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1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保障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与强化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相比,各级政府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却成为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需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加强完善并拿出应对之策。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1: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摘 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产规模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升为目标,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来进行优化调整,由此步入到理想的国有资源管理格局。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当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業单位能够支配的国有资产规模在不断增加,此时就需要关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这是实现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的关键点所在。由此积极对于此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管理比较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意识比较差,实际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也存在不落实的情况,由此造成多方面的弊端。对应预算制度难以有效落实下去,后续环节就可能在内部资金管控方面存在失调的情况,继而使得内部体系中资金资源出现被浪费的情况,继而使得实际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朝着更加低的方向发展。预算管理的匮乏,会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在一开始就进入到粗放化的状态。

(二)财务状况与资产现状衔接存在问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还发现,实际财务状况与资产管理工作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继而使得实际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也处于较低的状态。也就是说很多管理人员难以通过实际内部资产管理去做好对应的工作,实际财务状况难以成为资金配比的依据。实际使用的资金筹措管理模式,难以发挥其在资产管理中的效能,内部资产现状与财务状况也难以达到吻合的状态,这些最终都会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这样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势必会使得实际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处于低效率的状态,而这会使得实际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格局难以形成。

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视域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强化我国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引导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得以不断提升,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此方面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目标,梳理国有资产管理程序

首先需要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进行界定,尤其在行政性资产管理环节,对应部门需要对于当前资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归结,树立创新意识,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统筹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确保对应的职责能够得以发挥,对应监督和管理部门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这样就不会出现资产外流的情况,资产管理也能够在更加全面更加透明的资金管理格局中开展各项工作。依靠上述的措施可以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引导有限资金资源的使用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二)采取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步入新的资产管理格局

很明显传统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是不吻合的,在此环境下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发展机遇,就需要树立稳中求变的价值观,在原本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口,进行对应的改革和床戏,使得实际内部信息运作模式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使得管理系统得以架构。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于基础管理框架,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以原有资产建立等级的模式来进行,使得内部整体资产的情况朝着更加清晰的方向发展,在资产登记方面,在资产使用制度方面进行调整,并且尽可能的保证与资源管理模式之间的融合。另外,还需要确保行政单位,可以依照对应的管理机制来进行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确保优化整合效益得以发挥,使得资金管理的制度和实际单位的特点保持吻合,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管理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际资产效率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提升资产管理质量

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树立系统化的观点来进行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继而确保管理过程能够展现出系统化的特点,这将为资产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详细来讲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积极主动的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事前管理,事中优化和事后维护三个维度入手,确保在实际资产管理前能够有预见意识,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在资产管理之后需要采取系列维护措施,依靠这三个维度的布局,使得实际的资产管理进入到系统化的状态。依靠三个环节的交互影响,使得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的细节得以体现,实际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因此朝着更加高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不断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机制,引导相关规章制度得以优化,确保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方法能够不断创新,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可以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容平,刘德祥,林江.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1):71-72+67.

[2]杨慧群,刘德欣,张羽. 盘活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刍议之我见[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294-295.

[3]胡蓉. 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立法思考[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04):60-63.

[4]王会青. 浅析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1(18):91.

[5]胡淑艳.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策略[J]. 财经界(学术版),2014(30):165+169.

[6]葛文宏,王刚. 完善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研究[J]. 现代商业,2013(15):76.

作者:胡仕锋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2: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思考

摘 要: 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保障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与强化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相比,各级政府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却成为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针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需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加强完善并拿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 行政事业性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制度变迁

Ponder over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of Administration andInstitution

GU Wen-juan , TIAN Guang-y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nology, Xi’an 710054,China)

Key words: administration and institution units; state-owned assets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change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1]。尽管它不能自我保值增值,但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在不断增加,据《中国会计年鉴2007》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总量约为49852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1/4,可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地位已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资产所无法取代的。而由于经济运行中,各方面利益冲突和社会各阶层之间权益关系的不协调、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并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致使各级政府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成为了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和学者的关注。国内众多学者的学术文献都围绕管理的现状、问题展开广度上的探讨和研究,但甚少对其管理问题的深度给予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的对策建议也缺乏理论支撑,而本文将转向一个全新视角,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资产配置标准和约束机制,在使用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存在着严重的资产闲置、浪费与资产随意、重复配置等现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产配置的效率,导致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

