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性教学论文

2022-05-0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会计实践性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商字[2005]第5号会计实践性教学规范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摘要】本文就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不规范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了不规范的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笔者对规范实践性教学的六点建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会计实践性教学论文 篇1: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着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性。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针对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改革措施 校企合作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办好中职会计专业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深化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与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相差很远,中职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陈旧,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而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与以“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相背离。

(二)会计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很大,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从我校来看,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80%以上,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生实习前几个星期做几次模拟实习,然后到单位实习。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实践性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然后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的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有限,实践业务范围狭窄。另外,会计教学手段还是以“课本+教案+粉笔+黑板”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较简单,在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更大的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四)在会计实践中,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

中职学校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是按着教学计划进行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理解书本知识,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完了会计专业有关理论知识之后,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如此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在后期进行实践时又不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电算化操作等,使得学生实习时不能立即进入角色,胜任工作。

(五)会计专业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

会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境均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没有真正在企业会计岗位上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和生产工艺的流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要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就要更新会计教学观念,拓宽会计教学思路,积极实施实践性教学,确立学生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正如“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只有更多地给学生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会学。新生在刚接触会计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有关的记账工具有所了解,认识凭证、账簿、报表;学校有实训基地的可以实地观察,无实训基地的应通过图片、影视资料等观看,使学生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有所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不至于“死学”“死记”。

(二)改革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1.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学习理论知识以重点为主,尽量增加实践、实训课时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以增强竞争力。

例如:我校筛选了会计专业六门必修专业课,这些专业课除了在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外,还必须完成相应的阶段性实践训练。在课时分配上,将其专业总课时分解成理论授课课时和实训课时两部分,理论授课课时用于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训课时是专门用于技能的系统训练。要强调的是,实训课时的增加,并不是增加每门课程的总课时,而是通过内部调整,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而理论课时的减少是必须对教材进行的合理规划。

2.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

会计专业课教学,有些理论知识内容偏深偏难,不利于中职学生的理解吸收消化。因此,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把教材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生产过程的情况进行重新组合,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内容,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3.建立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弥补校内会计专业实践课时的不足,可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分批派学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并见习企业的会计岗位核算的流程和企业生产工艺活动过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训实习的需要,使得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产教结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直接地、广泛地接触社会和生产实践,在社会实际工作中演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路,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实现学习与就业零距离无缝接轨。

4.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1)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育,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出满足生产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职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学和生产两种不同的岗位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职教师既能做教师,又能做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真正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带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2)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理论教学培训教师。到企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请他们到学校对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同时也可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校内会计教师的素质。

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位会计专业教师都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又具有本会计专业的特色的学生,从而实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03-01(4).

[2]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08.

[3]雷灵变.浅谈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4]陈立波.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5]苗红卫,王传永.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中国成人教育,2004(8).

作者:丁玲玲

会计实践性教学论文 篇2:

不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

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商字[2005]第5号会计实践性教学规范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就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不规范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了不规范的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笔者对规范实践性教学的六点建议,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不规范实践性教学形成原因分析

(一)缺乏统一的教材建设

从调查结果上看,各院校所用的教材版本繁多,不统一,不规范,不成体系。使用教材的混乱不利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规范。今后,应形成以主导教材、助学软件、电子课件和网络课程为一体的一体化高职院校教材体系,应进一步完善我国高职高专教材的知识体系,加速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使高职高专会计教学与时俱进。

1.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材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弊端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教材和中专教材。其弊端在于,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自编讲义。其弊端在于,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材质量。据上海市教委调查,当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奇缺,专门的高职教材不足20%。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

表现为: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等,而且大多数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或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3.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在会计实践性教学中,由于缺乏与高职院校配套的实践性教材,有相当一部分院校采用自编教材。实验的内容不统一、不规范、不成体系等现象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的进程,制约了高职人才的培养。

(二)缺乏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应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果实践的比例过少,就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如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学生实践。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所调查的14所院校虽然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但在所安排的环节上不尽相同,安排的课时量多少不一。

