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这首歌人生含义

2022-10-28

第一篇:悟空这首歌人生含义

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这首歌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一个人看上去从生到死几十年不算短,但却用尽一生精力也难写好一个“人”字。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觉得,这句颇具哲理的警语,其重要意义在于给人以自信,鼓舞我们去奋斗、去争取、去拼搏,写下人生最壮丽的诗篇。其实,你若仔细想一想,认真观察一下现实,仔细推敲推敲,就会发现,这句话本来就是错的,正确的答案是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你本来就是偶然地稀里糊涂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不能事先拟定诞生计划,你小时候树立理想,想当科学家、画家、作家、诗人,那是你“想”,最后为你安排工作的是别人,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并不是说人生一点主动权也没有,我是说,人生的主动权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常常体味到的是身不由己,想干的事不能干,不想干的事干不完,人的一生,总是处于被动之中。要说主动,只是相对而言。

弄清人生的被动状况并非自我放弃,听天由命,而是树立一种人生的达观态度,不应由于自己命运不济而怨天尤人,也不可自渐形秽,妄自菲薄。积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你一个人,没有别人干扰的时候,你可以静静地想: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能否做到问心无愧。

人生是不断的自我否定的过程。当我们漫忆往事的时候,往往感到过去的自己是那样的愚蠢,那样的傻、那么无聊,似乎觉得现在的自己和原来的自己截然不同。但事实上,你在别人眼中,过去和现在没有什么两样,你还是你。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信别人还是信自己?窃以为,别人看自己和自己看自己往往走两个极端,别人总是用不变的眼光看你,你的印象在别人的大脑中形成后,往往不易改变,即使你真的判若两人了,由于思维惯性的作用,别人也很难接受。而自己往往也走极端,往往夸张地肯定现在的自己,而否定原来的自己。比如,作家写东西,往往是这样,认为过去写的东西都不满意,满意的是手中正在写的东西,实事上,手中写的东西未必比过去写得好,但自己总是固执地相信现在。其实,很多人即使不写稿也有这种心态,过于喜欢现在的自己,而鄙视过去的自己,从而走入形而上学的怪圈。因此,哲人说:认识自己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把这句话中的人解释为自己的努力,把天解释为机遇、形势、巧合等客观存在,那么这句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司空见惯。我们常常拥有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费尽千辛万苦,也未必能实现,这导致了很多人陷于失落和忧心忡忡的境地。

当你认真地读《老子》时,你就会弄明白,人本来是一种自然的东西,我们的所有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我们拥有过多的欲望,而迷失了自己,使我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越来越远。当我们蓦然回首,重新审视品味人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没有满足,就没有欢乐,记住“知足常乐”这句古语是多么的重要。人往往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知道珍惜,而对自己设计的所谓宏伟蓝图心驰神往,这本来就是本末倒置。当你换一种目光,看到自己的富有,那么你就会找到真正的幸福。当然,知足的实质是乐观态度,而不是小富即安,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消极人生态度。

“人”这个字,它的第一笔用“生”写成,第二笔用“死”写成。人生是一部壮丽的史诗,生是它的第一乐章,死是它的第二乐章。人,生要为社会献出光热,死要为存者留下思念。只有死得无憾,才可以说生得有幸。只有懂得了为什么而生,死时才不贪生。贪生者,求生;厌生者,轻生。既不贪生,又不厌生,死有何惧!生而不死是不可能的,但应该不畏死;死想再生是不可能的,但可以不悔生。人一出世,死就与生相伴了。故此,死是不足为惧的,可虑的倒是活得昏昏庸庸,死得糊糊涂涂。

“生死有命”,是唯心的;而命有生死,却是每个人都要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只有生命之炬的热情燃烧,才能绘出生的彩卷,才会谱下死的壮歌。生前无私奉献并不断创造财富的人,死后他的精神就会成为更可贵的财富。生是漫漫人生的开始;死,是短暂人生的终点,但作为生命的价值,却不该有也永远不会有句号。

人生,就意义而言,一般生更重要,就价值而言,死更关键。一个有价值的生命,死后比生前更悠远。人类的历史,不仅是生与死的相衔,而且是死与生的接力。因此,生与死都是人生的里程碑。生是乐章,但人生仅只一次;死是憾事,但这是大自然的法规。而真正可悲的,是不死的苟活和厌世的浮生。惟有珍惜生命,生命才有价值;惟有奉献生命,生命才会永生!

