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研讨论文

2022-04-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研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湖北省宜都市在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的过程中,推动乡村学校提升内涵,促进了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研讨论文 篇1:

论基于管资本新模式下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有效构建

摘 要:2017年4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标志着以管资本为主的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本文针对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缺陷进行分析,对其在监管的独立性、职权行使、引进专职监事、外部监事等方面探索构建有效的公司监事会制度推进国有资产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管资产 管资本 监事会 监管体制

一、我国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7年4月通过的《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确定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笔者认为,此前的管理模式是围绕着“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管”原则为中心来运作的,但由于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监管中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严重,亟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由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的监管职能转变。

未来“管资本”的重点是监管部门减少对国有企业的人事、财务等内容行政干预,国资委以股东名义参与公司管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出资人,公司业务管理由董事会负责,由其决定职业经理人,并制定市场化的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等,其中有效构建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是其重要环节。

二、目前我国“管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监事会制度的固有缺陷

1.目前我国“管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经营决策者的权力太大,没有受到有效地约束、平衡;企业领导决策具有随意性,没有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方法,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很少,目光短浅,管理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差,竞争力能力不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成本控制不力等等一系列顽疾。

2.我国现行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固有缺陷。

2.1监事会的职权相对单一,达不到监管要求。监事会的重要职能就是行使监管权,我国《公司法》仅给与了财务检查权,而对业务检查权、人事监督权和公司代表权等没有涉及。同时关于财务检查权规定的也显得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仅仅规定“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而使监事会无法对公司经营进行有效监管。

2.2监事会的监督权力没有法律保障。第一,監事会的“纠正请求权”如果不被董事、管理层采纳,那么监事会采取何种补救措施来保障监督权的行使效力?第二,若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违反《公司章程》问题,监事会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但是召开的权利确在董事会。第三,当公司董事、管理人员及其他监事因违法、失职、渎职或重大过失致时,董事会是否有权代表公司向董事、管理层主张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3监事会机构及人员在行使监管权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独立性。我国《公司法》仅仅规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但没有界定监事的任职资格,造成监事会成员缺乏监管的专业素质;同时由于监事产生于公司内部,受制于权力上的隶属关系和自身利益,监管力度大打折扣,监事的独立性无法得到制度保障。

2.4监事会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我国,国企董事、经理的薪酬水平一般明显高于监事,监事几乎不领取报酬,同时其报酬和行权费用均控制在经理层手中,这显然不利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积极行使。

三、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有效构建

我国的公司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上存在漏洞,导致监事职能无法在现实中真正得到落实,造成我国的公司监事与监事会制度徒具虚名。

1.应确保监事会在组织机构上的独立。

1.1要科学设置监事的准入资格。我国《公司法》应该明确规定监事会成员的准入资格,包括年龄、资历、专业、品行等进行条件限制,特别需要专业人员进入监事会。

1.2应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监事制度。我国《公司法》直接监事会中职工应占的最低比例数额,取消由公司章程规定的做法。

1.3确定一定比例的专职监事、外部监事。设立专职监事制度。为了使监事能够独立、公正、客观、有效地行使监督权,防止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共谋而损害公司与股东的利益,监事会的日常监督职能需要专职监事人员监管公司日常工作,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立一定比例的专职监事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外部监事”制度。外部监事制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与公司董事、经营管理层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可以独立、大胆、客观、公正地行使监督权,进而有效克服内部监事监管的局限性,从而增强、保障监事会的独立性、公正性、专业性和客观性。

2.应确保监事会有独立的监督权。

2.1日常重要经营业务监督权。我国《公司法》应当将诸如巨额投资、大额借款、巨额放贷等业务事项、相关部门、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员工工资福利补贴的重大变动、重大的人事变动、涉及到公司的重大或重要诉讼等事项纳入监事会监管权利,以强化监事会的职能。

2.2临时股东大会召集权。我国《公司法》应当明确规定监事不仅有提议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利,而且更应有为了公司、股东的利益,在达到监事会成员一定比例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利。