(三)缺乏完善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调查结果显示,有85.7%的院校配置“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还有部分院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校内实验室;14所院校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5%。被调查院校实习基地共有40个,最多6个,最少0个,各院校占全部基地的平均百分比为2.5%。从调查结果看实习基地的规模大小不等,所涉及的会计业务相差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及培养。

(四)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

由于我国有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是原来的中专升格后形成的,导致师资队伍中真正符合高职教学要求的教师比例偏低,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更少。而且他们知识结构老化,相当一部分教师未经过进修来进一步提高;多数教师没有到过工厂或企业,缺乏实践经历,不清楚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新技术,这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是不相称的。

二、不规范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缺乏统一的教材建设,使得高职高专院校教材选用相当混乱

当前高职高专选用的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有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的、有上海立信出版社的、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有国际出版社的、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还有自编的。其中选用教材相对集中的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系列教材,占所调查院校的35.7%。教材不统一,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更是无章可循,导致所教出的学生参差不齐,企事业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感觉是一头雾水。

(二)缺乏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实践性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显得捉襟见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所调查的14所院校虽然100%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但在所安排的环节上不尽相同,安排的课时量多少不一。虽然各学校都安排了阶段性实验,但对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使得学生所学和所具备的实践性技能支离破碎,难以与实际工作融合。

“阶段性实训”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同时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以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本阶段以“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为主,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训不太长,所以不会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它只是专题实训,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趁热打铁”地达到掌握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目标。这样的结果是当前实训部分的知识难以与前后的知识连贯,不会形成系统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到用人单位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要求。企业要求的岗位能力达不到,指派的工作干不了或干不好,久而久之,造成企事业单位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疑问,对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持怀疑态度,更有甚者干脆不用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对这些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地反思,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和“毕业前集中实践实习”可以将书本课程知识内容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各学校对这两个阶段的实习重视不够,再加上学生毕业前浮躁的心理和找工作的压力,造成学生很难形成综合性的技能。这种整体的实践性教学观的缺乏,使得学生所学和所具备的实践性技能不全面,难以与实际工作融合,同样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另外,会计的实践性社会调查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最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社会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社会调查;二是学生的社会调查。教师的社会调查可以起到提高教师素质、检验实践教学案例资料翔实与否的目的;学生的社会调查可以起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强化、实践验证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良好效果。但很多学校忽视社会调查的作用,甚至根本不开设会计的实践性社会调查,即使开设也是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缺乏完善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得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成为形式、摆设

校内完善的实验室的缺乏,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师教授后大量的工作应是学生上机实验,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只有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上机实验,才能使学生真正消化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可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数量不能保证,运行效率低下等。还有《ERP原理与应用》课程,它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需要配备“企业资源计划沙盘实验室”。因为ERP是企业资源计划,是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种资源进行的全面集成管理。其内容全面覆盖了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计划、控制工具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触摸到它、了解它、熟悉它,才能使他们走出校门后缩短与市场接轨的时间,尽早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而步入社会之前就触摸到它、了解它、熟悉它,营造一个模拟ERP系统环境,建立ERP仿真综合实验中心——沙盘实验室不失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选择。可是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只有2所学校建立了“ERP沙盘实验室”,仅占被调查学校的12.5%,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很多学校也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规模大小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企业并不真正愿意让学生去实习。所以形式上的校企联合,起不到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大多数院校都是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一学期的企业实习,并且由专门的实习教师带队到企业去亲自体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相关部门实习过程中,由工厂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帮、传、教。同学们也有机会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接触的具体实务有机地融合。每一个学生几乎都可以在工厂的各个岗位上体验真实工作的情形,使学生们了解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清楚地看到企业生产组织的各个环节都在做什么?如何做?通过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处理随机事件的能力,也得以让学生积累了最基本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以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样的企业实习在计划经济时代受到了充分肯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实习受到冷遇。造成企业实习受到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来讲,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企业立场看,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都很繁重,工作压力大,个人尚且自顾不暇,实习更是“忙上添乱”。同时,现在企业的各项事务处理都非常复杂,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的考虑,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不会愿意让没有经验和也许不可靠的学生接触系统,因此,实习学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即使有机会,一则企业大多实行岗位制流程作业,实习学生练得再好,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则从学校角度看,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过于集中但场地分散,不利于教师指导实习、答疑解惑;三则从实习学生看,学生毕业前夕都忙于落实工作,浮躁应付,企业实习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效果。

