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论文范文

2022-05-11

小编精心整理了《医疗保障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覆盖面广、体系完善、便捷高效、医疗服务利用率高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目标。经过长期的发展改革和大力的财政投入,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组成的国民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全体居民实现基本覆盖。

第一篇:医疗保障论文范文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民生问题成各个国家首要关注的重点,医疗保障制度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外医疗保障制度起步早,发展快,且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并积累的一定的发展经验,其中尤以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模式、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美国自愿性商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新加坡储蓄基金医疗保障模式最具代表性。但就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而言,起步较晚,发展并不是十分成熟,覆盖范围存在一定的限制,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劳动就业制度壁垒,忽视普通劳动者对医疗消费的实际需求,造成差别对待。另外,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医疗费用分配存在差别。以床位为例,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5%,而城市医院床位则占全国医院床位的53%,这种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也就造成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利益无法实现全民共享,使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解决民生中的手段地位逐步下降,最终影响全民的生活幸福感。因此,为提高全民的生活幸福感,必须做好民生问题的解决工作,充分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鉴于国外医疗保障制度起步较早,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因此可以借鉴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模式,并根据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关键词 医疗保障制度;民生问题;发展启示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医疗保障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且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并将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的手段。为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应该以国外医疗保障制度为借鉴标准,并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

一、国外医疗保障制度

(一)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政府为主要,并以税收的形式筹集医疗保障资金,随后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再下发给各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免费向其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但这种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较快;医疗工作人员服务积极性低下;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较大,治疗等待时间较长,导致部分病人并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医疗保障制度受私人医院及私立医疗保险的冲击较大。

(二)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以保险原则为基本出发点,保证居民平等地享有医疗服务。其主要特点为保障资金社会统筹,实现互助共济,但仍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对预防保健的关注;国家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缺少一定监督机制,医疗费用上涨较快;政府无法实现对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监督。

(三)美国自愿性商业医疗保险保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仅向年龄>65的老人,年龄<18岁的青年及孕妇、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其他在职居民则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形式避免医疗风险。这种模式可以使保险受保人获得高质量、高效率的商业医疗服务,但对于一些健康状况较差,收入较低的投保人,并不能获得完全的商业医疗服务,因此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较低,完全依靠市场并不能完全获得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新加坡储蓄基金医疗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以强制性储蓄积累满足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以立法为基本根据,强制性地将公民的一部分消费通过储蓄的方式转变为医疗保障资金。以储蓄为基础,一方面强调居民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又发挥社会医疗风险的分担作用,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居民晚年医疗保障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高的储蓄会导致医疗需求的降低。

(五)各国医疗报障制度绩效评分比较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的医疗报障制度的绩效评分最优。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为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实现权力和义务的对等,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且在其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政府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其改革中采用的“自由选择医疗保障资金——医疗保障资金及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洽谈——抑制医疗保障资金上涨,提高服务效率”模式,明显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服务效率,有效地抑制了医疗保障资金的上涨。英国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管理过于宽松,导致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美国排名最后,主要由于其公平性较差,居民医疗服务的普及性不足,其中存在15%的居民并未享受到医疗服务。另外,政府的干预能力不足。因此,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参考德国的发展经验。

二、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启示

(一)医疗保障制度应该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正视我国的具体国情,即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经济差异性较大。相比之下,以保险制度为基础的医疗保障制度经济差异的适应性较强,可以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地区。而且把医疗保障制度的部分权利下放给地方政府,更可以建立起一套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制度,实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也为地方政府的其他活动预留了空间,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任

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政府应该承当一定的责任,是我国居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以国家为指导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与公正。另外,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如用人、绩效考评、监督等,真正提高其行政效率。

(三)加强立法,创造健康的制度环境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立法,完善相关的保障措施,明确各主体的利益和权利。完善药品流通机制,实现对医院药品流通的有效控制,保证医疗保障资金的有序运用及可查。完善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标准,明确报销药品目录,报销诊断目录,控制医疗保障基金的支出,确保医疗基金能够支付基本的医疗服务。

