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胜任岗位实践的能力。重点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原则、教学方法和成绩管理与考评等相关内容与实施过程。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建设,《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依据建筑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建设,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课程之一,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基础要求高,难以全面深入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和就业为本位,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了解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等,掌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架构,时刻树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自觉提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该课程不仅涉及通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还涉及建设工程中具体施工工艺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教学内容繁多,知识面涵盖广,知识点密集,给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一)传统课堂讲授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片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直观感受,学习积极性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数学、力学等课程而言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类的课程来说,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实践性使得传统的课堂讲授面临诸多困境。

(二)简单课堂教学难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建设工程产品多样化、施工工艺综合化、施工机械精密化、作业环境条件复杂化。但在校学生由于行业背景知识不足,课程教材的滞后性和教学学时的限制,不能深入了解建筑行业的安全技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课时为理论教学,实践课时偏少,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机会不多,应用能力培养不足,学习效果不佳。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该课程成绩考核与其他课程相似,以期末閉卷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过程性知识的考核,考核方式单一。而且考核的内容多为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即可,涉及综合能力考核的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考突击背书,也能及格,这显然没有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

依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校企合作施工企业专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参与指导下,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依据学生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结合学生学情与知识掌握能力,以培养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为目标,基于现行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将课程内容分为12个教学模块,按照“理论知识够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基本原则,调整并形成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构架。具体内容如下: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主线,以实际工程所需要的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术为主,紧跟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发展趋势,使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二)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

1.情景模拟化教学

情景模拟是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情景,在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中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某个角色,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真实感。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模拟情景,将课本内容趣味化,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文明施工这个教学模块时,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或施工现场视频及照片搭设一个施工现场的情景,并进行相关背景的说明,让学生模拟专职安全员对该工地进行文明施工专项检查,此时教师可作适当引导,和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案例化教学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利用案例化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安全危险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施工安全重要性潜意识的培养。例如,某工地发生模板工程坍塌事故,可结合模板设计、安装、拆除、交底与验收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诊断该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事故性质及责任的认定、事故处理的程序、应急救援措施等,提出防止该类工程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在了解了模板工程安全设计的相关内容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该模板事故并给出整改措施,同时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发现对方小组整改方案的优点,反思自身模板安全设计方面的不足。通过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开展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讨论和互评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章节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建筑安全意识。

3.校企合作,工学一体

作为高职类院校,应培养出满足建筑企业、建筑行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即能上岗。依据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落实工学结合,在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实践,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实现校企之间在技术、人力、信息、设备、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与互通,真正做到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运用“无缝”对接。

4.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视频影像、网络课堂、微课、翻转课堂、虚拟仿真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鉴于建筑施工工艺过程的复杂性、建筑安全知识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场影像资料和三维动画制作等手段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试评价方式改革

一是师生互评。利用互评的机会使学生认真观摩、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二是进行阶段性考核。在讲授一半课程内容时进行期中考核,既可以对学生的前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给学生敲敲紧钟,避免期末考试时“临阵磨枪”现象的发生,也为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三是重视过程性学习。采用如课堂提问、专题分组讨论与互评、工地实践、课程小结等形式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成绩将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以考促学、考评结合”,教学效果显著。

四、结语

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进行课程建设,通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以及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润求,吴莹莹,伍爱友.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1).

[2]宁丰荣.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

[3]郭瑞.基于PMST系统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6(3).

[4]范晓.《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6(9).

[5]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

[6]罗志文等.《安全测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目的与建议[C].上海: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2012.

[7]李张苗,朱燕,陈刚,孙婧.专本分段校企合作一体化初探[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作者:朱燕 宋健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篇2: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摘要:在《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胜任岗位实践的能力。重点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原则、教学方法和成绩管理与考评等相关内容与实施过程。

关键词:高职;安全管理;法规;案例教学

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

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安全管理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核心。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开设安全管理这门课程,其宗旨是为培养这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掌握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为其将来毕业走向中直、省直等大中型公路施工企业中的测量、试验、施工、检测等岗位一线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科学而有效地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正确而全面地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对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预防事故发生,促进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开设安全管理基础类课程时间已经不短,但其包括的内容对道路与桥梁专业针对性不强,尤其是在路桥施工方面遇到的安全管理問题具有其特殊性,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管理理念双重保障才能做到安全施工与管理。作为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安全管理类课程,其教学目标是结合道路与桥梁的专业特色,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方法搞好安全管理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消化课堂所学到的施工安全管理知识,成为未来岗位工作一线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在工程实践中有效预防和避免企业和自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

