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勇于创新

2022-08-01

第一篇:突出特色勇于创新

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培育特色企业廉政文化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集团公司领导提出的“白庄煤矿在廉政文化建设上要先行一步,走快一点”的指示精神,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企业廉政文化这一新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白庄煤矿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深化认识,确立廉政文化的核心理念

企业廉政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廉政工作从文化层面的深化和延伸。集团公司领导提出我矿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上要先行一步的要求后,我们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建设廉政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伸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建设廉政文化是适应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查办案件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违法违纪现象之所以层出不穷,屡禁不止,除了体制弊端和监督漏洞外,还有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这一深层因素。比如“办事讲究潜规则”、“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特别是个别同志对腐败现象采取无奈、容忍和默许的态度,甚至存在羡慕腐败的灰暗心理等等,都是腐朽文化滋生蔓延的突出表现。因此,反腐败,既要严肃查处一些违法违纪的案件,更要注意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现象的社会思想根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努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企业廉政文化,使其成为引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健康稳定发展的持久动力。建设廉政文化是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作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廉政文化,理应与企业文化建设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本矿实际,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了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做到了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保证了廉政文化建设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围绕“怎样做官”、“为谁用权”这个廉政文化的核心问题,我们把确立廉政理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经过集思广益,反复斟酌,最终把“廉洁从政,清白做人;迈错一步,悔恨终生”和“以廉政求稳定,以廉政求效益,以廉政求发展,以廉政求富民”作为核心理念,同时相应确立了教育、监督、信访、查处和效能监察等一系列分支理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廉政理念体系。

二、注重实效,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

廉政理念的提出,初步构筑起了廉政文化的根基。只有把廉政理念变成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实践,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强化了理念渗透,建立了密集的廉政理念意象群,形成了人人自觉以廉政理念指导行为的浓厚氛围。

一是在廉政谈心活动中灌输廉政理念。围绕廉洁从政基本要求,我们坚持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开展了以灌输廉政理念为主题的廉政谈心活动。对新任职、新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早打预防针,增强免疫力;对群众有反映、出现轻微违纪的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做到“红灯亮在越轨前”,防患于未然;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警示谈话,做到以帮促教、以教带帮;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跟踪回访谈话,做到把准脉博、触动心弦,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每次谈话时都把廉政理念作为重点内容,在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交谈中使廉政理念逐步为党员干部所认识、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党员干部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今年初,有3名因自律不严、工作疲沓而受到诫勉处理的党员干部,在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与其谈话后,一扫过去“惰”、“浮”、“软”、“松”等不良风气,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再次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

二是在“读书思廉”活动中培育廉政理念。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我们在全矿党员干部中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读书思廉”活动。旨在以读书思廉活动的开展,以干部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增进党员干部对廉政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学习条件,矿投资3万余元订购各种党报党刊和廉政书籍,免费提供给党员干部阅读。同时,在宿舍区职工阅览室设立了廉政书架,专供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阅读学习。矿纪委还及时推荐一些具有警示意义的廉政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坚持不懈地引导党员干部勤读书,读好书。目前,全矿已经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中层干部认真学,广大职工普遍学,带动家庭共同学的良好风气,较好地实现了自我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广大党员干部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典型案例的警示中、精彩文章的启迪中、格言警句的思辩中提高了文化修养,加深了对廉政理念的认

识和理解,树立了对廉政理念的认同感。正如一位科级干部在读书笔记中所写:“原来我以为提廉政理念不过是喊喊口号,做个样子。可是通过参与读书思廉活动,我越来越觉得这些理念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方向盘”,只要照着去做肯定不会栽跟头”。

