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资产管理论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碳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碳资产现已深刻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投融资、交易等各项经济活动,碳资产管理也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碳资产及其获得途径入手,对碳资产管理和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案例对我国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

企业碳资产管理论文 篇1:

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及其在企业的应用

【摘 要】 规范企业的碳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变革的重要工作内容,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保障“美丽中国”的实现。文章进一步拓展了碳资产的定义概念,阐述了碳资产的管理及其策略,并从了解历史和现状的碳盘查、制定未来目标的碳预算、评价反馈企业碳预算执行效果的碳绩效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企业如何高效地进行碳资产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宝钢企业为案例公司,分析宝钢的碳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碳资产管理; 碳盘查; 碳预算; 碳资产管理绩效

一、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交易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一文要求,计划2017年启动全国的碳交易市场,这促使企业管理层在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都要更加重视碳资产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但相对于国外,碳资产相关的概念似乎还有些陌生,什么是碳资产,什么是碳资产管理,企业如何高效地管理碳资产,都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和分析。

区别于国际碳市场,目前中国主要采取的是自愿减排(VER)和现货交易。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如何进行碳资产的有效管理,使得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提升碳资产的经济总价值,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是企业管理碳资产的最终目标。

二、碳资产及碳资产管理

(一)碳资产及碳资产价值

为了响应减排号召,2005年《京都议定书》提出各国应该协作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使得减排量、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成为企业的资源,具有商品价值的属性,我们即称之为碳资产。碳资产可利用、可交易、可存储、可抵押。目前,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碳资产不仅包括政府定期定额分配的碳排放指标、通过CDM认证减排项目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和通过交易获得的碳资产等这些本身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收益的资产,还应该包括企业的碳管理技术、理念、政策等方面。本文对碳资产的定义是动态的、广义的,除了传统定义以外,本文所指的碳资产还包括企业清洁生产过程中利用的低碳技术、重新选择能源消耗较少的原材料、间接减少碳排放的生产工艺和消费方式、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管理等提高碳减排价值的管理方法以及这一清洁生产过程中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本文的碳资产不仅包括带来显性收益的直接资产,而且包括带来隐性收益的间接资产,是能够实现碳减排价值资源的总和[ 1 ]。

可以将清洁生产量化为具体的指标,明确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增加。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初步取得了成就,可以借鉴并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LGA),通过生产周期清单分析(LCA),直接和间接收集全过程的原始数据,使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确认,并进行作业单元分析,输出分析结果。管理者可以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和重要输入输出的敏感性分析,衡量企业具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改进措施,改进企业的投入与产出,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二)碳资产管理及其策略

碳資产管理是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体现了企业对碳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应该仔细识别出广义的碳资产,计算分析各碳资产的边际贡献,将碳资产价值贡献进行量化,便于针对性地规划和管理,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见表1)。

三、碳资产管理的实施框架

良好的碳资产管理有利于优化调整产品结构,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增加企业的收益。研究碳资产管理体系的实施框架,能够寻求一条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平衡发展的途径,从制度层面了解如何高效地进行碳资产管理,保障碳资产价值的实现。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于碳资产的管理是从宏观调控入手,通过政策法律法规来引导企业进行碳减排,但是从微观角度,企业如何进行高效的碳资产管理并进行低碳管理再造,至今没有一个肯定的答复。可以从碳盘查、碳预算和碳绩效三个角度构建企业管理碳资产的理论框架,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管理[ 2 ]。

(一)对企业自身进行全面的碳盘查

政府定期给企业发放碳配额,管理者预测单位的碳资产,在交易市场上买卖投资,及时披露碳资产的可靠相关信息,都需要基于可核查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因此盘查企业的碳足迹作为碳资产管理的第一步,对企业至关重要。

由于碳资产识别的复杂性,自然而然进行碳足迹评估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研发设计到最后的生产销售,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价值链都包含了广泛的碳资源,企业可以使用ISO14060和PAS2050碳足迹新标准,动态监测各环节的碳排放,帮助企业开展碳盘查工作。为此企业可以编制碳盘查管理文件,明确碳盘查的对象范围和工作标准。碳盘查可以从产品碳盘查、项目碳盘查、区域碳盘查和组织碳盘查等多角度出发,收集相关的资料,用科学的方法整理计算企业直接和间接的碳足迹,再按照相应的准则进行成本核算,最后编写相关的碳排放清单或者碳盘查报告。企业进行碳盘查后,可以结合碳披露项目中同行业的可比数据,分析自身的碳风险,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结构、资源配置和地域分布。

碳盘查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企业的能耗情况和碳排放量以及一段时间内企业碳资产排放的趋势分析。管理者可以借此对企业碳排放的整体状况有个宏观的把握,制定针对性的战略。

(二)加强碳预算管理,构建碳预算体系

通过前期的碳盘查,企业了解了自身的碳排放现状,在此基础上可以寻找减排空间,结合政府每年的控排目标和预期的分配额以及历史数据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数据,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碳排放变动情况,做出合理的碳预算。

