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提升策略

2022-09-14

近年来, 我国警察维稳任务繁重,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 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数量增加, 增加了警察队伍的工作量。在实战中, 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交锋, 面临各种威胁, 警察可能有受伤的危险。为了确保自身安全, 警察要具备较高的徒手防卫控制技能, 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 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

一、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 警察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 始终坚持为民服务,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取得了较大成绩[2]。但同时我们也需看到, 在实战中, 警察队伍面临较大危险, 在过去的一年里, 因公牺牲的警察较多,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分析新近发生的警察因公牺牲案例, 有必要引起对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的高度重视。比如2008年, 某市发生重大案件, 一名歹徒持刀闯入公安分局机关大楼, 遇人便刺, 导致2名警察轻伤、6名警察死亡, 2名工作人员轻微受伤, 分析这一案件充分暴露出警察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无枪时的防卫与自卫能力较差。

防卫, 也就是所谓的防御与自卫。其中, 防御是指打击敌人的进攻, 而保卫则是指不受侵犯, 有效控制违法犯罪活动。徒手防卫控制, 即徒手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波动, 保护自身及他人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在实战过程中, 徒手防卫控制技能快慢、水平高度, 以及在实战中是否能正常发挥, 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 为了更好进行警察徒手防卫控制需要加强对警察防卫控制心理素质的训练。

基层民警、一线警察实施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 需要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徒手防卫搏斗, 也是实战抓捕的先导。根据调查数据, 在对犯罪嫌疑人抓捕的过程中, 徒手抓捕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当前我国治安形势的变化, 警察工作对公安干警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综合提升公安干警徒手抓捕的心理素质[3]。

提高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 对训练教官有着较高要求, 要求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经验, 确保能够提高公安干警的训练质量。对警察徒手防卫控制训练, 要根据警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学知识, 制定科学的短期与长期训练规划, 做到系统性、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心理训练过程中, 应着重加强对警察心理困难、情绪掌握的解决方法, 提高警察实战心理应变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明确训练目的, 提高实战抓捕的目的性, 提升自我调控能力。

二、警察徒手防卫控制知觉的专门化训练分析

在实战抓捕任务执行过程中, 基层、一线公安干警对犯罪嫌疑人主要是徒手抓捕, 而警察徒手防卫控制技能有不同的武术套路, 不仅需要公安干警自己加强训练, 而且也需要在实战抓捕中锻炼抓捕技能。众所周知, 对抗本身即矛盾体, 两个方面相互制约, 同时又相互利用, 而搏斗中警察心理状况对影响技能发挥。一个具备优秀心理素质的警察, 在搏斗中会始终占据上风, 对于制服犯罪嫌疑人有重要的意义。

徒手防卫控制专门化知觉训练, 也就是“距离感”, 主要是指空间距离知觉或深度知觉, 包括对敌我双方距离判断、识别, 以及对敌我双方活动范围认识, 通过两只眼睛视觉、动觉和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协调活动, 这是一种充分发展差别感受基础上所产生的活动。在与犯罪嫌疑人搏斗过程中, 特别是主动进攻时, 与犯罪嫌疑人需要保持一定距离, 保持最佳距离, 避免自身受伤。其中, 最佳距离是确保警察徒手防卫控制时, 可贯彻战术意图, 能用最大的力量击中对方, 同时又能成功躲避地方攻击。因此, 敏锐、精细的距离感是警察徒手防卫控制技能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训练内容之一。

心理素质中的距离感是指敌我双方动作形态、方向和幅度等空间特质的知觉, 也是对速度、节奏的知觉。警察作为调节、控制敌我双方距离的主要执行者, 要求运动的精确性与协调性, 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得。

(一) 分解法分析

简单重复某个技战术动作, 即分解法。但心理素质训练中的分解法, 则要求分解练习动作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果动作连续, 则无法形成对动作细节、动作之间衔接的正确知觉。因此, 在训练初期, 要求加强视觉训练, 以视觉为主导, 比如对镜练习, 使其有意识将距离感、运动反应和感知觉等区别开来。

(二) 限制法分析

在排除视觉直接作用下, 加强运动知觉训练的一种方法即是限制法。在训练过程中, 可暂时将视觉的作用, 在训练过程中, 分析器发挥主导作用, 主要由动觉来发挥作用, 加快运动知觉的形成。在形成正确空间定向与运动感知觉后, 教练员可对警察进行单个技术动作训练, 在其熟练掌握单个技战术动作后, 再行进行实战攻防练习。

(三) 预报法分析

在警察实现防卫技战术过程中, 预报训练主要作用是始终保持头脑知觉形象的清晰与完整性, 也即通过知觉预判来监督和校正技战术动作是否正确。这种预判性的监督与校正, 是以动作是否成功为判断依据的, 也是知觉与思维基础监督的结果。

通过预报法分析训练, 不仅可以让警察掌握新技能、新技巧, 而且也能在实战中运用新技能, 并且技能受到人为控制。因此, 预报法训练可提高公安干警运动过程中的距离感和时空知觉感。在徒手防卫控制训练中, 对每个动作结果均可准确预判, 并于大脑皮层形成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 提高警察徒手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自信心和实际效果。

三、警察徒手防卫控制训练中的注意力与反应训练分析

在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中, 扩大注意力事业、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迅速转移是提高实战抓捕意识的重要内容。在实战抓捕中, 警察要将注意力分配给动作、心理和对手等方面, 但由于三种注意力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而是某个时刻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对象, 比如在双方对峙时, 警察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在对方身上。这时, 如果警察情绪不稳定, 出现急躁、鲁莽等心理, 则可能发挥不出原有的技战术水平。因此可知, 科学的训练十分有必要, 应善于诱导警察聊了解、分析自身注意力分配特点, 弥补注意力分配能力不足的缺点。

反应是指有意识的回答刺激的行动, 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 警察的反应属于复杂反应, 可能同时出现刺激物与几种可选择应答动作, 如果反应慢, 则可能处于被动地位, 而反应快则可能处于主动地位。警察的徒手防卫控制反应可通过实战训练来提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警察要掌握徒手防卫控制技战术内部规律;二是不断积累实战经验;三是储备对付各类犯罪分子的技战术;四是提高大脑神经在实战过程中的灵活性, 也就是经传导起止速度和兴奋与抑制转换的难易、快慢。

在实战过程中, 警察的注意力和反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心理素质训练过程中, 要求教官加大对警察注意力与反应能力的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治安、刑事案件的增加, 警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抓捕任务, 需要徒手抓捕犯罪嫌疑人。徒手抓捕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 需要警察掌握徒手防卫控制心理, 以在实战中更好发挥技战术水平, 文章对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做了系统研究, 可为警察心理素质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警察属于比较危险的职业之一, 在实战抓捕过程中, 与歹徒徒手搏斗, 面临着较大的受伤甚至死亡风险, 因此要求警察掌握徒手防卫控制技能, 并提高心理素质, 确保在实战中将歹徒制服, 并保证自身安全性。心理素质训练是徒手防卫控制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限制法、预报法、分解法、注意力训练和反应训练等。文章分析了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的现实需要, 并从警察徒手防卫控制注意力、反应训练, 以及专门化知觉训练等方面就警察徒手防卫控制心理素质训练进行了综合探究。

关键词:警察,徒手防卫,心理素质,训练策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付龙.警察徒手防卫与控制技能训练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 04:180-182.

[2] 刘波.基层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公安教育, 2014, 07:22-25.

[3] 王涛.警察院校学员徒手防卫与控制能力生成的路径[J].体育学刊, 2014, 06:126-1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下一篇:浅谈社区环境对社区居民健康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