三是在“三上三进”活动中普及廉政理念。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为使更

多的人了解、感受和认同廉政理念,积极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我们广泛开展了以宣传贯彻廉政理念为主旨的廉政文化“上电视、上舞台、上街头”和“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教育活动,充分运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内容和形式,传播廉政文化,唱响了廉政文化的主旋律。通过摄制专题电视片《党旗猎猎别样红》,全景式地展示了近几年来我矿党风廉政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通过闭路电视集中播放,扩大了廉政文化的影响力。编辑的7万余字的纪实性廉政文化建设手册《求索》,分理念篇、求索篇、成果篇、形象展示篇四个部分,对我矿廉政文化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成为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利用信息网络形式新、传播快、容量大的特点,设立了“廉政之窗”网站,开辟了廉政文化教育的新窗口,加大了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科技含量,今年以来网站点击率已达到5000多人次。开展了旨在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的“家庭助廉”活动。通过编印《贪内助毁丈夫》警示教育教材,举办“廉内助”培训班,开展“廉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干部家属做丈夫政治上的同路人,事业上的廉内助。创作了反腐倡廉题材的相声《骂中情》、小品《县长下乡》等文艺节目,在全矿元旦、春节文艺晚会上进行了演出,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老干部在看完演出后深有感触地说:“边看节目边受教育,这个办法好。”这些文艺作品还多次被泰安市纪委选调参加了全市的巡回演出。更为可喜的是,随着廉政文化建设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社区和家庭在感受廉政文化的同时,也成了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持廉政文化建设。在矿工业广场和宿舍区举办的“廉政格言·警句”展览,参观群众多达7000余人次,有的离退休老干部还动员全家人一起来接受教育,出现了扶老携幼看展览的动人场景;在职工文明学校举办的党纪条规培训班,成为深受党员干部欢迎的第二课堂;宿舍区阅览室的廉政书架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修心养性”的理想去处;每年评选的十大“廉洁标兵”也成为人们最为仰慕的对象。一个“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廉政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正在全矿唱响。

三、建章立制,为廉政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精神的武装能够产生内在的力量,制度的保证可以形成规范的行为。我们认为,建设企业廉政文化,不但要从精神文化层面搞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还应对制度、机制做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初始阶段,人们认识还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围绕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坚持教育治本与制度约束“双管齐下”,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领导,建立廉洁从政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白庄煤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上而下实行了党风廉政责任目标承包,做到了“三个明确”,即:明确责任范围,党委书记、矿长对全矿负总责,分管领导对所辖范围负全责,各单位党支部书记、科区长对本单位负责。明确责任目标,从坚持两手抓、廉政教育、廉洁自律、制度落实、案件查处、强化监督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明确检查考核,规定班子成员出了问题,主要领导要负责,下级出了问题,分管领导要负责,工作人员出了问题,部门领导要负责,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级负责,层层包保的责任体系。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探索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风险抵押金制度,矿党委与基层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政治稳定目标责任书》,每人交纳1000元的风险抵押金,对完成目标的进行对等奖励,出现问题的进行对等处罚,有效地增强了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抓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抓自律,建立廉洁从政的激励机制。任何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为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全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争夺“廉洁杯”竞赛活动。把党员干部在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义务、应达到的目标要求和廉洁自律情况细化为10项14款、量化为百分制,每季一考核、一通报。矿党政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情况在矿党政联席会上通报,支部书记、科区长落实情况在全矿中层干部会上通报,年终全面考核、兑现奖惩,成绩优秀者颁发“廉洁杯”,授予“廉洁标兵”称号,出现问题者一律让其经济上受损失,政治上丢面子。“廉洁杯”如同军功章,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他们自觉接受教育、搞好廉洁自律的内在动力。这种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泰安市纪委在全市纪检系统推广了这一经验。

