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机构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江苏教育机构范文

江苏教育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处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清凉山麓、秦淮河畔。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前身为始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2013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改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院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同时面向江苏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办了部分非师范专业,学院现有16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7千多名。

第二篇:江苏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指标修订说明-江苏教育厅

附件2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指标修订说明

根据2016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试测情况,结合国家和省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广泛听取相关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对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修订后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指标由8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和69个监测点构成。监测指标修订情况如下。

一、关于指标内涵调整

1.监测点37“校长、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比例”修改为“专任教师、骨干教师按规定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比例”。

2.监测点6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后增加监测点63“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情况”,共同反映三级指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的内涵。

二、关于统计口径调整

1.监测点21“学校实验室配备情况”统计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的数量及面积;

2.监测点22“学校专用教室配备情况”统计学校各科目专用教室的数量及面积。

1

三、关于指标定性转为定量

1.监测点7“小学、初中体育运动场地应有田径运动场、球类场地、固定体育器械场地、风雨操场”调整为“体育运动场地配置情况”,统计各类体育运动场地的数量及面积。

2.监测点13“校舍抗震等级”调整为13“校舍符合当地房屋抗震设防要求”和14“校舍中无D级危房”两个监测点,分别统计校舍中抗震等级未达到当地房屋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数量及学校校舍中被鉴定为D级危房的数量。

3.监测点20“学校建有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校园广播、电视等。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有亲情电话、视频”调整为“生均网络多媒体教室配备情况”,统计生均配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的间数。

4.监测点26“学校安保人员配备情况”表述不变,统计持证上岗的专职安保人员数量。

5.监测点38“按《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调整为“各类课程年度开设情况”,统计各类课程的年度开设课时数。

6.监测点39“积极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选择。”调整为“校本选修课程开设情况”,统计学校开设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门数。

7.监测点42“建立学校领导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常态分析与管理机制。”调整为“学校领导听课情况”,统计校长每学期听课、评课(含活动课)的节数。

2 8.监测点43“学生每天在校集体性教育教学活动时间”表述不变,统计学生每天在校集体性教育教学活动的平均时长。

9.监测点51“学校每学年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情况”表述不变,统计学校每学年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或教职工大会的次数。

四、关于定性指标监测方法

1.监测点4“校园规划科学,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教学、运动、生活等区域划分合理,满足需要;有升旗台、旗杆。”该指标分两个等级评判:合格:①学校教学、运动、生活等区域划分合理,相对独立;②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等教育教学设施的布局利于教学使用。不合格:2项中有一项不达标。

2.监测点27“学校安保设施配备情况”, 该指标分两个等级评判:合格:①在校园主要出入口、学生集体宿舍主要出入口均装有视频监控装置;②在校园围墙等周界设施上均设有周界报警装置。不合格:2项中有一项不达标。

3.监测点54“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按施教区招收学生,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规范招生、阳光招生。”调整为“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情况。”该指标分两个等级评判:合格:①不存在招生考试或以各类等级证书、社会培训证书、竞赛成绩等为依据录取学生的情况;②不存在违规择校的情况。不合格:2项中有一项不达标。

4.监测点57“学校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师生安全教育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灾害、应急避险、防范违法犯罪活动。” 该指标分两个等级评判:合格:①学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

3 管理机制和师生安全教育制度;②学校当年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不合格:2项中有一项不达标。

5.监测点59“学校有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健全,不按学生成绩进行校内和班级排名。”该指标分两个等级评判:合格:①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②学校不按考试成绩进行校内和班级排名。不合格:2项中有一项不达标。

6.监测点60“学生发展评价办法科学,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或记录袋;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初中实行综合素质评定。” 该指标分两个等级评判:合格:①学校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或记录袋;②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初中实行综合素质评定。不合格:2项中有一项不达标。

4

第三篇:江苏教育资格考试

200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

32. 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第四篇:(江苏教育学院4

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立体开发策略例谈

侯器

(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江苏 邳州221300)

[摘要] 语文学科蕴涵着十分丰富的信息素养课程资源。本文从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淡薄等方面

分析了当前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教材为主线整合了各种资源形式“三位一体”的立体课程开发范式。