碳预算管理工具是企业碳规划与碳控制评价的基础,要求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材料的采购、能源结构的选择、投融资和生产安排等各个环节发掘企业的碳价值,权衡碳排放配额、碳减排能力、碳收益与碳成本,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式安排企业的日常生产。同时,管理层将计算的碳预算排放量通过合理的方法分解到各生产环节和责任中心,可以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企业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考核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1.企业碳预算设计思路

在进行碳预算前,应该了解自愿减排机制下,由于减排活动会在短期内直观地给企业带来直接费用,很多企业出于“经济理性人”假设都不愿意对碳资产进行主动管理,这个误区应该摒弃。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如果实施碳资产的相关活动,主要带来三种成本费用的增加[ 3 ]:(1)购买低碳原材料和使用替代性清洁能源会额外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2)购买节能设备、外购或者自主开发新技术、CDM项目的核查与认证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支出;(3)企业运输方式改进和废物回收与利用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同时,实施减排活动也会增加收益:(1)由于实施减排活动,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小于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与CDM认证带来的碳减排量之和,通过市场出售,企业可以获得额外收益;(2)由于实施减排活动,企业避免缴纳碳税和相关的懲罚支出。因此,企业在进行碳预算时,可以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有利的方式[ 3 ]。

此外,在进行碳预算规划时,应该基于以下碳预算平衡公式:

本期碳排放量预计数=上期碳排放量实际数+本期碳排放量增加数-本期碳排放量减少数;

碳排放预算数-碳排放预计数=减排量;

本期碳排放净额交易收入(包括因实施减排活动而获得的政府补贴)-本期碳排放成本(包括未实施减排而增加的营业外支出)+再资源化折算收入=本期碳减排净收益。

因此,当碳减排净收益大于0时,企业的减排措施有效,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以使净收益值增加;当碳减排净收益小于0时,企业应该及时提出应对措施,选择替代性节能减排方案。

2.企业预算管理设计流程

图1是构建的碳预算体系,主要应用生命周期理论,从企业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具体的减排量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核算指南进行计算,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可以利用机会成本和差量分析的方法,根据市场上的单位交易价格进行核算,达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方便企业反馈调整,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和部门。当然,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作业层面,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构建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企业碳资产管理的运行

企业在每年年初或者上年年末制定企业的碳资产预算管理,为了保持一贯性,在年末评价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反映预算的执行力度,评价企业低碳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实施该过程的经济性,同时方便企业做出下一年度的预算。传统的绩效评价系统重企业的经济价值轻企业的社会责任,满足不了利益相关者对于环境的要求。对碳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碳管理的组织维度、碳管理的过程维度、碳资产管理的结果维度[ 4 ]。本文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考量低碳绩效评级指标,构建业绩评价体系,对各个部门和流程进行绩效考核,调动员工参与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见表2所示。

在进行定性分析时可以结合使用问卷调查法或者专家法,并将定性和定量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或者经验法赋予一定的权重,计算确定指标的综合值。这些指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尽可能考虑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碳资产,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管理碳资产的效果。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找出问题,进行绩效改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在下一个绩效周期有效达成绩效目标。

四、碳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运用

“十三五”期间,全国碳交易市场将全面覆盖电力、化工、钢铁等能源消耗和污染较高的八大行业,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企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大户,也是中央确定的首批控排行业。

(一)公司背景介绍

上海宝钢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航天航空、核电等重点行业。作为第一批试点企业,宝钢积极履行责任,配合上海市政府制定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二)公司的碳资产管理实践

上海宝钢作为第一批主动实施碳资产管理的企业,其在碳盘查、碳预算和碳绩效评价方面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思路和框架体系,采取了各种硬减排和软减排措施,不断完善自己的碳资产管理,超额完成了每年制定的减排目标,取得了超额收益。

1.严格根据准则制度,开展碳盘查

2013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国钢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明确指出了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法,企业应该根据相关指南,开展全方位的碳排放统计和盘查工作,厘清自身总排放量和各环节的排放量。

2.开展碳预算管理工作

从宝钢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可知,企业每年年末基于本年的情况对碳资产作了预算管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全过程利用低碳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密切追踪学习低碳工艺的最新技术,率先在行业中引用先进技术,增加了新能源和低碳燃料的比例,不断改进了产品结构。企业2013年开始开发90MWP金太阳光伏发电项目,2015年项目完工,该项目预计年发电7 000余万千瓦·小时,增加了企业的碳减排量;电厂大型风机变频节能改造使得企业每年节约CO2 共计21 000吨;硅钢、冷轧、热轧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改造项目节约标煤13 095吨,节电量4 365万千瓦·小时,相当于节约30 000吨CO2,增加的减排量通过在市场上交易企业获得了收益。