(四)完善医疗保障费用控制制度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适应费用上涨带来的影响,因此必须完善相应的费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控制体系的作用,建立由医疗服务提供者、需求者及卫生监管部门共同组成的全面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费用的控制。

(五)加大医疗投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目前,全国居民的医疗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并不能完全使用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大医疗投入,实现医疗资源的全方位分配,并适当向农村、偏远山区倾斜,提高区域医疗水平,保证全民共享医疗保障制度成果。

参考文献:

[1]万筱明.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借鉴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7,24(3):108-112.

[2]阮雯.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分析及借鉴[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6):60-63.

[3]李长远,张举国.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4, (11):102-105.

作者:张云端

第二篇: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障

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建立健全覆盖面广、体系完善、便捷高效、医疗服务利用率高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目标。经过长期的发展改革和大力的财政投入,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项制度组成的国民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全体居民实现基本覆盖。“三制并存、相互独立”的基本现状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要求,妨碍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三制分立的弊端要求我国必须改革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本文将以宿州市萧县为例,通过分析比较各地区特色先行医保改革模式,分析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改革,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必要性

人民公平享有生命健康仅是我国宪法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公共职能必要组成部分;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中心在于使民众公平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也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随着现行“三制分立”体系的弊端充分暴露并日益突出,为保障居民基本健康权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公平性、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三制统筹发展势在必行。

当前“三制分立”体系的弊端: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基本格局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同组成的“三元分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三个制度之间,由于保障对象不同、筹资方式不同、管理方和经办主体不同、运行体系和运行平台不同五大因素,造成三三项制度间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巨大;独立运行分贝占用行政及信息平台,造成行政部门工作量大信息平台系统维护成本高,制度运行效率偏低;“三元分立”,制度间存在监管“灰色地带”,监管难度大。“重复参保”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出现频繁;医疗服务提供方群体多且杂乱,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由其困难;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不利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性,阻碍医疗服务运行效率且医疗服务分布失衡。

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发展趋势和先进经验模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主要依据各地经济发展特点和城市化水平沿“分阶段、有步骤、异化趋同”路线发展。前期工作重点是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保证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保障医疗保障服务、提高各群体医疗保障水平;中期工作重心是实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统筹发展,统一管理运行机构、整合信息资源平台、统一经办组织体系监管,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后期阶段实现统筹三制发展,完全实现“三元整合”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公平化、高效化,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和国平健康水平。

各地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实践经验和典型模式。在各地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实践中,各地区根据不同条件,出现四种代表性模式:以政府财政主导,以行政法规确立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神木模式”。以户籍内所有参保人为保障对象,财政资金负担绝大部分医疗保障资金,参保人负担少量费用。报销比例高、居民负担小、资金来源稳定,最大化实现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但是对地方财政压力巨大,居民大病实际报销比例不高,抗风险能力弱。这种模式适合区域经济条件较好、居民收入差距较小地方财政收入水平高的地区;

以“大刀跨越”为特点的高度一体化模式。这类模式以浙江嘉兴地区为典型:不设等级,统一缴费和补偿标准;个人缴费水平高、政府补助水平高、医疗保障水平高,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统一管理。但是要求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支付能力强居民收入差距较小;

突出引入市场化运作,“一次投保,二次分保”的“湛江模式”。居民以两个档次缴费参保并享受相应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政府向商业保险公司二次投保,用于负担参保人重大疾病时提供相应经济补偿。这类模式下对地方财政压力和居民投保压力均较小,但医疗保障水平和抗风险水平均较高,但对政府前期医保基金使用预算及大病风险概率评估能力要求较高,居民缴费率受市场化影响明显。此类模式适用于地方财政能力和居民支付能力较弱但商业资本市场较健全的地区;