1. 资产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由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形成,具有消费性的特点,因此他们在资产购置时不切实际,只赶超消费潮流,追求“高精尖”、“功能全”提前更新,使得大量尚能使用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进而导致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用效率不高;有的购置资产甚至是为了谋取私利,同样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不能使有限的资产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从而造成了资产使用的效率低下。

2. 资产配置水平的差异性。由于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被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占用,分散化现象比较严重,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资产分配不均和利用不合理等情况。另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大多为固定资产,其流动性较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资产配置的顺利划转,产生大量的资产闲置和浪费,而且由于各地区、部门、单位之间是分级管理,资产也只为其各部门所有,共享程度较低,致使资产利用率较低。

(二)资产流失严重,资产管理难度加大

资产流失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对于显性流失,政府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记录和控制,但对于人为操纵导致的隐性流失,除监管技术难度大、成本较高外,且难发觉、难控制,防不胜防。

1. 决策失误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政府、部门领导盲目引导,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例如兴建公益设施和大搞公益活动,一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公益效果,另一方面还加大了财政负担,而无效资产也随之产生,造成资产隐性流失严重。

2. 资产处置违规导致的资产流失。由于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单位不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把占用的国有资产随意变卖,擅自处置,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2]。许多单位在资产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资产出售不申报、不评估、不公开,资产报损不作鉴定。事实上,这些不按照财政部及相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条款进行资产处置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违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的流失。

3. “非转经”导致的资产流失。“非转经”指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家拨付的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租金等收入,形成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现象[2],主要方式则包括:兴办各种经济实体、附属营业单位;运用非经营性资产投资、入股、合资、合作和联营;运用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出借。“非转经”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其消极影响渐渐凸显。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全民所有的部分国有资产转为集体所有,导致资产流失;为取得更高的收益或利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未经国家正规部门的审批将非经营性资产廉价租赁或承包给私人,导致资产流失;资产来源的无偿性造成资产使用的浪费严重,导致资产流失。

4. 收益管理不善导致的资产收益流失。资产收益的流失可以说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流失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等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与权、责、利应是清晰的,但在实际运作中,占有、使用主体代替了产权的其他主体,实际上共同拥有了对资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于谁占有谁受益状况的根源所在。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性质及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其收益应该归国家所有。但事实上,他们获得的投资收益或对外出租所得租金,都以不同形式进入其“小金库”,在现实的法律环境下,国家也并未对此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纵容,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另外,国家对这部分收益的预算约束性较弱,即存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脱节,无法对收益的归属问题提出一个更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也导致了国有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

(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1. 从实践来看,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管理机制。在资产监管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主要表现在资产的统计报告制度不健全和资产存量不清楚等方面。另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产配置标准,使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批准配置资产缺乏必要的依据,造成预算安排不合理、资产配置不公平,导致资产的闲置浪费[4];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及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无法对资产使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估,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5],这些都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2. 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我国于2006年5月30日颁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同年7月1日生效。这两个办法再次明确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但主要是针对存量资产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形成和配备环节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有关资产配置、处置、资产评估等具体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实施三年来,由于其所规定的具体体制与部分部门和地方所实施的具体体制有所不同,加之规章本身的地位和效力的有限性,该体制并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完全执行。

