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电商发展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泉州电商发展范文

泉州出台十大措施 助力电商发展

2014年1月26日,泉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针对泉州市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把泉州打造成工贸电子商务融合之城,提出了十条措施。

泉州市级财政每年将安排2000万元作为加快推动电商发展十条措施的专项资金,进一步推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十条措施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2年。

十条措施分别针对网络零售品牌的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电子商务集聚区的发展、企业抱团开展网络营销、跨境电子商务服务配套的完善、电子商务可信体系的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培育、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的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优化等,从政策上给予奖励和扶持。比如,注册地及结算地在泉州地区的网络零售品牌,年网上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的,每家可获得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电子商务园区,可获得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等。

据了解,2013年泉州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60%。电子商务企业超过10万家,网上销售额破亿品牌超过20家,全市70%规模以上企业涉足电子商务。

十条措施的出台,无疑将进一步促进泉州电子商务产业的整体提升,促进泉州品牌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二次飞跃,促进泉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泉州市打造工贸电子商务融合之城奠定基础。

第二篇:关于泉州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思考

------------------

发布日期:2008-5-26共阅[350]次

游孙权1陈德利

2(1.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 泉州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乡村休闲产业是指通过对环境优美的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历史人文、古村风貌、农家生活等综合资源要素,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开发包装推广,充分利用城乡差异特点,吸引城市人群前来开展旅游、观光、健身、度假、娱乐、体验、考察、野趣、餐饮、农宿、农事教育等商业型休闲活动,从而衍生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休闲产业经济。乡村休闲产业作为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融合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不仅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蕴涵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对于实施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泉州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

(一)有利条件。乡村休闲被认为是一种较高层次、较高品位的休闲形式。乡村休闲产业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旅游业态,其经营主体更趋分散化、多元化,时空跨度注重郊区化、近程化,消费模式具有滞留性、反复性。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泉州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条件、时机日渐成熟。一是发展乡村休闲的资源丰富。泉州地域广阔,山海兼备,乡村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景观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民俗风情浓郁,如2006年市旅游局联合泉州晚报社评选出的“十大魅力乡村”、“十大古大厝”堪为代表。全市拥有5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3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6个。全市现有水库364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6座,小型水库346座,其中著名的如石壁水库、山美水库、惠女水库等;此外,还有山围塘1229座。全市优势农产品呈区域布局特征,德化梨、永春芦柑、安溪茶叶、南安花卉等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全市开发形成了各类果林场、种养基地2000多处。这一切都为泉州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极佳条件。二是城市化进程引发乡村休闲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居民消费群体急剧扩大。据测算,2006年,泉州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人口达80万人,城市化程度达51%;环泉州湾4250平方公里范围内,总人口475万,其中城镇人口达300万人;环泉州湾核心部分,建成区面积合计达17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80万人。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847元(折合3116美元),分别相当于全省、全国水平的1.17倍、1.56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72元,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3%、35.8%。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本地区城镇居民为释放工作和生活压力,必然蕴藏着对更健康、更科学、更个性化的休闲方式的巨大消费需求。三是经济活力助推乡村休闲投资和消费。泉州素以创业型城市闻名,经济充满活力。一方面,充裕、活跃的工商资本可望为乡村休闲产业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工商企业是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潜在的团体消费客户来源。截止2007年6月,泉州各级工商部门共登记市场主体134210家,其中各类企业51595家。为增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能力,泉州各类企业越来越重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以举办管理团队野外拓展训练、开展员工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强企业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孕育对乡村休闲的消费需求。此外,近年来,泉州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私人轿车保有量持续上升(至2006年末突破9.2万辆)以及作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著名侨乡城市旅游业长足进步,