以多档投保、对等保障为特点的“重庆模式”。“重庆模式”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整合城镇居民医疗,设置多重缴费标准及补偿模式,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参保意愿和医保要求,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但居民易选择低缴费低保障水平的医疗保险,各档位间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以控制。这种模式适用于地方财政压力大、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

萧县地区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条件

萧县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地区,城市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属典型中部农业型经济特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保资金由企业、职工个人、政府共同负担,保障对象为企业职工参保人员,资金充足覆盖面小,保障水平最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起步较晚,主要保障对象为城镇户口自由从业者或外来务工人员等,参保人与政府财政补贴共同负担医保资金,覆盖面较广、保障水平中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晚,主要保障对象为农村户口居民。参保人与政府财政补贴共同负担医保资金,医疗卫生服务缺乏且层次低下,覆盖面广而保障水平低。

由于萧县地方财政较大无法提供强力医保资金支持,当前属于典型统筹发展中期阶段,工作任务主要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制度覆盖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因此萧县统筹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筹资模式、保障对象、保障水平的共性,使二者统筹发展较为简单。统筹发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应借鉴临近市县如宿州埇桥区及淮北市濉溪县地区,改革工作应将重点置于统筹发展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

萧县地区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险的政策性建议

萧县地区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险应结合地区经济特点,参考“重庆模式”和“湛江模式”,从发展经济治本、财政筹资方面、整合优化管理方面、发展农村医疗方面、优化补偿政策方面、配套措施六个方面改革,实现科学统筹发展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切实降低居民医疗卫生负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科学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居民和政府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医疗保障制度和国民健康水平决定性因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是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保障,政府部门管理水平和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是影响医疗保障制度效用的直接因素,因此大力发展经济科学推进城市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根本方法和必要条件;

筹资政策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多元化筹资;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缓解财政压力。政府主办公益年会等活动积极发动社会捐款及企业捐款;对大额捐款企业实施一定优惠政策优化经营环境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社会资助积极性;公共场合以及部分公共设施设置适量广告设施促进广告营收。另一方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按季度或月份支取让保基金,剩余部分定制或选择购买保本保息类风险低但受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缓解财政压力;

整合管理机构方面: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整合城镇居民医疗,合理分工、权责统一。统一管理医保基金、经办机构。参保对象等管理活动,卫生部门负责各环节监督工作以及医疗服务供应方、部分药品的统一管理;

优化补偿政策方面: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内容,设置多重缴费标准及补偿模式,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参保意愿和医保要求,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满足多元化需求,确保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

大力扶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扩大农村地区社区医疗机构以及村镇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避免“穷帮富”现象,缓解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压力;

其他配套措施:建立监督办公室单独负责监督三方责任主体各类行为;资金运行、管理规范、报销规范完全公开,接受并鼓励社会监督定期发布工作报告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医疗服务机构运营、医疗制度运行情况,阳光运行、公共监管等。

作者:贾美德 宗惠

第三篇:浅谈农村医疗保障

摘要:农村医疗保障已经成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农民收入水平的分化严重失衡。如何在现在新形势下构建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社会治理与持续发展问题。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正式出现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到迄今为止已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辉煌、20年代的衰退和80年代的重建失败,现如今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又进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和普及阶段。从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决定其适用性与可持续性的换件问题。更为突出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不平衡性,農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以及医疗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不只是影响到农民对医疗的供求,还直接着现今医疗保障制度的结构和持续性发展问题。

现如今,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结构也不完善,加上农民的生活水平低,对医疗方面的需求也较多。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我国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幸福健康指数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对农民的保障体系也逐渐健全。与之相关,农民的医疗保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正如我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与医疗需求方面的投入支出呈相反的趋势,其不平衡的京津发展让农民的生活如履薄冰。虽然我国现逐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也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当农民去药房拿药会报销一部分药费或是住院会承担百分之几的比例。但是除此之外,当农民遭遇重大疾患其医药费、检查费仍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对于经济水平低的农民来说仍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来说一般,而其每年投入的医疗费就占了其中很大的比例,这一比例,对于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水平还是很大的阻力。当前中国的农村医疗面临着三大问题。