二、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有利于降低政府管理成本,节减不必要的财政开支,还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寻找有效的完善措施一直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真正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是全社会最终的目标。而新制度经济学成为提出改善和强化建议最好的理论依据,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诺思就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笔者有理由相信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理论对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关于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非正式制度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3]。在我国,把价值层面的东西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正需要这样的转变。笔者认为:一是要重塑规则文化,走出认识误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改革的大方向是实现资产占用公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而占用公平并不意味着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和公正,应该是与工作职责相对应的资产占用的公平,使资产管理良性循环。要实现资产使用和处置的优化、合理,应该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与潜在价值。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必须的,也是可取的;二是市场配置资源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其核心要求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守法制、讲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的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其追求自身利益或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是经济发展动力,应予以大力提倡。但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给整个经济造成负外部效应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就存在这个问题,而相关部门过多地从道德层面给予了包容与原谅,造成的后果就是败德行为的不断重演。因此,宣扬理性的功利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样既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关于正式制度的创新

1. 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分配,使资产产权清晰化。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提高经济效率,而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由于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多且职责分配很不明确,造成产权关系不清现象较严重,因而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分配,使其产权清晰化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一是财政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发挥其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的优势,据现有资产存量的分布、使用情况,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单位的职责分配,做到“各司其职,制约管理”;二是在资产占用时,应该试推行有偿使用,在资产处置时,严格依据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规定行事,在资产评估时,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应该严格通过规范的入账、登记和转让等,不会影响到资产的保值;三是资产收益的归属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收益应该属于国家所有,应按照政府非税收收入管理的相关规定,对这部分收益应由资产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与监督,明确资产收益回归国家这一产权主体,使资产产权清晰化。

2. 加强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使资产配置合理化。加强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促进市场化制度变迁,是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效方式,这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大规模推进,多元化产权主体竞争格局和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基本形成,创新与改革要适时转移重心。我国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物质基础,且资产占用、使用具有无偿性,可以说一切活动都在政府的全力监管下进行,应该建立资产的有偿使用制度,定期按规定上缴经济利润。同时,在资产购置方面,应该按照实际需要合理分配资金,减少或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在资产配置中,尽全力解决资产分散化严重的现象,使资产配置进程有条不紊。

3. 颁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使资产管理规范化。如果没有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即通过颁布成熟、完善的法律制度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约束,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就很难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规定曾经历了从1995年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到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变化,但是始终缺乏专门的单行性法律、法规。笔者认为,尽快颁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不仅可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而且能完善国有资产法律体系,可谓势在必行。具体来讲,此法还能实现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形成、使用、配置、处置和监督的每一环节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管理将更具针对性,除了能对各个重要环节加以有效控制外,还能在管理过程中优化程序,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谢次吕.国有资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及聚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社,2002.

[3]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申海平.关于制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的若干问题[J].山东

社会科学,2009,(3).

[5]陈建春.构建新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J].四

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5).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作者:古文娟 田广研

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篇3:

浅谈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的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性资产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张家港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笔者提出了自己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现状;措施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概述

一提起国有资产,人们往往会想起工厂、矿场、国有企业,其实这只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即经营性国有资产。所谓国有资产,泛指依法归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既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也包括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即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还包括资源性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方式多样,以财政拨款为主;本身是非营利性资产,没有自我补偿机制,需要财政拨款来维持运转;资产种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多,存量不断增大。在我国的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性资产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处于关键地位,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说,对行政事业性资产有多种多样的分类,但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来划分,行政事业性资产可分为:(1)行政事业单位自用的资产,是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行使职能的资产,在形式上表现为房屋、设备、专用仪器和其他设备等。(2)经营性资产,即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用途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弥补行政事业经费不足和编外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资产,或者是一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这部分资产主要表现为以行政事业性资产投资入股、出租出售、承包经营等资产,以及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所占有的资产。(3)公益性资产。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公共产品,包括市政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形成的非经营性项目资产等,具体表现为道路、桥梁、绿地、广场、城市水净化工程等一系列体现或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职能的资产。

二、市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乡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职能的日益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截止2007年底,张家港市国有资产总量达211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57.83亿元,占27.5%,分布在178家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06年经营收入645万元,07年经营收入676万元,08年1-6月928万元。另外,政府对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形成的公益性资产不断增长。因此,加强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显得相当重要和迫切。

