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3-02-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不竭动力,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1]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2]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历程中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是民族特质和历史风貌的反映。中华民族在中华文明的创造过程当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成果的结晶, 是由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创造、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和历史风貌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 一) 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最富有活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代, 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当代大学生自身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薄弱、根底不深, 易受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特别是受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金钱至上、盲目崇拜、唯利是图等思想屡见不鲜。

因此, 大学生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

( 二) 当前大学生的教育观念意识淡薄

从现实情况来看, 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对文化的关注大多集中在通俗文学、卡通漫画、时尚杂志方面, 对传统人文经典、文史哲类的书籍关注比较少, 积极主动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少之又少。

调查发现, 在大学阶段, 能够真正的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很低, 对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了解透彻的大学生亦很少, 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度很低, 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另外, 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存在部分偏见而对西方文化却顶礼膜拜、狂热追求, 认为西方文化都是精华, 以自己知晓西方文化为荣。当今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掌握不够, 观念意识淡薄, 认知存在偏差, 迫切要求探索相关路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 三) 践行能力欠缺

坚持内、外化相结合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 由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存在偏差, 观念意识淡薄, 因此, 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能力欠缺。

实践活动既是理论学习的延伸, 更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化, 大学生只有在观念意识上形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才会积极主动的躬行实践,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二、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和发展, 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 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一)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只有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中华民族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 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 有利于让学生亲身领略中华民族的风采, 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恢弘气度, 激发大学生对本民族的热爱,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促使大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另外, “天下为公”,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外, “苟以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爱国情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使大学生形成自觉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观念、意识。

( 二)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 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

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 以中华文化的精神积淀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人格。因此,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有意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因素, 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素养和价值理念。

( 三)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而丰富的价值资源, 例如“仁”“义”“礼”“智”“信”“和合”“中庸”等思想,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 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等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因此, 要加强在大学生中宣传、推介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以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内核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品行、人格, 发挥文化的人才培养和引领作用,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路径选择探究

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数是80、90 甚至00 代, 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认识不足、观念淡薄和践行能力欠缺等问题, 因此, 切实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路径的探索, 提高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 一) 开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相关课程和讲座

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 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 要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巧妙地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及其它专业课程中, 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教育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大学教育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使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适时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另外, 要积极利用好讲座对大学生教育的特殊形式, 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课堂教学形式相比, 讲座形式的教育更加的开放和灵活, 更具有感染力和渲染力。更能够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因此, 要积极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讲座, 发挥好讲座对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推进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二)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 使大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校园文化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而组织和开展, 他们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既是教育者, 也是被教育者。活动既是理论学习的延伸, 也是课堂知识的升华, 更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化。”[3]

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积极组织和举办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的校园文化活动, 也可举办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会, 通过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激发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环境氛围, 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深度与广度, 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要切实举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文化沙龙活动, 例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展览会、演出活动等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 三) 组织开展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 通过组织大学生亲身参与到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来, 使大学生亲身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更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热情,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应结合实际情况, 利用当地场馆资源, 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 参观民族历史博物馆、文化馆或其他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旅游景点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 使大学生能够在实地观赏与参观游览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从而加深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是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 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抓手。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 我们要提高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的意识, 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外联动路径, 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使大学生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自觉,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 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思想启迪, 精神引领和道德提升的重要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 对加强新时期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4-25.

[2] 陈波, 张怀民.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3] 丁建军.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8) :72-73.

[4] 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民图案的设计研究下一篇:国内合作社发展经验对清远市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借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