(四)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贫乏,使得学生所学与所用出现偏差,企业难以理解我们的天之骄子并进而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信任危机

实践性教学分为课堂实践、阶段性实训、毕业前综合性实训等,不论哪个层次的实训都要求体现专业课程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而现在很多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应有的阶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得学生最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时发现所具备的实践性技能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对他们独挡一面的要求,学生迷茫、企业不满。

(五)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匮乏,使得所教学生的技能更加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但是,现在的很多教师不具备实践的技能,刚刚走出校门就又步入校门做起了老师,缺少会计实践工作经历,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本无暇顾及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很少有机会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真正去锻炼一年半载,自己都没完全弄明白,怎么可能教出专业技能过关的学生来。虽然各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但多数“双师型”教师是应试型的“双师”。

另外,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对于实践课(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致使自己对会计实践技能掌握不牢、电算化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实践过程或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甚至误入歧途。电算化会计软件发展迅速,可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不深入生产企业、软件公司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不可能教出高素质、高质量适应时代要求的学生。

三、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用书

同为高职高专院校,既然其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统一的,那么采用的教材也最好是适用于高职高专会计类院校的统一的系列教材。

(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

坚持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合适的比例为3∶7(理论3,实践7),完善实践性教学的规范。

实践性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应包括: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和必要的社会调查几个环节。

(三)完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会计教学实践的实施应该是有效的,这就需要功能齐全的校内实验室做保障,所以校内实验室应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电算化机房实验室和ERP沙盘综合实验室等,并且要求实验室环境要仿真实践。

从我们本次调查的结果看,85.7%的学校配置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机房实验室”,部分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个别学校配置了“ERP沙盘综合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多数企业已采取计算机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处理,使得“信息孤岛”现象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库存系统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在计算机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业务实行一体化管理,通过物流信息自动派生资金信息,真正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而原有的模拟实验室更多地站在专业的角度,立足岗位培训学生,教学内容窄、实验教学层次低,学生到了企业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对学生具备全面素质的要求。这已不仅仅是单一学科存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教育观念的实质性改变,涉及到实验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学校可以考虑建立“ERP沙盘综合实验室”。

(四)规范、完善实践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规范与完善直接决定了学生所学会计知识的规范和完善程度。教学内容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和教案要规范:会计理论教材由企業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编写统一教材,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实务部分应再编写一套教材和习题集,体现规范实务的特色。这样既做到了课程体系的统一,又兼顾了各学校的特色,还可以编出一些精品的会计教材。对各学校教师来说可集中精力编写教案,而不必浪费太多精力重复编写教材,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二是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会计教学软件及教学录像要规范,形成规范的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和录像库。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三是考核方式要规范。考核方式统一采用案例报告、案例讨论、课堂发言和会计模拟核算等方面的合适组合,综合进行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对会计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的成败。教学计划(内容)要倾向于实践,教学形式要有助于实践。它们主要包括:多媒体配合实践教学(体现在随堂进行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前阶段性实践教学、毕业前系统的集中模拟实习的多媒体实践教学中)、校内模拟(手工、电算化)实习、校外生产基地实习、社会调查和撰写论文等。

多媒体演示教学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可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与日常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阶段性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结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并为课堂的实践环节建立很好的感性平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校内模拟实习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校外生产基地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涉及的知识内容全面,属岗前练兵,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会会计实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处理方法。除此之外,校外实习还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但毋庸质疑的是,很少有学生能真正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社会调查分为教师的社会调查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教师的社会调查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实践案例;也可通过多渠道搜集有助于实践教学的资料;还要时刻注意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及时交流实践教学的案例,使所采用的实践教学资料要真实、可靠,切合实际。另外为了搜集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案例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进行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及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社会调查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手工还是电算化调查报告,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强化、实践验证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会计工作的普及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遍应用,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这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撰写论文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六)培养、引进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

