让学生得到了益处,这样的成就感一步一步推动着老师继续去钻研和学习。从简单的手机制作技术,到利用电脑软件合成微课,从简单的同声微课制作到复杂的微课配音,老师们在自己微课制作和学生的体验中总结微课的成败得失。在英语教学中,微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一份试卷的听力部分,在找不到源文件的前提下,老师们可以利用音频微课,将听力材料朗读好,播放给学生,使得学生通过微课感受到听力测试的实战性;在英语写作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总结范文的形式配以朗读,使得文字和声音同时在微课中体现,方面了学生的跟读和背诵。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老师们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微课理念层出不穷,集大家的智慧,使得每个人受益,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专业发展途径。微课作为一种新生的课堂教学辅助模式,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学习的方便,将其引入到校本教研当中,是原来微课单方面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加入了老师与老师,甚至是老师与专家这样更为宽泛的关系,在使得学生受益的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同样得到了保证。

总之,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老师发展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将对于微课制作的理念,技巧和推广使用作为校本教研的课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对于微课的掌握。同时,这种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微课理念也使得学生因此而受益,让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2014.

[2]马巧燕,李鹏飞.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探索教研发展新途径[J].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

*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Z2016_189。

作者:郭浩

第三篇:深化校本教研 引领教师成长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理念,教师要通过校本教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亲身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专业发展。而学校的发展也越来越有赖于校本教研。因此加强和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要求和迫切任务。

关键词:校本教研;专业发展;教学理论;教研方式;教研文化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理念,教师必须要通过校本教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自身科研能力的锻炼,所以必须以校本教研来带动教师的科研能力,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专家引领、反思合作、行动研究等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亲身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迫切任务。

一、增加校本教研意识,提升教研热情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专家,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仅仅会教书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师应把研究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对待,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校本教研,自觉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有句话说得好:“站在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二、钻研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研究

在现代社会,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群体,要想获得良好、持续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局限于经验交流会的水平,时间一长,教师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热情。由于教师得不到经常性的贴近教师生活的理论培训,所以他们的研究和交流也就仅限于经验的层次,难以逾越自身,或是由于缺乏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研究主题空而浮泛,致使校本教研陷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校本教研发展的瓶颈。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是难以深化突破的研究。因此,学校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的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教师本身也要主动、深入地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执教水平。

三、拓展校本教研视野,整合校本研究因素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因而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拓展校本教研视野,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拓展校本教研视野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

校本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校本研究有效进行,就要对校本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整合校本研究因素,突破一个个实施瓶颈,达到研究预期的目的。首先,校本研究需与教师培训的整合。其次,校本研究主管校长、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研究人员的整合。开展校本研究,必须充分发挥校长、教师的同伴合作互动以及研究部门、科研机构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组织领导、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四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校本教研与校际教研想结合。校本教研的研究目的应该是促进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它的实施空间却不一定要在本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周边的一些学校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或者说也碰到了不少困难,如果学校之间联系起来,通过一些教研活动进行对话、沟通,那么相互之间的经验就可以得到共享,困难也可能在交流中解决。第四,校本教研与网络远程教研的整合。运用“网上安全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网上沙龙研讨活动”,搭建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探究校本教研方式、注重创新

校本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程式。经过学习探索,我们初步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研究方式有:行动研究,课例反思,骨干教师引领,网络虚拟教研方式等。此外,还有“群体学习”式教研、个案研究、同背景教师组合的教研、教学问题研讨式教研、项目合作的教研等。还有更多的方式需要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校本教研实践中去摸索和创新。

五、构建校本教研文化,让教学研究成为生活常态

学校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工作,其信念、工作方式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只有当学校学习文化为成员所理解、接受、认同并内化为内在价值时,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研成为生活的常态。校本教研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使教师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校本教研已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的一种内在需求,校本教研文化建设也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的关键,教研是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而一旦教研成为教师的一种态度,一种专业生活方式,那么他就会真正走进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崔建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绩效考核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