生是播种,死是储藏,人生就是耕耘与收藏。不管谁的生,总会有种种莫测的变幻;有的人的死,却在一瞬间铸就了一生。患者只知道死的可怕,却把生看得特别轻松;智者把死看得十分严肃,因此更懂得妄生的可悲。死是教会人类认识生之宝贵的最好教师。对生而言,死并非结束,而是一种改变;死亦非死,而是一次新生。这样,人类才可以洞穿死亡的阴影,从而更加强烈地感受生的光亮。生,总有一死;死,有时却意味着永生。正像诗人臧克家曾经概括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是生与死的辩证法。

生是一支歌,死是一把火。英雄用生命的第一声礼赞和死的最后一团烈火来谱写人生。从死的角度思索生,才可能把生说透;从死的视角审视生,才可能把生悟彻;就生论生,往往流于肤浅,正像柏拉图所说:“求知是学生和学死。”死,于不同的人,其内涵往往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死即意味着肉体与灵魂的一并消逝;有的人,死只是肉体的消亡,而灵魂却可能成倍地延长甚至不朽。生与死,人们津津乐道的常常是生,但真正震撼灵魂、牵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却是死。

生原本是死的畅想,死要成为生的绝唱。有的死,是生命不朽由有限通向无限的驿站。死,有时是生的诠释,有时是生的飞腾,有时是生的升华,甚至有时是生的转折。生,展现着比出生更丰富的内涵;死,包容了比死亡更深刻的内涵。人,只有把信念作为人生的支点,把精神作为生命的支柱,才可能战胜甚至超越死亡。

英雄,视死如归。因而,诗人赞美英雄气贯长虹,哲学家却赋予死美学价值。珍惜生命所得到的,忽略生命该得到的,忘记生命没得到的,人才会活得无愧、无怨和无悔。丰子恺先生曾经将人生比作“三层楼”。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衣食无忧,这样的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而在他看来,弘一法师的人生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理论,他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便是迁居在二楼,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出家、修净土、持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想想自己苦打苦拼走过的这大半生,现在也只不过是住在第一层楼里,虽然有时会登上楼梯到二楼看看,转转,但终归因为惰性或不专心,不能久居其中,顶多是去“玩玩”,而至于更深奥的“探求人生的究竟”之类的东西则不曾想过。但正如丰先生所说,住在一楼和二楼的人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能将“一楼”经营好,闲暇时登上“二楼”陶冶一番,也算不虚度年华,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也会更多一些温馨和可爱。由此可见,只有饱蘸心灵之墨能写好人生,走好人生路,唱好人生这首歌。

第二篇:为你写了这首歌

远方的你(帅):

你现在过得好吗?说好不让自己再想你,不再像以前那样揪心的想你.可是看到别人的故事,我就会忍不住想你,你的样子、你的微笑、你的眼睛,又黑又大又亮……挥之不去。

我和你的故事没有几个人知道,也只有我的几个室友知道,他们知道我喜欢你,他们也知道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我们都曾感慨相识恨晚,再说我们也快要毕业了,不想伤害那个女孩,可是你最终还是伤害了她。

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过着各自的生活,时间冲淡着两个人的故事。可是谁又知道曾经有一个女孩那样深爱着一个男孩,埋在心里,一辈子。我把这首自己写的歌送给你算是对你的一种回忆吧,就像伍佰唱得那首歌,我的生命中不曾有你。

下雨天

清沌的笑脸看不出破绽,你的眼睛里却早已装满了忧郁和伤感,

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年龄,畅想生活的天空里,永远没有烦恼的滋生,

众多的朋友你仿佛你注定,我们的游戏没有规则,只有输赢,

就算有一天它变成了梦,我心甘情愿瞬间就是永恒。心情的天空黑了,

外面突然吹起了风,我躲在房里整理心情,我知道外面的雨还没有停,

楼下始终有一个身影站在雨中等,我终于忍不住思念的痛,拿起雨伞直奔他怀中,

就在那个下雨天,我们划破了朋友的界线,明知真爱需经得起考验,就在那个下雨天,我相信了你的誓言,今夜我抱着幸福甜蜜入眠。

风的眼睛

第三篇:国旗下讲话《唱响这首歌》

这首歌容纳了神州大地百分之百的乐感,她的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东方民族的骨气;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滋生咆哮的力量;她的每一个音律都爆发出东方雄狮的最强音!这首歌就是国歌!国歌里的每个音节,每个音符,每个音律都表达了中华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同学们,明天是12月9日,而1935年12月9日,当北平的爱国学生听到蒋介石下令“绝不抵抗”后,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以此来表达对蒋介石的愤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而现在的我们,已不必像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那样,用热血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但我们不能够连最基本的,唱响一首表达爱国之情歌曲,都无法做到,又或者你我听过了太多的音乐,而那些华丽的旋律早已让我们忽略了那首最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歌——国歌。