抓规范,建立廉洁从政的制约机制。近年来,我们根据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文件要求,相继制定、修改和完善了二十余项廉洁自律制度。为便于党员干部对照执行,本着“创新、规范、提高”的指导思想,我们将其汇编成册,党员干部人手一册,使他们行为有规范,办事有标准,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违反了要受什么处分,架起了思想上的“警戒线”。去年以来,先后有5名党员干部主动上交了收受他人的财物折价共计5000余元。同时,我们注重从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及时制定新的、预防性的制度和规范。如我们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机关作风问题,制定下发了《机关作风千人评活动实施办法》,规定每半年对全矿20个机关科室的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评议,1000名参评人员全部由基层单位的管理人员和群众代表组成。对经评议好票率超过90的科室在全矿予以通报表扬和表彰奖励,差票率超过10的除给予经济处罚、通报批评和取消年终评先争优资格外,对部门负责人进行谈话教育,效果仍不明显的,采取组织措施。今年上半年评议结束后,我们对评选出的6个先进科室进行了表彰奖励和大力宣传,对两名科室负责人进行了谈话教育。这一活动的开展,在机关科室人员中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响,有效的增强了机关科室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各机关科室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风正人和万象新,行得春风得夏雨。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熏陶下,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不断得到净化和提升,行为不断得到校正和塑造。今年以来,全矿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职工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率显著提高,全矿呈现出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企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全矿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继续在集团公司保持了领先位置。2月份被中国煤矿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授予“全国文明煤矿”荣誉称号。我们白庄矿虽然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新课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研究和探索。今后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廉政文化建设布局的定位上、成果的运用上、内容的完善上,力争取得更大的进展、创造更新的境界,为推进全矿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教育工会论文:创新形式 突出特色

教育工会论文:

创新形式 突出特色

2009年,新余市教育工会严格按照省教育工会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周密安排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创新形式,突出特色,作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农村中小学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市30个乡镇都建立健全了教育工会组织,配齐配强了工会干部队伍,与乡镇中学工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工会主席的地位更加明确,有的已经落实了副校级待遇,有的正在落实;工会经费基本到位,彻底消除了无人管事、无钱办事的状况。

农村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农村学校,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教育教学比赛空前活跃,群众性文体活动热情高涨。农村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教学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均得到逐步提升。

教代会制度普遍建立。农村中小学普遍都能按照《新余市教代会工作规程》的要求,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推行校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学校领导活动。教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得到加强。

工会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已经引起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安排,教职工参与有热情。教工运动会、校际文体联谊会、走访慰问困难教师等工作由工会主持,学校民主管理、推行校务公开、师德师风教育等工作由工会牵头,工会组织正逐步成为教职工信赖的家。

以上成效的取得主要是因为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健全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部分帮扶学校,不断扩大“四个一”活动在农村中小学的覆盖面;市、县(区)教育工会和有关农村学校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的理念,层层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了工作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对调研中发现的经费不落实、人员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寻求市总工会、市教育局的支持,与县、区有关部门和领导协调,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突出重点,创新创特。新余市农村学校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始终坚持以教工之家的建设为突破口。按照《新余市教工之家建设实施意见》和《新余市模范教工之家评估标准》的精神,对农村教工之家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教工之家建设“手拉手”活动,帮助农村学校规范工会工作和教代会制度,开好教代会,培训教师,建设图书室和文体活动室。其中,突出抓好教代会制度建设。众所周知,教代会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建立了党支部总体“导演”,行政“领衔”唱戏,工会“搭台”服务的教代会工作格局。同时还严格教代会工作规程,除对代表权利义务和产生程序、教代会职权、教代会召开的程序、组织制度和工作机构、提案的征集与落实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外,还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确保按规程召开教代会,完成教代会任务,落实教代会职权,提高教代会质量,一方面要求县(区)教育工会每年对农村学校教代会进行评估,并上报评估结果;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学校进行抽查和指导。从检查结果看,全市农村学校教代会召开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在90%以上。新余市教育工会和市教育局联合规定,各城区学校每学期至少有两门学科的名优教师到对口学校开展授课、听课、评课、讲座等支教工作,时间不少于4周;规定下乡支教教师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教师;35岁以下城区学校教师晋升高一级职务、职称时,均要有支教或对口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经历。

新余市教育工会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

战略任务来抓。为帮助广大农村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自觉学习愿望,提高学会学习的能力,积极开展了教职工读书活动、知识竞赛、读书活动征文和诵读比赛活动。持续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推荐了一批农村一线教师参加全市“十大师德标兵”“职业道德双十佳”等评选活动,表彰了一批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同时,大力推进了技术创新工程,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体活动。县(区)教育工会、农村学校的文体活动、农村学校之间的文体联谊活动频繁开展,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空前活跃。