第二,返生产利用冶金固体废弃物,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公司利用回收技术二度使用废弃物,降低了原材料消耗量,提高了利用效率,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副产资源的利用方面,工业固废利用在源头减量化、返生产合理利用、合规性处置方面均按照计划有秩序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突破,2015年实际高达99.4%,副产资源返生产利用率也增加到26.9%,公司不断循环反复利用企业的资源,实现了全过程的节能减排。

第三,开展绿色低碳产品,实现产品绿色化。一方面,企业率先通过ISO14001体系认证,要求上下游供应商拥有相关的环境认证,保证产品的绿色低碳化,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开发和推广以取向硅钢和高强钢为代表的高能源效率的产品和系统,研发推广有关的节能环保技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生态优良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成本精细化到每一个产品,便于成本的计量和考核。2010年宝钢积极参与世界资源所和可持续发展理事会开发的、提供核算单个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和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学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的测试,表明主动开始接受碳盘查。2011年企业首创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制定系统科学的方法,记录了钢铁产品的碳足迹,留下环保“履历”,为实现低碳排放提供了数据。

同时,企业主动公布产品环境绩效的相关信息,方便利益相关者比较企业内部和外部不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影响;自愿披露环境信息,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资源共享与循环利用,助力城市废气处理;宝钢在企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环保问题纳入企业的管理战略,恪守承诺建立了企业良好的声誉,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本和竞争潜力。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知,企业2015年加大环境管制力度,免缴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0.26亿元,出售碳排放权12万吨共产生收益183.9万元,企业每年认真做好预算工作,发挥了预算的引导作用。

3.构建碳绩效评价体系,考核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工作

供给侧改革方针的提出增加了钢铁行业的压力,在大环境下构建企业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宝钢十分重要,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评价反馈碳管理工作并采取应对调控措施。企业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对不合理的流程、非低碳产品、没有低碳意识的部门人员进行及时更新调整,鼓励企业开展低碳工作,提高员工的低碳环保意识,改良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评价和监督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功转变。

近几年,宝钢在组织层面对环境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也一直在努力改善企业的治理环境。这里主要比较2014年和2015年企业的报告,将定性指标量化,可以得出企业碳资产管理绩效的变化。

根据表3可知,企业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所突破,增加了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产出,提高了企业的碳资产管理绩效。但是,企业的财务绩效整體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于钢铁行业整体宏观环境不乐观导致的。所以,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坚持绿色经营、绿色制造、绿色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使自己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

五、结束语

2017年中国有望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不仅可以服务于中国,还可以服务于亚太和全世界,为人类的节能减排作出贡献。然而,很多企业的碳排放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企业应该正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建立有效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加快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生态效率。政府部门作为碳资产管理的行政主体,应该积极积累经验,规范化碳资产管理。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鹏.碳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研究,2011(5):40-42.

[2] 廖高,张夙,张亚连.“四化两型”建设与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实施路径[J].会计之友,2014(5):33-35.

[3] 涂建明,李晓玉,郭章翠.低碳经济背景下嵌入全面预算体系的企业碳预算构想[J].中国工业经济,2014(3):147-160.

[4] 张彩平,肖序.企业碳绩效指标体系[J].系统工程,2011(11):71-77.

作者:温素彬 石路凤 陈晨

企业碳资产管理论文 篇2:

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分析

摘要:碳资产现已深刻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投融资、交易等各项经济活动,碳资产管理也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碳资产及其获得途径入手,对碳资产管理和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案例对我国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

关键词:碳资产 碳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碳资产及其获得途径

(一)碳资产

一种资源因为稀缺才具有交换价值,有限的环境合理容量限制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变成了一种可以拿来交易的有价商品,进而引申出碳资产的概念。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企业、民族、国家甚至全球)身上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二)碳资产获得途径

我们常说的碳资产主要有四大形态,一是政府分配或进行配额交易而获得的碳资产;二是基于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即CERs;三是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产生的减排额带来的收益;四是在强制减排体制下企业超额完成的减排任务。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碳资产主要是指CERs和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产生的减排额带来的收益。我国企业碳资产的主要形态是由其获取途径决定的。

我国企业碳资产的获取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碳生产率来获得碳资产,二是通过政府分配获取或者进行配额交易从外部购买碳资产。获取碳资产方式的选择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在没有强制减排和强制要求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外部环境下,获取碳资产的主要途径是企业主动提高内部碳生产率,自觉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从而获得碳资产,然后把获取的碳资产进行销售交易,获得收益。

二、碳资产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碳资产管理

目前,对于碳排放不能仅仅只从环保的角度进行单纯考虑,而必须将其作为一种资产来进行管理。

所谓碳资产管理,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涵二氧化碳在内的六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这些行动的自愿或是强制属性,将取决于企业所在的政策监管环境,其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营及品牌价值。