2.3公司代表权。当公司与董事、管理层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或权益纠纷,或者公司董事、管理层利用职权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时,我国法律应规定此时应由监事会代表公司行使公司代表权。

3.应明确监事的义务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对于监事违反监事职责,诸如提供虚假的财务检查报告,或者不检举揭发董事、管理层违法行为,或造成公司、股东重大损失时,应当及时停止监事行使职责或直接免职;对于被免职者,规定在一定期间内,不得再担任公司的重要职务;若因监事的不作为而损害公司、股东利益时,公司可追究其损害赔偿责任等等。

4.健全监事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监事监管的积极性。良好的激励机制是监事会监督的动力,为了提高监事的积极性,我国监事的薪酬机制必须改革,基本方案为:由独立董事为主组成的薪酬委员会提出监事的薪酬方案,并经股东大会决议;同时建立监事会监督考核指标体系,保障监事的稳定报酬;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实施股票期权等等激励制度,绝对不能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

同时需要保证监事会有独立、足够的监管经费,确保监管的独立性,在经济利益上彻底独立于“被监督者”的董事与经理,改变他们之间的经济利益上的依附关系。

5.建立监事业协会提高监管业整体的监管水平。建立全国性国有企业监事会协会,在各省、市设立监事会分会,通过设立的自律性监事协会,制定监管行业统一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在道德上规范监事的监督行为;定期召开监事学习、经验交流大会,研讨监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方法;统一安排监事的专业职能培训、学习,促进监事执业能力的提高等等,全方位提升监事监督机制,促进监事监管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 (2017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4年).

[3]吴建斌。日本公司法规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江洪(1965.06—)男。民族:汉。籍贯:湖北武汉。学历:本科。专业:工业企业管理。职称级别:讲师。研究方向:公司管理。

作者:黄江洪

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研讨论文 篇2:

湖北宜都:在标准化办学中实现乡村教育内涵发展

摘要 湖北省宜都市在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的过程中,推动乡村学校提升内涵,促进了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引导学校从经验管理转向文化管理,彰显学校文化活力: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体系,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整合创新学校课程,构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改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乡村学校;民主治校;校本研修;微课题;生态校园

文献标识码B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痛。通常的状况是,优秀教师向城区聚集,很多父母也大费周章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不过在湖北省宜都市,这两年却出现一些反常情况,一些教师主动要求在乡村学校工作,一些学生家长也悄悄地把孩子从城区学校接回来,就在自己家门口上学。

这一切都要从宜都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说起。作为八个实验区之一,宜都市在完成“印证标准、促进规范、改善治理”实验目标的同时,推动乡村学校科学治理,促进了县域教育的内涵均衡发展。

一、从经验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管理标准》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列为六项管理职责之一,强调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多元合作,更是将“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定位为“营造和谐安全环境”的有效途径。宜都市在推进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强调将相关要求融入学校办学章程及管理制度之中,从民主治校与积淀学校文化特色两个角度破题,引导学校从经验管理转向文化管理。

首先,推进民主治校进程。我们在全市各学校开展“民主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拓展民主治校内容,创新民主治校形式,规范民主治校程序,提升民主治校实效,探索民主治校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例如:毛湖埫乡中学依据强化教代会职能、严格教代会程序、严肃教代会纪律的要求规范教代会:创造性开好领导班子生活会。实现决策民主商议:开好党员教师生活会,实现问题集体讨论:开好普通教师生活会,实现方案民主决定。学校坚持“公开从真、内容从全、监督从实”的原则,做好校务公开与党务公开,扎实开展教师评议班子、学生评议教师、大家评议后勤等活动,确保学校治理民主、规范、科学。