也为泉州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创造了综合的有利条件。

(二)重要意义。乡村休闲产业集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融合了种养加工、观光休闲、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合性和关联性。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具体决策部署的要求。特别对于泉州而言,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城乡互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不进城不行,都进城也不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在农村务农,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全世界的农民,包括美国的农民,都住在自己的农场上,不会住在城镇里。一方面,要引导一部分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农村的改造,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从而使一部分农民愿意留在农村。让新农村成为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让城镇成为务工经商农民创业就业的新平台,这样,既可以避免农村人口大量集中到大城市造成过度城市化倾向,又能有效地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城乡共同繁荣。第三,“乡村游,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方式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农业、贴近农民、认识农村和教育子女的机会,体验农家生活、农业生产、田园风情和村风民俗的情趣,也为增进农村居民对现代文明的了解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城乡交流。大量涌入的城市游客在为农村消费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将先进理念、城市文明、市场意识和生活新风带到了农村,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推动了农村的开放和进步。从根本上意义而言,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过程,就是以现代休闲文化理念推动农村综合资源要素纳入市场经济循环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以市场化机制提升农村综合资源要素经济价值的过程;该产业的大发展,必将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容村貌提出迫切的要求,进而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二是有利于促进山海融合,优化提升市域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国家正加紧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强调加强政策引导,促使全国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这给泉州优化提升市域经济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泉州依山面海,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根据区位条件、要素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泉州市域经济初步形成了沿海与山区两个层面的空间发展格局,特别是各个县域经济发展呈现鲜明特色和优势。由此,大力扶持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推动资源要素在山区与沿海之间的充分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各个县域尤其是山区经济发展特色、优势和潜力的充分发挥,而且对于进一步形成市域经济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空间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乡村休闲产业是依托生态、环境、文化和绿色农产品等资源基础,注入概念创意设计等智力成果,发展形成的一种典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形态。一方面,农产品是可再生资源,增加对农产品的消费,不增加可持续发展压力。概念创意设计作为人类思维智力的成果,具有拓展性、无限性,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三,由于“乡村游,农家乐”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将农户的经济利益与农村的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农民的资源节约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都会有所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不仅有利于扩大经济总量、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泉州乡村休闲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泉州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或团体组织、或自发性地到乡村休闲观光逗留,一些传统景区(景点)、村落、种养基地、农场及库区零星也开始想方设法吸引城市人群前去消费。特别是利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之机,泉州市旅游部门联合泉州晚报社开展“十大魅力乡村”、“十大古大厝”的评选活动,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些乡村休闲景点如泉港惠屿岛、德化岱仙瀑布和一些乡村休闲活动载体如永春北溪农家乐、蓬壶农业观光等引起人们关注。但总体来说,乡村休闲在泉州尚未形成规模和影响力,远未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从供给看,提供休闲服务产品的主体偏少,主要局限于仅有的几个传统景区(景点)、村落、古民居、种养农场及库区,且普遍缺乏必要的接待能力、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丰富的活动载体、活动内容。迄今,

泉州尚没有一家集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都市农庄。从需求看,本地区城市居民工作节奏较紧张,休闲行为还较多地依赖传统方式,消费习惯还较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乡村休闲消费的潜在需求尚未普遍地转化为有效的现实需求。从氛围看,自2006年开始,市农业资源区划办从发挥职能出发,着手开展引导和推动全市乡村休闲发展的工作,如结合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组织种养基地大户到厦门、漳州等地参观考察,收到一定成效,激发了有条件的种养基地大户投资发展乡村休闲的积极性。但从全市情况看,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发展乡村休闲缺乏统一部署、有效引导和具体扶持,社会各方面对于发展乡村休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尚未充分认识,推动乡村休闲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制约因素。泉州不缺乏发展乡村休闲的资源与环境,也不缺乏潜在的充足消费能力,迄今,乡村休闲发展远未形成气候,固然可以从泉州城市化现状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等诸多方面找出深层次的原因,但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制约泉州乡村休闲发展最直接、最直观的因素在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产业发育进程偏慢,滞缓了产业化良性循环发展格局的形成。一方面,目前,泉州从事乡村休闲发展经营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一些传统景区(景点)、村落、古民居、种养农场及库区的业主,由于普遍缺乏较强的经济实力,在基础设施投入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就更谈不上通过加大对乡村休闲产品持续推广与营销的投入,吸引本地区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的兴趣和消费,促进乡村休闲产业的发展繁荣。另一方面,由于乡村休闲产业是一个需要较长周期的投入、积累,才能实现有效产出和逐步赢利的产业,在本地区缺乏商业性乡村休闲活动成功案例作为借鉴的情况下,投资乡村休闲产业发展难以获得习惯于传统产业经营赢利模式的本地工商业资本的青睐。