碳资产管理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资产管理一般包括碳检测、治理与战略、碳绩效评估与披露等。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将碳资产管理分为7个步骤:第一是准备工作,第二是摸底监测,第三是设定目标,第四是信息披露,第五是评估改进,第六是实施计划,第七是碳交易。他还强调,碳盘查是碳资产管理中最关键的程序之一。如果一个企业要实施碳资产管理,就应当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以及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只有通过有效的碳盘查,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计算企业那些看不见的“碳排放成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碳市场交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严格的碳盘查至关重要。

(二)碳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碳排放市场虽然尚未运行强制减排机制,但是从全球的碳减排情况来看,我国推行强制性减排将会是必然趋势,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碳资产管理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我国碳排放机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企业碳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几乎都是空白,关于碳资产方面的研究都滞后于发达国家,相关研究也大都参照西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新性研究并不多,对于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尚未能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这就要求尝试进行碳资产管理的企业自身要慢慢摸索。

其次,由于碳排放涉及到环保,所以很多企业把碳资产管理的重要责任放在生产或者环保部门,并没有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的管理系统中。

再次,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认为碳资产的管理跟其无关,并没有认识到碳资产相当于金融工具这一性质,更没有注重碳资产管理对于碳市场价格、财务风险、税务以及对资产负债表和企业利润等各方面的影响。

另外,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意识薄弱,对碳排放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工具了解不多,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流程和管理办法。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碳排放权,忽略了碳资产包含的其他内容,研究思路具有局限性,限制了现代企业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最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尚未成熟,企业对于碳交易产生的收益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同时边际成本高的企业在减排的过程中发生了额外成本,这严重打击了企业进行勇敢尝试的积极性。

三、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列示——以硫酸行业为例

硫酸行业作为无碳能源行业,其余热利用都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碳资产,特别是硫磺制酸所产生的热能。所以从无碳能源的角度,整个硫磺制酸的热能源利用都可以视为碳资产。以下仅是以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s)为例。

我国硫酸行业最先申请CDM项目的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和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他们投资开发的项目均是硫磺制酸装置废热回收发电项目,该项目利用我国大型的硫磺制酸装置的中高温余热,引进美国孟莫克公司开发的HRS废热回收系统,回收硫磺制酸生产过程中的废热生产蒸汽,提高酸吸收热的回收率和整个硫磺制酸系统的热利用效率,利用多余的蒸汽发电,所供电量将全部用于满足企业自身生产装置的用电需求。对于该项目,三个公司都是在2008年在联合国EB成功注册,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在2010年获得减排量的签发,而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也在2011年分别获得减排量的签发,并且通过此次减排量的签发获得不菲的收益。随后,在此基础上又都相继进行了第二次减排量的签发申请。

除了CER这部分碳资产之外,在考虑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情况下,双狮、宜化和重庆涪陵化工还可以对其硫酸装置的风机、水泵等大功率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电耗,提高能效,这部分的减排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规则和方法进行量化,实现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查,成为可交易的碳资产。

四、完善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对策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保经济将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在企业中推行碳资产管理,使碳资产管理创造更大的价值,政府和企业需要付出共同的努力。

(一)政府

1.充分发挥政府的权威性。在我国政府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具有很大的震慑力和权威性,在碳资产管理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实施必要的强制性规定和管理,监督和敦促企业进行有效的碳资产管理。比如可以强制要求企业定期公布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温室气体的监测与控制,在产品上粘贴节能标签等。

2.尽快制定碳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和标准。企业碳资产管理在我国并未有深入研究,因此其实施尚未有相关规范可依。为提高企业自觉进行碳资产管理的意识,政府应进行相应的引导,制定企业碳资产量化管理标准,对相关标准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建立健全企业碳资产信息数据库,主动借鉴国外碳资产管理经验,与国际接轨。

3.建立相应的碳资产管理机构。碳资产管理具有一定技术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这就决定了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难度相当大,这就需要政府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考虑建立必要的碳资产管理与咨询机构,他们接受政府的委托和授权,为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并进行一些前期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这样为我国企业碳资产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最有效的管理提供保障。

(二)企业自身

1.企业家应当形成低碳思维。在低碳经济时代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下,中国企业家需要用低碳的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问题。如果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该企业提出低碳要求,企业家必须以低碳的思维对企业如何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碳排放政策、如何应对行业内部的低碳标准、如何应对消费者对产品低碳的要求、如何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用低碳思维对其进行改造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思考,这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

2.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企业要进行碳资产管理,需要企业员工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技能。但是就目前我国碳资产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并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对相关人员进行低碳培训。管理人员要对低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学习和掌握,培养调整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能力;技术人员要掌握开发和运用碳减排、碳排放的核算标准和方法等;操作人员则需要具有具体执行和实施相关标准的能力。

3.为碳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层面,还要积极主动地为碳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经验,积极主动地成立碳资产管理的民间机构,企业间定期就碳资产管理提供良好提案。

4.制定企业碳资产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企业可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碳资产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将碳资产管理落到实处和细节上,积极开展碳足迹评估、碳资产会计处理、碳信息披露等研讨。

