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学生运用语文的各种场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是在课外。学校开设语文课,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语文,是“授之以渔”。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封闭式”的枷锁,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

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论文 篇1:

结合社会生活,将语文教学变得有血有肉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片面强调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反复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巩固,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不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退。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这种“半截子”人才,怎能在改革开放中参与国际竟争?怎能满足变革之中的社会之需求?又怎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且,我们每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都认真学习过教学大纲,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也都应该深深地明白“大语文”教学的效果。

介于此,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联系社会,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学习庄子的《逍遥游》,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关注了庄子的思想,那种无所待的超脱,在当代社会是否适用,并分析其在现实中的利与弊。

又如学习孟子单元的文言文,在认真总结文言知识与文言现象的同时,不忘和同学们一起思考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没有法律光讲“仁政”是否能整齐社会安定天下?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自有其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二、关注社会,不放过各种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我注意精心组织开展,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高一高二时,我坚持组织学生搜集时事,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演讲。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拔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三、反映社会生活,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联系现实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材料单一,没有现实意义,空喊口号,无病呻吟,这使我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我告诉同学们“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并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如练习写今年高考作文题,有一名同学在自己的文章中强调坚守职责时写到“如果各级官员能认清自己的职责并坚守这个神圣的职责,那么贪官就不会出现,官僚现象也只好销声匿迹。”也许这位同学分析得不够全面,但至少他在思考社会。

还有在练习评论今年的足球盛宴世界杯,一个同学评论阿根廷和德国四分之一决赛时写到:“阿根廷失利,不是没有好球员,是缺乏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试想,一个班级没有协作的团队精神,哪怕学生素质再好,班风也不会优秀,整体成绩也好不到哪里。那么一个国家呢?乃至整个社会呢?……”这位同学从足球联想到了国家,思考到了社会,难道不难能可贵吗?我看了后,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以上这些努力,我班学生对社会的视觉变得敏锐起来,人文素质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也因此大大增强。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劳动,并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往往还要背负旧观念惯性的压力。这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

作者:郭代娟

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论文 篇2: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一、学生运用语文的各种场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

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是在课外。学校开设语文课,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语文,是“授之以渔”。因此,语文教学要摆脱“封闭式”的枷锁,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众多场合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这样的场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学科教学。基础教育的学科内容都有各自的教科书,这些散发着各自学科特色和魅力的教科书是值得认真研究阅读的好材料;各门学科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无论是运算题还是问答题,都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或者其他语言符号进行语文训练的重要形式。

二是课余活动。为了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文体活动、科技小组的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需要撰写文字材料,查阅各种资料,有时还要作报告或者开展讨论,这里就包含了大量新鲜而生动的语文学习。

三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语文的机会,例如与亲友通信,给弟妹进行辅导,为邻里代笔等等。这种运用使得语文学习变得异常亲切、实用、自然。

二、因时而变的方式方法是语文教学保持活力的关键环节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迁,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因时而变。

一是学习内容要变。几乎从现代意义的语文诞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用“文道统一”来解释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道”的内涵也在发展,现代语文教学“道”的内涵应该包罗伦理道德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审美情感教育、治学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因此,语文教材,在选文标准上应该是多项的而不是单项的。

二是教学方法要变。阅读教学,还大多专注于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当然,不能否认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夫,但是快速阅读和大量阅读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的新方向。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促使人们利用尽可能用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是一种本领,而这种本领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来培养。

三是教学方式要变。在写作教学方面,我们经常训练的是记叙、议论和说明文,而学生将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体呢?日本的写作教学特别强调从现代社会的实际出发,从生产和科研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写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这类综合性说明文的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理工科研究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加大诸如实验报告、市场信息评点、情报资料综述这一类应用频率很高的文体的比重,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先机。

三、不甘落后勇于实践是实行现代语文教学的前提保证

语文教育贴近现代化生活,必然要求在教育手段上从现代化生活汲取养分。科学研究证明,在只有单纯的语文信号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仅15%,在有图像信号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可以记忆的就可以增长到25%,令人惊喜的是,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65%。因此,我们应该大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

一要正视现实。虽然电脑与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步被运用到学校教育环节中。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教育手段还相当落后。

二要提高认识。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学好语文的途径,只是多读书多写作,依靠潜移默化,依靠耳濡目染。如果有人要进行教育手段的革新,那么他就有被嘲笑为“翻花头”,“瞎搞”,“哗众取宠”的可能。而多数语文教师,总还是习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随手写”的手工作坊式的教学方法,这是导致语文教育手段落后的又一个原因。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开始运用的时候总会感到有些不方便不顺手,但是,我们不应该对它表示怀疑,或者浅尝辄止。