[关键词] 语文;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一、 语文学科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界定,多数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它与读、写、算能力一样,属于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学力”。[1]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以来,信息素养教育受到了国内外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此,西方国家不仅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评价标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开发出诸如“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中小学课堂加以推广,这些举措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开展。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点低、起步晚,课程开发和培养训练目前都处于起步阶段,这体现在学科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培养训练等方方面面,仅以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 课程开发观念滞后,课程开发意识淡薄。课程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首先取决于教师课程开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始终被排斥在课程开发活动之外,这导致了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淡薄。事实上,具备课程开发的意识对教师而言并非难事,有学者指出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甚至就“来源于教师对‘语文’的正确诠释与把握”[2],因此关键还是要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

2. 教师信息素养低下,课程开发能力较弱。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与开发主体,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然现阶段教师信息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的低下早已成为制约教育的一个“瓶颈”,成为深层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块“绊脚石”。在中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信息素养,他们在拓展课程开发渠道、重组整合各类资源、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有效“嫁接”利用等方面存在着重大能力缺失,这无疑限制了对信息素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 课程开发渠道狭窄,信息利用方式单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网络信息固然要充分使用,但文本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等生命性课程资源、自然文化古迹等地域性课程资源、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性课程资源对教学同样不可或缺。相形之下,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往往比较偏重语文知识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较为忽视学生生活资源、家庭资源、生命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内容与课程形态极为单一。许多一线教师往往一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就

以为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这不仅是对课程开发的误解,同时也是对信息素养教育渠道的“窄化”。

4. 课程开发缺少深度,教学实施成效较差。信息素养课程开发问题多多,最大问题还是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缺少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经常见教师们或抛开文本漫无目的地“挖掘”,或偏重查询零打碎敲地“拼凑”,或简单呈现浅尝辄止地“交流”,或缺少整合生搬硬套地“嫁接”,不仅耽搁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还降低了学科信息素养训练的成效。

二、 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资源开发的构想与策略

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多质性与潜在价值性的特点,[3] 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可以通过四条途径展开,即依托教科书、教学辅导书开发,依托语文课外活动开发,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发,依托网络学习环境开发,不过,鉴于语文课程设置的有限性以及语文学科“文选型”教材的特点,我们以为语文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开发应以教科书为中心、采取整合方式立体展开,其目的是要通过对各类资源集中有效地发掘,拓展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课内外活动紧密衔接及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信息素养训练的成效。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谈谈信息素养教育立体课程开发的构想与策略。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阐明了保护地球生态、节约地球资源的重要性,文章语言生动,且寓环境教育于生动叙述之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从信息素养教育的角度分析,课程开发可以紧密围绕课文内容采取以下三种策略展开:

(一) 切入—深加工策略:紧扣教材内容,深入发掘文本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是充满“张力”的学习源泉,也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语文教育完全脱离语文教材展开,所以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深度发掘教材课程资源,这也被称为教材的“二次开发”。

1. 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层次处理文本信息:

●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要点,总结信息中蕴涵的思想。 如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理解“课文围绕地球生态保护,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填空:“地球母亲多么,多么,她向人类慷慨提供了、、,而人类却向她”等。 ●交给“浏览式读书法”“筛选式读书法”“问题式读书法” 等筛选信息的方法,掌握筛选信息的基本策略。如要求学生用找中心句的方法,说说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学习用钩玄提要的方法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等。 ●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地将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深入阐释获取的信息,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地球母亲是怎样慷慨地对待她的地球儿女的?”

●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相关性和可用性,学习发表自己的观点。如问学生“面对地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对宇航员的说法你同意吗?你是怎样认为的?”

●引导重组、创造新信息,引导学生利用获取的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们像课文叙述的那样继续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二十年后,地球生态环境将会变得怎样

了呢?”“还有没有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好办法呢?”“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帮助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组织、整理、储存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用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方法储存信息,比如“将课文中描写地球美丽的词语整理起来”“把含义深刻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分门别类抄写下来”等。

2. 倡导查询检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与习惯。

●布置学生课前查询,像收集有关地球的图片资料,查找地球生态相关信息等,课上交流,以引导学生欣赏地球的美丽壮观和慷慨无私。

●联系课文有关语句查找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课文中说“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网上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填写“我国资源状况一览表”(森林、煤、水、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让学生尝试从搜集的数据中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然后以小记者的身份做一则“追踪报道”。