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按照省教育工会的要求,建立了省、市、县(区)三级教育工会挂点制度,树立农村学校“四个一”活动先进典型。全市共抓示范点10个,其中省教育工会2个,市教育工会2个,县(区)教育工会6个。每个示范点都按照市级模范教工之家标准建设,全市教育工会统一提出要求,统一检查验收,统一评比表彰。

采取平时检查督导与年底总结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对挂点学校“四个一”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选一批“新余市模范教工之家”和新余市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并奖励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加大考核力度,注重总结表彰。

“四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激活,学校面貌以及教师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领导对工会更重视,职工对工会更亲近、更依靠。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工会工作,充分发挥“四个一”活动的品牌效应,新余市教育工会将以“四个一”活动为平台,以激活农村中小学工会工作为目标,以教工之家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为核心,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为手段,举全会之力,城带乡、富帮穷,层层蹲点,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力求取得更大的实效。

第三篇:突出特色 创新举措 资助育人两肩挑

——西南大学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介绍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参加教育部的新闻通气会。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综合大学,学校办学以师范教育和农业教育为特色,是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目前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本科学生3.8万余人。学生生源主要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四川、湖南、贵州、重庆农村和边远山区,困难学生所占比例高达31%,贫困学生突破1万余人。面对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创新措施,以学生为本、助学强能,做到了资助、育人两肩挑,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校近几年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方面的的主要成效、措施和特色经验。

一、 主要成效

胡总书记在新年贺辞中指出,要“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是重大民生工程,是高等教育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之一。近几年,国家也不断加大助学工作投入力度,资助标准和覆盖范围逐年递增,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既是教育担当,更是政治任务,充分反映了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近年来,我校将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积极贯彻中央精神。2011年,各类奖助学金评定与发放金额累计1.52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3700多万,学费补偿、贷款代偿1300多万,国家奖助学金2300万元,免费师范生生活补助5500万元;勤工助学420万,农林类补助150多万,临时困难补助170多万,学校投入奖励和减免学费1200多万,社会资助385万,基本做到了应助尽助,覆盖在校70%学生 。

二、 主要措施

西南大学坚持求真求细,注重细节的工作要求,注重推进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建设,努力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是构建“1+x”立体化的资助体系。西南大学以“资助育人,助学强能”为目标,以“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创新资助”为主线,建立起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免费师范生教育、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学费减免、以及菜金补助,节日慰问补助,临时困难补助等“1+x”立体化资助育人体系。确保从入学到毕业离校,资助工作能覆盖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学校于2007年成立了西南大学助学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工作队伍,平均年龄32岁,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和学位。建立健全资助人员业务培训机制,覆盖全校31个学院,目前已举办20多场次培训会,引导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资助政策,举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流程等讲座;建立健全资助工作奖惩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评优评先活动,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除了积极加强专职老师队伍建设外,学校还积极培养学生干部骨干队伍,建立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和学生特立服务总队等学生组织,两支学生队伍是我校资助育人工作强大的宣传助手和助推器。吸纳其成为资助工作的传播者、宣传者、实施者。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是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资助工作水平。结合我校地处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之远离重庆主城区,为更好的推动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提升与发展。我校积极施行“走出去”政策,学习吸收工作经验。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建立交流和联系,与重庆晨报、花旗银行北碚信贷公司等10余企业建立联系机制。与此同时,暑假期间,组织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成立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农村基层,走访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是加强学生认定工作,以三级公示制度为平台,确保“应助受助”。 学校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采取学生个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复核的方式开展。同时,我校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特点,在认定办法里增加了辅导员直接提名的权利。建立资助工作网络化、电子化,实行校、院、班三级公示制度,使资助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和步骤都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合理分配资源,保证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 工作特色与经验

