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评价模式下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双向评价模式下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课程学业成绩的评价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市场调查与研究”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条件,在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中采用多元评价手段、设计多元评价指标、引入多元评价主体,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促进相关专业的产教融合。

双向评价模式下企业管理论文 篇1:

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业内控要点探究

【摘要】当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大中型企業长久发展对成本控制、信息传递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引进共享服务中心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实际应用,财务管理也产生了新的内部控制风险。因此,文章通过对建筑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各项内控要点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为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内部控制;风险防控

建筑施工行业有着施工项目地域分布广、施工工期长、集中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财务共享中心依托于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审批流程、强调信息时效性、控制营运成本为目的,将各项信息资源予以共享。因此,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极大地加强了集团对各级子分公司、各级项目财务管控能力,保证了财务数据的质量。

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有效地加强了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但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必然会产生新的内部风险,因此研究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控风险要点,能够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业内控要点分析

(一)控制环境存在的风险

1.业务与财务工作相分离

财务共享模式以财务共享中心为主体,由集团公司组织调配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对各层级业务部门的账务进行集中分配处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对接工作是产生内控风险的一大要点。一是基于财务共享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所有账务处理均处于模块化、流程化、集中化,共享中心财务人员每日进行大量机械重复的工作,导致财务人员缺乏对特殊风险判断的敏感性。二是大部分共享中心财务人员缺少项目层财务工作经验,缺乏与各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导致某些账务风险无法被及时有效识别。三是各层级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疏于履行自身应尽的风险防范职责,过程审批更加形式化,导致各层级与共享中心之间风险管控的权责分配失衡。

2.人才持续流失

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势必会调整原有的财务组织架构。一方面,部分财务人员调转至财务共享中心专门负责账务处理,将项目层的财务人员从繁杂的账务工作中解放出来,逐步实现向管理型财务人员过渡。另一方面,共享中心财务人员每日面临大流量、单一性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务专业技能,不利于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造成职务晋升通道受阻,致使部分财务人员选择离职。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实际上面临着人员流动的巨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防控机制存在的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实质上是对账务工作的“再处理”,通常由业务部门提交至各层级财务人员审核后,通过共享平台再传递至共享中心进行账务处理,是对账务再审核的工作,极大降低了项目层人员因疏忽而导致的财务风险。然而,各项业务是随机匹配至共享财务人员的,因此不同财务人员基于对项目层经济业务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同一项业务是否存在风险的判断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共享模式是基于共享平台进行业务原始凭据传递的,虽然依托于职责人员在各个责任部门设立风险防控点,但为了使流程更便捷几乎全部实现了系统线上审批,经办人只需要登录其他权责账号就可以完成越级审批,因此加大了内部控制审批权限的风险。

(三)控制活动存在的风险

财务共享模式在降低账务真实性风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付款审批效率。一项报销付款流程的审批,传统模式下仅需要经过项目财务人员及项目领导审批;共享模式下从流程发起到付款至少要经过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初审、财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共享中心制证初审、制证复审、资金审核七项审批流程予以付款,审批节点的延迟会影响付款的时效性。对于供应商以及劳务商的付款,尤其是针对农民工的工资代付方面,付款不及时极易引发民工上访等对公司信誉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另外,对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来说,各类报账系统操作熟练度以及必须通过内网登录也影响了报账效率。

(四)内部监督存在的风险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项目财务人员的配置压缩,规模较小的项目仅保留了1~2名财务人员负责项目全部的财务工作,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极易违反不相容岗位制度。项目财务人员从繁琐的制证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因混淆岗位职责反而获得更大的财务权力,公司审计部门难以对公司下属所有项目开展及时、有效的审计工作,内部控制环节薄弱无法得到纠正。另外,共享中心仅保留记账审核功能,共享中心财务人员无法接触业务发起部门,仅通过影像信息有时难以判断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规性,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五)共享平台存在的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通过共享软件实现财务信息的集中化。以共享软件为主,与影像系统、报表系统、专项核算系统以及银企互联系统相互连接,构建全方位的财务生态系统。共享平台能否正常运行会影响项目会计核算工作,当系统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将影响整个财务流程的运转。此外,财务共享服务器存储大量的项目数据,当服务器遭到攻击瘫痪时,可能会导致内部存储的信息泄露和丢失。因此,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内部控制对财务共享平台的依赖性,对共享平台控制的有效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是否可靠。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筑业内控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财务共享中心应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通过绩效考评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根据审批单据数量和质量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记录各层级财务初复审人员驳回次数,定期对其做出通报公示,并进行适当的处罚,以降低业务表单的错误率。

