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对策

2022-09-19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 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 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孩子的教育问题正在高度受到家庭、社会的普遍重视。 一般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等等这些孩子更容易有思想品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孰不知老师、家长眼中的优等生,由于老师的青睐,家长的赞许,同学的羡慕、崇拜,众人的夸奖,还有各种各样的荣誉纷至沓来,导致这些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1优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家长的一味溺爱与迁就养成了部分优等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培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优等生。

(2)老师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剥夺了部分优等学生正常的成长需要,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压抑;心理承受能力差。 有的学生虚荣心理膨胀,受不了一点点挫折。 哪怕一次小小的听写也要比个高低。

人的一生中要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 面对同样沉重的打击,有些人会深刻反思,而后东山再起;而另一些人则从此一蹶不振。 这就取决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优等生,教师更要倾注关心,因为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比较顺利,心理承受能力可能较差。

如,我们班的韩泽青同学,不但学习成绩好,人长得漂亮, 还写得一手好字,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因为小时候动过手术,身体素质差,体育常不及格。 快到期末了,一次体育课考试时,教数学的朱老师经过那里,看见韩泽青,就鼓励她说:“好好考试,争取这学期评上三好学生。 ”她听后就哭了起来。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很显然,像韩泽青那样,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3) 家庭的过分信任束缚了优等学生的自由 , 造成了他们无形的压力和不满的情绪。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内心认知的偏差导致了许多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

2解决优等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些优等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只是我们工作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对优等生产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并能逐渐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问题。

(1)针对优等学生暴露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 将他们集中到一起,开设心理辅导与教育的有关讲座。 在兼顾系统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与需求,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开展各类关于心理方面的讲座,如在考试之前,对学生进行考前动员之外, 把容易焦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讲座。

(2)通过归因分析将主要研究对象分类 ,对具有典型心理问题的优等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并且我们把这些学生根据心理问题的类型分配给相应的研究老师,对优等生进行“点对点”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为他们“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 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冶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5)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 。 将心理教育的目标要求,心理学的目标原理、方法、技术等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各学科教学实现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优等生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其中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更待更多的教育者共同探索。 总之,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留心,对学生倾注关心,就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识渊博,心理素质好的国家栋梁之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般情况下,普遍认为成绩较差的后进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而优等生由于他们的突出表现,老师们又普遍认为这类学生是不容易有心理问题的,一般对他们都比较放心。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却意外地发现优等生几乎都是在被忽视的状态下成长的,加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精力最为充沛、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更容易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关键词:优等生,名列前茅,心理健康,心理承受能力,辅导对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涉车侵财案件的特点及防范对策下一篇:浅析中职体育课分层教学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