其次,开展乡村学校文化提升研究与实践。宜都市组织具有丰富乡村教育经验的学校管理者组建研究团队,深入乡村学校,与校长、教师们共同研讨,开展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创建学校文化特色的活动,致力于重塑学校文化、办学愿景、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的文化系统,努力实现各学校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例如:地处偏僻山村的大堰堤小学秉承“为乡村留根”的办学理念。组织全校教师讨论修改办学章程,将“蜜蜂”精神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勤劳、团结、奉献、求实、自律及博采众长”的蜜蜂精神逐渐被全校师生认可,彰显于学校生活之中。

二、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管理标准》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列为一项管理职责。宜都市将教师专业发展放在乡村学校内涵发展战略的首位。着力构建符合乡村学校特点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构建乡村学校有序、有效的校本研修体系,引领乡村学校的教师从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

宜都市通过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行为、能力及水平现状的调查,全面分析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途径。

在开展以县为主体的集约化专业研修过程中,宜都人探索出首席指导、研训统一、任务驱动、区域协作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模式。在宜都市,每个学科都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师指导专家团队。开展一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一月一次学科区域性教学研究活动,一学期一次教育教学新理论讲师團辅导讲座,一学年一次研制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建议清单活动。宜都市还组织开展了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微课题研究,“一事一研、一问一研”。强调微课题研究在学校中开展。近两年。全市乡村学校开展的微课题研究有近300项。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实际问题。

松木坪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近两年补充新教师十多名,新教师占学校教师半数以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学校在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体系上大做文章。学校以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为基本要素。设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年度活动纲要:要求教师坚持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成长计划:坚持以学校为阵地、以学科为团队的校本研修实践化与合作化原则。开展时间集约、内容集约的校级研修及学科教研组研修:坚持每学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上好一节研究课、用好一项教育技术、整好一个教学资源、记好一个教学案例、读好一本教育专著、讲好一个教育故事、做好一个微课题研究”的“八个一”活动。保障了校本研修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从忠实执行走向整合创新,课程建设彰显特色

《管理标准》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写入管理职责之中,并将加强课程建设、善用教学资源列为重要的管理任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载体。学校应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开设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将课程做出特色。

在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全市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首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发掘课程资源、编制课程纲要、编写课程教材。其次。开展校本课程纲要评审与说课竞赛。引导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如今。很多乡村学校根据地方、学校、教师、学生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开发了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

2016年10月,潘湾乡小学家长学校为家长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品茶会。品茶会上。从茶叶的采摘、杀青、制作、包装,到场地的布置、内容的安排、茶具的选用,全都由五年級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得益于“茶韵流香”校本课程的开设。学校将独具地方特色的种茶制茶产业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视域,根据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出包含“茶之美”“茶之味”“茶之语”“茶之道”四个版块80个课时的校本课程。用茶文化经营学校,用茶理念创建特色,不仅诠释着乡村学校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也展现了乡村学校对教育的坚守。

四、从千人一面走向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宜都市在推进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始终将学生受益视为最终的落脚点。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视为终极目标。

我们设置“中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学校开展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活动: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培训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乡村学校建设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巡回乡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集中辅导: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乡村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质量监测。

随着《管理标准》实验的推进,宜都市乡村学校的课程教学形态、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乡村学校的新常态。马家店小学是一所不足百名学生的“微型”学校。《管理标准》让学校看到了自身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于是,学校制定方案,全体教师想办法,出点子,开发资源,编制纲要,开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每周三下午,不同爱好的学生会聚集到自己的选课教室。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学校不久前组织开展的体育艺术节上,80名学生集体展示跆拳道,近20名学生表演二胡齐奏,12名学生进行围棋竞赛,两位小主持人也充分展现了明星风采。五、从平安校园走向生态校园。学校环境彰显和谐

“营造和谐安全学校环境”作为《管理标准》提出的一项管理职责。将主动预防、完善设施、开展技能教育、重视文化建设列为管理任务。宜都市以打造平安校园作为抓手,引导学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构建生态校园为目标,高标准落实构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校园生态。