三、大力发展泉州乡村休闲产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休闲经济是全球性趋势,甚至有未来学家认为,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乡村休闲作为休闲经济和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蕴涵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重视,并展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趋势。当前,泉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国务院即将出台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实施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的推动下,泉州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日趋凸显,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为此,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论述,泉州有必要把发展乡村休闲产业纳入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加以扎实引导和推动。

(一)加强协调部署,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抓紧开展泉州乡村休闲发展专项规划,与全市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乡镇城镇化规划等相衔接,合理选点,科学布局,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统一规划,落实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林、江、湖(水库)、溪、海岛等自然景观和古大厝、特色乡村等人文景观资源,发挥我市17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优势,积极开发乡村休闲资源,使之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着重对泉州周边农村的山山水水、乡野田园、人文古迹以及农村特有的民风习俗进行摸底普查,经过一定的规划、开发、整合,使之逐渐形成一处处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胜地。加强乡村休闲发展具体项目的服务与指导,充分利用农业科研院所的力量,对乡村休闲项目的区域布局、作物搭配作科学合理的规划,帮助投资经营业主避免由于欠缺发展规划能力、市场理论及相关专门知识,造成开发建设的随意性。加大乡村休闲发展的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吸引多元投入开发,创新市场经营机制,持续增强乡村休闲发展后劲与活力。优先将具有发展乡村休闲经济条件的村庄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对象。

(二)实行以点带面,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思路,从各地不同条件出发,重点确定一批符合条件的库区、特色村落和种养基地等作为发展乡村休闲的重点扶持对象。引导乡村休闲发展经营业主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根据消费需求以创新求发展、突出个性、形成特色。重视乡村休闲项目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乡村休闲服务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吸引消费者,开辟广阔的市场前景。重点打造和推介永春北溪、牛姆林、德化陶瓷岱仙瀑布、石牛山、安

溪茶叶大观园、南安蔡氏古民居、泉港绿笛山庄、惠屿岛等乡村休闲品牌,促进泉州乡村休闲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三)创建优良环境,发挥政策扶持作用。采取灵活土地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对于观光农业等乡村休闲项目涉及的农用地,鼓励以承包、租赁、转包等方式,加快向投资经营项目业主集中,为乡村休闲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实行税费优惠,有关规费收取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如对乡村休闲项目涉及的餐饮及住宿,税费收取标准尽量就低不就高。改善政府服务,对乡村休闲发展项目落地,尽量减少前置条件,减化审批程序。设立安排专项持资金扶,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等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予以支持。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点,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给予享受农业龙头企业有关扶持政策,对其延伸拓展的三产服务业,本着扶持发展的原则,实施优惠措施。

(四)营造浓厚氛围,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由政府部门加大有序引导、分步组织工作力度,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从最初级的生态观光,到品农家茶、吃农家饭,再到住农家旅馆、参与农家劳作、感受农家习俗,不同层次、不同内涵,从单一化到集观光、娱乐、运动、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休闲产品,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选择城市郊区,试办“都市休闲农庄”,组建专门的机构,负责农园的经营管理,向农民承租土地,再转租给市民。也可由农民自行管理,市民可直接与农庄主人联络、签订租地契约,以此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身心放松、人际交流、获得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机会。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乡村休闲发展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发展乡村休闲项目,创造乡村休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建设。

(五)注重整合运作,发挥协会助力作用。目前,泉州市乡村休闲发展协会已在加紧筹设中,有望于年底前正式成立。该行业协会可作为泉州市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试点,实行协会秘书长职业化,从成立伊始就走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该行业协会成立后,可积极创新运行机制,着重从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订立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行为,倡导诚信经营,引导行业自律;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为会员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开展市场调研,组织业内交流和对外交流,为会员搭建一个联系政府、交流信息、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等方面发挥职能作用。

2007年11月15日

第三篇:《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研究》目录

目录

前言 ………………………………………………………………………………1 1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研究综述 ……………………………………3

1.1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3

1.2比较优势与中小企业 ………………………………………………………4 2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6

2.1中小企业与泉州经济发展 …………………………………………………6

2.1.1泉州中小企业的特点 ………………………………………………………6

2.1.2中小企业在泉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

2.2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成效 ………………………………9

2.2.1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9

2.2.2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成效 ……………………………………11 3泉州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制约因素 ……………………………………14

