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22-10-16

现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际地理教学中, 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 学习兴趣缺乏, 信心不足, 很多地理教师总感觉力不从心, 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根据地理教材范围广、内容多, 学生的学习现状, 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心理特征, 并利用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师的课堂调控艺术,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不断变换的课堂形式和思维方式, 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一、设计导言, 培养兴趣

地理教学应注意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导言”引入要有新意, 要巧妙地选择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进入最佳求学状态。

导入的方式各式各样, 如单刀直入式。成语“沧海桑田”是形容世事变化大。通过观看视频《麻姑仙女》让学生了解“沧海桑田”从地理学科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以这样的导言方式, 引入“海陆变迁”一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还可以借时事引入, 如在讲“世界的人口”一节时, 可播放2011年10月31日世界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诞生的报道, 然后我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世界的人口数量、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二、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现象, 激发兴趣

地理教学中, 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 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 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 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时至今日, 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已成为国土规划、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又如:讲“交通运输”时, 可结合当前“要想富, 先修路”的形势, 来说明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交通的重要性, 比如笔者家乡重庆市黔江区已经建成的渝怀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可不失时机地发挥这些独特的优势, 帮助学生积极地、自主性地进行学习。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 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世界的聚落”课件的片头加入“老重庆——山城”等视频影像, 同时给予配音, 当学生一进入教室, 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 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 一首首熟悉的歌曲和画面用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又如, 当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 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眼前, 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 犹如亲临其境, 乐而忘返。就这样, 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 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运用教学语言, 引起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讲课如果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对地理事物进行惟妙惟肖地描述,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旅游胜地——长江三峡时, 这样描述三峡: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著名, 两岸千仞, 如刀劈斧削;江窄水急, 舟行至此, 使人感到嶂与天相接, 舟从地窖行;巫峡以幽深秀丽著名, 重峦叠嶂, 水复山重, 舟行其间, 忽而石出疑无路, 忽而云开别有天;西陵峡过去以滩多水急著名, 著名险滩有青滩和泄滩, 这里地段最凶险, 自古有青滩泄滩不算滩, 崆岭才是“鬼门关”之说。法国轮船“瑞先号”闯川江, 就沉没在这里。现在国家兴建三峡工程, 建成后, 航运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利用地图, 培养兴趣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理知识的基础, 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 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 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可见, 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例如, 笔者在讲“东南亚”一节, 指引学生看《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的分布》图, 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掌握的是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河流、城市分布的影响, 并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先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例, 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中南半岛各地区的不同海拔高度及范围, 并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非常热情地讨论,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很顺利地总结得出北高南低的地势导致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并根据河流上、下游的相对高度推断出上游水湍急, 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谷展宽, 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正如一位同学所说, 以前看到彩色地图只当是为了好看, 而今天看来, 它变成雄伟壮观的画面。

六、通过培养思维能力, 巩固兴趣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 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 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 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 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 就必须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 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七、掌握技能, 实现知识迁移, 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 而掌握技能, 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比如, 在冬天, 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 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一边读图, 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很快发现了主要之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 但是广州地处大陆, 而台湾四面环海, 因此对于台北来说, 冬季风的影响小了, 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 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好地理, 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师一定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仅能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学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针对性护理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患者干预效果研究下一篇:创新集群竞争力实证研究——以广东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