二、教学主要内容

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案例分析22学时。第一部分讲授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计划2学时,采用理论授课形式。第二部分讲授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生产法规;②安全生产责任制;③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第三部分讲授事故预防、控制及应急救援预案,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技术对策;②安全教育对策;③安全管理对策;④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实例。第四部分讲授安全检查的基本知识,计划6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安全检查制度;②工程项目安全检查;③安全检查表及实例;④现场管理与急救。第五部分讲授事故调查与处理,计划10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②事故调查的准备;③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④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⑤事故分析与处理;⑥事故调查报告。第六部分讲授劳动保护,计划8学时,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主讲:①工伤保险;②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③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第七部分为复习及考核,计划4学时,主要形式为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综合以上《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不难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协作进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相对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体现的是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思想,把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加深对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工作作风、成为安全管理+技能型的应用复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行之有效。

三、“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按课前备课准备、课上导入以及动态评价,可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居于次要地位;而学生是参与者和思考者,是主要角色。论文接下来按照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来具体介绍这几个环节的实施安排和遵循原则。

1.案例的选择、编写和设计。从《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论出发,收集、筛选、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并保证其真实性或拟真性。为此应遵循以下标准与原则:①典型案例,选择和编写适合路桥建设工程中发生概率高的案例;②知识点涵盖,设计与章节内容相关度高的道路与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案例;③案例难易度,将案例改编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④案例长短,满足教学学时要求和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根据以上四条原则以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为例,确定如下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跨越主干道部分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跨径47.6m,合同价1500万。鉴于吊装的单节钢梁重量大,又在城市主干道上施工,承建该工程的施工项目部为此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

2.案例导入。《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两种:陈诉法和问题法。所谓陈诉法,就是把案例一字不差的展示给学生,这种展示可以是PPT,也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以学生朗读的方式。很显然,这样的方法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详实。除视频案例相对生动以外,整体来看,陈述导入的办法比较沉闷。与之相对,问题导入法,就是结合案例分析问题,一步步将案例如同剥茧般展示给学生。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案例情境中的解决办法,与实际道路与桥梁工程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另一方面,问题导入法的一大优点是,基于同类案例通过问题来设定不同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找出解决办法。

3.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最大限度发挥问题导入法的优势,首先要确定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标准,据此提出案例分析的分析问题。①有针对性,案例导入问题的设置既要与知识点环环相扣,又要具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与法规的启发意义;②突出章节重点,问题不能偏离章节教学的主要内容;③问题设定不易过难,提问语言不易过偏,更不要引起歧义;④问题长短以一句话为宜。根据以上四条原则,针对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与制度第三次课安全生产法规已选定案例为例,设定问题如:“该工程项目应当至少配备几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说明理由。”以上案例我们还可以通过变化问题的方式,扩充案例情景内容,用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的案例:“某城市环路立交桥工程,长1.5km,其中……。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组甲工人在施工期间忽发心脏病,即刻被工友送往医院,但经抢救无效于当天死亡。该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事故吗?说明理由。”

4.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每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小组讨论结束后形成统一的意见或认识,并指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分析、阐述观点、作小结发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把握讨论方向,避免偏题。教师在讨论过程的始终都不能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干擾。当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可展开讨论;当学生的分析判断有误时,教师可采取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加以修正。例如,在讲授第六章“劳动保护”第二次课“工伤保险”时,学生根据案例的具体实际情况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甚至还可能是辩论。有的学生认为突发心脏病与劳动无关,是当事人个人身体的问题;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应当算作工伤,因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5.案例点评和知识点总结。这一环节是对案例导入、问答互动环节、学生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环节以及专业知识的经验性总结和归纳。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理清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重点难点和主要问题,达到熟练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及法规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目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进行评定和考核,完善对这门课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在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中重点加以体现、记录在案。采用这种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法规知识点和安全管理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四、案例教学评价

《安全管理基础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是教学双方所作努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互动式教学的探索过程,是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予以完成的,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死啃书本的传统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道路与桥梁工程实践真实案例情境容量,提高学生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与法规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正文,周波,李薇.安全管理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3]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作者:王光远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课程教学闭环探究

摘    要:文章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贯彻到课程教学之中。首先阐明了OBE理念下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要树立起学生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的思想;其次提出了课程教学的五大要素和五大逻辑关系,并以五大要素形成课程教学闭环,对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取得成果;最后探究了“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闭环建设实例。

关键词:OBE理念;课程;教学闭环;五大要素;五大逻辑

OBE,即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成果(产出)导向教育, 1994年由美国学者威廉·斯潘迪(William.G Spady)正式提出[1],并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至今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2]。

OBE理念改变传统的正向思维方式,以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为目标进行反向设计组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它更加关注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最大区别,是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先进行准确定位,然后通过各种合适的教育手段和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3]。

为了将OBE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加强专业建设之外,还需要将OBE理念融入每一门课程教学活动,形成课程教学闭环,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因此,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实施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OBE理念下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传统的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知识体系结构以及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均以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做什么,应具备什么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预期,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如何实现目标,教学评价取决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重教轻学”的弊端,更加强调三个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4]。(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二)树立反向设计理念