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解除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后顾之忧的稳定器,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助推手。西南大学助学中心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在贯彻落实国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资助育人途径,突出特色,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做到既助其贫困,又育其精神,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拓宽一站式“绿色通道”,畅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之路。学校组织“百名辅导员访千家”大走访活动,将“绿色通道”延伸到学生家门口;入学后,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成长方案,实行包括“辅导员老师对新生”、“服务队志愿者对新生”等在内的“一对一”爱心结对,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打造一支“公益队伍”,启发受助学生饮水思源,感恩奉献。学校将受奖受助学生编入以大学精神命名的 “学生特立服务总队”之中,在校内,开展“创先争优我先行”系列活动,组织捐款救助重病同学;在校外,积极参与“森林重庆”和“绿化长江大行动”活动,为重庆市各种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其先进事迹吸引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被光明日报称为“是一支播撒大爱的队伍,又是一支自强不息的生命之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建立一所“培训学校”,提升受助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先后开办了英语

四、六级、机关公文应用与写作、电脑应用技术、勤工助学岗前培训、寒暑假带薪实习等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系列培训班。作为实施“1+x混合学生资助体系计划”的具体措施,已经成为学校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实事、送温暖的一项实际行动。

——举办一场“勤工助学招聘双选会”,激励受助学生自立自强。学校每年设置10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举办“勤工助学招聘双选会”。并以此为契机,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讲座,进行竞聘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双选会”坚持“贫困优先、尊重志愿、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既为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又培养了学生认识职场、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的一次演练。

——办好一个“资助育人文化节”,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连续5年,学校每年举办历时3个月的“资助育人文化节”。开展包括年度资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各类社会资助发放仪式,学生服务总队社会公益等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反思教育,即“我为什么获得资助”,举办“感恩无限、辩响助学”主题辩论赛,如“还助学贷款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哪个更重要、”“助学金个人信息是否该公示”、“物资资助和精神资助那个更重要”,每场辩论赛我们都会邀请重庆高校学生辩论队和学生组织来我校参加比赛或观摩,学生场场爆满,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很多同学早早就去占位置,目前已成为我校学生品牌活动,学校在辩论前对各辩论队进行指导,将精神帮扶和教育穿在整场辩论中,从而使同学们在欣赏唇枪舌剑辩论中不知不觉了解了国家政策,明白了对与错,是与非,引领学校助学育人工作向前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西南大学的关心和厚爱,近年来我校助困工作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肯定,在全国“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5.12关爱地震灾区儿童寄一份货卡、送一份祝福”活动中,都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励志青春、自强人生”助学文化节入选“中国教育资助工作发展报告”,教育部简报单篇报到我校助学工作“五个一”工程,同时全国资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连续两年全文报道我校新生绿色通道工作,权威媒体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和报纸都曾报道我校助学工作。

我们深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与发展,不仅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西南大学助学中心深感助学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过程中创新资助,贯彻全面帮扶理念,提升资助育人效果,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谢谢大家!

第四篇:突出“特色分类”,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

突出“特色分类”

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模式,结合党员个人特点特长,对农村党员实行“特色分类”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党员应对市场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注重分类,整合资源。依据农村党员的从事行业、地点、年龄等情况,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将农村党员分为村组干部党员、技术型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老年文体党员四类,在每类党员中设置党小组。村党组织结合党员个人意愿,将党员编入党小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通过分类建组,使同一类别的党员都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效地促进了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升能力,重在帮教。针对四种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进行分类帮教。对村组党员干部帮“智”,采取外出参观、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为其提高为民服务和经济发展能力;对技术型党员帮“扶”,采取观看电教片、实用技术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为其提供技术和信息等;对外出流动党员帮“教”,采取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定期联系等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帮“教”;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帮“健”。组成文体性党员,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棋艺大赛”“大秧歌”等文体活动。同 1

时,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党员的优势,进行互相帮教,达到信息、技术、项目等资源共享的效果。

创新载体,发挥作用。根据特色党小组的自身特点,创新载体,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如在村组干部党员中开展“双向培养”等活动,重视把发展农村党员与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紧密结合,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后备干部。在一般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职”活动,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活动等,发挥各类党员帮带服务作用。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以来,全区农村党员活力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增强。2