5.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国外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采取的一项措施,我国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和借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堪比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它是企业计算每年碳排放当量的表格。我们可以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其排放源,在接下来的生产经营中进行针对性的碳减排。

6.粘贴碳排放标签或节能环保标示卡。国外企业除了编制碳排放清单以外,还采取了在产品上粘贴碳排放标签或节能环保标示卡的措施。碳排放标签就是标示出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排放情况,而节能环保标示卡则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标示。目前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低碳环保的生活,因此他们在进行选购商品时也会倾向于环保性的产品。企业通过在产品上粘贴碳排放标签或节能环保标示卡,可以向公众传递一种低碳的信息,同时也是增加产品社会附加值的一种途径。J

参考文献:

1.刘玉敏.民营企业发展碳金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林鹏.碳资产管理——低碳时代航空公司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民用航空,2010,(8):22-24.

3.万林葳,朱学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初探[J].商业会计,2010,(9):68-69.

4.张铭.管理好你的碳资产[J].新理财,2011,(5).

5.张亚连,张夙.构建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思考[J].新理财,2011,(5).

作者简介:

郭金琴,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理财。

许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郭金琴 许群

企业碳资产管理论文 篇3:

智慧综合能源公司碳交易业务发展策略及相关支持技术研究

摘 要:智慧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能源供应企业,应充分了解国家减排方针,抓住碳交易语境下的发展机遇,充分理解碳交易市场规则与形势,形成强大的碳资产管理能力,进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低排放的能源供应解决方案。智慧综合能源企业应通过碳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构建核心服务能力,并从碳资产管理的角度开展相关业务,以碳资产管理服务增加客户黏度,协同推广能源的供应及管理服务,助力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关键词:减排;碳交易市场;碳核算;碳核查;智慧综合能源

中图法分类号:F832.5;X196                                 文献标志码:A

碳交易市场是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交易的市场,交易商品包含碳排放配额及核证减排量等市场规定的其他交易产品[1]。碳排放权所指的温室气体排放包含CO2、CH4、N2O、HFCS、PFCS、SF6等。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温升幅度[2]。碳市场机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明确碳排放权,增加企业减排动力,同时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3]。

为落实我国签署的环境协议承诺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碳交易,并快速推进国内碳市场建设[4]。全国碳市场制度框架分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自律规则三个层次。在法律层面,生态环境部正加紧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编制与颁布。在部门规章层面,相关文件包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待出台)》《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等。自律规则方面主要包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相关细则》《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相关细则》等。

社会碳减排需求以及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机制、排放量化与数据质量保证机制(MRV),为综合能源公司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综合能源公司应及时跟踪碳市场的政策导向,紧抓市场机遇,以数字化工具构建碳业务服务能力,将碳资产管理与能源供应服务结合,一方面为客户提供碳的盘查、核算、交易服务,一方面能为客户提供清洁环保的能源供应方案。在此基础上,智慧综合能源公司还可以结合资本力量,充分挖掘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形成为客户提供碳流—能流—资金流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1  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定位

碳交易市场的相关业务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分别是:碳配额及CCER的交易、企业盘查或核算数据的监测及报告编制、向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核查服务、减排项目注册及减排量开发服务、碳业务相关咨询培训服务。这五个板块的业务既相对独立,有的還具有市场管理规则层面的互斥性;但同时又相互关联,可以开展递进式的服务。综合能源公司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准确定位,选择与专职碳资产管理公司有差异的发展路径。

1.1  五大发电集团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情况

1.2  交易业务分析

交易板块的市场参与主体是:控排企业、减排企业、交易服务商等。智慧综合能源公司根据业务的不同可能同时扮演以上三种角色。企业拥有大额的碳配额和CCER可以更好的了解碳市场的价格波动,有利于对外做碳交易代理的服务。但就现行规则而言,控排及减排企业多为较大的央企、国企,其人力资源丰富、组织架构完整,特别是火电企业,通常具有专业从事碳交易的岗位。因此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在该市场作为交易代理商服务外部企业的市场较小。

此外,由于碳市场的履约规则,智慧综合能源公司靠碳资产价格波动获利空间较小,并且单纯的靠市场价差的交易获利对社会减排或能源市场创造额外价值较为有限。

1.3  核算业务分析

核算与盘查板块的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是:参与碳市场的控排企业、有自愿减排意愿的排放企业、核算与盘查技术服务商。该市场中技术服务企业可为控排企业提供碳核算服务并出具核算报告,用于企业应对碳市场MRV机制[5]。有自愿减排意愿的排放型企业多为参加了RE100组织的外企及其产业链上的供应商,虽然这类企业尚不是控排企业,但由于其减排意愿较强,并且需要了解自身排放情况,因此技术服务商可以向其提供碳盘查服务。

就目前而言,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控排企业中只包含火力发电企业,该类企业通常具备核算排放的能力,而自愿减排或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企业往往没有专职进行碳排放管理的人员,因此技术服务商为其提供服务的空间较大。但单纯的碳盘查或出具核算报告业务是一个低附加值的业务,利润空间较为有限。