对于每门课程,我们须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反向设计满足目标达成和能力实现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不断监控学生学习状态以及知识掌握情况,以促使目标达成。

(三)树立持续改进理念

持续改进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是保障人才培养系统不断向优、趋于稳态的必要条件。每位教师要树立起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起每门课程持续改进机制,形成教学过程闭环,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二、OBE理念下课程教学闭环的五大要素和五大逻辑关系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实现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好每一门课程至关重要。在OBE理念下,教师要注重课程教学五大要素和五大逻辑关系,形成课程教学闭环。

(一)OBE理念下课程教学闭环的五大要素

课程教学中的五大要素,即目标、设计、实施、评价、改进,是课程教学活动的五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决定课程教学效果。按照教学规律、五大要素顺序执行并形成有序闭环。

1.教学目标,即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获得的成果或达到的成就。目标的设置特别强调以下三点:一是能够支撑毕业要求;二是注重目标的递进关系。应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的目标,由浅入深,在学生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课程更多的成就感;三是设置较高的终极目标。使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

2.教学设计,即根据课程目标要求,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须以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目标为出发点,教学内容应选择对课程目标强支撑的内容,减少或略去弱支撑内容,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强化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实施,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取得成果。根据课程内容形式,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可以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让学生反复理解悟透,可以采取讨论式、探究式等互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发挥过程考核的检验作用等,最终实施好课程教学。

4.教学评价。评价的方式种类很多,有定性評价、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必须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分析个体差异,个性化地帮助每个学生达成目标。

5.教学改进,即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其他四个要素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OBE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立起相应的持续改进制度保障机制,有程序、有人员、有方法地不断促进课程教学质量。

(二)OBE理念下课程教学闭环的五大逻辑关系

为了更高质量地完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除了抓住课程教学的五个要素外,还要明晰OBE理念下五大逻辑关系。

1.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逻辑关系。课程是为毕业要求服务的,我们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为什么学?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明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程度,评价其合理性,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更加准确地制定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的逻辑关系。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否合理对接,课程内容深度与广度是否与课程目标要求相匹配,不依赖指定教材章节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不断凝练教学内容,突出体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3.教学方法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的逻辑关系。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4.课程考核方式支撑课程目标达成的逻辑关系。课程考核方式、内容和评分标准应能够有效客观反映出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建立课程试题库,建议开展课程教学阶段性考核,大幅度减少概念、判断、基础知识性的客观题,并及时进行学习效果的调查、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5.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支撑课程持续改进的逻辑关

系。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要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效,发现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三、案例

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按照OBE理念完成一轮专业建设工作。该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目标,毕业生能够从事安全系统设计、安全技术咨询、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与监察等方面工作。“安全管理”为专业核心课程,按照五大要素进行课程建设。

(一)目标

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安全管理”设置四项课程

目标,且为递进关系,能够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1,掌握安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危险源辨识理论、事故预防、控制和统计理论与方法,具备对重大事故和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的能力;目标2,掌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方法,具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能力;目标3,应用安全管理学的知识对企业具体复杂安全问题进行恰当地分析和解决,能综合考虑相应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具备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能力;目标4,具有敏锐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成,明确教学重难点,以该课程第一章概论为例,主要内容有:安全形势、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要求重点掌握我国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实现课程目标1和4。

(三)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取得成果。该课程内容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应用相关知识对企业具体复杂安全问题进行恰当的分析和解决,理解相应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为此,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实训教学、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共同实施,保证学生能以多种方式接受并巩固所学知识,切实领会“安全管理”的核心知识内涵。

在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思考者,讨论话题要求结合最新的事故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逐步寻求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对复杂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达成课程目标1和3。

在课后作业环节,通过布置项目式、任务式的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模拟企业的安全培训、应急管理等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制作演示文稿和技术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责任意识,达成课程目标2和4。

(四)评价

为检验课程目标达成度,对学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可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发放问卷,从学生主观上判断知识的薄弱点。定量评价可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由课堂学习、作业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组成,终结评价为期末考核。评价应尽量细化精准,且有针对性,为持续改进提供必要条件。

(五)改进

通过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如课程目标3中“复杂安全问题进行恰当地分析和解决”,从学生实际操作、考核以及问卷情况来看,学生存在分析不透彻、解决方案不全面等问题,那么便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设计内容,帮助学生改进问题。

四、结语

随着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深入推进,OBE理念也逐步深入教师的心中,我们要将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逐步建立和形成基于OBE理念形神兼备的,可衡量、可评价、可实施的课程教学,为高质量精准化专业教育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Spady W G.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    trators,1994:212.

[2]李志義,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    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覃晶晶.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给排水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

[4]Spady W G,Marshall K J.Beyond Traditional Outcome-    Based Education[J].Educational leadership: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A,1991(2).

作者:梅丹 龚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苗木纯度保障下的园林工程论文下一篇: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