●课后联系课文内容查询相关资料,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课文中说‘只有一个地球’,你是否相信?你若不信,请你查询一下太阳系九大行星及相关卫星(如月球)的有关资料,看看它们可否能满足人类生活居住繁衍的需要?”等。

3. 引入相关资源,加大教学信息的密度和容量。

学生信息素养高低与学生的阅读量的多寡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阅读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对此很多一线教师都是这样做的,比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就十分崇尚“主题教学”,她每上一课都要扩展些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堂文化的内涵,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还有不少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重组效应”“模块效应”,通过加大课堂信息的密度和容量,培养锻炼了学生信息操作能力。《只有一个地球》在教学各个环节都可以“嫁接”进一些有效信息资源。

●导入环节引入航天员杨利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的录像,让学生去说一说“感觉地球怎么样”,带领学生去感受人类居住地球之美。

●新授阶段引入人们恣意破坏森林资源、无节制开发矿物资源、肆无忌惮破坏水资源、大气环境的有关资料,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去畅叙抒怀,教育学生要“善待”地球。还可以引入补充材料《生物圈2号计划》,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感受人类移居太空的遥远,增强保护地球的紧迫感。

●总结阶段教师可以范读薛卫民长篇诗歌《地球万岁》,与学生共唱《热爱地球妈妈》歌曲,在《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中结束新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情感的激荡和熏染。

4、 开发拓展式作业,提高学生整合、创生新信息的能力。

●布置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布置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写上环保宣传标语。

●朗诵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歌,唱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曲。

●办一期环保教育手抄小报,给小报配上插图,加上“编者按”。

●以个人的名义给全国的小朋友(破坏环境的单位、集体或个人„„)写一封环保倡议书。

●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编成《地球诊所》课本剧。

„„„„

(二) 笃行—整合策略:引导走进生活,充分开发活动课程资源。

“课堂小天地,社会大课堂”,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语文活动能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供运用信息的机会,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的渠道。丰富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的价值,学习把生活信息转化成语言及其他形式的信息,学习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信息搜索的基本技能,增强在现实社会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科整合学习,如联系社会学科中《我国的资源》《我国的环境》等相关内容举办我国生态环境教育橱窗;联系音乐课学习《热爱地球妈妈》等歌曲,美术课安排学生以环保为主题的想象绘画等。

●系列专题讲座,比如以学生为主体开设 “地球概况”“人类居住环境”“地球环境与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环境保护法”等系列专题讲座。围绕“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9·16”国际臭氧日、“12·29”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精心组织、安排“保护地球”主题宣传活动。

●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如开展“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一分钟演讲,开展“热爱地球妈妈”主题队会活动,开展“拥抱地球母亲”诗文朗诵活动,课本剧表演等。

●调查采访活动,比如调查家庭中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塑料袋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调查本地河流或水资源污染情况,完成“本地区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表”;调查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填写“一月大气质量报表”;调查本地餐馆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推算我国一年用于一次性筷子的木材使用量等。

●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举办“清理白色垃圾”行动,举办“让大地变绿”拯救行动,设计节水节电方案,开展环保创意大赛,带领学生捡拾塑料垃圾,到路边植下一棵树等等。

(三) 协作—研究策略:运用现代媒体,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信息丰富,信息形式多样,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同时,网络又是个富有“魅力”的虚拟课堂,有高技术作为教学的支撑,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学要大力推行网络化教学形式,大力倡导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基于任务的驱动学习、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以及基于协作的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以此推动学生信息意识、检索能力、整合能力、传播能力及创生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许多老师实践证明,即便是教师使用最简单的课堂演示工具(PowerPoint课件或Flash动画)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情感的培养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功效。而基于Webquest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则更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管理与表达能力,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与评价水平,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4]具体到《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们可以构建出如下多样的课程形态:

●依托课件的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和声音资料,因此可以利用PPT课件或网络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

●网络专题学习: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制作专题学习网页、网站,结合网上地球资源、环境保护网站(如,选取“地球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开展专题研究,并通过E-mail、

