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

2022-09-12

随着多种应激因素的加剧,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 通常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或悲痛欲绝, 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 精神萎靡不振, 食欲减退。据统计,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 现有2600万以上的抑郁症患者, 其中近10%~15%最终可能死于自杀[1]。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抑郁症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因素[2],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至2020年, 神经精神疾病将是我国第一大疾病负担, 占中国疾病负担的15.5%。有研究表明, 抑郁症患者存在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失调和受体功能低下,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中丁螺环酮可通过突触前膜5-HT1A自身受体脱敏和突触后5-HT1A或5-HT2下调, 增强5-HT能神经系统的活动, 产生抗抑郁作用。根据国外文献报道, 丁螺环酮不仅有抗焦虑作用, 而且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为此, 作者试用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 并与阿米替林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40例,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18~56岁, Hamifotn抑郁量表评分>18分, 排除心肝肾疾病及癫痫、青光眼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按随机表分为A组和B组, 各20例。A组 (观察组) 男9例, 女11例, 年龄18~40岁, 平均 (25.3±6.2) 岁, 病程2个月~5年, 平均 (10.4±5.5) 个月。B组 (对照组) , 男10例, 女10例, 年龄19~49岁, 平均 (28.4±6.7) 岁, 病程2d~5.5年, 平均 (9.6±6.8) 个月。2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为国产丁螺环酮和阿米替林, 由专人负责发药。停用各种抗精神病药物1周后进入研究期, 共6周。1周内增至治疗量, 丁螺环酮40mg/d;阿米替林200~300mg/d。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或耐药情况, 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在研究期内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3 评定工具与方法

评定工具使用抑郁量表 (HAMD) 和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由专人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各评定上述量表1次。同时在治疗结束时按痊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4级标准评定临床疗效。

1.4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后2 周各检查1次。

2 结果

(1) 6周治疗结束后, 药房公布A药为丁螺环酮, B药为阿米替林。丁螺环酮剂量为40~80mg/d, 平均 (75.0±4.5) mg/d;阿米替林剂量为100~300mg/d, 平均 (187.5±63.7) mg/d。 (1) 2组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表1显示, 观察组显效率50% (14/20) , 有效率为70% (14/20) , 对照组则均为60% (12/20) , 经χ2检验, 2组间的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分别为0.55, 0.1, P均>0.05) 。 (2) 表2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治疗后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 经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2组间比较, 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2) 不良反应。Asberg量表分见表3、4。从2组的比较来看, 对照组的Asberg不良反应量表分在治疗后2、4、6周均高于观察组 (P<0.05或<0.01) , 表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重于观察组。从不良反应症状分析来看, 观察组仅有几例出现头晕、头疼、失眠等, 而对照组大多有口干、便秘或排尿困难等。

(3) 实验室检查。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血常规、肝功能的明显异常。心电图在对照组有2例出现T波改变, 1例出现II度房室传导阻滞, 而观察组无异常改变。

3 讨论

国内外一些精神科专家学者研究证实了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治疗有效果, 其机制是下调5-羟色胺 (5-HT) 受体, 从而通过突触前5-HT自身受体脱敏 (负反馈控制) 和突触后5-HT或5-HT受体下调来发挥抗抑郁效应[1]。本研究观察了用国产丁螺环酮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0例, 并通过与用阿米替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0例进行对照, 发现了丁螺环酮能使HAMD总分明显下降, 能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其显效率为53.3%、为效率66.7%, 低于阿米替林用药, 但在统计学上并无显著差异, 丁螺环酮确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药物, 与国外报道相一致。

抑郁症患者在用阿米替林治疗后, 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枢性和周围性抗胆碱能反应, 如口干、便秘等, 而丁螺环酮仅为个别病例出现头痛、失眠、头晕等, 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阿米替林。且多在服药初期出现, 不需要特殊处理, 以后又逐渐减轻或消失, 患者可耐受, 对心、肝、肾功能也无明显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丁螺环酮在治疗结束停用时患者并没有出现撤药综合征, 也未出现症状反跳。而且此药并不似苯二类抗焦虑剂, 具有耐受性或躯体依赖性。提示患者在病情稳定后, 可以长期使用丁螺环酮作为维持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患者的作用是肯定, 不良反应少而轻, 且无心脏毒性, 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另外, 此药还是一种抗抑郁剂的增效剂, 对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重症抑郁患者, 在加用丁螺环酮后取得满意效果。在临床上还发现对抑郁患者合并用药有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抗抑郁疗效, 目前由于合用文献资料较少, 但临床经验认为还是很有前景的, 基层医院有待多尝试。

摘要:目的 研究丁螺环酮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抑郁症患者40例用国产丁螺环酮与阿米替林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结果 2组的疗效相近。但丁螺环酮组不良反应轻于阿米替林组。结论 丁螺环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

关键词:丁螺环酮,阿米替林,抑郁症

参考文献

[1] 陈兴宝, 周学东, 季建林, 等.上海市抑郁症患者门诊用药与生命质量分析[J].中国药房, 2006, 17 (22) :1717~1720.

[2] 杜彪.氟西汀与国产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9, 28 (11) :860~862.

[3] 崔兆元, 王永萍.抗抑郁剂与丁螺环酮合用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 (24) :10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丁辛醇装置缩合系统碱浓度的探讨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