一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老龄化,加上人口的流动量大,对农村医疗保障构成极大的挑战。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委13.39亿人。根据推测,我国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4.3亿人。我国人口之多,给农村医疗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加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事也是世界拉票零花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未富先老’等突出问题,不仅仅影响到社会环境、社会结构、消费结构,对社会的医疗保障、养老服务体系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近几年我国的人口迁移问题越来越普遍,这就加剧了我国人口的流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国人口迁移更为频繁。例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据数据资料显示,有一半的人口不是北京本地人,他们大都由外地迁移而来,再次定居生活。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就多。近几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造成迁入地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社会治安混乱的同时,医疗改革就更加困难,使农民面临挂号难、看不起病的现象时常发生。

二农民的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基层政府的政策落不到实处,信任危机时的农民对医疗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早我国,除了部分试点地区和一些城乡郊区以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没有完全的覆盖和推广。据调查显示,当前的合作医疗阀盖面积仅占全国行政村的17.5%,农村居民中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仅为9.8%.。有关专家曾分析说,农村医疗合作之所以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为他们带来真真切切的实惠。大多数农民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在集体经济时代,实行的合作医疗,一些社区干部及其子女带头多拿药、拿好药,看病赊账。着对一般的村民来说是不会有这等待遇的。有些村民设置认为这是农民出钱,给干部看病,农民的利益最后都转化成干部的“福利”。因此要想让农村医疗体系走得更远,取得村民的信任是整个社会和政府都要反思的问题。

三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以推动农村医疗保障的发展和完善。据数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改革主要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更好的促进农村医保的发展,但是正是由于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使得农村医疗改革进行的如此之缓慢。不管是在电视还是报纸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央政府一直都主张“举办合作医疗,要在国家的领领导和组织下,始终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个人筹资为主,集体投资为辅,政府可以适当支持。大力对农村医疗合作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参保意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使公民积极踊跃的参加”。对于中央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资金支持不足,曾有专家指出,作为公民是政策的行动者不必为此负责,而是应由支付负主要责任。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由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缺乏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得再好的政策也落不到实处,农民也不能从中受益。卫生部等部门曾与1997年对2970户农民进行调查,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其实农民不是不愿意,而是是否参加医疗合作建立在他们的理性思考之上,建立在值不值得和预期成本之上。

建设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重视,也需要农民参加农村合作的热情。当然,要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就要提高农民的意识。毕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经济带动下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为此,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首先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医疗保障资金由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民三部分组成。政府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在这方面,不管是中央还是政府应该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还应对个别特殊的地区施行优惠,强调政府的责任,积极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其次,农民多医疗合作意识薄弱,大多数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风险保护意识。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知识的普及,让农民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首先对村镇的干部进行集体培训,增加他们有关医疗合作的知识,然后普及到村镇的每家每户。用行动说话,提高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认识,使每一村民都积极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最后,应该有法律的护航。要加强立法,规范各部门的行为。明确规定医院、农民以及各个政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职责分明。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监督,并且鼓励农民对医院的监督,也要鼓励医生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对于违法行为要坚决制止,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优点,坚定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受益。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积极稳妥的进行,才能逐步提高覆概率。总之,农村医疗保障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点,关系到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石磊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柴华敏中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险研究南开大学2013年5月1日

[3]谭一夫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有效供给研究—基于成都市城乡统筹的实践分析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3月1日

[4]杨宇霞新农合制度下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及其治理研究西南大学2012年10月20日

[5]商丽景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探索—从“因病致贫”现象谈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月20日

[6]李迎生社会保障与社会结构转型—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季秀敏 崔春香 姬海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药学科研论文范文下一篇:毕体育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