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论文

2022-11-18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和选择是积极、合理的发展城市人口, 实现人口的城市化。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我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 创造出我国城市化的新道路和新模式, 努力避免发达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负面效应。积极合理地发展小城镇, 走城镇化的道路, 就是这种新道路和新模式的重要方面。

1 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 积极发展小城镇是缓解我国城市人口压力的需要

随着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推广, 以及大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从而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另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 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展, 思想观念在不断的更新, 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在不断地涌人城市, 使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与此同时, 中小城市人口的增长则相对缓慢, 导致我国城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不合理。

城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城市化既是一个静态目标, 也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 各种设施必须配套, 各个子系统必须协调, 只有这样, 城市才能正常运转。现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很不相适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和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很多情况下, 不是城市人口真正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而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发展慢。

1.2 积极发展和建设小城镇, 是实现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的主要特点是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交通落后, 居住分散, 现代通讯手段尚不发达, 相当一部分农村处于闭塞状态。几千年形成的封闭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封闭观念刚刚开始受到触动。而我国的城市则比较集中, 规模也比较大,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现代化的程度上与农村差距很大, 即工农、城乡、体脑等三大差别严重存在。缩小并消灭三大差别, 形成合理的社会结构的根本途径, 只能是加速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可以把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把大批农业劳动者转化为工业和服务业等劳动者, 把广大的农村变为城镇, 这样便可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乡关系和新的社会结构, 并能加速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加速农村以及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可见, 加速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 加速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举措

2.1. 提高认识, 避免城镇建设的自发性、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与主动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样涌现出来, 这是时代的呼唤, 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体现, 是中国实瑰城市化、现代化的需要, 是解决农村过剩人口的需要, 是缩小和最终消灭三大差别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站在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加速建设小城镇的意义, 这样才能积极自觉地规划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是百年大计, 因此决不能急功近利, 鼠目寸光, 顾此失彼, 放任自流。必须高瞻远瞩全面规划, 有秩推进。

2.2 加大对于小城镇建设的扶植力度

当前, 政府要解决一个突出问题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挖掘和开辟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在农村要加大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力度, 普及科学种田, 大力发展农村的养殖业和加工业, 充分调动农民从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农村经济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使人口城市化的动力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是小城镇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它可以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 提供广阔的天地。

2.3 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

在小城镇里, 有的只是资源、劳动力和零散的资金, 缺的是人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在我国, 虽然乡镇企业蓬勃兴起, 但真正能站得住并发挥应有作用的很少,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乡镇企业缺乏应有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民受其自身素质的限制, 只能搞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 无法更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资源, 无法把事业做大。各级政府和乡镇企业的创办者, 一定要拓宽视野, 更新观念, 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企业去工作, 大中城市的下岗人员、寓退休人员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 在这个宝库中有大量具有各种专长的人才。政府和乡镇企业应该采取具体措施, 以优厚的待遇、优良的机制、优越的环境把这部分人吸引过去, 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服务。

2.4 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力, 探索小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家和各省市政府, 每年都应该确定一批小城镇给予重点扶植, 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帮助它们尽快发展。国家要在宏观上加强对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指导, 使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更加理性, 防止乡镇企业的盲目兴建, 尤其是对小城镇的土地要加强管理, 不能以牺牲土地, 浪费资源为代价兴办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同时, 要加强各乡镇企业的横向联系, 以及乡镇企业与城市大工业之间的纵向联系, 以大工业和大城市带动和促进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把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纳入城市体系和城市大工业之中, 就可以使二者互补, 给小城镇和乡镇工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2.5 坚持以人为本, 塑造小城镇的良好形象

当代的小城镇建设, 起点一定要高, 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开始就要注意塑造小城镇的良好形象。城镇形象指的是城镇得到社会认可的总体印象, 其中主要包括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等。城镇形象可分为硬件形象和软件形象两个大方面。硬件形象是指城镇的自然环境, 即镇客镇貌。硬件形象塑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改造、建设、管理三个方面, 其目标或标准是净化、绿化、美化。软件形象指的是小城镇的人文环境, 即人文精神氛围, 主要包剐、城镇的社区精神、价值观念、社会公德、风俗习惯、服务态度以及城镇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等。软件形象的塑造方法主要是宣传、教育。其目标或标准是科学、高雅、和谐、文明以及服务的热情周到。

小城镇的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是相辅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硬件形象是显形的, 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软件形象是隐形的, 它体现在硬件形象之中, 通过硬件形象表现出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互为前提, 互为条件, 相互补充。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的关系, 实质上就是物质性文化与精神性文化的关系, 或者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因此, 在小城镇形象的塑造上, 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摘要: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这一规律和趋势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和特点。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小城镇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教学对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高校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分板块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