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例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

2022-09-10

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受损而导致脑部损害的一组疾病, 是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 亦多发生心电图改变。临床上将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心脏功能改变或心电图变化称为“脑心综合征”。因此,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住脑血管病患者312例, 经临床诊断该312例属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168例, 女性144例;60岁以下75例、60岁以上240例;其中脑出血10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 脑梗死187例。

l.2方法

312例患者仰卧位于静息状态下, 采用日本光电9130P型心电图检查仪, 在发病后1~6h内进行十二导联常规心电图, 并于3周内复查1~2次。

2 结果

31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被检查中, 其中心电图异常有236例, 异常率为75.6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54例, 占65.25%;室上性或室性早搏31例, 占15.35%;U波改变15例, 占7.43%;心房纤颤4例, 占1.98%;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占0.5%;心肌梗死1例, 占0.5%。经过对症支持等系统治疗后, 312例患者中198例痊愈、103例好转、11例死亡 (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梗死1例) 。301例存活患者中109例心电图异常, 异常率36.21%, 11例死亡病例则100%出现心电图异常。

3 讨论

此病例心电图的改变源于急性脑血管病引发心肌的损害, 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目前存在一些争议, 说法不一。可能与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变及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变化, 以及使中枢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导致心脑广泛性应激反应等有关。

本文31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 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有236例, 异常率为75.64%, 与王新志曾报道的急性脑血管病时心电图改变可高达75%左右相符, 提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本组心电图异常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室上性或室性早搏、U波改变, 个别病例出现了心房纤颤、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肌梗死的表现。经过治疗, 179例痊愈、95例好转、8例死亡。274例存活患者中102例心电图异常, 异常率37.23%, 明显低于入院时的心电图异常率, 提示急性脑血管病引发的心电图改变是可逆的, 随着病情的好转心电图改变也逐渐会恢复正常;而8例死亡病例则100%出现心电图异常, 说明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与心电图改变密切相关, 心电图改变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上属常见、多发病, 常常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致残率、病死率都很高。但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属可逆性的改变, 心电图改变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 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应常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 并结合临床动态观察及早进行心电图检查, 同时应加强治疗中及治疗后心电图的动态监测, 通过其心电图的变化特征来指导临床治疗, 并把它作为病情判断和预后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 探讨该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对31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1~6h内心电图的变化及治疗3周后心电图复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12例患者中, 心电图异常236例, 异常率75.64%;治疗后, 179例痊愈、95例好转、8例死亡, 274例存活患者中102例心电图异常, 异常率37.23%;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室性早搏、U波改变等。结论 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 临床上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参考文献

[1] 蒲传强.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2] 段晓娟, 夏金荣.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冈杂志, 2004, 13 (6) .

[3] 江国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 (3) .

[4] 梁盛华, 陈双龙, 林桦, 等.急性脑血管病等的心电图分析[J].华夏医学, 2009, 22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知识产权法中公有领域的保护问题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