3.1缺乏国际化人才 ……………………………………………………………14

3.2技术创新能力弱 ……………………………………………………………15

3.3缺乏品牌意识 ………………………………………………………………16

3.4出口成本优势受到威胁 ……………………………………………………17

3.5企业融资困难 ………………………………………………………………17

3.6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出口面临考验 ………………………………………18 4促进泉州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策略 ………………………………20

4.1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 …………………………………………20

4.2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国际化品牌 ………………21

4.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宽融资的渠道 ……………………………………22

4.4熟悉目标市场国家的贸易壁垒,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22

4.5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 ……………………………23

4.6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23 5结论 ……………………………………………………………………………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 A 译文 ……………………………………………………………………29 附录 B 外文文献 ………………………………………………………………38

第四篇:泉州市中小外经贸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市外经贸局 (2011年8月)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外经贸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市外经贸企业发展情况 泉州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广大的中小企业是我市开放型经济的最重要主体,它们既是出口货源的提供者,又是国际市场的积极开拓者,我市85%以上的出口商品是由中小企业生产提供的,同时我市境外投资的主体95%以上为中小企业。自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泉州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积极出台各类措施扶持中小外经贸企业发展,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外贸出口抵御了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40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0%,其中累计出口290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7%。而根据商务部设定标准,年度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型出口企业,据此测算,2010年,我市中小企业出口额为67.31亿美元,约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1.3%。主要做法是:

1、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省外经贸厅组织的各种境内外展,每年自行组织10余场境外展销活动,对参展企业给予摊位费补助,帮助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截止2010年末,我市已与20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对外贸易合作关系,26个出口目标市场出口超1亿美元,初步形成以欧盟、美国、东盟、中东、日本五大市场为主,东欧、俄罗斯、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拓展有效的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

2、不断壮大外贸出口队伍,培育外贸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建立出口企业挂钩联系制度,选择100家重点出口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和重点帮扶,发展壮大了一批贸易型龙头企业。五年间新增拥有外贸经营权企业1447家,2010年有出口实绩企业1780家,169家企业出口超千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470家和103家,有力的推动了全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3、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我们进一步抓好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动态跟踪服务,积极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积极牵头发改、财政、口岸、金融、信保等部门先后多次召开外经贸工作会议、外贸形势分析会、中小企业座谈会、口岸工作联席会、银企协作对接会等综合性和专题性会议,安排部署推进措施。同时,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扶持资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仅2010年就组织企业申报17类外经贸扶持资金3300多万元;帮助企业开展出口信保项下的保单融资贷款(折合人民币)13.8亿元,比增183%;推动担保公司为全市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达近3亿元,担保企业家数达40家,支持担保机构申请担保补助资金额140.41万元。同时,加快资金兑付速度,担保资金、信保资金实现按季度兑现,市级扶持资金每半年兑现,出口增量资金在海关统计反馈后的一个月内兑现。

4、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一是推动出口基地建设。占全省30%出口份额的纺织服装、石材、陶瓷树脂工艺品、箱包及伞等4个行业出口基地商会在我市相继成立,已发展会员企业1098家,基地的科技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和行业商会等公共服务平台正抓紧建设。二是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平台会员已达4525家。并有1300多家企业进行了网上交易,累计达成意向成交额超6亿美元,确认成交量1.5亿美元。三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上报16家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石狮市富贵鸟鞋业有限公司、福建凤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和南安南发毛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确定省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5、引导中小企业“走出去”设立营销网络。加快“走出去”步伐,制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体系,明确“走出去”发展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推动“三外”联动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境外投资额达1.6亿美元,占历年境外投资总额的95%以上,共有116家企业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阿联酋等21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设点。

二、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针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近期我局对我市30多家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还结合今年春交会对100多家参展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进入2011年来,PTA、乙二烯、乙二醇等纺织原材料价格上涨20%左右,棉花价格上涨近2倍,原材料上涨直接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将成本全部转嫁给客户又不现实,企业面临着保成本和保客户的两难选择,不少企业出现出口价格上升而利润反而下降的情况,也有不少订单流失到东南亚等相对成本较低的地区。此外,由于投资者的炒作,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又出现巨幅波动,企业普遍感觉成本难以控制,纷纷缩小生产规模,保持谨慎观望。本届广交会上,我市虽有超过75%的企业接单基本持平或增加,但有超过80%的订单在500万美元以下,而3个月以内的短单所占比重就达到70%以上。