2.建立培训和双向调动机制

财务共享中心应定期举行全集团财务人员的培训活动,统一共享与项目财务人员对同一财务政策下账务处理的一致性,并鼓励共享财务人员的双向调动。一方面能够解决项目财务人员匮乏的现状,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项目财务人员,降低因担忧自身竞争力下降而导致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共享中心能够补充一批具有与业务部门对接经验的财务人员,促进业财融合。

(二)加大风险控制力度

基于建筑单位体量大、类型繁杂的特点,应对引入共享中心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分析,着重关注各项业务流程、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的控制风险。通过健全企业架构,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划分成本费用、债权债务、税务业务以及资金结算等岗位,使财务人员各司其职。相同岗位财务人员应及时对特殊经济业务形成一致的账务处理意见,降低同一项经济业务因财务人员对风险敏感程度不同而做出不同判断所产生的控制风险。此外,为保证各个责任部门所设立风险防控点的有效性,可以将共享平台登录更改为短信验证码、面部识别等方式,杜绝跨级别审批权限的风险。运用更加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对较为薄弱的环节做好提前防控,降低某一环节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优化业务审批流程

业务审批流程应以满足管理需要为出发点,依据层级审批、效益平衡的原则对业务流程做出相应的简化。在确定业务关键控制点后,将不必要的控制环节予以剔除,并完善控制环节薄弱的关键要点。通过共享平台筛选出驳回率较低、重要性较小的业务报销表单,取消部门负责人审核、项目书记审核、制证复核等审批环节,加快业务流程的审批速度。优化共享平台算法,对于涉及诉讼、民企拖欠、农民工工资、职工权益等相关的业务流程,可以加急分配至财务共享人员审核列表顶端,以保证付款业务能够尽快完成审批。此外,可以与共享技术开发部门沟通,通过移动VPN登录共享平台以保证审批的及时性。

(四)增强内部监督力度

为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应重新梳理共享财务模式下企业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要点,并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保证现有条件下内部监督、内部评价职能最大化。首先,要在成本管控与监督有效性中做出均衡选择,适当增加项目财务人员,保证各项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其次,企业可以聘请外部审计专家组建内部控制督查小组,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设计缺陷形成专项审计报告,第三方审计可以保证评价的独立性与客观性,依据其提出的整改意见改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内部监督力度。最后,共享中心系统研发部门要加强软件对原始附件的识别能力,可以采用市场上成熟的OCR技术识别发票的真伪,在简化业务流程手续中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构建完善的信息交互系统

共享中心应构筑多重保护机制,确保共享平台正常运行。由专门的网络信息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检修维护,避免因共享平台故障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同时,要建立网络防火墙与备用资料库,必要时可以加密存储数据,防范数据被窃取、篡改或删除。并且要进一步加强各平台的整合,将采购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融合进来,更好地发挥共享平台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功能。

三、结语

许多跨地域的大中型企业为加强企业管控能力、降低营运成本而采用共享财务模式。共享财务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与财务制度,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和营运成本,也对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内部控制要点设置以及控制措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必须針对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进行设计,完善原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稳定运作,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顾韶华.基于高质量发展经济期企业财务管控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9):231-232.

[2]陈玉梅.简述建筑施工型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J].商讯,2021(7):70-71.

[3]雷波.关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今日财富,2021(5):135-136.

[4]余璐.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1):132-135.

作者:常温健 李程

双向评价模式下企业管理论文 篇2:

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 学业成绩多元评价模式探讨

[摘 要]课程学业成绩的评价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市场调查与研究”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条件,在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中采用多元评价手段、设计多元评价指标、引入多元评价主体,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促进相关专业的产教融合。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研究;学业成绩;评价模式

[

“市场调查与研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课程,是企业正确制定营销策略、改善经营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市场调查与研究”在教学改革中也更加强调产教融合,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课程的实际产出。而课程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课程成绩的评价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没有相应的评价模式改革作为保障,教学模式改革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与教学特点