我们分析宜都实际,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实践活动安全等五大问题作为乡村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点内容,制定《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方案》《平安校园责任追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学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应急演练实施办法》,规范乡村学校应急演练活动的项目与过程:编制《宜都市中小学技能教育实施建议》,明确在地方课程中开展技能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在推进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各学校立足实际制定了可操作的校园安保制度和工作机制。以杨守敬中学为例,该校构建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时空)立体式学校安全管理模式,确保安全卫生管理全员参与:编制《杨守敬中学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建立起完善的日查、周巡、月汇报制度。走进杨守敬中学学生餐厅,人们通过监控视频,能够清楚地看到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间的操作过程和食堂各种食材分区、有序的摆放情况。这样的情形在宜都市乡村学校是一种常态。

宜都市乡村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取得良好效果后。各学校又开始了生态校园建设。校园之内,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相处,良性互动:校园之外,学校与家庭、社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关系。

比如:王畈小学立足校情,开展“角逐文明五星”活动,倡导学生文明用语、文明集会、文明游戏、文明就餐、文明出行,建立“师生关系不记名问卷”月常规,及时发现、处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通过家校联系手册、班主任工作微信号、一月一次全员参与的家访、一周一次的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学校还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营造良好的学校外部环境:镇治安队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逻。交警队坚持每周五在校门口设置交通安全岗。公共安全部门承担起学校防疫与疾病防控责任,食药管理所定时检查学校食品安全卫生,镇政府综治委联合学校走访学校周边社区居民。

(编辑 崔若峰)

作者:沈锡阳

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研讨论文 篇3:

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美国是世界上研究性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文章在总结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建议,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开发研讨学课程,优化激励机制和提供经费支持等。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 美国大学 经验

一、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含义

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研究者立场的不同,看法也不一样。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理念,有人认为是一种课程形态,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虽各有侧重,但总体认识是比较一致的,研究性教学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包括探究性学习、发现学习、做中学)是一组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是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二、美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经验

1.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最早关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學理念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美国在德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的基础上创立“研究生院制”,丹尼尔·吉尔曼1876 年创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把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连接起来,形成教学—科研—学习相结合的美国大学教学模式。1916年杜威概括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和施瓦布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1983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指出推行主题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1998年和2001年,博耶委员会先后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和《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两个报告,提出构建基于研究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为进一步推进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自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萌芽发展至今,美国大学对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已有近百年历史。研究性教学理念开始得到广泛认同,问题发现法、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法在美国大、中、小学得到普遍提倡,研究性教学在美国大多数大学成功开展。

2.形式多样的研讨课程。美国大学推行研究性教学改革非常成功,最有成效的本科教育特色课程形式是“新生研讨课”,美国多数大学都开设这种基础课程。根据调查,有76所(近80%)研究型大学为新生开办学术性的研讨班,其中32所新生参加研讨班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开设研讨课的大学,从1959年起哈佛大学在本科一年级设立“习明纳”(Seminar)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多为跨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斯坦福大学开设“斯坦福导读”课程,内容涉及“人文学科导论”“科学、数学和工程基础”“写作和批判性思考”等,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科研能力。杜克大学为大学新生提供跨学科习明纳课程——“F0CUS”,探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前沿问题。美国大学的研讨课各有特色,其主旨都在于培养新生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大多研讨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内容广泛;聘请优秀的教师指导,以小班为主,人数不超过15人,这种小群体的研讨课方便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能让大学生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

3.极具特色的教学方法。美国大学非常重视运用研究型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形式是开设新生研讨课程和建立本科生科研计划。新生研讨课一般从一年级开始,由最优秀的教师主持。在华盛顿大学,举办新生研讨课的教师一般都对某一课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每一次Seminar都是针对某一个专题或者教师从事的科研工作,课前教师会将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和最新参考资料放到课程网站上,学生必须首先阅读规定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除新生研讨课外,美国多数大学还普遍开设各种跨学科的专题研讨课程,让新生依照兴趣报名,围绕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很多研究性大学还有各自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如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创立了著名的“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UROP)”、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研究项目(URAP)”,向全体本科学生提供从事跨学科研究的机会和经费资助。在课堂之外,科研小组、兴趣小组、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也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形式。美国大学这种极具特色的研究型教学法,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而且对于独立科研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至关重要。