1.4  核查业务分析

核查服务对象是政府主管部门,如果技术服务商已经为政府部门代理某家公司的碳核查工作,则不能与该企业有任何其他业务往来。因此开展核查业务,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他业务的开展[6]。

政府通常会以长期委托合同的形式购买核查服务,该业务可以为技术服务商提供较为稳定的现金流,但利润空间有限。并且现行规则对核算机构的资质、业绩、技术能力要求较高。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应谨慎展开核算业务及资质获取工作。

1.5  减排量开发业务分析

减排量的开发流程较长,且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通常减排项目业主单位会请代理机构代为申请。一个新项目的CCER开发服务周期为8~21个月,市场价格17~25万,且其中包含需支付给主管部门的审核费用。工作关联方包括项目业主和审定机构。智慧综合能源业主通常以减排项目业主的身份参与到该市场中。

自碳交易开市以来,截止至2021年5月(连续运行8年),全国CCER累计成交量为2.94亿t(8年年均交易0.37亿t)。根据中电联2020全国发电量统计,2020年全年全国煤电发电量为46 296亿kW·h,按煤电现有技术,每度电排放0.838kg/CO2e,由此可知2020年全国火电碳排放量为38.80亿t。假设碳配额发放可以刚好用于全行业煤电碳排放履约,则可以认为有50%的火电厂需要购买配额或CCER用于履约。由于CCER用于履约时,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因此目前市场消纳CCER的最大量为38.8×50%×5%=0.97亿t,是过去8年年均消纳量的2.6倍。

由以上数据可见,目前碳市场CCER需求量成上升趋势。随着碳交易市场覆盖控排行业的扩大,未来CCER开发业务有望持续升温。

1.6  咨询服务业务分析

咨询服务主要是为有碳交易需求或碳中和意愿的企业进行知識培训,或辅助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方案编制,提供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及方案建议,从而收取咨询或培训费用。该服务板块盈利能力有限,且对技术服务商员工能力要求较高。

1.7  智慧综合能源公司碳交易市场业务的定位

碳交易业务中,如果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只做交易代理,那么智慧综合能源公司为客户和行业创造的价值以及自身所能获得的收益空间都相对有限的。对于智慧综合能源公司而言,更应该注重碳资产管理的模式,从碳资产管理的角度介入,将碳资产管理与能源管家相融合,一方面为客户提供碳盘查、核算、交易的服务,一方面能为客户提供实现碳减排的能源供应方案。在此基础上,有实力的智慧综合能源公司还可以结合资本力量,充分挖掘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形成能为客户提供碳资产融资方案的能力。

2  智慧综合能源企业碳交易业务拓展思路

多数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前身为配售电公司,作为响应电力体制改革而设立的企业,其前期开展的配售电业务以及目前智慧综合能源业务的开展,为其从事碳资产管理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售电业务与能源供应业务也与碳资产管理业务有着天然的联系,原有业务与碳资产管理业务可以互为补充,增加客户黏度。

2.1  提前布局准控排企业

国家已公布24个行业的碳核算方法,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在开展碳交易业务之初,可以以代理碳核算报告编制或碳盘查业务进入碳资产管理领域。

但就已公布的24个行业来看,很多行业如发电行业,其大多数企业自身有编制碳核算报告的能力,且核算过程中关键技术数据也需要企业自身检测、记录,因此该类行业较难通过代理核算报告的形式进入。因此需要筛选、鉴别未来即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有哪些,其中哪些行业的企业暂无碳核算报告编制能力。此外,可以关注市场上哪类企业虽所在行业暂无纳入国家碳交易市场的规划,但自身有较强意愿进行碳排放核算。

在欧洲碳市场,电力和水泥行业是第一批被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7]。据报道,我国水泥行业或将第二批纳入碳交易市场。此外,根据目前全国市场建设方案,一个行业被纳入全国市场后将从各省级市场中退出。各省级市场作为全国市场的探索实验场,公司可关注各省级市场中碳核查方法成熟、碳数据完整的行业,这类行业大概率会率先被纳入全国市场。

锁定了将被纳入全国市场的行业后即可针对性的对该行业提前布局进行市场开发。值得关注的是,水泥行业作为具有属地优势特性的企业,行业产能集中度不高,民营企业占比较大,独立进行碳资产管理的意愿较小,且其能耗及排放量较大,是优质的潜在客户。且随着碳市场机制的健全及配额的缩紧,智慧综合能源公司有机会通过碳资产管理服务拓展到能源管家服务。

2.2  谨慎获取核算业务资质并开展相关业务

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从申请成本和获得资质所能带来的收益两方面来判断是否申请碳核查资质。