地方应用型高校“市场调查与研究”的教学目标应该紧密围绕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对市场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营销问题,运用所学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方法与知识,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有关市场营销数据,为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市场机遇,解决市场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正确制订、实施和评估市场营销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调查与研究的学科特点及其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历程,学习市场调查与研究的意义、方法,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的市场信息和市场调研的信息系统,以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一般过程。二是市场调查与预测所需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主要是二手资料和原始资料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二手资料的收集和原始资料的收集方法。三是市场调查研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重点是问卷设计的一般方法、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何避免常犯的错误等。四是抽样的方法、各种抽样的特点和应用,数据的分析处理,统计推断及定性、定量的预测问题。五是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沟通和评价。作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高校来说,要和知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实施错位竞争,立足自身实际,根据地方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教学,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被动地学习和跟随名牌高校的脚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了解市場规律、掌握需求特点、发现市场机会、研究市场趋势的基本技能,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目标导向,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而且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在市场调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基于理论知识讲授与本地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模式上不但要强调师生互动,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发合作、自省提升的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强任课教师的过程指导与过程控制,探索基于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过程点评的双向沟通、双互动课外实践教学过程。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为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教学过程的跟踪、记录和评估提供了可行的实现路径和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学生自学网络资料的情况,以及外出实地调研的照片、影像资料等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智能手机APP及时地进行记录和传输,得到老师实时的在线指导和帮助。智能软件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设定的标准及权重自动生成评定成绩,这些信息化工具的运用为课程的过程评价提供了翔实的依据,提高了课程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传统学业成绩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调查与研究”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市场规律、掌握需求特点、发现市场机会、研究市场趋势的基本技能,围绕这个目标应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目标导向,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但传统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重在知识和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并不能很好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的是学习节点考核,不能很好地记录和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知识理论的掌握,而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学生考试成绩可能很好,但考过后就忘记,没有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养。个别学生平时学习应付了事,最后突击背诵相关知识也能考高分,有的学生在分组调研讨论的时候出工不出力,存在搭便车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实操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程评价模式以教材内容为主要考核依据,主要通过考试评价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调查报告或者调查方案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目前来看,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知识理论的掌握,而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学生考试成绩可能很好,但考过后就忘记,没有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养。撰写的计划书个别学生缺乏实践热情和时间投入,有的学生在分组调研讨论的时候出工不出力,存在搭便车现象。

(二)课程本位主义严重,在能力培养中的协同不够

“市场调查与研究”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概率论、经济学、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否则学生的专业基础不扎实,无法达到对市场调查方法的深入理解。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往往有课程本位主义的倾向,在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不同课程条块分割,不能引导任课教师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对涉及本课程的相关先导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指导。不同课程内容衔接不畅影响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学习过程评价不够细致,难以给予及时的指导纠正

传统学习评价模式下的学业成绩构成,一般来说,是由平时学习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操成绩组成,实操成绩一般根据所撰写的市场调研报告的质量作为评定依据。由于市场调查过程往往需要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所以调研方法的选择、实地调研沟通,以及数据处理、报告书撰写等环节缺乏全程的监控评估手段,過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来,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给出细致及时的指导纠正。

(四)产教融合不足,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的评价主体单一,成绩评定以任课教师的校内评价为主,课程的学习成果缺乏社会实践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校内完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不足,学生调研选题时对地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关注不够,针对性不足。限制了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也不利于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确定课程评价目标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地方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熟悉工商企业管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或自主创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调查与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掌握市场调查与研究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实现上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应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理统计、经济学、市场营销、团队管理等课程知识原理,并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掌握供需形势及其变化趋势,为企业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战略提供依据。课程的评价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知识理论的掌握与理解水平。二是发现市场机会与问题,归纳确定调研选题,提高制定相应调研方案的设计能力。三是考核应用统计、市场营销等先导课程所学相关知识技能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考核团队合作精神及组织实施实地调研的过程管控能力。五是考核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开拓创新能力。

(二)确定课程评价项目与依据

“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理统计、经济学、市场营销、团队管理等课程知识原理,并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动态变化的市场中掌握供需形势及其变化趋势,为企业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和经营战略提供依据。设置课程学业成绩的多元评价指标,并设定不同的权重。将调研过程中的文献综述、调研选题、问卷设计、田野调查、报告撰写、成果应用等过程环节通过手机APP将过程记录上传,学期中通过手机APP发布理论知识随堂测评,评价学生对理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掌握。将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大赛、社会企业的横向调研课题引入课程教学的体系之中,在社会中不断获得培养需求的信息和最新实操方法的源头活水。设定调研成果(企业课题成果、调研比赛省级以上奖项)等多种加分项,可以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公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课堂笔记与课堂出勤、讨论等平时学习态度和表现。重点是评判学生学习态度,由任课老师根据手机APP的出勤记录、讨论记录以及笔记记录的内容对学生个人进行评定。目前本课程通过使用蓝墨云班课辅助考勤,采用评阅笔记的方式评价学习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将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学生团队将调研过程中的调研选题、文献综述、问卷设计、田野调查、报告撰写、成果应用等过程环节通过手机APP将过程记录上传,采用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是评判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明显。