三要敢于实践。现在,教师们不必费时费力地直接去从事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硬件生产。可是我们可以去研究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技术需要,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现有的教育手段提出合理的改革要求。我们可以勇敢地开展这类软件的设计和编制,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大有作为的一块园地。同时,我们还要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有关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思维方法,为我所用。现在,国外语文教育研究的空间领域在不断扩展。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地推动语文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横向科学方法的渗入,给语文教育的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而电子计算机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神速的处理,更是对语文教育研究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因此,有选择地引进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思维方法,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有勇气去实践。如此,我们的子孙才会不断进步。

作者:赵春平

社会生活语文教学论文 篇3:

浅议社会生活素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本身。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提出这样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语文教学从来不是规律性的探求,而是情感性、认知性的熏陶感染和领悟。体悟的材料多是感性的,来源于课本、课外阅读,来自于社会生活素材。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这样的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中的水为什么那么宁静、清澈、透明呢?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进来。所以,语文这门学科的内容也注定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语文课堂除了完成我们正常的课本教堂任务外,也应该有一些“活水”,补充进来。这些“活水”,我认为除了经典的文学作品外,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一些能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的事情。它可以是好人好事,可以是励志故事,也可以是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这些事情多来自于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电脑网络等渠道。我认为,社会生活素材很有必要作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源,其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生活素材的传递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其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语文教学是一种生活教学,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内在的品质和修养的养成。前几天,我给学生读了报纸上的一篇报道:家住哈尔滨的一个普通打工者,月收入800元,与妻子孩子租房居住,光房租费一个月就350元,日子过得很是窘迫。在他帮老板买彩票中了6500万大奖后,第一时间通知在外地出差的老板,老板半信半疑,他还是极力地去解释,并且没有提任何索要报酬的话。读了这篇报道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样一个如泥土般质朴的人身上发出的光芒太耀眼了,这样一个把“诚信”二字放在自己心中,讲道德品质,有人格魅力的人怎么不让人肃然起敬呢?在全国都在宣扬“道德的力量”时,我以此为契机给学生读了这篇报道,学生也被震撼了。我让他们思考几个问题:面对巨额财富的诱惑,接受高中教育的我们是否能够把“诚信”二字放在首位呢?我们自身还缺少什么品质?“道德的力量”道德有多大呢?并且我让学生以“质朴的性情高贵的灵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大多数学生满怀真诚之心完成了这篇作文。学生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挖掘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进行了这次道德的大拷问和大回归。谁又能说这样的一节课不是在教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呢?

二、社会生活素材的传递可以使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神圣殿堂,是大语文教育观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既定教材的传递者,没有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教材上的几篇课文,难免会感到单调、枯燥反味。我认为,在完成正常的课本教学外,教师如果能适时地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有影响的事告诉学生,让他们去讨论、去思考,去明辨是非,这必然会给课堂注入一种新的血液,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所期待的,因为它鲜活生动。语文课不再是单线地、机械地与教材发生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沟通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封闭的教学变成开放式的教学,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三、社会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让学生视野开阔,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灵性,写出优秀的文章

目前,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由于他们自身的阅历少,生活范围及时间精力都很有限,在繁重的学业下难有广阔的阅读面,但学生又不能回避写作,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信息,学生才会更好地写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大气文章。前段时间,我让学生以“微笑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有的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刘翔的微笑,让人感受到他的自信和坦然,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必胜的雄心;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人一种神秘感,同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馨与祥和;金晶的微笑,又是那样的灿烂,散发着强者的魅力与对祖国的热情。”这样的语言很有时代的气息,字里行间流淌着生命的气息,很有感染力。但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金晶是谁?”当我告诉他们金晶是一位残疾人火炬手,她在法国传递火炬的时候受到了藏独分子的干扰,她拼命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火炬才幸免没被抢走。当火炬传递又顺利进行的时候,她脸上露出了胜利者迷人的微笑,并大喊着:“中国,加油!”她是一位勇敢的火炬手,她的爱国情怀受到全国人们的尊重,并且得到了法国总统的慰问。学生都无奈地表示这些事情他们都不知道。当我看到学生这样表情的时候,我感觉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东西。学生都渴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我们教师也应该及时地捕捉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新闻事件传递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眼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现在的高考作文,与现实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尤其突出了“我”的主体地位,注重我的体验,情感态度与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看法。学生要写好作文离不开自己所处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当作文开始回归社会,回归学生主体时,学生才会写出富有真情的思辨性的好文章。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现实,多思考社会问题,多写一些贴近生活与自我的文章,让生活成为语文的源头活水。

生活即教育,在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大舞台中,让我们挖掘最真、最美、最有价值的,最有教育意义的东西与学生共同分享、共同成长。在富于诗意的课堂上,教师要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与真诚、热枕、善良、宽容、合作、自信、爱国的人文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他们的生命更加丰盈,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宽广、长远。

【责编 张景贤】

作者:刘东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论文下一篇:酒店集团财务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