而这次学校举行的唱歌比赛,要求我们第一首唱的便是国歌。我想这就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一二九”运动,并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要让爱国的情感,时刻吟咏在我们心中。

也许有些人觉得《国歌》中所写的那些慷慨激昂的歌词记录的是曾经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历程,而今天它似乎随着平安时代的流动,慢慢的黯淡下去。其实不然,《国歌》在今天听起来,它仍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摧人奋进、使人向上。

60年代,中国制造出原子弹、氢弹,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国歌》响彻云霄;2003年,神舟 5号飞向太空,我们的科技事业又树立了一个里程碑,国歌在中国人民的耳旁久久萦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绚烂的烟火下,雄壮的国歌更是了却了一个民族期待已久的梦想。

是的,每当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总要唱响这力量与信心之歌;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总要奏响这庄严和圣洁之歌;每当取得胜利和收获的时候,总要从内心深处吟诵这雄浑与骄傲之歌„„

生活中的庄严,莫过于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那一刻。

每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一种庄严肃穆之情就会充满我们的心中。我们也会深深地懂得:国旗升起来的是国家的希望,国歌所颂扬的是伟大的民族之魂!只要歌声不灭,我们总能挽起手来,摘取时代挂在亮丽之处的金牌!

那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不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响这振奋人心的歌曲呢!每次升国旗时,唱国歌的声音总是有气无力,刚刚响亮起来的声音却因为他人的沉默而放低了响度,变成了呢喃一般的哼唱?

请让我们放开歌喉,唱响这首国歌,唱响我们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正年轻的歌声响彻天籁,用雄壮的回响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第四篇: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下面是关于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⑷黄花:即菊花。

⑸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⑹怎生:怎样,如何。

⑺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是过去的一切都在**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是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而且蕴藉流利,匀整而且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词《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中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了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第五篇:梦想演讲稿:悟空 悟空

王玉娟

中国孩子心中大概都有一个英雄的影子,不像美国队长、雷神那么英俊,他只是一只猴子。花果山上迸出,他朝游峰洞、夜宿石崖;为活得无惧,他参透菩提,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当他拥有万钧之力,他想书写自己的命运。大闹天宫,他被戴上金箍,开始了西游之旅。

西游轮回,一次次被佛祖压在山下,一次次翻身把天宫闹翻颠覆,是什么让他拥有如此执念?是信。他信他可以主宰生死,他信他可以得到生死因果的答案。他只是一只猴子,但是信念让他成为齐天大圣。

人生路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取经?

如果说考上大学之前,我们是因为身边所有人在努力而努力,那么考上大学之后,没有了父母、老师的苦口婆心,大学就是一场独自修行。但是修得什么样的结果,并不是随口说说就能决定的,就像我们都知道:空口无凭的梦想,一时兴起的规划,都对人生不痛不痒。

大学才刚刚开始,按理说,我们应该是拥有最蓬勃最旺盛的学习动力的。但是你是不是已经厌倦了老师的教诲,已经倦怠了每天的作业,一句压缩自己的学习时间以求有空余去体验象牙塔外面的天地。这并非走上歧途,也不是沉沦享受,这还只是站在边缘的试探,只是懵懵懂懂的好奇。但总是有一群人,在悔悟自己刚进校时的放纵,在挣扎着拿到毕业证书。他们也不是十恶不赦,只是在取经路上,被五光十色的沿途风景所吸引,只是忘记了分辨:什么才是自己的。是那些光怪陆离的新鲜?不,不是,是我们熬夜画图手中的笔。

大学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轻松,所以我们需要足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取到想要的真经,得到梦寐以求的答案。只要你足够相信,走完这趟西游,苦读数十年,寒窗不会负你,那么战士,你就在胜利的路上走着,高擎火炬,与悟空并肩降妖。

世界纷扰,"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需悟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家住在大海边教案下一篇:文具盒编写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