第三,学期中任课教师通过手机APP向学生发布理论知识随堂测评内容。评价学生对理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掌握,题目由任课教师预先研发,成绩由平台自动生成提交。在实现高质量题库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做到相关理论知识的随机抽取与教考分离。

第四,设定调研成果(企业认可、发表到学术期刊上、获得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比赛省级以上奖项)等多种加分项。这样可以使得评课程成绩评价更加全面、公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有的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奖项。通过参加学科比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明显。

(三)课程评价主体

采用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社会参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及时反馈教学成果。重点是评判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及时有效地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支撑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市场调查的课程实习基地,任课老师和选课学生到市场调查需求比较集中的企业或是到专业的调研公司实地交流,了解市场调查实务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发掘适合开展项目教学的调研课题,设定合理的实习成果目标,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检验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程度。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的设定、改进能力提升的手段、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PDCA循环的方式,使得“市场调查”的课程建设进入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轨道。为提高成绩评价的客观性,调动学生过程性参与的积极性,本课程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多重评价方式。具体的评价主体和成绩构成见表1。

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学业成绩多元评价模式的引入和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实操水平,增强学生对企业实际经营过程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有效促进地方应用高校的转型建设和相关专业的产教融合,对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成果导向:从认证理念到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7(6):77-82.

[2]朱国军,张宏远.高校无边界课堂构建的探索[J].江苏高教2018(11):64-67.

[3]马亚琼.“以赛促学”模式的广告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传媒,2018(12):84-87.

[4]庞娟.成果导向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调查与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9(12):138-140.

[5]何仁龙,许文春,李慧萍.高等学校专业教育改革的探索[J].上海高教研究,1992(01):25-28.

(责任编辑: 王义祥)

作者:张树亮 高学艳

双向评价模式下企业管理论文 篇3:

基于OMO教学模式融合发展机制研究

摘要:疫情常态化的当前,线上教学已经发展成常态化的教学模式,怎样促使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OMO教学模式提出对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链接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本文基于OMO教学模式背景下来探讨《公共关系实务》这门课程的具体融合发展机制,并且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OMO教学模式;机制研究;公共关系實务

1、问题的提出

在疫情常态化发展的当下,在线教学由原先应急性发展成为了常态性教育模式,许多高校将在线教学作为助力未来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甚至将在线教育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常规化教学模式。在线教学具有个性化、多元化及便捷性的优势,但缺少线下面对面教学所带来的高互动性和灵活的临场应变性,因此能否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受到广泛教育者的关注。本项目将在常态化疫情背景下来探讨《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深入贯彻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融合发展。

2、OMO教学模式引入

2017年,学者李开复在《经济学人》杂志的特辑发表专栏文章中首次提出 OMO(Online-Merge-Offline)[1]。OMO模式最初是运用在商业环境中,是一种新型的行业平台型商业模式,为了满足客户的购买需求和线上社交分享需求,实现线上-移动-线下三位一体的营销系统,实现行业的效率最大化。将此模式引入到教学环境中来主要是指把传统面授学习与线上网络化学习相融合,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移动-线下,深入融合,相辅相成,实现教学过程的效率最大化。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引用将催生信息网络化教育模式的变革,将传统课堂向OMO转型,充分发挥OMO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益处,使OMO教学模式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形态。

3、OMO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1)融入理念

“线上-移动-线下”这种双向移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的融入,就需要借助某种教学理念来完成,而“翻转课堂”对于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最具优势。但是,要想成功实施OMO教学模式,则需要对传统线下的 “翻转课堂”进行相应的优化,因为传统“翻转课堂”模式没有重点强调进行线上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而身处于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便利化,学习内容丰富化,OMO模式就将会充分利用网络可得资源,如MOOC、SPOC、微课及各种线上优质课程资源等,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将网络线上资源与课堂线下进行紧密融合,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