4.完善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本科生研究型教学和研究项目的开展,多数美国大学都成立专门负责本科生科研管理的机构。如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提供各种研究机会和项目申请的信息、组织项目申报、审核以及验收工作等。为了促进学生参加研究性课程的学习,美国大学一般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体系,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学分要求为120,其中学生可以用20以上的学分来进行研究性工作。为了鼓励优秀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美国大学对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如伯克利分校规定,在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中,教师指导一名本科生,学校给予500美元项目资助经费。为了激励本科生参加科研,美国大学给本科生配备导师,为本科生设立了多种科研项目并提供经费支持,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项目”和“哈佛大学的独立研究项目”等,斯坦福大学在2006~2007年度为1200名本科生提供了4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有的学校还设立学术报告周或创办专门杂志,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提供 15000 美元经费资助7 种可供学生发表科研成果的杂志,而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校级本科生科研展示活动。

5.合理的师生评价制度。美国大学曾一度重科研而轻教学,使得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大大下降,各界的指責不绝于耳。1998 年出台《重振本科教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报告,许多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和终身教授评审都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系统、全方位教学的评估。如麻省理工学院在教师聘任和提升过程中,把指导大学生研究计划等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康奈尔大学的“明星教授”和其他教职人员一样都必须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在学生考核制度上,美国大学的课程考核一个学期中要进行二三次,试题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需要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课程学习成绩一般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如耶鲁大学主张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很多考卷的题目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严密分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美国科研人才辈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大学成功地推行研究性教学,而研究性教学能以顺利实施,关键在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完善、研究性的课程体系以及完善的教学、评价、管理制度。

三、美国的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启示

1.转变教育理念,建立研究性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直接决定教学模式的选择并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转变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转变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理念,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要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真正转变教育理念,高度重视研究性教学工作,并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和办学方向制订研究性教学工作计划,把阶段性或自发性的研究性教学活动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中。其次是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名师为导师或顾问进行专题讲座,对管理者和年轻教师进行系统研究性理念和教学培训,有计划派遣教师到其他学校或科研机构学习有效的经验。

2.开发研讨课程,完善研究性课程体系。开发研究性教学课程是研究性教学深入开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的研究性教学改革多在教学方法层面,还没有从课程开发层面去实施。大学研究性教学首先改造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组学科课程结构。其次根据研究性教学的要求,直接开发新课程。在课程计划中专门规定一定的课时数,设置专门的“研讨课程”。再次聘任高水平的专家担任“研讨课程”的导师,培养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研究能力。最后设立研究性的课题,围绕某个主题建设通识课程,让学习者有机会运用研究能力研究真正的专题,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

3.优化激励机制,改进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管理机制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建议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激励和保障本科生进行科研。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分,完善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以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激励机制,对于指导学生研究的教师在教学时数、补助奖励上有所倾斜,在职称评定上享受优惠待遇。对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建立学生研究学习评优制度,如在评定奖学金、评先评优以及推荐研究生等方面给予倾斜。此外,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要以学术报告周或创办专门杂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与阵地。

4.提供经费支持,加强硬件条件建设。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科研小课题,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初步形成教师—本科生研究群体—教师的科研项目—本科生的创新基金—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多层面的课题组,从而将导师制、创新基金研究计划、实验室开放及本科毕业论文有机融为一体。此外,大学加强图书馆建设,创建“研究性教学支持网站”,方便学生快捷查阅资料;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验和操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

[2]伍红林. 从《博耶报告三年回顾》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

[3]黄云志.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性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2).

[4]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李勇,贺庆棠.国外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6]卢晓东.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生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2000(5).

[7]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J].江苏高教,2004(6).

[8]张胤.研究者——学习者:高校研究性学习之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4(7).

[9]冯锐,张君瑞.高校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

作者:曾祥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府企业管理体制特点论文下一篇:我党实事求是思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