第五篇: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突出特色、开拓创新

北塔区高撑学校

北塔区高撑学校新建于2001年,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50人,教职工35名,其中高级教师28人,大专学历22人,本科学历2人。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文明守纪,勤奋向上”为校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具有创新创业创优能力的新一代高撑人为目标,走“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道路,在德育教育和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命名为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市小记者协会会员单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活动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厂务公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学校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全方位育人。

1、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建立健全以校长为首的德育管理体系,由教导处、大队部、工会等共同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德育工作的规划、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德育目标的制定。教导处、大队部是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起草和组织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指导、检查、协调作用。年级组和各班级是执行层,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德育工作计划,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办学章程、行政管理、教学与科研管理、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每个环节;学校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和考核细则,每个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有德育岗位。学校工会积极发挥监 督管理功能,组织教职工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讨论学习学校的办学规划、德育规划、工作计划,听取学校领导的述职报告,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和需求,监督学校的办学行为。大队部充分运用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气象站、科技室、大队活动室等红领巾活动基地,实施 “创新、创业、创优”实践体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家校联合,改善家庭育人环境。

我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教知识的培训,帮助家长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座谈会”、“家长会”,不 断创新“家长学校”的办学模式,实施家校互动,共同改善教育环境。定期举行“公开教学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听课、评课、座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相互支持。

3、挖掘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我们把德育管理的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发挥社会力量在德育中的作用。学校与北塔区司法局、田江乡派出所紧密联系,先后聘请了司法局副局长邵家湘和派出所指导员钟艳辉同志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请他们给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同时,我们还与区交警大队、消防队等单位建立了警校共建关系,定期邀请他们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举办各类安全文明图片展。

二、确认主体地位,满足师生成长需要。

1、加强专业引领,促进德育队伍的自我更新和自主工作

学校通过组织学习研讨、总结反思、考核评价等帮助教职工构建新的德育观,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1)积极创建团结务实、勤政创新、公正廉洁的好班子,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促进干部在德能勤绩方面的迅速成长。大队辅导员申海燕对德育工作抓得扎实,任劳任怨,特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修订和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管理制度、考核奖励制度,坚持做好月度考核工作。开展好教师阶段性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健全评价体系。(3)发挥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倡导“年轻教师上规范,中年教师作示范,老年教师当模范”的团队风貌。(4)提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特色化。学校的德育规划、计划、活动的策划都注意开拓创新,体现学校特色,同时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德育工作经验。各年级组则带领各中队辅导员充分发挥自主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落实德育目标和计划,展示个性化的德育特色。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变他律为自律。

学校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由大队部具体指导其开展工作,委员会下设“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礼仪岗”等检查岗位,管理人员在各年级学生中选拔产生,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负责检查与监督全校学生的每日常规。大队部对各中队工作的检查情况直接与辅导员岗位考核挂钩,加强了辅导员老师对中队工作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体验活动中逐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创新班级建设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

班级建设是学校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核心和基础。班主任积极树立新的班级建设观,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面,充分认识和开发学生的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与活动;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主要措施如:增设班级岗位,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建立小干部轮换制,把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个学生;丰富班内评价,把评价的责任还给每个学生;建设班级文化,把创造班级特色的任务还给学生。

三、加强课程建设,激活德育生命

1、教学育人,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 建立健全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针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资源建设、指导活动”等建章立制,并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和考核,指导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规范。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落实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心理教育。如:利用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利用晨会课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时政、法制安全、环保、科技等综合教育;利用语数英等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思想品质等;利用艺体类课程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和审美等教育;利用科学课程、综合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活动育人,课程化地实施常规教育

在常规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重点抓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法制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升旗,学校规范仪式,精心准备,合理安排讲话人选,讲话内容则依据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抓住社会热点或教育契机,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我们相继开展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图片展、“交通安全”图片展和知识讲座、“抵制诱惑,远离网吧”签字仪式和知识讲座、“如何使用消防器材”知识讲座及现场演示等活动。每项活动的开展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保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良性运行,我们购置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图书,以健康课、主题班会、讲座、录像等为载体,通过对话、谈心、答题、家访等形式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消除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以科研为平台,提升德育智慧性