针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应多渠道引进师资,对在校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制定有效的职业实践计划、建立会计实验室教师资格制度。另外,学校可考虑与企业联合建立自身的实习基地,聘请有经验的实践人员担任实习基地的各科室负责人,由学生担任各部门的生产、銷售、财务核算或管理人员,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生产制造的一些知识、企业流程的一般理论、企业管理的管理方法、财务核算的基本技能,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成为机械的操作手,而成为企业灵魂不可缺少的再造师,必定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规范的实践性教学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不好的现实影响,只有规范的实践性教学才能真正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无疑发生着变化,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将不再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规范的实践性教学非常必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包惠群 胡生夕

会计实践性教学论文 篇3:

关于强化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探讨

摘要:中职教育肩负着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初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师资队伍、构建实训教材、重视教学计划、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切实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适应工作岗位需求,最终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训 师资 教材

目前在会计教学中,普遍认可了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加强会计实训的教学,才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但从目前的教学过程来看,中职毕业生,尤其是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特别是会计专业的特点,又暴露出更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

首先是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仍然重视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在我省技能高考的大背景下,很多学校仓促开设会计专业,但师资的匮乏让学校在短期内不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再加上学校封闭的实训环境加重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认识的片面性,造成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有效地学习。因此,加强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迫在眉睫。

一、要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群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最大限度挖掘潜力,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學生。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宽厚扎实的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知识,具备比较丰富的会计工作以及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同时须掌握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这就需要吸收高学历、高职称,从事过专业实训室建设和实训教学工作,或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

学校领导要重视引导教师参加培训,接受继续再教育,把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师继续再教育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努力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从一些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中招聘引进兼职教师,对其进行强化教育,也是一个缓解会计实训教师不足的重要措施。

二、要重视会计专业实训教材建设

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材的好坏,是否切合实际,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目前教育部中等财经专业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会计实训》、《会计模拟实习》两本书就很好,学生要人手一册,但仅凭这两本书还很不够,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特点,学生就业地环境,增加适当的校本实训教材。

可以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分解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例如《基础会计实训》由书写规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综合实训模块等组成。其中记账凭证模块又可分为“采购业务”、“领料业务”、“人工成本”、“费用业务”等小模块。这些教学模块即可按照章、节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归类设计,只要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与其他相关模块进行组合,即可大胆尝试去做。

近年来,无论是我省的会计专业技能高考,还是全省的会计技能大赛,凭证处理都占据了大头,一般达到总分的65%以上,而这中间的原始凭证更让学生感到头疼。校本教材中,需要提供大量的原始凭证。并且要让学生看某公司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三、要在课程体系中增大实践教学比例

首先是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在国家实施职业教育体系的今天,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1+X”证书的课程体系将应运而生。因而会计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宽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活模块)课程三大类较为适宜。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会计基础及实训、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纳税实务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按行业方向(如工业、商业、现代服务业等)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中都包括技能实践课程,如小健盘录入、点钞、数字书写、财务软件应用、计算机操作、实习实训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实践课时要达到50%以上。必须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一般1/3课时用于讲授新课,2/3课时用于学生实际操作,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实践。对于中职生来讲,经济业务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对理论无法去理解,理论学不好,实训中就不敢动手。这就要求老师讲理论课时要时刻多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讲操作课时,要企业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相互联系中逐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四、要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外的实训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靠书本是不行的,必须进企业。但现实是许多学校对会计专业舍不得投入,制约了会计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无论是校内的仿真财会实验室,还是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都是会计专业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一个专业若有良好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能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拓展文化课教师的视野。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初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突出职业技能正是体现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通过强化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圆满完成国家赋予职业教育人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谭小明 实训牵手德育,意识结伴同行[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3)

【2】曹永浩 情的境界,爱的智慧[J].广东教育职教,2011(3)

湖北省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 汪万凤

作者:汪万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汉语言文学论文下一篇:音乐教育述评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