(2)精心设计

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转变,教师从知识讲授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探究者[2]。要想达到这个目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分为三部分组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在课前阶段;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上传教学安排计划,包括教学视频及背景材料和案例材料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观看并完成针对性地练习,记录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平台留言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在课中阶段,主要是解疑答惑的过程,针对课前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答疑解惑,让学生尽可能的把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能够内化吸收,整个教学课堂中更多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沟通;在课后阶段,提供重难点知识延伸与拓展的微视频等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线完成,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印象。在考核方面需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大学生平时表现分的权重,将学生在线上学习、线下的课堂讨论、研究调查及课后综合性作业完成情况等情况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

(3)构建体系

OMO这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要想能够深入融合,只是依靠教师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高校需要建立起支撑其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首先需要建立起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开发 OMO学科教室,从机制体制上保证真正实现高效率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式教学。其次,尽可能的有对接国家和各地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渠道,这样也方便教师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助力本学科的 OMO 智能化课堂的构建。最后,我们可以建立起高校之间的信息教学平台的共享机制,在这个平台上各高校可以共享资源、共享实践教学成功经验。将数字化、智能化、立体化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中。

4、OMO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OMO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基于实施方案来进行的,接下来将结合《公共关系实务》这门具体的课堂来探讨OMO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公共关系实务》OMO教学模式实施前

课前阶段,教师将会通过超星学习通、MOOC、SPOC、微课等平台发布微视频和教学资料自主的学习,学生课前抽取时间自主一一打卡解锁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完成课前学习内容之后需要做一些课前测试题,题目类型大多采用客观题+主观题的模式,由选择题、判断及论述题三个部分组成。客观题书本或者教学视频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但是主观题则需要学生进行查找资料进而整理观点,目的是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及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将不懂和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互动平台留言反馈给教师,教师则会根据学生的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为课堂教学环节做准备。

(2)《公共关系实务》OMO教学模式实施中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首先将对学生在课前自学环节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进行重点讲解,接下来针对教学任务设计布置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同学的发言做好记录和评价,并针对每位同学及所在的团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分。针对“危机公关处理”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需要考虑学生接触公关行业的情况与当前针对这门学科的基础,学习任务不宜过难,确保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小组团队的协作作用,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3)《公共关系实务》OMO教学模式实施后

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除了进行课后综合性作业的发布与点评,还需要提供重难点知识延伸与拓展的微视频等网络资源,关注线上的互动交流模块,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进行线上答疑与相互讨论,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完成之后总结本次课程教学的特点及特色、教学实施中处理不当之处、针对学生学情等方面考虑的不足地方,学生能否深刻了解什么是公关危机?在面对公关危机的时候怎样的处理?课堂危机处理的角色扮演的环节是否能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等等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将线上线下OMO教学模式更好的结合起来。

5、OMO教学模式实施结果

(1)OMO教学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OMO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信息获取渠道便利性,内容丰富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为这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但是,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否在高校顺利的实施却同样存在问题。

从学校层面上,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开发 OMO学科教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技术及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起实施OMO教学模式设置的机制,从技术、资源到人员操作的培训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从教师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新的教学模式的使用势必会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备课,教学效果能否跟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成比例也很难把握,故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导致其不愿去投入尝试和使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和使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愿意支持和配合,通过怎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对网上学习效果的监督和检查等都是问题。

(2)OMO教学模式实施保证措施

加快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让教师充分意识网络资源的便利性。目前的网上资源平台有很多,超星学习通、MOOC、SPOC、微课等都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平台,高校需要建立起适合自身网上教学平台,普及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对于教学效果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深刻让教师们意识到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是会对线下教学起到最好的辅助效果。

建立对网络平台技术操作的培训课程,让教师轻松掌握操作手册。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是个新的事物需要去学习操作和掌握用法,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其专门的培训机制和讲座性质的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能够清晰了解和掌握操作手册,明确线上教学资源可以充分与线下教学进行融合使用。

加强与其他高校建立线上资源贡献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共享对于促进教学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与高校之间建立起共享线上教学资源,教師们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进行互相学习和研讨,促进彼此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线上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更好的丰富线下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春艳.后疫情时代OMO教学模式助力高校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5(10):113-117.

[2]曾灵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为例[J].动漫先锋.2021(6):71-71.

[3]张野.基于OMO模式的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数字通信世界.2021(10):277-278.

作者简介:曾灵芝(1991—),女,汉,湖南怀化,广州工商学院,讲师,企业管理,服务质量管理。

项目来源:2020年广州工商学院质量工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公共关系实务》课程“翻转+RPG”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ZL20201227)成果。

作者:曾灵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关于概率论教学探究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热门文章

双向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