以德育课题为龙头,营造德育科研氛围。学校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德育科研的氛围,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学校德育骨干教师充分利用科技教育基地的优势,围绕科普教育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如:由科技辅导员共同组织学生参加的课题研究《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获得区一等奖;颜娜娥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天气预报的奥秘》和李静老师组织学生参与“观测金星凌日”研究性学习均获得省二等奖。以上课题均利于开发师生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受到市、区较高的评价。

五、创新创业创优,实践道德体验活动

每学年学校围绕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日等精心设计活动,在内容上全面规划,重视文化熏陶;在策略上广泛宣传,在班队、学校多个层面上展开,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管理上,教导处、队部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年级组、教研组具体实施。同时,队部、年级组和班主任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班队活动有效性研究,让班队活动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1、常年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德育教育活动。

(1) 围绕重大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在庆建队日,举行演讲比赛、召开主题队会等;庆建区十周年举行诗词朗诵比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高贵品质。紧密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及时抓住北京申奥成功的契机开展征文、讲故事、出板报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们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会的有关知识,了解北京申奥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意义等。(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爱家爱人民。如:在入队仪式前要求新队员做一件好事,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师节开展“说一句尊师话、做一件尊师事、养成一个尊师习惯”等尊师活动。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教育学生关心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组织学生进行捐款、捐物。(3)因势利导开展“我爱我校”活动。学校图书室改造一新,崭新的书架上留着许多空缺。少先队部得知实情后立即开展“我爱我校”师生捐书活动。

2、坚持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

学校把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利用橱窗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和“合格小公民”的“五小”标准;举行“我做合格小公民知识竞赛”、“夸夸身边的合格小公民”活动和“道德研修” 实践体验活动,并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小公民”进行表彰宣传。

3、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广泛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新世纪德育工作的一大目标。我校德育工作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每年在学生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发明”竞赛活动,并利用休息日义务为学生进行科技培训,从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开展到自我点评活动的创新点和创新意义等,都由队员自己完成。内容涉及科幻绘画作品、小发明制作、关注绿色环保等等。队员们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主动地探求真理、增长知识、体验创新的快乐。活动中队员们人人争当“小问号”、“小发现”、“小能手”,有效地培养了队员的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2004年组织学生开展了科技活动——观测“月全食”和“金星凌日”,此两项活动在05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评比中分别获市一等奖和省一等奖;另外,近几年来学生在创新大赛的评比中,发明创造获省级奖23人次,市级奖45人次;科幻绘画获市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26人次;同时学生在参加科技模型制作竞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优化办学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1、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努力挖掘自身的资金潜力,投入资金两百多万,加大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先后建成综合楼以及用于天文观测的天象厅、气象站、植物园等,学校教学楼也得到较全面的更新改造,课桌椅基本更新到位。改建后的科技室、电脑室宽敞明亮,富有现代气息;新建了有线电视网络、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多媒体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电教设施齐备,为教育教学提高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植物园增植了各色花草树木,布置了多面不锈钢宣传橱窗。这些变化使校园增添了几分现代气息、几分清新秀丽,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建了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书香校园。

(1)加强“三风”建设。我们明确“敬业、爱生、博识、善导”的教风,用以提醒我们的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不求热闹,但求实效。我们的学风是“砺志、求真、探索、进取”,鼓励我们的孩子树立远大志向、磨砺坚强意志,不断探索进取,寻求科学和真理。

(2)建设校园“洁、静、美”。洁:卫生区分工到班,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由值日师生检查公布。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乱扔乱抛,确保校园整洁。静:通过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杜绝课间追打皮闹现象的发生;楼道内处处可见“上下楼梯轻声慢行”的提示,学生升旗做操都能自觉排队慢行,上下有序。美:学校加大绿化美化的力度。每面墙壁都成了教育的阵地,校风、学风、班风、校训、标语、图片和谐搭配、相映生辉。洁、静、美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功能。

总的看来,我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有成绩,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我们一定会以“德育示范校”为奋斗目标,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乘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东风,积极探索,务实求是,不断把我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首诊医生负责制度下一篇:淘宝网店开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