在申请成本方面,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参考条件》,其中最难达到的为对核查业绩和经验的要求。该项要求申请碳核查资质的公司需达到:应为经清洁发展机制(CDM)执行理事会批准的指定经营实体,或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或在碳交易试点省市备案的碳排放核查机构,或在省市级碳交易主管部门备案的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第三方核查机构、节能量审计机构,且近3年在国内完成的CDM或自愿减排项目的审定与核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核查、各省市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ISO14064企业温室气体核查等领域项目总计不少于20个。

以上条件对于没有相关业务经验的公司而言要求较高且不易达到。在获取资质后能带来的收益方面,根据参考条件,核查机构为保证核查的公正性:不得与受核查方存在资产、管理和人员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得为受核查方同时提供核查服务和碳排放核算、监测、报告和校准等相关咨询服务;不得与碳咨询单位或者碳交易机构通过业务互补,联合开发市场业务。

因此,从政策导向看,规则为保证核查公正性,倾向于核查机构不与受查机构有任何审核碳核查外的业务合作。这与智慧综合能源公司提供能源服务的主营方向相冲突。

但获得核查资质,有利于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开展碳核算报告代理业务。具有核查资质有利于获取碳资产管理服务对象对公司碳核算及能源管理业务专业度方面的认可。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碳核查还是碳核算服务都不是智慧综合能源公司主要获利点。

综上,不建议智慧综合能源公司消耗过多精力在碳核查资质申请方面。

2.3  建立全球碳市场视野,与主营业务耦合发展

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初衷就是缓解全球性的升温,我们在认识碳交易市场的时候也应该用全球视角去看待问题。

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发布了欧盟碳边境调借机制(CBAM)的立法草案,该草案旨在建立一个类似碳关税的名义碳市场。欧盟成员国的进口商需要定期向主管部门申报CBAM声明,说明计划进口的产品类型和数量、权威核查机构认可的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考虑产品在原国已缴碳排费用及欧盟免费分配因素后的应清缴CBAM证书数量。简单的说就是:外国产品要进入欧盟市场需要交一笔“碳关税”。

欧盟CBAM的建设对开展碳资产管理业务是有利的。可以试想,以后我国国内的产品在销往欧盟时,如果可以证明所用电量来自水、风、光等清洁能源电量,那么可以少缴甚至不缴碳关税,由此则可以形成在价格上的优势。因此,具有环境权利的绿色能源概念将可以从自愿市场转变为由利益驱动的市场,这将有利于清洁电力的消纳。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国外目前拟纳入CBAM的行业为: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等五个行业。其中铝金属行业的碳排放主要就是电力排放,在碳交易业务开展过程中,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可以关注铝金属制造行业的情况。

3  碳资产管理业务支持系统建设方案的思考

碳交易各试点省份及全国市场启动以来,政府碳交易平台运行稳定。但系统未开放外部接口,因此各公司自建碳交易系统多用于碳交易数据的存储分析。碳资产管理业务所需的支持平台,不仅需要碳交易策略的分析功能,更需要碳资产管理的功能,即:碳流-能源流情況的记录、分析、可视化展示。

数字化的碳管理平台既是解决客户碳盘查需求的有力工具,同时也可让供能企业更加了解用户的排放及用能习惯,使智慧综合能源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加低碳、高效的能源供应服务[8]。

3.1  市场竞品

目前市面上已有数量较多的碳资产管理平台,如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碳阻迹”、擎天科技开发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平台”、阿里云开发的“碳眼”、远光能源互联网开发的“华能碳资产管理系统”、国网电商开发的“碳排放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其中碳阻迹、擎天科技、阿里云开发的系统主要用于对外服务,华能及国网开发的系统主要用于自身企业内部使用。

3.2  平台定位

碳资产管理平台旨在打造一套能够服务于政府、能源供应商、能源用户的多层级碳资产管理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管理、碳金融管理等功能模块,以数字化方式全方位支撑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并在切合自身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快速、高效、有序地达成碳资产管理、碳交易服务目标。平台拟设计数据核算、预警分析、盈亏测算、交易匹配、履约成本评估等模型,提供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应用功能服务,为精细化管理碳资产、降低履约风险、节省履约成本、优化交易策略、开展节能减排提供信息化支撑。

3.3  客户服务

企业级碳资产管理平台的客户可按三个维度进行划分。

一是从企业构成维度,可划分为集团型企业和单体型企业两类,集团型企业涉及到多层级组织结构、多场景业务、多类型项目的综合管理,而单体型企业业务模式比较单一,碳管理服务诉求也较为单一。

二是从行业类型维度,可划分为发电、钢铁、石化、建材等企业,在通用的平台功能顶层设计下,针对不同行业的能耗特性和碳排来源,基于用户需求形成行业定制化的特有功能。

三是从是否控排维度,可划分为政策明确的控排企业和有减排意愿的非控排企业,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配额约束,前者有限定数量的免费配额,必须遵循履约机制,而后者是自行制定排放目标,自我约束执行,惩罚机制也仅限于内部实施。

