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多重负面影响的论文

2023-02-13

在当前国家大力整治网络低俗化的今天, 加强大学生教育中的网络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人类社会带来积极的正面影响, 也有消极负面作用。网络的消极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的过渡时期, 大学生的知识眼界和能力将产生新的飞跃, 他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将逐步形成或成熟。由于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都进入了一个不同于中学阶段的时间和空间, 因而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使他们在网络中不务正业, 更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的冲击。必须开展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最大限度地抑制、削减其负面影响, 这是新形势、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 网络对大学生的多重负面影响

1.1 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人格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说, 网上聊天或其它方式的交往活动, 有利于部分缓解大学生们由于各种不适应所导致的压抑、苦恼和困惑, 排除精神上的紧张状态。但是, 在网络上的对他人的倾泄实际上是对机器的倾泄, 是一种逃避现实、解脱困境的自我幻想。那种游离不定的网络状态总会使人产生一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焦虑。

1.2 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及思维的影响

在网上, 身份的虚幻感、平等感、自由感, 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隐匿人格心理。因此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 有时他们并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若长期沉湎于网络中的虚拟交往, 将会加剧大学生的自我封闭, 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懒得表露自身的情感, 变得沉默寡言, 不善言辞, 严重依赖于网络的交流。对一切事情付之于麻木的情感, 忘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不为人世间的情感所动, 最终沦为毫无情感的机器, 进而进一步导致情感孤独的恶性循环。

1.3 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影响

我国不少大学生开始几乎没有或很少接触网络, 他们怀着兴奋与好奇的心理上网。由于缺乏网络知识, 加上操作不熟练, 英语水平有限, 使他们在网络上出现问题较多。看到周围的同学熟练的使用电脑, 开心地玩着, 自然会产生某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初始的兴奋与喜悦之情被自卑所代替:怕自己学不会或学不好计算机操作, 以至不能有效利用网络来学习和生活, 甚至可能成为“网盲”;怕被人嘲笑为无能, 从而使大学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 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原因

2.1 目标不明确导致沉迷网络

大学生的无目标状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入大学后, 高中时巨大的学习压力得到了缓解, 相当一部分新生出现了松劲心理, 要歇歇脚, 扬言要补偿失去的青春, 再加上相对高中时期较多的空闲时间, 较多的经济自由, 试图痛痛快快地玩乐一番。本次调查中, 有70.8%的大学生存在这种心态, 认为可以松松气了, 热衷于跳舞、打牌、下棋、看录像, 上网冲浪, 接触以前未接触过或无太多时间玩的网络, 有的劲头十足地通宵达旦上网, 试图一次玩个够。比如在游戏里你可以扮演所有想扮演的角色, 如侠客、巫师、杀人狂等, 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因此只要你愿意, 随时可以找到极大的乐趣, 体验一种既轻松又惬意的快感, 这能部分地满足他们虚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2.2 影响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教育的需要, 为使青少年的社会化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些消极、恶意或对人们思想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在传播前都进行了一定的过滤处理, 即信息的屏蔽, 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大学生刚进入大学, 渴求知识, 羡慕才华, 但往往容易受各种时髦、偏激思想的影响。

2.3 淡化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道德是靠约定俗成的规则、意识形态、社会舆论等外在力量和内心信念、内在良知等内在力量来推动的。网络社会作为人类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生活空间, 跨越了民族、国家、地域、文化的界限, 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一些管制、控制和监控, 因而原来适用于现实社会中的规范和秩序根本不适用于网络社会。

3 克服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措施

3.1 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大学生是为着求知、求学、增长本领的目的进入大学的, 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承担者。因此, 高校在满足他们求知欲望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导向、行为规范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质培养等的教育。在此前提下, 也要有计划、有组织的武装一批主流网站, 旨在宣传科学发展观思想。如像北大在线这样的既坚持正确导向, 又体现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 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为大学生网民所喜闻乐见的网站。

3.2 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理

网络作为现代信息传播媒介能否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在于看门人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如果能够将全面、客观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 就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反之则不然。对于我国: (1) 应建立国家级信息海关,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严密监控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 对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严格进行过滤。 (2) 加强对国内所有骨干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网络运行, 进一步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 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信息与大学生接触, 比如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

3.3 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应帮助他们学会判断和选择, 提高他们的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 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 冷静处理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 分辨在网络中哪些行为是道德的, 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 从而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在网络社会中做有道德的人。

3.4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身心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 (1) 要普及心理学知识。 (2) 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又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试。故应通过举办讲座、录像、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大学生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 使他们能在出现困难自己又无法排解时, 及时主动地进行咨询。

总之,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 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还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使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也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成熟上网者, 在网络条件下健康成长, 成为能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当前大学生由于心理、人生观等均未发育成熟, 因而他们很容易受网络的负面影响, 成为不成熟的上网者。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的网络负面心理和行为, 从网络环境建设、大学生教育、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克平.论互联网的挑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 2003 (10) .

[2] 罗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3] 卢秉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书育人, 2002 (6) .

[4] 胡东成.试论入学考试和大学生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CT对巨大肺大泡的诊断价值论文下一篇: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