QQ聊天室等建立起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任务驱动学习:比如设计如下“任务”:“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顺利升空,几天后‘嫦娥1号’踏上了奔月之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奔月梦想。同学们都知道‘嫦娥1号’并不是人类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在此之前早有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向月球发射过多个月球探测器,报纸上说日本、印度等国在开展月球探测方面同样‘野心勃勃’。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急于探月背后的‘玄机’吗?人类探月、探测外太空活动究竟还有着怎样深层次的原因呢?”在此基础上驱动学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

●基于网络的协作研究:比如就“地球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保护环境国际会议和宣言”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写出研究学习报告。可以是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远程协作研究。

„„„„

语文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在上述《只有一个地球》课程开发课例中,我们以课文内容为主线采用了“三位一体”立体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了信息素养课程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学生信息素养由单项向综合渐进式发展。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方便易行,容易操作,它的实施可以促进课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为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对课程资源有针对性的选用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与课程形态。

参考文献:

[1] 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

[2] 章师亚.试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五个点[J].黑龙江教育,2007,(1-2):31—33.

[3] 何楚红.中学语文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75.

[4]何险峰.信息技术隐性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J].中国电化教育,2006,(5):59.

第五篇: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江苏教育.

附件:

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7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班)、学前班、托儿所(以下简称幼儿园)。

第三条

幼儿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家长应合理分担幼儿培养成本,幼儿园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幼儿家长收取保育教育费。

第四条

保育教育费标准根据幼儿园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办学条件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标准可有所不同。

幼儿培养成本包括以下内容:教职工工资、津贴、奖金及福利费、社会保障支出、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务费用、业务费用、修缮费用、图书及设备购置费用、幼儿活动及学习、生活用品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其他正常办园经费支出。不包括

1 灾害损失、事故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出资人要求取得回报的民办幼儿园,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和第四十六条的相关规定确定合理回报比例,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五条

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园成本、财政投入及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在充分听取社会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经同级物价和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由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自行确定,并报所在地县(市、区)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备案并公示。

第六条

幼儿园收费实行按类定级收费。各省辖市可根据幼儿园等级标准,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

鼓励幼儿园(托儿所)在寒、暑假期间向幼儿开放。假期收费可在正常收费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但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30%。

第七条

寄宿制幼儿园(托儿所)对寄宿的幼儿可适当提高保育教育费,具体标准由省辖市制定。

第八条

保育教育费按月或按学期收取,具体办法由各省辖市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由于放假或中途转学等,按月收取保育教育费的幼儿园,在园时间不足当月法定工作日一半(含一半)的,可按在园天数计算保育教育费;超过一半的,按全月收取。按学期收费的幼儿园,入园幼儿在三个月内自行退(转)

2 园,退还一半保育教育费;超过三个月的,不退费。

公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应主要用于幼儿活动及学习、生活用品等支出。民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费应主要用于教职工工资及津贴、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幼儿活动及学习生活用品费、图书设备购置费、房屋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正常办园经费支出。

第九条

幼儿园(托儿所)举办食堂、为幼儿供应伙食的可收取伙食费。伙食费按实际成本核算并每月结算,多退少补。

第十条

除保育教育费、伙食费外,幼儿园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幼儿园在规定的在园时间内(具体在园时间由各省辖市规定),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第十一条

各市、县财政、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公办幼儿园办园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要制定和完善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入园(托)的资助政策,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予以资助。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流动人口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

第十二条

注册为事业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幼儿园收取的保育教育费、伙食费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公办幼儿园收取的保育教育费,应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伙食费不属政府非税收入,应直接留归幼儿园按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3 第十三条

幼儿园收取的有关费用应按规定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公办幼儿园收支情况应当每年向同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报告,民办幼儿园每年保育教育费用收支情况,应当在次年初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督。各幼儿园要推行园务公开,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四条

幼儿园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各幼儿园应当持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登记注册证书》、《幼儿园等级证书》和收费标准等文件,民办幼儿园还应持《办园许可证》到同级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接受年审。收费标准调整后,应及时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幼儿园收费实行公示制度。各幼儿园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的通知》(发改价格[2004]297号)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计费单位、投诉电话等向家长和社会进行公示。

幼儿园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

第十六条

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督和管理。各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对违规乱收费或平调、截留、挪用幼儿园收费的行为,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教育乱收费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苏办发[2004]21号)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4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从2006年9月1日起执行,此前有关收费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同时废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师德师爱范文下一篇:计生宣传方案范文

热门文章

江苏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