2、用工形势依旧严峻。一是用工短缺比较突出,“招工难”已成为我市劳动力市场的常态。目前缺工主要集中在服装针织、制鞋、陶瓷树脂等传统出口企业上,如陶瓷树脂类有三分之一企业的返工率甚至不到50%,纺织服装企业缺工率也普遍在20%左右,据惠安石材工会对所辖120家企业调查显示,无一家企业满员,缺工都在20%-50%之间。二是用工成本急剧上升。纺织服装行业一线车工平均月工资从去年的1250元上涨到2200元,涨幅76%。惠安墓碑石手磨工2009年磨一块10寸角上莲花工钱为270元,今年已提高到364元,上涨35%。三是结构性缺工问题凸显。随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技能型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发展的苗头日益显现。

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出口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特别是“两证”普遍缺失,无法办理资产质押,贷款融资十分困难。

4、政策调整担忧加重。近期,国家下调“两高一资”行业出口退税的传闻甚嚣尘上,特别是纺织服装出口退税有可能从16%下调至11%。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5%,出口退税几乎意味着全部利润,出口退税政策一旦调整,势必对企业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当前成本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退税和汇率显然会变得更加敏感,企业普遍希望能维持政策的稳定。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1、着力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6月28日至7月9日,泉州市经贸考察团前往巴西、阿根廷、智利进行考察,与当地有关商协会、政界人士、企业名流、华人团体进行了广泛交流,签订了泉州国际商会与巴西圣保罗商会合作谅解备记录,拓宽了泉州与南美市场及葡语系国家的合作领域。下一阶段,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泉州市经贸考察团南美考察成效和6月份随省团赴日经贸活动成果,以南美市场和葡语系国家市场为新突破口,以紧抓日本灾后重建带来的商机为新着力点,办好下半年14个重点展会,巩固并深度拓展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加快开拓东盟、非洲、中东、南美、葡语系国家等新兴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

2、持续抓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我市4家省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加快发展,力促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出口加工区引进大型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的大型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积极进口稀缺原材料和先进生产设备,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进出口良性互动。全力支持4个省级重点商品出口基地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真做好晋江陆地港试运营工作,发展国际物流。

3、重点培育境外投资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继续摸清全市企业、产业“走出去”发展的底数,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意见。认真总结推广梅花伞业、中泉、东海开发、江南化工、冠盛实业等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省箱包及伞出口基地商会赴东盟设立品牌中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五篇:培养电商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

农业3.0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农业经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以农产品为纽带,生产、交易、流通和金融等农业产业要素一体化的“订单式”产销模式,实现“按需定制”。

然而,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电商,实现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更优化配置和利用,就要求现代的农业生产者不仅要会生产,而且要懂市场,会经营,能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国家政策、市场供需行情。在思想观念、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各方面必须得到提升,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

以上情况就表明了,农村电商亟需发展,但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还不完善,所以,尽快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就是其关键所在。

除此以外,农村人口结构、规模参差不齐,农村物流建设滞后,电子商务平台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农村信息网络不够完善,电子商务下乡后的服务难以保障等方面的不足,给广大农民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业活动带来诸多障碍。因此出现因信息不流通而盲目乐观大量生产,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市场供过于求或销售渠道有限,导致滞销等问题。

按目前情况看来,农村电商快速布局、高速增长的同时,电商人才的缺口在不断增大,并已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产生了日益凸显的桎梏作用,很多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正因人才缺乏面临着发展困难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至关重要,“引进”和“培养”电商人才成为现在解决电商人才难题的突破口。当务之急,加大力度对农村地区进行电商专业化人才培训,尽快弥补短板,成为必然选择。

除此以外,农村电商人才的缺乏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利益驱动下的“新农民”渴望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随着互联网的大面积覆盖,各种网络平台及微信等通讯工具的普及,受走在农村电商人第一桶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先进"新农民"发现了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商机。

一大批农产品网店及农特微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家都渴望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走上致富之路。新农民,既要了解农村、了解农业,同时还要有眼光。

二、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急需人才

农村电商不仅让农产品走出去,还能将城市优惠工业品引进和推广至农村,通过与城市资源互换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如何快速的培养全能型农业电商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商业头脑的“新农民”,能根据市场所需,准确掌握市场动态,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种类,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急需这类农村电商人才。

综上几点,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融资融券范文下一篇:企业文化讲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