这两年,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批政策法规,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进行逐步规范,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性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公益性资产由政府出资,财政负责建设时期的预决算,建筑工务处负责具体的工程建设,竣工后交付使用部门。财政部门钱出了,建设部门建设好了,使用单位使用了,但资产的登记入账和日后的维护则没有相应的规定,导致一些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性资产有物无账,或者使用效率低下,一方面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与社会公众对公益性设施日益增长的需求相矛盾。

2.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不到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弥补经费不足,用本单位暂时闲置的非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比如,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大都是无偿划拨方式取得,财务上无资产记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车辆及设备,在前些年“办三产”、“创收”大潮中实际已转为经营性资产,但仍属于自用的非经营性资产。由于资产使用缺乏监督,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税源流失,还容易滋生贪污腐败,另外还造成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

3.部分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不清,管理责任不明。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土地由于历史原因,产权关系没有理顺,未办理权证,个别单位甚至出现“公产私证”。二是下属企业转制剥离上缴的债权和实物资产,当时明确由主管部门“跟踪管理”,天长日久,实物资产或毁损、或丢失,债权能收回的不多,诉讼时效已过。

4.资产重使用轻管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不进行资产登记;有的单位部分自购和捐赠的资产不入账,对资产家底不清,存在大量账外资产,有的单位报废资产不到账务部门销账,造成账、实不符等等。

三、市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之浅见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给科学合理配置和监管带来很大难度,虽然近年来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总体上看,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针对目前张家港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公益性资产管理

公益性资产是公共服务提供的物质基础,不仅其构建和形成有赖于财政投入,而且其维护和更新也有赖于财政补助,因此财政对该类资产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由于这类资产用途的特定性、公益性和管理的专业性、技术性,就需要有熟悉专业技术的行业管理部门来对公益性资产事实上行使所有权职能,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必要的监督。这样公益性资产才既能够充分发挥其设计用途,又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首先,必须划分专业部门与财政部门的权限,财政部门对公益性资产拥有终极所有权,再由财政部门委托专业部门行使管理权职能。专业部门受托行使所有权的资产应该在财政部门登记建账,以便财政部门掌握资产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其次,进行公益性资产资产绩效评价。明确资产绩效目标,按照绩效目标,由财政部门与资产管理机构订立绩效合同,以数字化预算详细规定管理机构在可使用资源条件下应取得的绩效,以绩效合同作为考核管理部门的依据,提高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次,公益性资产的建设形成须在公开透明。公益性资产是政府运用纳税人的钱建设而成,不但要服务于公众利

益,还要为公众所监督。将整个资产形成过程置于“玻璃箱”内,接受公众监督、评价,有效预防和遏止腐败、浪费现象,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重复拆建工程”现象的发生。

2.经营性资产管理

近年来,张家港市对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分类施行“关、停、并、转”;对全市行政机关单位公务员用车制度改革;对全市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自用的出租、出借、空置公有房屋(含土地)进行了清理,对清理出的非自用房屋、土地,原则上按公开拍卖、拍租方式进行处置。对拍卖、拍租取得的收益,处置原则为:对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取得的公有住宅、经营性房产土地处置收入,40%上缴市国有资产收益专户,60%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列入综合财政预算;对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取得的公有住宅、经营性房产土地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列入综合财政预算。规范了“非转经”资产收益管理,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

在对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理时,要彻底清查,对那些瞒报不报的老大难单位有重点地抽查;对分批分期进行的拍租拍卖,要有始有终,并做好这些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3.行政事业单位自用资产

(1)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2007年的资产清查,健全固定资产的卡片、台账、明细账,做到账实相符;新增、减少固定资产,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登记入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核对对外投资等,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2)统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应设立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配置资产应当严格按规定标准配置。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资产配置坚持调剂优先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应由财政等部门进行调剂到合适的部门。

(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财政部门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制订资产处置办法,以规范全市行政事业的资产处置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景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2007年第9期中.

[2]范云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亟待强化[J].山西财税,2007年8月.

[3]陈万年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J].改革纵横,2008/05.

[4]王小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财政局)

作者:王美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工学结合连锁经营管理论文