3.4  核心功能

碳资产管理平台核心功能包括碳排绩效管理、碳排放管理、碳配额管理、CCER项目管理、碳交易管理、碳金融管理等,在海量数据基础上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融合多种算法模型辅助交易决策、碳排放核算、配额试算、风控管理等多个业务环节,以PC端+APP的产品形式面向市场,支持客户定制化大屏展示,同时支持多系统外部接入,实现数据网络高度关联、快速延伸。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1)碳排绩效管理

将碳排放目标进行细化,可分配下发至各子级公司,可分配到各部门乃至个人,制定绩效管理计划,实时跟踪绩效完成状态,为企业制定节能减排优化路径,完善低碳发展战略规划。

(2)碳排放管理

明确温室气体盘查边界,对边界内的排放源按照行业标签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建立碳排放核算方法库,通过数据采集功能获取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活动相关数据进行智能核算,形成准确、即时、专业的排放监测体系。碳排放管理是企业摸清碳家底、梳理碳资产的基础工具,也是平台开发一系列高级应用的数据支撑。

(3)碳配额管理

通过配额试算、配额跟踪、配额履约等功能,帮助企业制定并管理配额使用计划,在充分考虑企业生产计划和减排能力以及市场碳价走势的情况下,将企业自身配额利用价值最大化,实现低成本按时履约,逐步将碳配额约束条件由成本属性转化为盈利属性。

(4)CCER项目管理

涵盖从项目申请到项目签发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文件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排放监测、减排核查到CCER签发等环节,以数字化方式助力企业更为有效的进行线下繁琐的、重复性多的、精确性要求高的、流程标准化的工作内容。

(5)碳交易管理

对企业所有碳资产的市场交易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交易策略制定、各类交易实施、交易复盘分析等一系列支撑交易全过程的功能设计。融合交易算法,在实现交易管理基础功能下衍生出一系列交易决策辅助工具,形成智能化的线上交易专家。

(6)碳金融管理

对企业所有的碳金融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碳债券、碳基金、碳质押、碳众筹等一系列投资、融资、贷款业务类型,在线跟踪碳金融资金流向,支持与企业财务系统的数据打通,同时结合碳盘查结果和碳资产储备等联动分析碳金融项目的盈利空间和潜在风险,形成项目决策和实施方案。

(7)统计分析

对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是排放统计分析:多企业各类排放源的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排放超标情况、减排情况等,并根据历史排放数据及生产计划进行排放预测;二是资产统计分析:对企业所有的碳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碳配额、CCER、林业碳汇等,跟踪资产总量、交易量和剩余存量,进行资产效益分析;三是交易统计分析:按照交易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交易量价排名,总结碳价发展规律;四是项目统计分析:包括CCER项目签发成功率、项目减排量排名、项目到期预警等。

4  总结与展望

双碳目标的提出深刻影响了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在给能源供应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公司应及时跟踪碳市场的政策导向,紧抓市场机遇。

智慧综合能源公司可从碳资产管理的角度获取客户,将碳资产管理与能源管家服务融合,在为客户提供碳盘查、核算、交易服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低排放的能源供应及用能管理。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利用碳金融工具及相关政策深度挖掘碳资产的金融属性,形成项目开发的碳流—能流—资金流成套解决方案。

在识别优质资源方面,应锁定即将被纳入全国市场的行业,针对性的提前布局,跟踪能耗及排放量较大的企业。随着碳市场机制的健全及碳配额的缩紧,智慧综合能源公司有机会将碳资产管理服务客户发展成为能源管家服务客户。

在形成核心能力方面,碳管理平台既可支撑碳盘查、碳交易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可让公司更加了解用户的碳排放及用能习惯,有利于将碳业务的客户转化成为智慧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客户。因此智慧综合能源公司有必要打造切合自身业务特点的碳业务数字化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江宁,夏苇,刘晟铭,刘慧君.2021.从“双碳”目标认知到碳资产管理.企业管理,(11):58-60.

[2]刘侃.2021.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及其落实路径研究.生态经济,37(11):13-17.

[3]梅德文,葛兴安,邵诗洋.2021.自愿减排交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清华金融评论,(10):56-59.

[4]曾诗鸿,李璠,翁智雄,钟震.2021.碳市场的减排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碳交易试点地区的經验证据.中国环境科学,(1):1-15.

[5]燕东,王振阳.2021.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提升与相关建议. 质量与认证,(08):57-59.

[6]洪大剑.2021.重点排放单位碳报告第三方核查.质量与认证,(10):91-92.

[7]张锐.2021.欧盟碳市场的运营绩效及对中国的启示.决策与信息,(11):36-44.

[8]尹剑斌.2021.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多层次碳交易平台体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46-47.

Research on the Carbon Trad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lated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of Smart Integrated Energy Companies

Kang zhe,Shen jinqiu,Dong hongwei

(Three Gorges Electric Energy Co.,Ltd. Wuhan 430072,China)

作者:康喆 沈金秋 董洪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学公共心理学论文下一篇:残疾人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